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 likes | 1.03k Views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宣讲稿. 刘圆圆 广东省 WTO/TBT 通报咨询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 1. 标准化基础知识 √ 2. 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 3. 标准的编写 4. 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与自我评价 5. “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 6. 企业创建小组的要求与任务. 一、标准化基础知识. 1.1 标准的基本概念 1.2 标准的分类 1.3 标准化. 1.1 标准的基本概念. 1.1.1 定义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 最佳秩序 ,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或 重复使用 的一种 规范性文件 。
E N D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宣讲稿 刘圆圆 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1. 标准化基础知识 √2. 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3. 标准的编写 4. 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与自我评价 5.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 6. 企业创建小组的要求与任务
一、标准化基础知识 1.1 标准的基本概念 1.2 标准的分类 1.3 标准化
1.1 标准的基本概念 1.1.1 定义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引自:GB/T 20000.1—2002,ISO/IEC GUIDE 2:1996
法律 法规 技术法规 标 准 1.1.2 标准的特征 基本属性:统一规定/一种规范性文件 • 常见的规范性文件: 政府公文:一事一文,不重复使用; 法律法规:重复、共同使用,但需经立法程序制定,程序复杂; (公司)制度:(公司)内部的“法规”,可列入管理标准; 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其他规范性文件:商务文书、法律文书。 • 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区别与联系:
1.1.2 标准的特征 ——管理标准与管理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 共性: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特定形式批准和发布,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可以说大同小异——公司的大部分管理制度都可以纳入管理标准 • 差别:系统性、可操作性、格式等 标准更为系统性——标准体系 标准的可操作性强 标准对格式的要求相对严格 如“XXXX公司‘十不准’制度”——简洁明了 标准不能完全代替文件和规章
1.1.2 标准的特征 • 对象: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毕加索作画——艺术创作不需要标准 机械化大生产——重复的产品,需要标准 • 目的:谋求“最佳秩序” 规矩乃成方圆,有序才有效率 • 范围:局限性,一定范围内的产物 如:地方标准——限于某个省份 企业标准——限于某个企业内部 国际标准——参与的国家和地区使用 ——大部分的技术标准都限于特定的行业使用
1.1.2 标准的特征 • 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新技术比较成熟——制定成标准——推广 • 经过有关方面协商 联盟标准:联盟企业间的协商 国家标准:国家地域内企业/使用者的协商 • 由有关机构批准发布 国家标准:国家质检总局等政府机构批准发布 国际标准:ISO/IEC/ITU等国际组织批准发布 • “以特定形式发布” • “共同遵守”,作为共同的准则和依据
1.1.3 WTO/TBT协定对“标准”的定义 ——由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相关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准或标签要求。 TBT协定定义的标准即我们所说的“推荐性标准”。
产品标准:GB 18796—2005 1.1.5生活中的标准 预包装商品必须标注“产品标准”一项。 牙膏:GB 8372—2001 牙膏 餐巾纸:QB 3529—1999 餐巾纸 蒙牛牛奶:Q/NMRY 31(企标) ——产品标准也可以是经审 查备案的企业标准; 蜂蜜 牙刷
1.1.6 标准举例 • 1. GB/T 5702—2003 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 • 2. BS EN 1900:1998 与食品有关的材料和物品 非金属餐具 术语 • 3. DIN 10955:2004 感官分析 食品包装材料和包装用品的检验 • 4 DB44/ 27—2001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 5.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6. 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 7. GBZ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 8. GBZ/T 189.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
1.1 标准的基本概念 思考题 产品标准可以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因为国家标准级别高,所以,执行国家标准就比执行行业标准更好,同样,执行行业标准也好过执行企业标准,是吗?
1.2 标准的分类 • 按地域/使用范围分类 • 按强制属性分类 • 按约束的对象分类 • 按设定机构和程序分类 • 按内容分类
标准 1.2.1 按地域/使用范围分类 国际标准:ISO、IEC和ITU制定的标准,以及经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 并公布的其他40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未经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的标准:SEMI 区域性组织的标准:EN 国外标准 其他国家的国家标准:DIN、BS、JIS、ANSI、AFNOR 国外协会和组织的标准:UL、ASTM 国外企业标准:Intel芯片、Windows视窗 国家标准:GB、GB/T、 GB/Z 、GBZ 、GBZ/T 国内标准 行业标准 QB、JB、TB 地方标准 DB44、DB11/T 企业标准 Q/WZ 2—2008
1.2 标准的分类 ——关于国外标准,我们常提到的是国外先进标准,如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ANSI、DIN、JIS、BS)、欧盟标准(EN)、知名协会和组织标准、联盟标准和先进企业的标准。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的基本原则》:为减少各国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协议鼓励各成员以国际标准作为制定本国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的基础,除非这些国际标准因气候、地理因素或基本技术对实现正当目标不适用,一般来说,采用国际标准的技术法规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技术壁垒”,所以要尽量采用国际标准。 ——关于地方标准,制定地方标准的对象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 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 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事和物。 • 工农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例: DB44/1234—2004,广东省强制性地方标准 1234号 2004年颁布 北京市11、天津市12、河北省13、广东省44等
推荐性标准 标 准 法律 法规 技术法规 标 准 1.2.2 按强制属性分类 强制性国家标准 强制性标准 强制性行业标准 (强制执行) 强制性地方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行业标准 (自愿实行) 推荐性地方标准 ——发达国家标准多为自愿性/推荐性标准(与TBT协定的规定一致),强制性的内容由技术法规规定。
1.2.2 按强制属性分类 ——强制性标准,包括 1、药品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兽药标准;2、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3、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标准;4、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5、重要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6、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标准;7、互换配合标准;8、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标准。
1.2.2 按强制属性分类 ——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又称建议标准、非强制性标准或自愿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GB/T,JB/T中的"T"是推荐的意思。
1.2 标准的分类 1.2.3 按对象分类 • 技术标准 —物 (核心) 产品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如“设计尺寸要求” • 管理标准 —事 如ISO 9001:2000,“XXX公司科研奖励办法” • 工作标准 —人/岗位/工作流程 作业指导书、操作指南、“车间主任工作规范”。 注意: ISO 9001 体系文件中既有管理标准(如程序文件),也有工作标准,如“XXX岗位职责”就属于工作标准。
一、标准化基础知识 1.3 标准化 1.3.1 定义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通俗地说,标准化就是制修订、发布和实施标准的活动及其过程。
1.3 标准化 1.3.2 标准化的原理 • 简化原理:最一般的理论。标准化的本质就是简化。 • 统一原理:人类的标准化活动就是从统一化开始的。 • 协调原理:一致性靠协调取得,标准本身就是协调的 产物。 • 优化原理: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最佳效益,没有最优,就没有标准化。 ——剔出冗余,取得一致,妥协让步,精益求精。
1.3 标准化 1.3.3 企业做标准的好处(标准化的意义) • 企业规模化生产和服务的前提; • 企业进行技术技术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 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 • 是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维护职业健康和加强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 • 标准化是企业应对技术壁垒、扩大贸易的手段。 ——采标
1.3.3 企业做标准的好处(标准化的意义) • 参与标准化活动,了解最新的行业技术动向; • 把自己经验和技术上升为标准,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 掌握标准的制高点,真正意义上参与全球竞争 SONY公司的总结:“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产品,三流企业卖苦力。” 高新产业:把专利写入标准,收取标准推广使用中的专利费。
1.3.3 企业做标准的好处(标准化的意义) • 国内企业逐步尝到做标准的好甜头: ——非常小器:做指甲钳国家标准,成就行业龙头; ——铝合金型材行业标准:数十家企业争夺; ——华为、中兴、海川:国际标准竞争中崭露头角。 • 一个来自日本的案例:精工电子表 在别人的技术基础上搞创新和标准化,获得市场成功,改变了瑞士手表的霸主地位,成为全球钟表市场的赢家。
1.3 标准化 1.3.4 标准化的方法 • 综合标准化:针对现实问题 立足已有技术和产品,总结经验,制定标准 • 超前标准化:针对潜在问题 产品尚未形成,立足科学研究,开发供未来使用的产品
1.3.4 标准化的实现 • 企业标准化——三步走 • 第1步,制订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 • 第2步,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标准体系; • 第3步,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占领市场制高点。
标准化的表现形式: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和组合化标准化的表现形式: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和组合化 以企业中的表现形式为例: • 1、简化——产品品种、产品型号的简化、标准件的使用、流水线生产、文件的简化; • 2、统一化——绝对的统一:名称、代号、编号、图形标志、颜色标记(如管道颜色的统一)等;相对的统一:如零件加工精度的上下限、零部件配合的公差等。 • 3、系列化——产品的系列化设计,力求用较少规格型号的产品覆盖较广阔的市场。 • 4、通用化——产品零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突出地表现为典型工艺。 • 5、组合化——组合式家具、组合式玩具、组合化房屋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组合式机床、组合式夹具、组合式模具、组合式工具等。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个成功的企业,标准化带来的不仅是工作的规范,更能通过企业标准化简化操作、降低成本、优化流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最终为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机会。
二、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 定义 • 依据 • 组成要素: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 包含的文件 • 常见问题讲解
二、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2.1 定义 企业标准体系: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2.2 依据 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 GB/T 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 GB/T 13017-2008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3016-2009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企业标准”指什么? • 企业内重复使用的由上级发布的规范性文件(通知等一事一文除外): 1、“标准”、“规范”、“规程”、“方法”、 “操作卡”、 “作业指导书”等,如:产品标准、原材料检验方法、设备操作规程、包装工序作业指导书等。 2、“程序”、“控制”、“办法”、“制度”等,如:合同评定程序、采购控制、 能源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人事考核制度等。 3、“工作标准”、“作业标准”、“岗位说明书”、“上岗条件”等,如总经理工作标准、会计岗位说明书、电工作业指导书等。
二、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体系”又是什么? •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 • 内在联系: (1)系统联系 ——企业标准体系包括三个子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 (2)结构联系 (3)功能联系
二、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
二、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2.3 组成要素 2.3.1 技术标准 • 定义:对标准化领域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 理解要点:以“物”为制订标准的对象 • 企业内技术标准的存在形式:“标准”、“规范”、“方法”、“规程”、“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如:产品标准、原材料检验方法、设备操作规程、包装工序作业指导书等。
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技术基础标准 设计技术标准 产品标准 采购技术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 半成品技术标准 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 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 安装、交付技术标准 服务技术标准 能源技术标准 安全技术标准 职业健康技术标准 环境技术标准 信息技术标准 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
2.3.2 管理标准 定义: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理解要点:以“事”为制订标准的对象 企业内管理标准的存在形式:“程序”、“控制”、“办法”、“制度”等,例如:合同评定程序、采购控制、 能源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包含ISO 9000的程序文件与三级文件)。 简单来讲,由谁干、干什么、何时干、何地干、怎么干
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 管理基础标准 环境管理标准 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 采购管理标准 生产管理标准 质量管理标准 质量管理标准 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 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 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准 安装、交付管理标准 服务管理标准 能源管理标准 安全管理标准 职业健康管理标准 信息管理标准 体系评价管理标准 标准化管理标准 经营综合管理标准
如何区分相同环节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采购技术标准 ——采购管理标准
几个重要的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讲解 1)产品标准 2)设计技术标准 3)设计管理标准 4)采购技术标准 5)采购管理标准
1)产品标准 • 定义: 指对产品结构性能、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出的技术规定,以确定其对用途的适应性。 • 产品标准分两类: • 产品出厂标准:指作为企业产品生产、交付检验、验收和仲裁检验用的标准,是生产企业对消费者和社会产品质量责任承诺。 • 产品内控标准: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备案企业产品标准的内控标准。该标准只作为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用,不作为交货依据用。在企业交货或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判定质量是否合格时,仍以企业产品交付标准为依据。
举例: 1、产品出厂标准:企业产品的执行标准(可以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也可以是企业自行编写的、于质监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 2、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制定的内控标准。 • 产品标准评审时常出现的问题: 1、产品标准不齐全,没有覆盖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 2、产品标准三年到期没有复审; 3、产品标准内容不完整。
2)设计技术标准 • 内容:(1)设计符号、代号、术语标准;(2)产品安全、环境和其他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3)设计准则、专业设计规范;(4)设计参数与数据标准;(5)设计计算方法标准;(6)设计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7)设计中用于评价产品和工序的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8)计算机辅助设计;(9)设计图样与文件的格式和编号标准及设计文件完整性要求。
要求: (1) 设计标准应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2) 产品设计标准应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3) 在设计标准中对产品重要质量特性应作出明确而适当的规定, (4) 设计标准应保证产品在生产、安装和使用操作条件下容易进行生产、验证和控制。 (5) 凡有设计任务的企业,应认真总结设计工作经验,在贯彻国家与行业有关设计标准的同时,制定企业设计标准。必要时,还要把设计标准汇编成《企业设计手册》,供企业设计人员使用。 (6) 在制定设计标准的同时,要注意根据产品特点编制标准件、通用件手册。并注意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
举例: 1、GB/T 15751-1995 技术产品文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词汇 2、GB/T 18229-2000 CAD工程制图规则 3、GB/T 17304-1998 CAD通用技术规范 4、JB/T 5054.1-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总则 5、企业产品应符合的安全标准、环境适应性标准、卫生标准等。 6、企业设计图纸的编制规范、企业产品型号编制方法等。
设计技术标准评审时常出现的问题: 1、设计技术标准收集不齐全,如产品技术指标中的通用性指标:安全性、环保、能效、卫生标准、技术条件等; 2、混淆设计技术标准与产品标准。
3)设计管理标准 • 内容: 对设计与开发的输入和输出要求,对其评审、验证、确认的方法以及修改的程序。 • 举例: ISO 9000文件中的《设计开发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