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523 Views
人際關係與溝通. 授課教師 ______ 指導. 4. Chapter. 溝通與表達. 溝通與表達. 摘 要 案例導讀 第一節 人際溝通與自我表達 第二節 人際關係與自我 第三節 自我概念與自我揭露. 第一節 人際關係的本質與重要性. 一、 表達的程序與內容 「表」是表示,「達」是傳達 個人要把思想、知識或感情表示出來,並傳達給他,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因此,「表達」的定義就是 把自己的思想、知識或情感,應用語言文字、符號等各種不同的方式 表示出來,並傳遞給他人。. * 表達的程序 *
E N D
人際關係與溝通 授課教師______指導
4 Chapter 溝通與表達
溝通與表達 • 摘 要 • 案例導讀 第一節 人際溝通與自我表達 第二節 人際關係與自我 第三節 自我概念與自我揭露
第一節 人際關係的本質與重要性 一、表達的程序與內容 「表」是表示,「達」是傳達 個人要把思想、知識或感情表示出來,並傳達給他,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因此,「表達」的定義就是把自己的思想、知識或情感,應用語言文字、符號等各種不同的方式表示出來,並傳遞給他人。
*表達的程序* 分為四個階段,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表達想法 >表達感覺>表達需要 深奧的思想是用凝練的語言來表達的 5
-二、表達的內涵 ~泰戈爾 說:看不不見的東西是不能達到完美境界的。無形的東西必須用形體來表現,就像思想必須用語言來表達一樣 6
三、自我表達的方法 表達的方法要掌握時間與地點,要在對的時間、對的場合與地點。 表達就是善意結緣,儀容端莊.彬彬有禮,微笑掛嘴邊排除惡表,即為良好的表達能力。 在充實表達的內涵上”多聽、多讀、多說、多寫”是必要的 7
語言表達 “五性” .針對性:運用口頭語言應當根據不同的場合、對象、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引人入勝的話題、語言材料和表達方式,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多樣性:語言技巧的具體方法多種多樣,如幽默法、委婉法、暗示法、模糊法等。 恰當性:注意口頭語言措辭的恰當性。一般來説,少用由上而下太武斷,也太多教訓之口語。 情感性:所謂“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映。 豐富性:詞彙 .句式. 修辭 .節奏的豐富性。
影響自我的人際溝通模式 (一) 客體我-即「被認知的客體」(Self – as known) 客體我又稱「經驗的自我」(Empirical self),指個人對自己所持有的態度、看法及感情。意即所謂的自我概念,是一種外在形象,是個人認定或知覺的對象,是一種「客體我」。其組成包括三部分: 1. 物質我(material self) 2. 社會我(social self) 3. 精神我(spiritual self) (二) 主體我-即「被認知的主體」(Self –as knowner) 主體我又稱「純粹的自我」(Pure ego),指個人能經驗、思考、感受與認知的主體,是一個行動主體,亦是決定行動、適應外界的一組心理歷程。
第二節 人際關係與自我 1.自我是什麼? 自我概念也是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是個體與社會環境互動後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能力、身體或態度等,個體可以由知覺、認識及評價環境,從而決定反應的方式。 自我概念是能力( competency)展現面向之ㄧ(Spencer(1993)、Boyatzis(1982)
自我探索的過程:「你長大後要做什麼?」或者問自己:「我將來想做什麼?」,這樣的動心起念,可以說是生涯探索的起點。從小到大,我們都因時因地有許多願景,實現一個又作了另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你長大後要做什麼?」或者問自己:「我將來想做什麼?」,這樣的動心起念,可以說是生涯探索的起點。從小到大,我們都因時因地有許多願景,實現一個又作了另一個。
自尊 • 自尊是:「自我能力和自我喜愛程度」,即自我肯定。在心理學上,自尊感可以是個體對自我形象的主觀感覺,可以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 • 自尊(self-esteem)乃個體對自己所持一種自我喜愛、珍視、尊重或自我輕忽、排拒的情感;或是個體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 • 自尊乃反映出個體覺得自己有價值、有能力、重要、被接受、有效能的程度。
自我表現 人們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並不是被動地對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作出反應,他們總是試圖影響周圍的環境,以便建立起有利於自己的形象。 而對環境的操縱總是從操縱自己開始的。不斷地調節和控制呈現給其他人的信息,特別是有關他們自己的信息。 自尊五感: 安全感. 獨特感. 聯繫感. 能力感. 方向感 14
第三節 自我概念與自我揭露 • 自我概念” ,每個人對自己都有一些看法,個人對自己的了解、認知和描繪自己特質的總和,是個人的理念、情感、需求和態度等形成自我體系特性:不論這些看法是否正確,是否與別人對他的看法一致,它將影響個人以後的行為和生活,也影響個人與別人的關係,這種個人對自己看法的形成過程
自我概念形成 (1)自我評估:直接由我們主觀對本身特質的體會或從自己的情緒反應、行為舉止而得來的自我概念 (2)他人反應:生活中最具影響力的重要他人,對我們行為、能力的反應、回饋,學習到自我能力的高低 (3)社會比較 藉由與他人的比較,可以瞭解我們在團體中能力的好壞,進而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特點 1.其具有他人取向: 自我概念是經由與別人的互動,學習到自己是怎麼樣的人,並經由別人的回饋,逐漸地形成了對自己的概念 2.是自我建構的體系:自我概念有自行增強的效果,我們往往會根據自我概念來選擇訊息。 3是個人對自己的描述 ,是自我資訊的整合體 4具有主觀成分 ,是形成自尊的基礎。
改善自我概念的方法 • 致力於改變對自己的觀點 • 獲取知識做為改變的基礎 • 設定實際而可能改善的目標 • 建立支持自我改變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