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75 Views
河南省水产推广存在的 主 要 问 题. 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河南省渔业检测中心 王 飞. 一、推广的概念 二、推广理论和推广方法 三、推广的重要性 四、河南水产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水产推广发展趋势. 一、推广的概念. 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从农业推广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历史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由低级向高级发 展,农业推广工作由单纯的生产技术型逐渐向教育型和现代型扩展。. 狭义农业技术推广. 是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 ,即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E N D
河南省水产推广存在的主 要 问 题 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河南省渔业检测中心 王 飞
一、推广的概念 • 二、推广理论和推广方法 • 三、推广的重要性 • 四、河南水产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五、水产推广发展趋势
一、推广的概念 • 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从农业推广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历史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由低级向高级发 展,农业推广工作由单纯的生产技术型逐渐向教育型和现代型扩展。
狭义农业技术推广 • 是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即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只是一种单纯的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的推广。
广义农业技术推广 • 是在改进种养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方面,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或体系。 *不仅仅是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等。
世界发达国家农业推广工作的重点 • 包括:1、对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 2、对农家妇女及其他人员的家政(农家生活教育)指导; 3、对农村青年的4H教育即“手 Hands 、脑Head 、身Health 、心Heart” 的教育。
世界发达国家农业推广的工作范围 • ①有效的农业生产指导; • ②农产品运销、加工、贮藏的指导; • ③市场信息和价格的指导; • ④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指导; • ⑤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的指导; • ⑥家庭生活的指导; • ⑦乡村领导人的培养与使用指导; • ⑧乡村青年的培养与使用指导(4H教育); • ⑨乡村团体工作改善的指导; • ⑩公共关系的指导。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 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现代农业已实现了现代化、企业化和商品化,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生产过剩的条件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经营的效益。因此,农民在激烈的生产经营竞争中,不再满足于生产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指导,更重要的是需要提供科技、市场、金融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
各自的主要特征 • 狭义农业推广:是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业商品生产不发达,农业技术水平是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推广是以技术为主要特征的。 • 广义农业推广: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农业商品生产比较发达,农业非技术因素和技术因素已成为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推广是以教育为主要特征的。 • 现代农业推广: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后,农业商品生产高度发达,非技术因素(如市场供求等)成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限制因素。因此,推广是以能够提供农民需要的各种信息和咨询为主要特征的。
二、推广理论和推广方法 (一)推广理论(四大理论) • 1 、创新扩散理论 • 2 、科技成果转化理论 • 3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 • 4 、农业推广心理学原理
(二)推广方法(五种方法) • 1、农业技术推广沟通 • 2、农业技术推广教育与培训 • 3、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 4、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 • 5、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
推广理论揭示的是推广工作的规律 • 推广方法阐明的是推广工作的手段
三、推广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有农业推广? 农业推广体系是不是必须要有?
1、是由农业的特点决定的。农业是安天下、稳人心的产业,农业生产具有先天弱质性,生产周期长,自然影响大,比较效益低,政府必须提供农业公共技术服务支持。
2、是由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决定的。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居住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也难以市场化;同时,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文化程度仍相对偏低,需要政府直接提供无偿服务。
3、是由政府公共服务目标决定的。政府的责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与此相关的技术服务必须由政府提供。
4、国际经验的证明了的。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经济和人口大国,都有一支国家农技推广队伍为农业经营者提供公共服务,都把提供农业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国家支持发展农业的重要手段。
国家机构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 因此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立法; • 因此才有了农业推广。 • 这一方面,说明农业推广的重要性; • 另一方面,说明农业推广需要规范和保护。
四、河南水产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河南省渔业存在的问题 • 生产经营散——多为一家一户承包经营,来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连片的、规模化、专业化的不多。 • 产业链条短——绝大多数生产初级产品(活鱼)直接上市,市场功能不全,加工、流通环节薄弱。 • 品牌效应差——没有全省、全国叫响的知名、著名品牌。
安全隐患多——苗种、病害、生产投入品影响质量安全。安全隐患多——苗种、病害、生产投入品影响质量安全。 • 服务手段弱——推广机构不健全,人员、经费无保障。 • 资金投入少——建设、生产、工作资金全面缺乏。 • 经营效益低——初级产品的低层次竞争(价格),原料、人工成本增加。
(二)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机构:省、市、县、乡(区域)四级。 • 省站机构情况最好,各种功能比较完善; • 市站机构情况次之,主要问题是功能不全; • 县、乡(区域)站问题较多,乡镇站或区域站很少; • 上大下小、技术棚架 • 2、编制、人员:编制数量少、部分市县站差供或自收自支;满编、超编现象严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知识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
3、经费:人员经费没有保障,推广工作经费严重缺乏;3、经费:人员经费没有保障,推广工作经费严重缺乏; • 4、服务手段:缺少技术示范平台和必要的仪器设备,推广方法和手段落后; • 5、管理体制和机制僵化:外部管理和内部运行不畅,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难以满足渔民、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需求。 • 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
(三)产生问题的根源 • 1、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法制观念普遍淡薄,有法不依,法律的权威性亟待树立; • 2、各级领导没有真正把农业放到关系民生,关系国家安全的高度,切实加以重视; • 3、各级财政困难,经费捉襟见肘,形象工程占用大量资金; • 4、推广部门宣传不到位,工作差强人意。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 • 解决办法无非三条: • 依法办事 • 领导重视 • 自身努力
(一)依法办事 • 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对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职能有明确规定。其中,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为: • (1)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渔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 • (2)水生动物疫病及渔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 • (3)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 • (4)渔业资源、渔业生态安全和渔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 • (5)渔业公共信息和渔业技术宣传教育、培训服务; •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与老法相比新增加的公益性职责 • (1)动物疫病监测、预防和防控; •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监测服务; • (3)渔业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等;
注意 • 上述公益性职责是市场无法调节的,涉及面广、投入量大、社会效益大,难以通过市场调节实现技术资源有效配置,需要政府履行好公益性职责,发挥主导作用。
(二)领导重视 ?
(三)自身努力 • (1)依法做好工作 • 新法对推广机构提出了重点要求: • 一是充分发挥水产技术推广人员联系农渔民紧密的优势,大力宣传党中央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促进政策的落实。 • 二是充分利用推广体系直接服务农渔民的有利条件,帮助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入村技术指导和示范,协助打造主导产业。
三是因地制宜,引进示范新品种,组装配套新技术,把技术成果及时推广到千家万户。 • 四是认真抓好新技术培训,进一步开拓培训渠道,挖掘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做好新型农渔民培养工作。 • 五是指导成立农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农渔民组织化程度。 • 六是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渔业安全生产,协助解决渔业纠纷,减少渔业生产风险。
(2)建立工作规范 1、要按规划、按计划推广 • 《推广法》第十九条规定:“ 重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当列入国家和地方相关发展规划、计划,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会同科学技术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组织实施。”
2、要经过应用示范和安全性验证 • 《推广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
3、要坚持使用者自愿原则和选择性示范的要求 • 《推广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根据自愿的原则应用农业技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推广农业技术,应当选择有条件的农户、区域或者工程项目,进行应用示范。”
4、要提高推广效率 • 《推广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传播手段,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提高推广效率。”
新法除规定了工作职能、工作规范以外,还规定了推广机构的机构设置、管理体制、建设规范、经费保障、法律责任等。新法除规定了工作职能、工作规范以外,还规定了推广机构的机构设置、管理体制、建设规范、经费保障、法律责任等。
(3)提升人员素质 • 为了适应推广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满足广大渔农民的新期待,作为推广人员都应自觉在学习、实践两个环节努力提升自己。
(4)加强宣传沟通 • 应该借《推广法》新法颁布实施的东风,组织本系统的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在深刻领会、把握实质的基础上,积极宣传领导,积极宣传相关部门,经常汇报、沟通,克服困难,争取支持。
五、水产推广发展趋势 • (一)多元化格局 • 《推广法》规定:“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 目前,多元化的推广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这就要求各级推广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渔业龙头企业、渔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密切联系和交流合作,逐步形成推广合力,更好地为渔业生产和渔民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紧密型联系 • 各种社会推广力量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是结合好的重要方法。如何结合? • 一是充分认识渔业科研院所、渔业院校作为科研成果的源头作用,在积极联合、承接、集成、转化方面结合好。
二是充分认识渔民专业合作社、涉渔企业的重要作用,它们作为经营性组织,与渔民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适应了渔民个性化、市场化的服务需求。要在指导服务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服务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共同开展公益性技术服务方面结合好。二是充分认识渔民专业合作社、涉渔企业的重要作用,它们作为经营性组织,与渔民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适应了渔民个性化、市场化的服务需求。要在指导服务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服务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共同开展公益性技术服务方面结合好。
三是充分认识群众性科技组织贴近渔民,服务灵活,影响广泛的特点,在参与群众性科技组织建设、服务群众性科技组织发展、共同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方面结合好。三是充分认识群众性科技组织贴近渔民,服务灵活,影响广泛的特点,在参与群众性科技组织建设、服务群众性科技组织发展、共同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方面结合好。
(三)全方位服务 • 应该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方式和内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推广人员的学习、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深入一线,开展科技下乡、进村、到场、入户活动,对渔民进行实用技术指导和培训,将适用技术、优良品种、生产经营信息及时送到千家万户,把推广服务真正落到实处,为渔业增产、渔民增收、渔村繁荣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