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

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 王献珍. 第一节 概论.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症的感染。 这类感染临床多见,需注意防治。. 分类. (一)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 (二)按病程区分: (三)按发生条件分:机会性感染、二重感染、院内感染等. 按病菌种类分. 1、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或一般性感染) 常见致病菌:金葡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拟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可共同致病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 王献珍

  2. 第一节 概论 •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症的感染。 这类感染临床多见,需注意防治。

  3. 分类 • (一)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 • (二)按病程区分: • (三)按发生条件分:机会性感染、二重感染、院内感染等

  4. 按病菌种类分 • 1、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或一般性感染) 常见致病菌:金葡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拟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可共同致病 • 2、特异性感染 指分类一般性感染以外的细菌或真菌等:结核杆菌、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

  5. 按病情进展分 • 1、急性感染:病变进展快,一般3周内。非特异性感染分类多属此类 • 2、慢性感染:病变持续2个月以上。如结核 • 3、亚急性感染: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由急性感染迁延而来,亦可由于病毒毒力弱但耐药或抵抗力差所致

  6. 病 与原 宿体 主致 防病 御 • (一)病菌的致病因素 1、病菌的自身结构 粘附因子、荚膜 2、病菌毒素 ⑴ 胞外酶 ⑵ 外毒素 ⑶ 内毒素 3、病菌数量

  7. 病 与原 宿体 主致 防病 御 二、人体受感染的原因 1、局部情况 ⑴ 皮肤或黏膜缺损 ⑵ 管道阻塞使内容物淤积 ⑶ 局部组织血流障碍或缺血 ⑷ 皮肤或黏膜先有其它病变 2、全身性抗感染能力降低 消耗性疾病、激素、放化疗、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AIDS

  8. 病 与原 宿体 主致 防病 御 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 在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息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 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 在感染用某种广谱或联合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原来的病菌被制止,但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梭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致使病情加重。

  9.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1、天然免疫 (1) 宿主屏障 (2)吞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3)补体 (4)细胞因子 2、获得性免疫 (1)T细胞免疫应答 (2)B细胞免疫应答 (3)免疫记忆 与宿主防御 病原体致病

  10. 病理 • (一)非特异性感染 酶及毒素作用,炎性细胞及补体等的参与 • 病变的演变: 1、炎症好转 2、局部化脓 3、炎症扩展 4、转为慢性炎症 

  11. 病理 • (二)特异性感染 1、结核:形成独特的浸润、结节、肉芽肿、干酪样坏死、冷脓肿 2、破伤风、气性坏疽:起病急,前者致肌痉挛,局部炎症少;后者组织水肿产气,病变 3、真菌感染:形成肉芽肿、出现溃疡、脓肿、空洞

  12. 1、局部症状 • 2、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 3、全身状态 • 4、特殊表现 临床 表现

  13. 诊断 • (一) 临床检查 (二)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病原体的鉴定 (三)影像检查 主要用于内在感染的诊断

  14. 预防 • (一)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 1、实施卫生管理; 2、正确处理创口 • (二)支持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1、改善营养状况 2、治疗原发病; 3、使用特异性免疫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三)切断病原菌传播环节

  15. 治疗 • (一) 局部处理 1、保护局部,避免扩散。 2、理疗与外用药物 3、手术治疗 • (二)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根据菌种选择 • (三) 改善全身状况

  16. 第二节 浅部化脓性感染

  17. 胸前壁疖

  18. • 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金萄菌多见 • 临床表现:发于皮肤,红肿热痛表现,其中心可有脓头,破后可愈。亦有无头疖,破溃较迟,需设法促使脓液排出

  19. 下腰及臀部多个散在疖肿,中央有白色脓头。

  20. 无头疖

  21. 诊断:表现明显,诊断较易 • 鉴别诊断:1.痤疮合并感染:顶端有凝脂。2.粉瘤合并感染:病变较久,表皮正常。3.痈:病变范围大 • 防治:1.初期:理疗外敷。2.成脓后:剔出脓栓,出脓后敷利凡诺等。3.应用抗生素。

  22. • 指邻近多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以金萄菌多见 • 临床表现:中老年多见。初起为红肿,可见数个脓点,继之红肿扩大,脓点增大增多,中心处坏死。项背部多见 • 诊断:诊断较容易

  23. 预防:与疖同 • 治疗: 1.及时应用抗生素,防止脓毒症 2.局部处理: A.初期可外敷(鱼石脂、金黄散); B.成脓后“十”字切开

  24. 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 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发于人体各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萄菌多见 • 临床表现: 1.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2.新生儿皮下坏疽 3.老年人皮下坏疽 4.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5.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25. 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先有病损或感染,发病时伴恶寒发热,局部肿痛,边缘不清,淋巴结肿大 • 新生儿皮下坏疽 背臀部多见,患儿发热、不进乳或昏睡,皮肤发红、质地变硬并扩大,中央变软起水泡,严重时皮肤坏死破溃

  26. 老年人皮下坏疽 背部或侧卧着床处红肿痛,伴发热,全身不适,继之变暗波动感,穿刺有脓 • 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源于口腔或面部,口腔者易阻塞通气,颌下、口底肿胀;面部者红肿热痛,全身反应重

  27.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病菌为厌氧菌,炎症仅在皮下层,初期同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但进展快,且有捻发音

  28. 诊断 根据病史及化验易于诊断 • 鉴别诊断 • 硬皮病:皮肤不红,体温不热 • 小儿急性咽炎:颌下肿胀较轻,咽部发红明显 • 气性坏疽:伤及肌肉,运动障碍,细菌培养确诊 • 防治:注意卫生,选择有效药物,局部切开引流。对证支持治疗。

  29. 丹毒 • 皮内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常先有皮损如癣、溃疡 •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多见下肢、面部;皮肤发红、灼热、痛、微隆、界清;邻近淋巴可大,反复发作可致“象皮肿” • 治疗:应用抗菌药物

  30. 丹毒 丝虫病 … 淋巴管阻塞 淋巴淤滞 象皮肿

  31. 淺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 链球菌金萄菌侵入淋巴流,发于各部位 • 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疼痛、触痛形成肿块、疼痛加重、皮肤红热脓肿形成 急性淋巴管炎:淺层—红丝疔;深层—条形触痛区 • 诊治:诊断不难,但需同时诊治原发病

  32.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33. 甲沟炎和指头炎 • 临床表现 甲沟炎:一侧甲沟皮下,红肿痛波动感扩至另侧,疼痛加剧指头炎 指头炎:手指末节,轻度肿红剌痛跳痛,伴全身症状疼痛减轻,皮色变白破溃,可伴骨髓炎

  34. 治疗

  35. 掌侧化脓性腱鞘炎、 滑囊炎、深间隙感染

  36. 临床表现 • 一、化脓性腱鞘炎:疼痛,肿胀以中、近节为主,关节轻屈 • 二、化脓性滑囊炎:桡侧—拇肿胀不能伸,中节及大鱼际触痛;尺侧—小指肿、环指半屈,小鱼际触痛 • 三、化脓性深间隙感染:虎口肿、痛,示拇微屈,伸则痛,掌心变平

  37. 治疗 • 一、化脓性腱鞘炎: • 二、化脓性滑囊炎:

  38. 治疗 • 三、化脓性深间隙感染:

  39. 第四节 全身性外科感染

  40. 脓毒症 有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体温呼吸等明显改变 • Systemat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 菌血症 是脓毒症的一种,血中检出病原菌,但不指一过性的如拨牙 • 病因 致病菌多、毒力强、抵抗力低

  41. 常见致病菌 • 1、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杆菌、拟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等 。多见于腹腔、肠道、泌尿系 • 2、革兰氏阳性菌 金萄菌、表萄菌、肠球菌 • 3、无芽胞厌氧菌 多见于腹腔脓肿、阑尾脓肿、肛旁脓肿、吸入性肺炎等,多同时有需氧菌感染 • 4、真菌 白念珠菌、曲霉菌,条件感染

  42. 临床表现 • 主要表现:寒战高热或低温;头昏头痛呕吐甚至谵妄;心率快、脉细、呼吸急;肝脾大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高、左移、幼稚型;酸中毒、溶血;培养有细菌 1.革兰氏阳性菌:多见于痈、蜂窝织炎。可有或无寒战,稽留热/弛张热,面红肢暖,谵妄/昏迷,可出现转移性脓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