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k likes | 1.84k Views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課前引導. 天堂與地獄. 音樂: 奧芬巴哈:天堂與地獄 序曲(康康舞曲) 線上觀賞 台灣獨奏家室內樂團 2008 新年音樂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WpncKShGmU. 一位一生行善無數的基督徙,他臨終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來接引他上天堂。天使說:「大善人,由於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臨終前我可以答應你完成一個你最想完成的願望。」.
E N D
課前引導 天堂與地獄 音樂: 奧芬巴哈:天堂與地獄 序曲(康康舞曲) 線上觀賞 台灣獨奏家室內樂團2008新年音樂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WpncKShGmU
一位一生行善無數的基督徙,他臨終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來接引他上天堂。天使說:「大善人,由於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臨終前我可以答應你完成一個你最想完成的願望。」
大善人說:「神聖的天使,謝謝你這麼仁慈。我一生當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我信奉主一生,卻從來沒見過天堂與地獄究竟長得像什麼樣子?在我死之前,您可不可以帶我到這兩個地方參觀參觀?」大善人說:「神聖的天使,謝謝你這麼仁慈。我一生當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我信奉主一生,卻從來沒見過天堂與地獄究竟長得像什麼樣子?在我死之前,您可不可以帶我到這兩個地方參觀參觀?」 http://www.3366ok.com/html/infos/20080121/1017.shtml
天使說:「沒問題,因為你即將上天堂,因此先帶你到地獄去吧。」他們來到了地獄,在他們面前出現一張很大的餐桌,桌上擺滿了豐盛佳餚。 「地獄的生活看起來還不錯嘛!沒有想像中的悲慘嘛!」大善人疑惑地問天使。「不用急,你再繼續看下去。」 http://412.travelweb.com.tw/Show/Style3/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01&ProgramNo=A100036000001
過了一會,用餐的時間到了,只見一群瘦骨如柴的餓鬼魚貫地入座。每個人手上拿著一雙長十幾尺的筷子。每個人用盡了各種方法,嘗試用他們手中的筷子去夾菜吃。可是由於筷子實在是太長了,最後每個人都吃不到東西。 過了一會,用餐的時間到了,只見一群瘦骨如柴的餓鬼魚貫地入座。每個人手上拿著一雙長十幾尺的筷子。每個人用盡了各種方法,嘗試用他們手中的筷子去夾菜吃。可是由於筷子實在是太長了,最後每個人都吃不到東西。
「實在是太悲慘了,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這些 人呢?給他們食物的誘惑,卻又不給他們吃。」 「你真覺得很悲慘嗎?我再帶你到天堂看看。」 http://u.cctv.com/html/shequ/shipin/200808/19-9668.html
到了天堂,同樣的滿桌佳餚,每個人同樣用一雙長十幾尺的長筷子。不同的是,圍著餐桌吃飯的是一群洋溢歡笑,長得白白胖胖的可愛的人們。他們同樣用筷子夾菜,不同的是,他們互相餵對面的人吃菜。因此每個人都吃得很愉快。 到了天堂,同樣的滿桌佳餚,每個人同樣用一雙長十幾尺的長筷子。不同的是,圍著餐桌吃飯的是一群洋溢歡笑,長得白白胖胖的可愛的人們。他們同樣用筷子夾菜,不同的是,他們互相餵對面的人吃菜。因此每個人都吃得很愉快。 http://space.cnblogs.com/group/topic/35185/
天堂與地獄的區別在於人與人相處的態度 人間仙境九寨溝 http://tw.mjjq.com/tours/400.html
選擇自私自利? 或者是利人利己? 你可以選擇…
玉山 付出,通往幸福 http://np.cpami.gov.tw/index.php?option=com_zoom&Itemid=201
目 次 一、題解 七、文學探究二、作者 八、延伸閱讀三、補充資料 九、問題與討論四、課文賞析 十、牛刀小試五、文章結構表 十一、好站連結六、語文萬花筒 十二、圖片來源
題 解 出處背景題意 蜘蛛之絲情節像
出處 本文選自芥川龍之介的世界(副標題為鬼才芥川氏的一生與七篇小說傑作),著譯者為賴祥雲(志文出版社,民國74年再版)
背景 • 本文是芥川龍之介第一篇童話形式的小說,完成於大正七年(西元1918),當時芥川二十七歲,是他一生最幸福的新婚時期。 • 本文文字優美,寓意深遠,備受肯定與推崇。本文也多次被選入日本教科書,為學子所樂於誦讀。
題 意 文中,蜘蛛絲發著銀光,是聯結極樂世界與地獄的橋樑,也是希望與救贖的象徵,芥川藉由蜘蛛絲傳達釋迦佛的悲憫,也描寫大盜犍陀多如何失去這一線生機的過程,從而宣說人性自私利己的可憐本質,使文章展現深刻的內涵。 蜘蛛之絲 書影
寫作題材 關於本文的題材來源,有兩種說法: • 俄國作家杜思妥也夫斯基長篇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第七篇第三章「一根蔥」。 •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翻譯,Paul.Carus所著的《Karma 》。Karma為梵文,有佛教因果報應之意。《Karma》東京發行單行本時,即附上標題The Spider Web,也就是「蜘蛛之絲」,所以被認為寫作素材擷取於此。
『一根蔥』故事內容 有一個性格惡劣的農婦死了。生前沒有留下一件善行。鬼把她扔到火湖裡面。守護她的天使心想:讓我記憶出她的一件善行,好對上帝說。她告訴上帝:「她曾在菜園裡拔了一根蔥,施捨給一個女乞丐。」上帝回答她:「你就取那根蔥,往湖裡遞給她,讓她抓住,牽她出來,如果能從湖裡牽出來,便讓她到天堂上去;如果蔥斷了,那女人只好留在湖裡像現在一樣。」
安琪兒跑到農婦那裡,遞給她一根蔥,說道:「你抓好了,等我拉你出來。」即開始謹慎地拉她出來,本來可以將婦人拉出的,但在湖裡的其他罪人們看見了,抓住婦人,想同她一塊兒出來。這個婦人脾氣很壞,她用腳踢他們,說:「天使拉的是我,不是拉你們,那是我的蔥,不是你們的!」話才說完蔥斷了。女人落進湖裡,到今天還煎熬著。 安琪兒跑到農婦那裡,遞給她一根蔥,說道:「你抓好了,等我拉你出來。」即開始謹慎地拉她出來,本來可以將婦人拉出的,但在湖裡的其他罪人們看見了,抓住婦人,想同她一塊兒出來。這個婦人脾氣很壞,她用腳踢他們,說:「天使拉的是我,不是拉你們,那是我的蔥,不是你們的!」話才說完蔥斷了。女人落進湖裡,到今天還煎熬著。
寫作題材 本文思想內容是透過芥川精密細緻的文筆重新剪裁描寫俄國作家巨著中的小插曲,與美國東洋學者一篇講述佛理的文字,加以巧妙揉合,改寫成精緻優美、充滿優雅純日本風味的文章,實是名家身手。 「くもの糸」 作・芥川龍之介 絵・藤川秀之 2003年出版
作者 日本「鬼才」–芥川龍之介聰穎秀異的文藝青年開啟寫作生涯夏目漱石的入門弟子奠定寫作地位邁入人生的新階段身心負荷加重面對人生的種種折磨自殺結束一生譯者:賴祥雲 芥川一家人
日本「鬼才」–芥川龍之介 • 芥川龍之介,日本人,生於明治二十五年(西元1892),卒於昭和二年(西元1927),年三十六。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曾任大阪每日新聞特約編撰、海外觀察員等職。著有〈羅生門〉、《芥川龍之介集》等。 • 芥川有「鬼才」之稱,嫻熟寫作技巧和形式,畢生追求完美,締造極高的成就,被評論家公認為日本近代文學的基石之一。
聰穎秀異的文藝青年 出生時期: 芥川龍之介出生於東京,排行第三,有兩位姊姊。他出生後約八個月,母親突然精神錯亂,芥川於是由母親的胞姊撫養,母親去世後並入籍芥川家為養子。 芥川龍之介誕生地(東京都中央區明石町・聖路加看護大學)
幼年時期: 芥川家世代為士族,家庭生活充滿琴棋書畫的趣味及文學藝術的氣氛,芥川龍之介自幼聰穎秀異、多愁善感,年幼時常聽姨母說怪談,從六歲起則喜歡閱讀,舉凡歷史故事、繪圖小說、江戶文學,無書不讀。
芥川龍之介手繪扇面圖 十歲時,初習俳句,就有「焚燒落葉夜將深」的成熟句子。十一歲,與同學發行手鈔雜誌,編輯文稿、繪製封面插圖,能夠多方嘗試,還能寫些短文、童話等發表,已可以看出一位文藝青年的雛形。
中學時期: • 擔任流星社發行人及編輯,發行雜誌流星,後來改名曙光。 • 對學校教授的知識沒有好感,認為在學校裡「只學到不切實際的西洋歷史年代、不實驗的化學方程式……一切無用的小知識」,而老師是「有處罰學生權利的暴君」。
在學成績優秀,但因特立獨行,操行不曾及格。在學成績優秀,但因特立獨行,操行不曾及格。 • 以優異成績保送第一高等學校第一部乙科(即文科),並結識久米正雄、菊池寬、土屋文明等,日後都在日本文壇占有一席之地。 芥川龍之介撰文碑
高校時期: 芥川的閱讀更為廣泛,除到校內外圖書館借閱,也經常到書店街、洋書部,涉獵江戶文藝、中國文藝、外國文學及哲學等等。 十七歲時,偶而帝國圖書館第一次讀到聊齋志異,即喜愛閱讀妖怪譚一類的讀物,所以二十歲時,他採集書籍、親友間流傳記載的怪異事例,寫作椒國誌異。
開啟寫作生涯 • 22歲由第一高等學校畢業,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就讀。此年,與生父家下女吉村千代產生愛戀,但因家人反對而沒有結果。 • 23歲與久米正雄、菊池寬等發行新思潮雜誌,並以「柳川隆之助」的筆名,翻譯法國作家法朗士的作品。該年五月,在新思潮發表處女作《老年》;九月則發表劇作《青年與死》,開啟他的寫作生涯。
夏目漱石的入門弟子 • 大正四年(西元1915),芥川24歲,於帝國文學十一月號發表小說羅生門,但未贏得太高的評價。 • 十二月,因同學介紹,與出席漱石山房的「文人聚會」,該會是夏目漱石門下弟子的會合,芥川也因此成為夏目漱石的入門弟子,在寫作風格上深受漱石的影響。
大正五年芥川在新思潮雜誌上發表小說鼻子,奠定他新進作家的地位。並受到夏目漱石讚賞。大正五年芥川在新思潮雜誌上發表小說鼻子,奠定他新進作家的地位。並受到夏目漱石讚賞。 • 夏目漱石:「像那樣的創作如從現在起推出二、三十篇的話,你將成為文壇上無與倫比的作家」 • 十二月漱石因胃潰瘍去世,芥川十分悲傷,曾寫成葬儀記一文悼念。
奠定寫作地位 • 大正五年七月,芥川以第二名畢業於東大英文。在當時稱作「文壇登龍門」的中央公論雜誌發表〈手巾〉,確立文壇新進作家的地位。 芥川龍之介 鎌倉の書斎にて(1917年)
大正五年五月,芥川完成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羅生門》,書前寫著:「君看雙眼色,不語似無愁」是芥川終生喜愛誦讀的詩句,可以看出他對漢詩的喜好,以及憂鬱纖巧的文人氣質。大正五年五月,芥川完成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羅生門》,書前寫著:「君看雙眼色,不語似無愁」是芥川終生喜愛誦讀的詩句,可以看出他對漢詩的喜好,以及憂鬱纖巧的文人氣質。 • 大正六年一月,芥川發表〈尾形了齋備忘錄〉、〈運〉,開始與一流作家並列,之後芥川幾乎年年都在新年號有文章刊載。
邁入人生的新階段 • 大正七年(1918)27歲的芥川與中學朋友的姪女塚本文子(19歲)結婚,文子當時尚在求學。 • 這段時間是芥川一生中最幸福的時期,在事業上,擔任大阪每日新聞社特約編撰;在寫作上也量多質高,如:蜘蛛之絲發表在童話雜誌赤鳥,地獄變在大阪每日新聞連載、於三田文學發表基督徒之死,都是他膾炙人口的重要作品。
身心負荷加重 • 經濟蕭條,生父及養父家皆事業失敗,兩家的生活重擔都移到芥川的肩頭 。 • 進大阪每日新聞社為社員後,閉門專心從事寫作。芥川的神經衰弱症日趨嚴重,甚至非服安眠藥不得一眠,令他十分痛苦。 • 1922年,芥川發表了一篇重要的作品:竹藪中,日後被日本導演黑澤明改編為電影羅生門,成為世界知名的作品。
面對人生的種種折磨 • 1925年,34歲的芥川健康愈加衰退。四月,新潮社為他出版芥川龍之介集,列為現代文學全集第一卷,可見他在文壇的重要地位。 • 次年,芥川的失眠症惡化,還伴隨妄想症、下痢、痔瘡等諸多身心上的痛苦折磨。 芥川龍之介全一冊 (日文版)
自殺結束一生 昭和二年(西元1927),芥川姊夫家發生火災,姊夫因負債及事先投保巨額保險,所以蒙上縱火嫌疑,又因承受不了指責而臥軌自殺,留下鉅額債務。
芥川為姊夫的後事及債務奔走,身心俱疲,病況也加重,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說:「曾經幾次告訴自己『死掉吧!』」自殺的傾向更為明顯。到本年 7月24日凌晨,因無法面對人生中接二連三的磨難,以及自己即將發狂的恐懼,芥川龍之介在家中服安眠藥自殺,年三十六歲。
譯者:賴祥雲 • 臺北市人,民國二十四年生。 • 日治時代曾在士林國小接受日文教育,奠定良好的日文基礎。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因想接受更多新的東西,所以轉而投考文大學日本研究所。 • 《芥川龍之介的世界》就是他的碩士論文。其後擔任臺北市中正高級中學教師、致理商業技術學院日語講師,現已退休。
補充資料 作者文學創作補充資料作者背景補充資料
作者文學創作補充資料 鬼氣森森的異才典型西化的日本現代派作家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寫作題材多面向為大正時期的文學畫下句點芥川寫作藝術四特色留給全世界一個永恆的讚嘆河童祭與芥川獎主要著作表 芥川手稿
鬼氣森森的異才 • 芥川龍之介是一位聰穎敏感、才氣縱橫的天才型作家,不少評論家以「鬼氣森森的異才」形容他。 • 短篇小說的成就,常被評論家拿來與莫泊桑、契訶夫等西歐短篇名家比擬。
典型西化的日本現代派作家 • 芥川出長於明治時期,正為日本明治天皇積極吸收西洋文明,國家掙脫鎖國孤立的狀態。芥川因此,受到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影響。 • 廣泛吸收日本傳統文學、漢文學、西洋學術等多方面的滋養。也學習歐美文學的刻劃手法與形式, • 佐伯彰一稱芥川為「一位典型的西化了的日本現代派作家」。
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 • 芥川的文學創作,主要活躍於大正時期(西元1912~1926),21歲到35歲之間。 • 芥川是明治時期新進作家中的佼佼者。 • 嫻熟西方短篇小說的技巧和形式,善於精細的描摹人性。 • 擅長從歷史小說中提煉題材,成名作羅生門寫於24歲。
寫作題材多面向 • 大正時期日本經濟蕭條,社會動盪不安。芥川背負養父與生父家的經濟重擔,作品也開始多產,他廣泛向宗教信仰、怪異傳說、歷史故事、時事等方向收集寫作題材,在寫作形式技巧上也多方實驗,顯示旺盛的探索力。 • 寫作上有救難聖僧傳、橘子、沼地、龍、疑惑、妖婆等「怪異作」、「信仰作」、「時代作」的成果,數量極多。
為大正時期的文學畫下句點 • 勞苦、對現實失望與芥川身體、精神狀況不佳交織,使他對於生命感到茫然不安、煩厭與疲憊:「我再也沒有寫下去的力氣了。在這樣的心情中活下去是無以言喻的痛苦。不曉得有沒有人當我睡著時把我偷偷絞死?」(〈齒輪〉) • 芥川最後以自殺結束疲憊生命,他的死不但是芥川文學的完成,也為大正時期的文學畫下句點。
芥川寫作藝術四特色 藝術性高芥川的寫作執著於完美,務求文章細緻縝密、無懈可擊,所以芥川的作品藝術性極高,作品多以短篇為主。 文章氛圍陰鬱、溫情芥川的小說人物多有一抹憂鬱、陰暗的氣質,咀嚼人世的無常與不安,但他的筆調仍是溫柔而善意的,使作品洋溢著對於人生的探索與愛,盪漾古典秀雅的芬芳,也透露出理智的光輝。
創作取材廣泛特別擅長從舊有傳說、前人作品中提煉寫作題材,有日本、中國、歐洲等多方向的吸納,透過他的生花妙筆,將舊題材注入新生命,伴隨芥川式幽默,探討人性的議題,給人變化多端的感受。創作取材廣泛特別擅長從舊有傳說、前人作品中提煉寫作題材,有日本、中國、歐洲等多方向的吸納,透過他的生花妙筆,將舊題材注入新生命,伴隨芥川式幽默,探討人性的議題,給人變化多端的感受。 寫作技巧多樣有類似電影劇本的〈誘惑〉、童話手法寫作的〈蜘蛛之絲〉、自傳式的〈某傻瓜的一生〉、德川幕府時代古文體的〈尾形了齋的覺書〉、各說各話、沒有結論的〈竹藪中〉。
留給全世界一個永恆的讚嘆 芥川的每一篇作品都在嘗試新的突破,追求不同的文學美感,影響深遠。臺灣作家洪醒夫的小說,即明顯受到竹藪中的影響。芥川相信文學在藝術上的價值,也用全部的生命完成文學,他以三十六歲的短暫一生,留給日本、也留給全世界一個永恆的讚嘆。
河童祭與芥川獎 • 芥川龍之介是日本文壇令人追念的天才作家。 • 文壇人士為了紀念芥川,每年7月24日芥川忌日,舉行「河童祭」加以追念。自昭和十年(西元1935)起,又特設「芥川獎」—芥川純文學獎,以獎勵、提拔純文學的新進作家,這個獎項也成為日本知名度與權威性極高的一項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