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396 Views
CH1 緒論. CH1 架構圖. 理想情況. 資訊不對稱. 使用者決策問題. 會計之反應. 調節. 逆選擇. 理性投資決策. 決策有用性, 充分揭露. 現時價值會計. 準則制定. 評估 管理者之績效. 準確 及敏感之資訊. 道德危險. CH1 前言. 由使用者 ( 投資人或經理人 ) 觀點,探討財務會計在經濟環境中所扮演之角色。. 1.2 歷史觀點. 早期發展 1930 年代大蕭條加強歷史成本會計 歷史成本之選擇 - 現金基礎會計 - 現時價值會計 使用價值 公平價值 - 混合的衡量基礎.
E N D
CH1架構圖 理想情況 資訊不對稱 使用者決策問題 會計之反應 調節 逆選擇 理性投資決策 決策有用性, 充分揭露 現時價值會計 準則制定 評估 管理者之績效 準確 及敏感之資訊 道德危險
CH1前言 • 由使用者(投資人或經理人)觀點,探討財務會計在經濟環境中所扮演之角色。
1.2歷史觀點 • 早期發展 • 1930年代大蕭條加強歷史成本會計 • 歷史成本之選擇 - 現金基礎會計 - 現時價值會計 • 使用價值 • 公平價值 - 混合的衡量基礎
1.2 財務報表之弊案 • 安隆案 • 世界通訊 • 財務報表之影響 * 沙賓法 * 使用較穩健之會計原則
1.3會計師/審計人員之道德行為 • 是會計師或審計人員之道德行為而導致安隆案及世界通訊案? - 服務客戶或服務社會? • 為什麼在類似情況下你要有道德行為? - 以道德原則作對的事 - 你的專業長期之利益 - 每個原因產生類似之行為 • 但心態不同
1.4會計資訊及報導的複雜性 • 會計可視為一種資訊產業,其環境十分複雜。 • 各使用者對資訊之反應並不一致: - 例如:是否將智慧資本衡量並報導,有人認 為可增加財務報表之有用性,有人則 認為可靠性不夠,反而傷害財務報表。 • 資訊會影響決策制定,而各使用者之決策可能存有利益衝突。此外,資訊也影響了整體市場之運作。
財會資訊與市場機制 將財務報表資訊視為一種商品,投資人為資訊之需求者,經理人為資訊之供給者。 ※藉由自由經濟市場之力量決定財報資訊應揭露之數量與品質(猶如汽車、蘋果等商品)。 ※此法之前提需市場具足夠之效率: -證劵市場可保護投資人免於逆選擇與道德 風險。 -經理人就業市場可合理運作。 ※如果市場並非具效率,則需透過“規範”來解決。
1.5會計研究的角色 • 影響會計實務。 • 增加對會計環境的了解。
1.6在市場經濟下資訊之角色 • 促進資本市場之運作 - 逆選擇的問題 • 促進管理人力市場之運作 - 道德危機的問題 • 兩者之作用 - 結果顯示安隆瓦解後之重要性 • 西元2001年,美國經濟衰退 • 加強管制(sox)
1.6在市場經濟中財報之角色 • 控制逆選擇 - 將內部資訊轉變為外部資訊 - 提供有用資訊給投資人 • 控制道德危機 - 控制管理者之逃避責任 - 加強公司治理
1.7 財務會計理論待處理之問題 (1/2) • 優先解決“逆選擇”或“道德風險”? • 淨利的最佳衡量指標轉為控制逆選擇,與激勵管理者績效之最佳衡量指標不相同。 - 投資人想要關於未來公司績效的資訊。 • 現時價值會計? - 良好的公司治理需要管理者的“努力” • 是否歷史成本與穩健性較能反映出管理者努力之結果? • 應較強調“攸關性”(relevance)或“可靠性”(reliability)?
1.7 財務會計理論待處理之問題 (2/2) • 著重滿足“外部使用者”(如投資人)或“內部經理人”之決策需求? - 此隱含投資人與管理者的利益衝突 • 採用何種觀念解決問題?“信任市場機制”或“透過規範”(regulation)?
1.8準則制定之規則 • 是否需要準則制定? - 市場力量激發公司生產資訊 - 但是市場力量容易遭受到失敗 • 逆選擇 • 道德危機 - 管制之步驟嘗試糾正市場之失敗
1.8準則規則之制定 • 準則制定調節投資人與管理者之利益衝突 - 投資人需要許多有用之資訊 - 管理者可能反對宣告投資人所想要 的全部資訊。
1.9調節利益衝突的方法 • 制訂準則之程序 - 不同利益團體之遊說 - 多數決之投票 - 徵求意見
1.9準則制定之機構 • IASB - 國際準則 • FASB - 美國準則 • AcSB - 加拿大準則 • SEC - 強制公司遵行準則 - 可以自行制定準則 - 為什麼他們為許多準則制定之代表?
1.10會計理論(研究)與會計實務之關係 • 會計研究增進對會計環境之了解 - 為何經理人關心會計政策及他們進行盈 餘管理之動機與方法。 • 會計研究之結果為FASB制定準則之參考 (如採取揭露或衡量之做法)。
關於財務會計之理論 • 理性的投資者 - 投資者如何使用新的資訊來修正公司未來 績效。 • 證券市場有用性 - 股價完全反映所有公開之資訊 - 效率是與股價資訊有關係的 - 財報之角色是改善或擴大股票的資訊
關於財務會計之理論 • 行為理論 - 投資人沒有使用財報上所有的資訊 → 證券市場無充分揭露 • 代理理論 - 有效的合約將激發管理者的績效與達到 良好的公司治理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 公司本質: Coase(1937):組織(公司)是契約的集合體,如果沒有契約就不會有公司的存在,契約也限制公司不能無限制的擴張。 • Jensen and Meckling (1976):代理理論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二、代理關係 • 本人(Principal) VS 代理人(Agent) • 代理關係:本人委託並授權代理人行使某些特定行為之契約關係。 三、基本假設(Assumption) • 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 • 追求自利:本人與代理人目標不一致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四、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 (1)資訊不對稱的兩種類型: 1.逆選擇(Adverse selection) 2.道德危險(Moral hazard) (2)代理問題與資訊不對稱之關係。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五、代理成本 • 監督成本(Monitoring cost) • 保證成本(Bonding Cost) • 殘餘損失(Residual Loss)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六、代理人投機行為 • 福利 • 偷懶/逃避責任 • 偷竊 • 考慮負的淨現值方案 • 其他投機行為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七、契約成本 契約成本包括: 1、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 2、代理成本 (Agency Cost):含監督成本 (Monitoring Cost)、保證成本(Bonding Cost)及剩餘損失(Residual Loss)。 3、資訊成本 (Information Cost) 4、再協商成本 (Renegotiation Cost) 5、破產成本 (Bankruptcy Cost)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八、契約扮演角色 國外常見借款契約中與會計有關之限制條款: A.積極性條款(Affirmative Covenants) 1、提供經會計師查核之財務報表 2、提供季財務報表 3、允許銀行接觸帳冊紀錄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八、契約扮演角色 B.消極性條款 (Negative Covenants) 1、最低運用資金之限制。 2、最低流動比率之限制。 3、最低有形淨值之限制。 4、舉債之限制。 5、合併之限制。 6、分配股利之限制。 7、處分資產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