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84 Views
ERP 实用教程. 第 2 篇 原理篇. 第 9 章 生产作业控制. 9.1. 9.2. 9.3. 生产作业控制概述. 生产作业控制的编制方法. 生产作业控制的监督及控制. 核心要点 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 加工单的形式和作用 派工单的形式和作用 投入与产出报告的分析.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该能够掌握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掌握加工单及派工单的形式和作用,了解生产作业计划的监督与控制内容。.
E N D
ERP实用教程 第2篇 原理篇
第9章 生产作业控制
9.1 9.2 9.3 生产作业控制概述 生产作业控制的编制方法 生产作业控制的监督及控制
核心要点 • 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 • 加工单的形式和作用 • 派工单的形式和作用 • 投入与产出报告的分析
学习目标 • 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该能够掌握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掌握加工单及派工单的形式和作用,了解生产作业计划的监督与控制内容。
生产作业控制(Production Activity Control,PAC),也称作车间控制,它与采购作业计划同属于ERP计划层次的执行层。它是在物料需求计划产生的生产建议订单的基础上,产生的零部件生产计划,是一种实际的执行计划,它对车间生产的有关事务进行动作管理和分析控制。
9.1 生产作业控制概述 • 生产作业控制是在物料需求计划输出的生产建议订单的基础上,按照交货期的先后和生产优先级的选择原则,以及车间的设备、人员、加工能力等生产资源情况,将零部件的生产计划以订单的形式下达给相关的车间。
在车间内部,根据车间的工作日历、零部件的工艺路线等信息制定车间生产的日计划,并组织生产。在车间内部,根据车间的工作日历、零部件的工艺路线等信息制定车间生产的日计划,并组织生产。
同时,在订单的生产过程中,适时采集车间生产的动态数据,随时了解生产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尽量使车间的实际生产接近于计划。同时,在订单的生产过程中,适时采集车间生产的动态数据,随时了解生产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尽量使车间的实际生产接近于计划。
生产作业控制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车间层及车间层以下各层次的物料流的合理计划、调度与控制,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减少在制品,降低库存,提高设备、人员等生产资源的利用率,最终提高生产率。生产作业控制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车间层及车间层以下各层次的物料流的合理计划、调度与控制,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减少在制品,降低库存,提高设备、人员等生产资源的利用率,最终提高生产率。
9.2 生产作业控制的编制方法 • 9.2.1 核定生产建议订单 • 物料需求计划为生产建议订单规定了计划下达日期,但它只是一个建议日期,并没有真正下达给车间。
尽管这些订单是由物料需求计划输出的,并且经过能力平衡,但在生产控制人员批准这些订单开始生产之前,还必须检查物料、能力、提前期和工具的可用性。尽管这些订单是由物料需求计划输出的,并且经过能力平衡,但在生产控制人员批准这些订单开始生产之前,还必须检查物料、能力、提前期和工具的可用性。
作为一个生产计划控制人员,应该知道并能够找出当前所有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可用性,在最终订单下达之前决定生产什么是可能的。作为一个生产计划控制人员,应该知道并能够找出当前所有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可用性,在最终订单下达之前决定生产什么是可能的。
核定生产建议订单的过程就是核定生产作业任务的过程。作为生产计划控制人员,要通过生产建议订单、物料档案、库存文件、工艺路线文件、工作中心文件以及工作日历来完成以下任务。核定生产建议订单的过程就是核定生产作业任务的过程。作为生产计划控制人员,要通过生产建议订单、物料档案、库存文件、工艺路线文件、工作中心文件以及工作日历来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工艺路线确定加工工序。 • (2)识别物料、工具、能力和提前期的需求。 • (3)确定物料、工具、能力和提前期的可用性。 • (4)解决物料、工具、能力和提前期的短缺问题。
9.2.2 建立车间任务 • 这个阶段是将上述核定过的MRP生产建议订单下达给车间,建立和落实车间任务。
一般来说,由于企业的不同车间可以完成相同的加工任务,而且不同的车间可能会有不同的加工工艺路线,因而必须把物料需求计划明确下达给某个具体车间,当然也允许把同一物料需求计划分配给不同的车间。一般来说,由于企业的不同车间可以完成相同的加工任务,而且不同的车间可能会有不同的加工工艺路线,因而必须把物料需求计划明确下达给某个具体车间,当然也允许把同一物料需求计划分配给不同的车间。
9.2.3 下达加工单 • (1)加工单 • (2)工序跟踪报告
9.2.4 下达派工单与作业排序 • 加工单生成后,根据各工作中心当前正在加工任务与排队任务等生产情况,进行各个工序的生产作业安排,即下达派工单,或称调度单,它是一种面向工作中心说明加工优先级的文件。
生产计划控制人员在下达派工单时,要充分考虑各个任务的优先级、工作中心能力、任务用料的分配等情况,进行作业排序与派工。车间任务分配把作业分配给工作中心,紧接着的任务是排列作业的执行次序。生产计划控制人员在下达派工单时,要充分考虑各个任务的优先级、工作中心能力、任务用料的分配等情况,进行作业排序与派工。车间任务分配把作业分配给工作中心,紧接着的任务是排列作业的执行次序。
2.作业排序 • 作业排序就是对工作中心的作业进行排序,确定工序优先级,即当多个物料在同一时间分配在同一个工作中心加工时,对物料的加工顺序进行排序。
(1)按优先级编排作业任务。 • (2)按设备和人员能力分配任务。 • (3)保证交货期。 • (4)完成作业任务时间最短。
作业排序的方法有很多种,有先来先服务法、最小加工时间优先法、最短交付期优先法等。作业排序的方法有很多种,有先来先服务法、最小加工时间优先法、最短交付期优先法等。
但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排序,都要具体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但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排序,都要具体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任务完成日期。 • (2)到完工日期剩余的时间。 • (3)剩余的工序数。
影响作业排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作业排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任务的到达方式。 • (2)车间的设备种类和数量。 • (3)车间中的人员数量。
3.工作中心完工报告 • 派工单执行情况可以用工作中心完工报告反映,它是针对工作中心的反馈报告,如表9-5所示。
9.3 生产作业控制的监督及控制 • 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很多问题。如果车间的生产很正常,不出现问题完全符合计划,那么就不用监控生产情况;但是实际的生产情况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生产时间拖后、加工件报废、设备出现故障等,因此要经常性地对车间的生产过程进行调控。
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是经常性的,重要的是应预见问题,因此要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是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及采集相关车间的数据来实现的。发生问题后,要随时准备解决问题,也就是对生产作业计划的控制。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是经常性的,重要的是应预见问题,因此要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是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及采集相关车间的数据来实现的。发生问题后,要随时准备解决问题,也就是对生产作业计划的控制。
9.3.1 投入产出控制 • 投入/产出控制也叫输入/输出控制,是一种监控能力的方法,是衡量能力执行情况的方法。投入/产出报告,即I/O报告,是计划与实际投入以及计划与实际产出的控制报告。
根据该控制报告了解生产进展的情况,分析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解决问题。表9-6是一份投入/产出报告。根据该控制报告了解生产进展的情况,分析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解决问题。表9-6是一份投入/产出报告。
以下是上面相关项目的解释: • (1)计划投入 • (2)实际投入 • (3)累计投入偏差 • (4)计划产出 • (5)实际产出 • (6)累计产出偏差
(1)计划投入与实际投入的关系表明加工订单进入工作中心的情况。(1)计划投入与实际投入的关系表明加工订单进入工作中心的情况。 • (2)实际投入与实际产出的关系表明工作中心是否完成了进入该中心的所有加工任务。 • (3)计划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关系表明工作中心执行计划的好坏。
9.3.2 采集车间数据 • 只有及时、准确、有效地采集车间数据,才能有效地监控生产过程;只有采集到可靠的数据,才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否则车间就会出现混乱状态。
车间数据有助于制定计划、控制生产、保证生产质量。在企业中负责采集数据的人员可以是车间管理人员、质检员、生产人员等。车间数据主要包括:生产数据、劳动力数据、物料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车间数据有助于制定计划、控制生产、保证生产质量。在企业中负责采集数据的人员可以是车间管理人员、质检员、生产人员等。车间数据主要包括:生产数据、劳动力数据、物料数据、质量控制数据。
(1)生产数据 • (2)劳动数据 • (3)物料数据 • (4)质量控制数据
9.3.3 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 生产中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应预见问题并准备迅速应变和正确地解决问题。只有快速而正确地作出反应并解决问题,才能减少停机时间,维护排产计划,减少返工并节省资金。
对于投入/产出报告中出现超出允许偏差或限度的情况,生产控制人员应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解决问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产生在工具短缺、物料短缺、能力短缺及提前期不足等方面。对于投入/产出报告中出现超出允许偏差或限度的情况,生产控制人员应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解决问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产生在工具短缺、物料短缺、能力短缺及提前期不足等方面。
解决工具短缺应采取的措施有:改变生产工具、改变工艺路线、委托外加工等。解决物料短缺的措施有:变换物料、减少生产批量、生产一部分产品等。解决工具短缺应采取的措施有:改变生产工具、改变工艺路线、委托外加工等。解决物料短缺的措施有:变换物料、减少生产批量、生产一部分产品等。
解决能力短缺的措施有:增加人力、减少生产批量、生产一部分产品、委托外加工等。解决提前期不足的措施有:工序分批、增加人员、改进加工工艺等。解决能力短缺的措施有:增加人力、减少生产批量、生产一部分产品、委托外加工等。解决提前期不足的措施有:工序分批、增加人员、改进加工工艺等。
课堂讨论题 • 1.讨论加工单与派工单的区别。 • 2.讨论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