310 likes | 506 Views
学校亮点项目申请. 下一代信息通信网中若干关键技术 及其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与开发. (2008 年 9 月引用 ) 报 告 人:宋俊德 申请单位:电子工程学院 PCN&CAD 中心 2008 年 5 月 8 日. 内容. 我们的研究团队 ( Who are we?) 近五年已完成项目 (What have we done in the five years?) 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 (What are we doing now?)
E N D
学校亮点项目申请 下一代信息通信网中若干关键技术及其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与开发 (2008年9月引用) 报 告 人:宋俊德 申请单位:电子工程学院 PCN&CAD中心 2008年5月8日
内容 • 我们的研究团队(Who are we?) • 近五年已完成项目(What have we done in the five years?) • 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What are we doing now?) • 未来的研究方向(The research field in the future)
我们的团队 PCN&CAD中心 PCN&CAD 中心信息产业部部级重点实验室 CTI 中心,信产部部级重点实验室 中国第一个CTI研究中心 现有教师13名:博士生导师1名,教授2名,副教授4名,高级工程师1名,外聘教授、硕士生导师8名,讲师6名; 在读博士生27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42名,工程硕士和同等学历硕士生共34名。 主要项目: 1. 863 2.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R&D 3.NSFC 4. 中国移动 5. 中国联通 6. 中国电信 7.中国卫通 8.企业合作 9.国际合作(Ericsson, Intel, ETRI, WiMAX Forum) 10.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Team 1 Team 2 Team 3
我们的中心 • 本项目单位:部级重点实验室北邮PCN&CAD中心 • 完成几十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86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 • 国家教委、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次 • 邮电部等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若干次 • 从1995年成立的科研教学的实体,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教学队伍,我们统一招生、统一申报国家重大项目、统一学生管理和经费使用,使我们成为一个团结的能争取到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研究团队
我们的团队 • 博士生导师1名 宋俊德 • 教授2名(宋俊德、宋梅) • 副教授3名(周文安、宋美娜、满毅) • 高级工程师1名(黎燕) • 讲师4名(王晓晖、张勇、杨亚、于艳华) • 部分时间参与中心项目教师有王志辉(讲师)、王丹志(副教授) • 在读博士生27名 • 硕士生142名,工程硕士34名。
项目负责人介绍-宋俊德教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从1996年至今连任三届电子科学与技术组成员);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MIS TC2主席; • 联合国国际信息联合会(IFIP)TC7中国主席; • 全球 “WIMAX FORUM” 中国专家; • 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委员及卫星与无线电咨询专家;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 中国ICCAD专家委员会委员;
项目负责人介绍-宋俊德教授 曾 任: • 北京邮电大学学位委员会主席、研究生院院长、北邮电子科学技术学科负责人(8年)。 • 国际会议FTC1999-2007、国际高峰会议FTW2000-2006任程序委员会主席;并多次担任国际会议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 科学研究: • 曾多次访问美国、加拿大、原苏联、日本、英国、法国、印度、瑞典、荷兰、丹麦、新加坡、伊拉克、约旦等三十四个国家,从事科研教学合作.
项目负责人介绍-宋俊德教授 获奖、论文、著作: • 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国家教委、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次,邮电部电子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次,并承担了多个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科技攻关和国际合作等重大项目。 • 在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宽带无线接入、未来通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表论文200多篇(中、英文著名学刊、学报),专著和高校教材等共13部。
项目负责人介绍-宋俊德教授 • 研究兴趣以及当前博士生、硕士生所在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 研究领域: 1.服务科学与工程(共性服务技术与理论,融合通信与接入网) 2.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及移动互联网(3G、4G、WIFI、WIMAX、WMI)的研究与开发 3.下一代信息通信网及其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与开发
计算机学院ICT&SSME中心(信产部部级重点实验室PCN&CAD中心)招 生 情 况www.mbupt.com ☆面试填表:9.22日早8:00 ☆面试时间:9.22日早9:00 面试地址:北京邮电大学主楼1110 招生联系人:黎燕老师 办公室电话:62282699 手机:13621244932 邮箱:yanli@bupt.edu.cn 地址:北京邮电大学主楼1114 详情可查阅: www.mbupt.com(CAD中心网站) 或http://jundesong.blog.sohu.com/ (宋俊德教授博客) 另外,正在与企业联系的企业奖学金(相当于二等奖学金)6名
项目组成员介绍-宋梅教授 •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信产部重点实验室PCN&CAD中心副主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专业委员会器件专业学组委员。教育部教指委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 • 研究领域: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下一代网络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研究。 • 负责和参与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信产部部长基金项目,信息产业部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编写制定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多项。 • 曾获邮电部科技进步2等奖,国家科委颁发的重大项目成果证书等。近几年出版专著5本,发表和合作发表了学术论文近百篇
项目组成员介绍-周文安副教授 •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微电子与电子信息教研中心主任 • 研究经历:从1995年以来起长期从事第二代、第三代和后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近5年参与和主持十几项科研项目,有国家十一五计划、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产业部部长基金,国际合作(爱立信,WimAX forum)等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已申请国家专利3项。 • 2007年受国家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赴美国UCSD无线通信中心进行WiMAX技术的研究。
项目组成员介绍-宋美娜副教授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委员会理事,教育部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 研究领域:计算机通信、服务科学、电路与系统 •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和国家支撑计划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 2007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A类计划; • 担任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自组织网络与通信技术专题2007年课题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项目组成员介绍-张勇博士 • 讲师,博士(电路与系统),BUPT-Ericsson未来通信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MIS WG1组长 •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宽带移动互联网、网络管理等。 •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和国家支撑计划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1本 • 负责中心对外合作研究,代表中心负责组织和参加中瑞“IMT-Advance”国际合作项目。
中心的研究工作 • ICT方向的积累:近五年来,我们在下一代信息通信(ICT)网络方面,主要围绕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成果(见后面),是拥有近20年研究基础的团队。 • 进入现代服务业:近三年来,依靠多年来在ICT方面研究基础、技术和人才的积累以及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又成功步入了现代服务业的新领域,并先后承担了国家支撑计划中三个重大项目,并有可能承担更多的重要研究和开发项目。
内容 • 研究团队 • 近五年已完成项目 • 正在开展的工作 • 未来的研究方向
与国内运营商合作研究与开发 • 中国移动:为中国移动制定技术规范二十几项,其它项目包括:“3G网管的研究”;“3G业务网管的研究”;“移动通信(3G、GPRS)KPI指标的研究”;“移动IP建模及性能分析”; 北邮-京移通信设计院合作项目“IP设备网管接口测试软件项目”;“WIMAX网管项目”等等。近五年经费在200万元左右。 • 中国联通:我中心与中国联通合作的项目包括:“无线移动终端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3G系统与业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 中国电信:我中心与中国电信合作的项目包括“中国电信3G业务开展策略研究”;“中国电信3G网络面向业务的网管及其建设策略研究”。 • 中国网通:我中心与中国网通合作的项目包括与设计院合作三方完成“3G业务规划”;“CLAN的相关标准合作”。 • 中国卫通:我中心与中国卫通合作的项目是“增值业务研究与实现”;“WIMAX技术及应用的研究”
对中国标准化及对原信产部的贡献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合作完成了多项通信行业标准,完成标准化工作:作为标准项目负责单位,已完成九项,已公布实施,正在制定中有十三项 • 担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2主席和组长 • 承担信息产业部部长基金项目“基于WiMAX和TD-SCDMA技术融合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并已通过信产部科技司鉴定。评价:“对部里在WIMAX与TD-SCDMA的决策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 中心与INTEL公司有长达五年的合作研究,先后在异构网络融合和移动性管理等方面有若干创新和专利,研究经费为320万元。 • 中心与全球最大移动制造商Ericsson已有长达14年的合作历史,最近七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完成,正在作第二个五年计划:未来通信技术研究(2005-2010),对方共投280万元。 • 目前正与CMCC Ericsson制定另一个围绕WIISE合作计划(资金估计>150万元)。 • 中国瑞典“IMT-Advanced”技术研究,已提交三个项目申请,等待审批结果(估计可到位资金>210万元) • 我中心宋俊德教授是全球WIMAX FORUM的中国专家,我中心与美国、印度等三所大学以及INTEL公司合作共同对全球论坛WIMAX R1版本作了全面模拟和关键技术修正(专利和创新点各1),并共同为R2作研究和开发工作(WIIMAX提供研究经费)。
国际学术交流 • 作为发起单位和组织单位,自1999年至今共召开九次国际会议: • “Future Telecom Conference---FTC”(1999\2001\2003\2005\2007) • “Future Telecom Workshop-----FTW”(2000\2002\2004\2006) • 宋俊德担任全球WIMAX高峰论坛(北京)主席(2006\2007) • 宋俊德担任了2007全球WIFI高峰论坛(北京)的主席。 • 宋俊德多次参加全球WIMAX FORUM和OMA(美国、欧洲、亚洲等地)会议并在全会、分会作学术和技术报告多次。
内容 • 研究团队 • 近五年已完成项目 • 正在开展的工作 • 未来的研究方向
正在研究和开发的项目(1/2) • 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 • 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承担单位:北邮,经费2200万元) • 现代服务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承担单位:浙江大学、北邮,我校经费200万元) • 安全可信电信级健康服务支撑体系的研究(承担单位:北邮,经费1200万元) • 国家863项目(项目资金共约285万元) • 支撑新一代异构网络融合的协同管理新技术 • 一种新型的具有异构融合特征的对等网络体系结构研究 • 面向异构/融合分组业务的动态控制及管理的体系和协议的研究
正在研究和开发的项目(2/2) •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融合的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 国内外合作项目 • 新一代异构网络无线资源管理研究(Intel合作项目) • 未来异构网络统一AAA和高效切换机制研究(Intel合作项目) • 中国移动WiMax网管标准研究(中国移动) • 移动业务感知指标体系研究2期(广东移动) • 支持IPv6的网管接口测试的测试平台研发和应用(中国移动项目) • handover between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爱立信合作项目) • Dynamic Qo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爱立信合作项目) • Research on Qo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802.16 Multi-hop Networks(爱立信合作项目) • ……
在研项目举例: (1)服务科学与服务工程研究 (1-1)课题一:现代服务业服务基础技术——异构融合多接入(200万元) (1-2)课题二:现代服务业共性集成化技术研究(2200万元) (1-3)安全可信的电信级生殖健康服务运营支撑体系关键技术研究 (2)异构融合网络 (3)无线多跳自组织网络 (4)业务感知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5)认知无线电 (6)面向异构/融合分组业务的动态控制及管理的体系和协议的研究 (7)具有异构融合特征的p2p sip网络体系研究
依靠信息通信技术引领支撑,发展现代服务业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 优先主题:“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软件”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 国发〔2007〕7号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 国办发〔2008〕11号(我中心教师参加了起草工作) • 《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试行)》 • 《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
北邮作为承担单位的项目情况(1/2) 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集成化技术研究(承担单位:北邮,经费2200万元) 所属项目: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 状态:已承担,08年底验收 现代服务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异构融合多接入部分(承担单位:北邮,200万元) 所属项目: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 状态:已承担,08年底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