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883 Views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主讲人:王玉云 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教授、博士. 内容提要. 一、主题主线:全面深化改革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三、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三中全会的主题和主线: 全面深化改革.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方位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主线.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 所处的历史方位. 1、 从改革开放的历程看 :不深化不行了 2、 从历次三中全会来看 :都有重大举措 3、 从十八大以来的发展轨迹来看 :人事布局成型之后,对未来发展做出谋划就有基础. 改革开放的历程.
E N D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主讲人:王玉云 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教授、博士
内容提要 • 一、主题主线:全面深化改革 •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 三、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三中全会的主题和主线:全面深化改革 •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方位 •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主线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处的历史方位 • 1、从改革开放的历程看:不深化不行了 • 2、从历次三中全会来看:都有重大举措 • 3、从十八大以来的发展轨迹来看:人事布局成型之后,对未来发展做出谋划就有基础
改革开放的历程 • 1、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 2、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全面小康”的理念(2002年,十六大) • 3、如何实现全面小康?唯有科学发展。(2007年,十七大) • 4、十八大的继续前行。
2、从历次三中全会的主题来看:都有重大举措2、从历次三中全会的主题来看:都有重大举措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导思路的变化 •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198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 •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历次三中全会 • 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农业和农村工作 •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三农问题 •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
1956年党的八大的判断 •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从十八以来的发展轨迹来看 • 推进落实十八大精神 • 人事布局已经到位 • 该端出盘子来了
习近平同志对《决定》作说明 •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对做好未来5年乃至10年工作意义重大。”
为何要全面深化改革? •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目标要求 •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 (一)《决定》的总体框架 • (二)主要内容解读 • (三)贯串其中的精神和理念
1、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2、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3、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4、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6、城乡一体化 7、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9、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10、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11、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12、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1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14、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5、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16、组织领导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框架
《决定》主要内容解读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 2、“两个毫不动摇” • 3、完善产权制度
完善产权制度 • 《决定》:“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 ▲《物权法》的颁布施行及其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和坚守 • ▲得来不易 几代领导集体的不断探索 • ▲坚守亦不易 有“左”、右的干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方位 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
历史回眸:中共二大的重要性 • 1922年,中共二大。上海。 • 1921年中共一大的党纲明确规定:“没收一切私有财产。” • 中共二大: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 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后来才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也就是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社会; • 第二步:消灭私有制,进入公有制的社会主义。
建国初期的几个重要问题 • 1、关于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的问题。 • 2、对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设,起初的设想和后来的实践有差别。 • 3、刘少奇与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1949年5月刘少奇天津讲话不久就受到毛泽东的批评;高饶事件也与此有关) • 4、今天的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很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关于要不要非公经济的问题的历史脉络 • 三大改造——完全消灭私有制 • 1961年后纠“左”的努力: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刘少奇等提出的和实行的“三自一包”:自负盈亏、自由市场、自留地和包产到户 • 后遭到毛泽东的批判 • 改革开放以来,对私营经济的肯定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主题回顾 • 1982年十二大:《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 1987年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 1992年十四大:《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 1997年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 2002年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 2007年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 2012年十八大:《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路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
十八大报告关键句摘抄 •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链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
【经典回顾】马克思:两个“决不会” • 马克思:“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 【问题】中国能够一步迈过非公经济的发展阶段吗?操之过急谓之“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与中特道路捆绑在一起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与中特道路捆绑在一起的问题 • 为什么要提市场经济? 既然承认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那就得给它一个适合其运行的轨道和平台——市场经济。 • 市场经济的“设计效果图”和“实际运行图”。 • 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正确定位问题。
十八大报告摘要 •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市场经济: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 • 什么是市场经济?简单地说,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 市场经济的历史前提和逻辑前提:私有制、民主法治。 • 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论。
《决定》:完善市场体系 •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 ★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
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捍卫?国际国内形势怎么样?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捍卫?国际国内形势怎么样? • 国际:很多贸易壁垒存在的关键问题。 • 国内:左倾思潮的影响。 • 民粹主义及其中国表现。 • 民粹主义思潮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影响。
【经典阅读】马克思:“商品是天然的平等派”【经典阅读】马克思:“商品是天然的平等派” • 起点公平, • 过程公平, • 但结果不一定平等。 •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主张免除原罪,善待有问题的厂商,一直要求尽快将厂商现有资产变成“恒产”,以便使其具有继续投资发财的“恒心”。怎么看?
链接:民粹主义问题 • 民粹主义:从俄国到中国 • 主张不经过大工业的充分发展,由小生产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 在中国的表现 • 极“左”派的表现及其危害 • 推荐书目:马立诚:《当代中国的八种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的基本主张 • 1、极端平民主义,以穷人的是非为是非。如:群众运动是天然合理的。 • 2、均贫富,要求结果平等,而不是机会和起点公平。(仇富) • 3、不耐烦于渐进改良,热衷于暴力和推倒重来。 • 4、间接民主不过瘾,要“直接参与”。
三中全会《决定》摘抄 • “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 ★【思考】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民主的经济、法治的经济?
《决定》摘抄 •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链接十八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 (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政府如果介入市场太多,就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 政府如果对市场袖手不管,则会出现市场乱象(如山寨的流行、地沟油的泛滥等)
转变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 • 《决定》:“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习总书记在说明会上如是说 • “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如是说 • “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 “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三个热点 • 1、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事权大小与支出责任) • 2、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 • 3、完善税收制度。(营改增、个税、房地产税、三高税)
完善税收制度 • 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 • 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 • 《决定》:“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 ★【关键词】平等参与、共同分享
三中全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 “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决定》的几个相关问题 • “农民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 ★土地流转? • ★小产权房能不能“转正”? • ★农民的宅基地可不可以自由上市?
(二)政治领域深化改革的几个关键动作 • 1、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 2、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 3、▲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