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68 Views
IMC 說服性傳播工具. 2010-1116. 說服性傳播工具. 廣告行銷 Advertising Marketing 公關行銷 Marketing Public Relations 事件(活動)行銷 Event Marketing 直效行銷 Direct Marketing 銷售推廣 Sales Promotion. 廣告行銷( Advertising Marketing ). 傳統的廣告 是對「大眾」、而非「分眾」的一種「滲透性」和「干擾性」的傳播媒介
E N D
IMC說服性傳播工具 2010-1116
說服性傳播工具 • 廣告行銷Advertising Marketing • 公關行銷Marketing Public Relations • 事件(活動)行銷Event Marketing • 直效行銷Direct Marketing • 銷售推廣Sales Promotion
廣告行銷(Advertising Marketing) • 傳統的廣告 是對「大眾」、而非「分眾」的一種「滲透性」和「干擾性」的傳播媒介 • 現代的廣告角色,不僅僅於訊息告知,且作為行銷溝通的橋樑,更需結合其他多元化的傳播工具,共同烘托與傳遞品牌訊息給消費者
從行銷角度看廣告 廣告所涵蓋的重要因素為 • 特定的廣告主 • 廣告是一種付費傳播 • 廣告是一種非人際的傳播方式 • AD透過媒體傳遞訊息,不具強制性,但具有輔助功能 • 銷售一種觀念、商品或勞務 • AD不但傳遞有形商品銷售訊息,也販賣無形的觀念與服務
從傳播角度看廣告 • AD是一種告知或說服的傳播流程 • 目的著眼於傳遞訊息,以影響消費者行為。 • 促使消費者改變態度和引導購買行為。 • AD具有約束力 • 因為付費,其訊息的內容、數量和刊播時間皆可為廣告主控制 • AD必須透過大眾媒體 • AD訊息傳遞給大眾
廣告互動效果階層模式3-1 • IMC是將所有行銷傳播的技術與工具,採取同一聲音、同一作法、同一概念傳播,與目標受眾溝通,主要的目的是銷售; • 同時也寄望透過整合,可影響目標受眾的行為,並對其產品產生良好態度,以便達成行銷目標(加乘銷售效果),進而建立強而有利的品牌形象。 • 故,目標設定從單向認知流程(AIDA模式),轉變成互動和行動的階層模式
廣告互動效果階層模式3-2 • 消費者行為透過AD的運作,呈現有系統而階層化的改變。 • 由原始被動的接收品牌訊息(unawareness)的刺激,轉而知覺品牌的存在(awareness),產生期待(expectations),引發試用(trial)的企圖和購買行為,進而形成對產品的態度(attitude)和信仰(beliefs),藉由兩者間的串聯和廣告行銷的不斷增強(reinforcement),最後達成品牌忠誠的效果(brand royalty),消費者反覆購買,企業得以永續經營。
廣告互動效果階層模式3-3 信仰形成 信仰增強 試用 (試購) 被動注意 主動知曉 品牌忠誠 期待 態度增強 態度形成
讓AD成為適當的說服性傳播工具 • 就大眾溝通效益而言,AD優勢是有助於短期創造銷售量,長期建立品牌知名度 • 從IMC的策略思考,在傳播組織架構上不但創造合諧氣氛,更整合資源的有效運用;而在廣告行銷的操作上,有系統地規劃品牌概念的鋪陳,而建立購買外的關係行銷,再造企業經營(品牌資產)和品牌形象的高峰
廣告管理的步驟2-1 • 定義目標對象 • 界定廣告目標 • 廣告目標要能滿足產品或服務在行銷傳播上,該次廣告活動應該解決的任務 • 廣告目標必須是明確的、可執行的、可溝通的、可測量的 • 廣告目標必須要設定執行時間的範圍 • 設定廣告預算 • 銷售百分比法、競爭者追隨法、市場佔有率法、可用資金總額法、目標任務法等
廣告管理的步驟2-2 • 發展創意策略 • 重點為訊息本身。說什麼(what will you say)和怎麼說(how will you say)是策略的重點 • 選擇廣告媒體 • what & where、who、when、how • 評估廣告效果
廣告的功能 • 資訊教育Information & Education • 消費者將外在資訊轉變成自己能接受或理解的過程 • 情感分享Affection • 廣告可以影響閱聽人的態度,並將對廣告所產生的喜好轉嫁到品牌身上,以累積品牌資產 • 銷售目的Sales • 雖然,廣告與銷售量的因果關係一直無法被證實
公關行銷(MPR) • 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就是,企業發展行銷傳播計畫並執行;消費者回應;企業從回應中獲得資訊;根據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傳播溝通上的需求和欲求(needs & wants),調整計畫;然後再將流程循環。這就是根據RM衍生為公關行銷(MPR, Marketing Public Relations)的新作為。 • 真正的價值就是雙向溝通(two-way communication)
公關的本質 • 管理 • 行銷 • 傳播
公關行銷新作為2-1 • 新聞報導、發佈與宣傳(Publicity & News Release) • 企業為達某種目的,將訊息提供給大眾媒體,以期免費發佈 • 媒體依其新聞價值之考量,決定是否採行 • 大眾對新聞報導的認知具有公正、客觀陳述事實的權威性 • 創造話題或事件行銷來炒熱媒體
公關行銷新作為2-2 • 廣告行銷:公關廣告主要是以達成廣告任務和效果為目的。其形式有; • 企業廣告:建立名聲或提升形象為主 • 公共服務廣告:就是公益廣告,以提高知名度,建立良好形象 • 公共議題廣告:藉由廣告,企業主表明其贊成或反對某件事的立場;或是企業主對公共議題提出問題或看法 • 危機處理廣告:事前危機管理和事後危機處理
適用MPR的產品和時機 • 革命性或突破性的產品上市,藉此製造新聞 • 公司新成立,規模不大,廣告預算不足 • 法規限制,無法於電視上做商業廣告 • 市場環境充滿敵意,必須盡快扭轉現況 • 需為某一既有產品注入新元素 • 公司產品分銷遇上阻礙 • 廣告雖受歡迎,品牌知名度卻無法建立 • 產品性質需要詳盡解說 • 公司不能直接向消費者做廣告時 • 知名公司或品牌需對消費者提出辯解時
事件(活動)行銷Event Marketing3-1 • IMC觀點認為,我們正處於一個淺嚐資訊式購買決策的時代,消費者對許多事物都知道一點,但對所有事都所知有限。 • 因此,行銷人員應以清晰、一致且易於了解的訊息,塑造長期品牌形象或經營企業形象為依歸,以消費者觀點構思活動或創意事件行銷,才能達成IMC的加乘效果
事件(活動)行銷3-2 • AD、PR、SP三者性質雖異,但就企業而言,其目的大都是在提升銷售量、創造企業形象,而貫穿三者居於要角的就是「事件行銷」 • 「事件行銷」就是指企業整合本身資源,透過具有企劃力和創意性的活動或事件,使之成為大眾關心的話題、議題,因而吸引媒體報導與消費者參與,進而達到提昇企業形象,以及銷售商品的目的。
事件(活動)行銷3-2 • 廣告、公關、促銷推廣和事件行銷之關係 廣告 公關 事件行銷 促銷推廣
事件(活動)行銷3-3 Robert Jackson(1997) • 事件行銷是一個特別的、非自發性的,且經過周詳籌劃設計所帶給人們快樂與共享;也可以是產品、服務、思想、資訊、群體等特殊事物特色主張的活動。它蘊含豐富與多樣性、且須志工的支援與服務,同時也須仰賴贊助者奧援 • 行銷事件是指一個特別安排的活動
事件行銷--社會行銷的發揚光大 • 社會行銷是以消費者、企業與社會共存共榮為基礎,追求消費者需求利益、企業長期利潤和社會長期利益三者間的平衡。 • 事件行銷運用社會行銷的基本概念加以發揚光大,以消費者、企業、媒體三足鼎立概念,架構事件行銷的概念
事件行銷的整合效益 • 補強公關行銷效果的溝通工具 • 促銷活動多元化 • 運動行銷、公益行銷、音樂行銷等 • 廣告活動的延續 • 形成固定的消費儀式 • 儀式就是一組以固定順序、重複性、表達性、象徵性的行為,透過儀式,所有權轉移,並成為某個人的部份 • 整合資源
事件行銷的類型 • 銷售導向型: • 新品發表會、展售會、樣品展示會、拍賣會 • 新聞或消息導向型 • 特別事件創意型 • 7-11上海店開幕、88水災義演賽 • 慈善公益導向型 • 話題行銷顛覆傳統型 • 電影2012世界末日:馬雅預言
讓事件行銷成為適當的說服性傳播工具 • 產品報導 • 具有研發、開創性新技術的新品上市,使產品導入期具有公信力 • 行銷預算少且競爭力強, • 產品特性較複雜或使用需詳細說明 • 再創造或提醒消費者忠誠,產品改良或其他行銷新意等話題 • 企業贊助
直效行銷3-1(Direct Marketing) • IMC觀點,面對市場景氣的衝擊,精簡預算,更在與消費者溝通的品牌策略下,達到事半功倍的相乘效果。 • 作業流程為,目標消費者設定,透過不同大眾或分眾媒體與消費者在不同時點或地點產生互動,其效果以品牌形象建立或經營為主,不但有助於銷售,更利於資料庫建立為永續行銷系統發展。
直效行銷3-2 • 就是商品的製造商或供應商透過業務人員採取面對面的方式,不在固定的店面或營業據點,而到消費者家中、工作場所或消費者所指定的地點,將消費性商品或服務銷售給顧客的行銷方式 • 最大的特色就是直接,就是零階通路
直效行銷3-3 • 直效行銷是一種互動的行銷系統,使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廣告媒體,在任何地點所產生的一種可衡量的反應或交易。
直效行銷的本質 • 任何媒體皆可為直效行銷的執行媒介 • 不需透過傳統的通路中間商,且廣告和銷售效果同時發生 • 方便建立顧客快速回應系統—直接反應 • 無地點、時間或空間的限制,皆可進行直效行銷
直效行銷使用的媒體 • 直接信函 • 最主要的媒體,名單資料庫 • 電話行銷 • 較個人化且互動性高 • 電波媒材 • 電視、廣播 • 網際網路
讓直效行銷成為適當的說服性傳播工具 • 明確精準的目標對象 • 提供個人化的銷售服務 • 可具體衡量效果 • 結果可以測試 • 媒體選擇彈性
直效行銷的注意事項 • 建立資料庫系統 • 正確數字分析 • 適當的產品規劃 • 選擇正確而有效的媒體 • 擅用廣告創意設計元素 • 訴求的目標對象、產品訊息和呈現方式、優惠利益點、使用何種媒體和媒體特性 • 有效的銷售前後的服務與管理
銷售推廣(Sales Promotion) • SP肩負雙重任務—銷售與推廣。 • 銷售:企業主要制訂且永續經營的行銷目標 • 推廣:企業在市場上與消費者溝通需仰賴各種傳播工具 • IMC策略下,以消費者主導的促銷遊戲規則—生命週期推廣術—針對消費者購買決策與形式(消費者生命週期)、消費者生活型態轉變(家庭生命週期)和產品在市場上的行銷狀況(產品生命週期)三合一考量
銷售推廣的定義 劉美琪(1990) • 一種直接的動機,以創造立即銷售額為主要目標,提供銷售力、或最終消費者額外的價值或誘因 • 在短期內,利用商品以外的刺激物、刺激商品銷售的一種活動
銷售推廣應考慮的因素 要考慮對象、方法、誘因(贈品)和傳播途徑(媒體)等… • 對誰送 • 如何送 • 送什麼 • 如何說
銷售推廣的功能 短期作法是為了刺激消費者,但長期目標仍是以品牌價值傳遞為主。 • 試探市場反應和創造銷售衝擊 • 消費者掌握和維繫 • 產品和品牌形象增強、忠誠度建立
讓銷售推廣成為適當的說服性傳播工具5-1 • 生命週期推廣術是以產品生命週期、消費者生命週期和家庭生命週期的觀點為切入點。
讓銷售推廣成為適當的說服性傳播工具5-2 • 導入期—極度解題型消費者—單身或蜜月期 • 產品初進市場、無競爭者也無知名度 • 花費大量時間收集新產品資訊 • 勇於嘗試新產品 • 少量的新產品供給少數市場先知先覺的消費者。 • IMC目的在建立消費者「試購」。 • 告知性廣告、免費試用品、折價卷發送
讓銷售推廣成為適當的說服性傳播工具5-3 • 成長期—限度解題型消費者—滿巢期 • 產品銷售量攀升,市場知名度打開,競爭者隨之而來,消費者增加。 • 少許商品資訊或經驗,即可作購買決策 • 家庭結構生變,消費型態改變,考量「品牌知名度」和「參考團體意見」 • 目的在建立「使用習慣」或「轉移使用習慣」 • 折扣、量販包或經濟包、不滿意退貨
讓銷售推廣成為適當的說服性傳播工具5-4 • 成熟期—例行反應型消費者—空巢期 • 產品銷售量和知名度維持穩定,市場大勢已定並呈現飽和狀態,消費者忠誠度逐漸建立 • 熟悉品牌、直覺式購買決策 • 以品質和品牌認同消費商品 • 目的為維持品牌忠誠度和創造品牌差異化 • 貴賓獨享贈品、關係行銷、事件行銷
讓銷售推廣成為適當的說服性傳播工具5-5 • 高峰期—高度忠誠消費者—全階層 • 任何產品經過一段時間後,一定會走向正常的衰退,但… • IMC觀點,是以品牌再造工程的信念再創佳績,策略為強化高度忠誠消費者之品牌形象,並延伸開發全階層消費者使用觀,結合事件行銷、公關活動和直效行銷傳播工具,永續發展品牌資產效應
銷售推廣的評估要點 • 目標要明確 • 組織內部達成共識 • 評估系統之建立 • SP的想法如何 • 是否針對目標市場 • SP想法是否有獨特性?對手是否使用過? • SP活動執行是否明確傳達訊息給目標市場?反應如何 • SP的投資報酬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