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9 月 10 、 11 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9 月 10 、 11 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分組討論找出段落的重點 各組將段落的重點畫線標示  上台分享結果  發現異同及澄清 發現 : 1. 學生對於所畫的重點句能說出理由。 2. 弱勢的學生在討論時,對於強勢或程度好的同學所提想法意見都 表示贊同或無意見。 3. 各組一起展示結果時,學生能發現異同並提出。 想法或做法 : 1. 這樣的討論能讓學生互相學習夜起建構對課文的理解。 2. 討論及澄清較花時間,只能挑選幾段或某幾課來進行。 3. 為了不讓弱勢及分心的學生狀況外,特地在巡視時問他們討論的

Download Presentation

9 月 10 、 11 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9月10、11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分組討論找出段落的重點 各組將段落的重點畫線標示  上台分享結果  發現異同及澄清 發現 : 1.學生對於所畫的重點句能說出理由。 2.弱勢的學生在討論時,對於強勢或程度好的同學所提想法意見都 表示贊同或無意見。 3.各組一起展示結果時,學生能發現異同並提出。 想法或做法 : 1.這樣的討論能讓學生互相學習夜起建構對課文的理解。 2.討論及澄清較花時間,只能挑選幾段或某幾課來進行。 3.為了不讓弱勢及分心的學生狀況外,特地在巡視時問他們討論的 狀況,讓他們較專注,且能跟上討論進度。

  2. 9月17、18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與前課比較,討論作者寫作手法和意圖 熟讀課文  回想前課段意  比較兩課異同  討論作者寫作方式 發現 : 1.運用電腦操電子書的碼表工具計時,學生對於速讀課文有興趣。 2.前課採分組討論找重點方式,多數學生對課文段落熟悉。 3.對於比較兩課課文異同,學生發表熱絡。 4.討論作者寫作方式時,都是固定幾個高成就學生在發表。 想法或做法 : 1.用碼表計時速讀課文的時候,因每組人數為五人,不方便互相計 時,故先請各組的1、3讀,2、4幫忙計時,然後再反過來,但總有 一人落單, 留到後面的段落再輪流讀。試幾次之後, 鈞偉通長是 最慢的, 讀完整課時就必須等上一兩分鐘。 2.比較同一文體的兩個課文, 並且請學生說說各是先寫什麼再寫什 麼, 可以讓學生猜想及了解作者寫作時的邏輯思考。 3.要討論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意圖, 是學生少有甚至是首度嘗試, 老 師須給與較多的提示來引導他們的思考,並用幽默的言詞帶領學生 思考寫作的意圖, 如「隱藏版」的主角 、 「幕後的陰謀」……等 。

  3. 9月26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運用心智圖指導學生構思快樂是什麼寫作架構 (配合國習第三課第六大題) 提出大題重點 示範畫心智圖 討論段落內容學生畫自己的心智圖 發現 : 1.學生在低年級時曾經接觸並且畫過心智圖,習慣稱為「泡泡圖」。 2.想到可以畫圖,學生會很有興趣,各自的圖形都很有創意,用說 出來的討論很充實,但要寫字時,反應就沒那麼熱絡。 3.學生對段落大意能掌握,但是要將內容擴充時,需給予較多引導。 想法或做法 : 1.學生對熟悉的「泡泡圖」的反應,顯示過去的經驗是他們喜愛的。 2.對於內容的擴充,是更細節的部份,需要再運用語句教學方面來 加強。 3.畫完泡泡圖之後,全班做展示,互相觀摩。書寫成文章的時間, 部分回家後完成,可以再找時間讓學生看看別的同學是如何表達同 樣的主題。

  4. 10月03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學生互評作文 大風吹遊戲換位置  欣賞同學的作文  給評語和建議  回座位看評語 發現 : 1.學生在遊戲中很快樂,也很期待能看到同學的作文,但少數會排斥弱 勢同學的座位,不過對欣賞作文沒有排斥反應。 2.大家在欣賞同學的做文時都相當專心且安靜,一開始寫評語時有點抱 怨,但下筆後,越寫越用心,越寫越多。 3.回座位看同學給的評語時,大部分的同學表情都很開心。 想法或做法 : 1.換座位前先請同學將錯誤定正好,並請各組定政狀況良好的同學改其 他組員的定正,全組定正完成就像老師回報。 2.用鼓勵方式當場表揚用心寫評語的同學,其他人會紛紛仿效,全班寫 評語的氣氛就更好了。 3.同學互評作文能培養鑑賞能力,發現並學習優點,找機會再請學生分 享對於互評的想法。

  5. 10月9、10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小組針對課文設計問題(第六課 讀書報告---小恩的祕密花園) 各組將課文分成意義段  分享結果說明原因  發現異同及澄清  各組從意義段中設計問題  指定他組組員回答及解說疑點 發現 : 1.學生對於課文的分段很有獨特的見解。 2.設計問題的方向多數能從課文中找答案。 3.能夠出題目並指定同學回答,每人都很想代表小組提問,也很期待被 指定。 4.少數同學能夠針對疑點進行推論和解說。 想法或做法 : 1.藉由小組分段及設計問題,能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更熟悉。 2.設計問題的能力還需要多加引導和練習,不致停留在單一層次的思考。 3.由於學生設計的問題較簡單,老師從中提出疑點讓學生思考並解說。

  6. 10月11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將詞卡分類 剪下課文生詞作詞卡  將詞卡分類  依個別需求發下詞卡的圈圈 發現 : 1.大部分的學生會先從字數來分類,看到別人分較多類出來時,會 跟同學請教,在從簡單的名詞、動詞多分幾類出來,不知道的就分 為其他類。 2.等待使用打洞機時,有些同學會利用等待的時間先行分類。 想法或做法 : 1.學生剪好四課的生詞詞卡後,有較多的數量可以進行分類。 2.讓學生自己思考分類的方式,老師只提問可以再分出不同種類嗎。 3.這學期開始製作詞卡,讓學生練習分類,認識詞性,並利用詞卡 練習組成句子,或者寫作時能參考用詞方向。

  7. 10月12、13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小組針對課文設計問題(第六課 讀書報告---小恩的祕密花園) 各組將課文分成意義段  分享結果說明原因  發現異同及澄清  各組從意義段中設計問題  指定他組組員回答及解說疑點 發現 : 1.學生對於課文的分段很有獨特的見解。 2.設計問題的方向多數能從課文中找答案。 3.能夠出題目並指定同學回答,每人都很想代表小組提問,也很期待被 指定。 4.少數同學能夠針對疑點進行推論和解說。 想法或做法 : 1.藉由小組分段及設計問題,能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更熟悉。 2.設計問題的能力還需要多加引導和練習,不致停留在單一層次的思考。 3.由於學生設計的問題較簡單,老師從中提出疑點讓學生思考並解說。

  8. 10月14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將詞卡分類 剪下課文生詞作詞卡  將詞卡分類  依個別需求發下詞卡的圈圈 發現 : 1.大部分的學生會先從字數來分類,看到別人分較多類出來時,會 跟同學請教,在從簡單的名詞、動詞多分幾類出來,不知道的就分 為其他類。 2.等待使用打洞機時,有些同學會利用等待的時間先行分類。 想法或做法 : 1.學生剪好四課的生詞詞卡後,有較多的數量可以進行分類。 2.讓學生自己思考分類的方式,老師只提問可以再分出不同種類嗎。 3.這學期開始製作詞卡,讓學生練習分類,認識詞性,並利用詞卡 練習組成句子,或者寫作時能參考用詞方向。

  9. 10月15 、16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畫課文結構泡泡圖(第七課 老榕樹下讀報紙) 小組討論課文分段  畫泡泡圖  各組上台分享 發現 : 1.各組會分段但不太會轉換成泡泡圖,且對課文的細節也還不熟悉。 2.每一組都依四個自然段分成四段。 3.再次發泡泡圖下去給各組完成時,第一組完成很快且有多餘的時 間畫插圖。 想法或做法 : 1.學生還未熟讀課文,故不熟悉內容,所以都直接分成四段,要畫 泡泡圖時一直抓不到重點來寫,所以老師先收回展示各組未完成的 泡泡圖,再次帶全班熟悉課文,下一節課時再發下去完成。 2.有兩組的學生還是沒有完成泡泡圖,下次上課想讓第一組的組員 到其他兩組去指導。

  10. 11月6、7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討論課文意義、畫泡泡圖(第八課 慰問卡) 小組討論課文分段  畫泡泡圖  各組上台分享分段原因 發現 : 1.分段速度比一前快速。 2.上台分享分段原因時,各組都以段落大意來回答。 3.座位較集中的組別討論速度較快。 想法或做法 : 1.各組要畫泡泡圖時,直接請小組依照各段分段原因寫在泡泡圖中 即可。 2.老師會持續觀察各組討論的速度,再要求小組調整座位方式。

  11. 11月9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討論意義段內容(第八課 慰問卡) 「原因」的段落怎麼寫「經過」的段落怎麼寫 怎麼寫「結果」 發現 : 1.分析經過的段落時,同學能提出「經過」的意義段中有那些次序。 2. 學生能說出寫慰問卡的方式,如:不直接寫相關事件,而是用別 的事情來激勵同學。 3.學生能幫文中的角色想出事件的可能原因,並依自己的想法加長 課文的句子。 想法或做法 : 1.一面討論段落內容及寫法,一面可以讓學生思考寫作的技巧。 2.在討論時對寫作的思考,可以在課後搭配寫作的活動,思考及實 作能做連結。

  12. 11月14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運用詞卡排出句子或短文(第九課 珍重再見) 小組用詞卡排出指定主題的句子 小組互相觀摩及修改  選最充實小組 發現 : 1.大部分的組別會遺漏或誤用標點符號。 2.各組所排的句子都能符合「珍重再見」的指定主題。 3.各組都沒有使用到形容詞的詞卡。 想法或做法 : 1.標點符號在課堂中少有相關教學,是老師需要再思考及學習的。 2.同學在學習課文之後,較能想像跟主題相關的情境。雖然不是用 當課的詞卡,而且指定句子中要有一個人物和植物,各組仍然能事 先想出句子內容。 3.形容詞是擴充內容的重要元素,下次進行活動時,也能指定要使用 的詞性。

  13. 11月21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利用課題擴句整理大意(第十課 誰買了米勒的畫) 以課文題目為問題  討論經過  討論原因  討論結果  整理大意 發現 : 1.大部分的學生能分別找出原因、經過和結果。 2.口述時還是會看者課文讀,容易把細節的部分也讀出來。 3.口述結果時,多數能說出「事」的部分,而忽略「情」的部分。 想法或做法 : 1.以全班討論整理課文大意方式,多數同學都在等別人的答案,所以用 課題為主要問題,依序點不同的學生回答經過、原因和結果,最後再 請幾位同學將原因、經過、結果連接起來,說出大意。 2許多同學會看著課文回答,所以沒有點出重點的部分,可能是不熟悉課 文內容,所以等他回答玩一次後,再請他用自己的畫口述一次重點,部 分同學能自己說出重點,有些則是要由同學提供意見後方能回答。 3.學生描述結果的部分,需要給多一點的時間思考,才能關注到「情」的 部分。

  14. 11月27.28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以導覽員的角度整理重點(第十一課 泰雅族的紋面文化) 學生提出各段重點句 以導覽員的角度條列全課重點  最後一段是否需要 發現 : 1.提出重點句時,少數學生會提出與課題不相關的句子,同學能馬上給 予指正。 2.請學生想像自己是導覽員,將會以那些重點介紹主題,多數學生不會 選擇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的內容。 3.對最後一段的需要與否,學生各有不同想法及原因,並且能提出相關 的例子。 想法或做法 : 1.課文第一段是介紹泰雅族人的特性,以導覽員的角度介紹時,學生會 因為這段沒有提到紋面的部份而忽略這段。最後一段則是尊重文化的 觀念,也沒有正面說到 紋面文化。學生在發表時,引言與結論的部分 往往也是較弱的,需要再提醒這部分的重要性。

  15. 12月5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以最末段的讚嘆整理重點(第十二課 不可思議的金字塔) 學生提出各段重點句以末段的話找相關重點 以末段的人物找相關重點 發現 : 1.少數學生在同學發表時搶著舉手發言,表示未能專心聆聽他人的想法。 2根據末段的讚嘆來找出課文中的證明,學生能提出經由課文間接判斷 的佐證。 3.讓學生由末段說話的人物(李姊姊)在課文中出現的地方找重點,學生 能再次釐清個段落的大意。 想法或做法 : 1.本課主要在藉設金字塔由來、建造及功用,在各組整理完段落重點之 後,再由老師帶領全班共同從末段的感嘆會頭找出課文中能佐證的內 容,學生慢慢能從提問中思考第三或第四層次的問題,並且討論氣氛 越來越熱絡,縣市學生樂於做更高層次的思考。 2.在讓學生由末段說話的人物(李姊姊)在課文中出現的地方找重點時, 學生能快速舉手回答,反映出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相當熟悉,並且跟著 全班的討論整理出課文的重點。

  16. 12月10.12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仿作說明文(第十一課 泰雅族的紋面文化) 個別整理適合各段的資料 小組整合各段資料 仿作課本的說明文 發現 : 1.學生在蒐集的資料中找出適合各段的資料時,會把「民族的特性」 和「習俗的意義」混淆。 2.蒐集的資料中較少提到習俗沒落或改變的部分。 3.根據整理好的料仿作時,學生一開始都直接將資料抄寫下來。 想法或做法 : 1.老師選出三種原住民的習俗,讓各組找過一次資料,討論決定以其中 一種為目標,再找一次更完整的資料。要仿寫第十一課說明文需要事 先蒐集原住民的習俗資料,整理出可用的部分,再依段落重點仿寫。 2. 「民族的特性」和「習俗的意義」需要再討論及澄清 。 3. 資料中有提到一點習俗的改變,學生沒有發覺到這部分,顯示學生 對資料的閱讀不完整,或不了解,老師要再跟小組討論什麼情況是 習俗的改變或沒落,再請學生從資料中找出相關的訊息。4.說明文是學生較少書寫的文體,要怎麼開始寫,老師可以先一句一句 仿作課文的寫法做示範,再請學生依課文進行仿寫。

  17. 12月18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討論課文文體(第十四課 歲末迎新話春聯) 比較本單元四課文體 比較記敘文和和說明文  統整本單元各課重點 發現 : 1.學生發現第十一和十四課都是在說明習俗,而第十二、十三課都是在 介紹某國家地區和古蹟的特色。 2.學生對古蹟的定義有所爭議,但大家能一 一的分享想法,最後再統 整出古蹟的定義。 3.學生能發現記敘文的內容都有敘述到事情的過程,而說明文則是針對 一個特定的東西來介紹。 想法或做法 : 1.第十二、十三課中,介紹地區和古蹟的特色時,都會由作者自己或角    色人物所發生的事件或活動來敘寫,有些學生在討論時會忽略相關角 色的動態,才引發一連串的事情,需要適時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思考。 2.學生對古蹟的用詞,一開始有說到「景色」、 「地標」……等誤用的 語詞,老師利用課文中的例子讓學生討論歸納出古蹟是什麼,或不是 什麼,最後整理出定義來。 3. 經過大家集思廣益地分享之後,說明文和記敘文的異同也逐一地被 澄清,正好解決了統整活動四所提到的內容。

  18. 12月27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小恩的祕密花園閱讀與寫作教學(第六課 讀書報告---小恩的祕密花園延伸閱讀) 小組討論每一封信的重點(第一到第六封信) 發現 : 1.分成兩兩為一小組討論,每位學生都有較高的機會表達想法。 2.每一組討論書信重點的速度都很快,但要詹路書寫時所需時間較多。 3.學生對於圖畫與書信間的連結能做出合理的解釋,如圖畫中的車廂內, 行李中的書信都掉落下來了,剛好連結到書信中所提到的車子搖晃得 很厲害。 4.學生從圖畫忠和書信中判斷出故事裡的角色是什麼樣的人。 想法或做法 : 1.兩人一組能很快就輪流發表,不是你說就是我說,逃不掉的,因此在 不專心的學生也不得不多少講一點,要講就要想,因次學習效果就出 來了。 2.學生對於圖畫中所呈現書信沒提到的部分很想多講一些,且越說越有 興趣,因此利用一節課討論完六封信,其實是不大夠的,下一次上課 要減少討論的內容,讓發表的時間增加。

  19. 01月2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小恩的祕密花園閱讀與寫作教學(第六課 讀書報告---小恩的祕密花園延伸閱讀) 小組討論每一封信的重點(第七到第十二封信) 發現 : 1. 越後面的幾封信,各組討論的速度越快。 2. 各組討論後部要求摘錄用寫的,但要輪流說給對方聽,幾位弱勢 的學生PS.之後,較能完整發表討論出的摘要。 3. 學生對於沒有書信搭配的圖畫,多數學生能描述其畫面所發生的 狀況、畫面色調處理的原因,並能說出小恩當時可能的感受。 4. 大部分的小組都會將PS.的內容摘錄成重點的一部分,經過討論 能歸納出為何要寫PS.及摘錄成重點的原因。 想法或做法 : 1. 第一結課時讓學生討論完要寫出債要,較花時間,學生又很想趕 快發表,所以這兩結課討論六封信,不用寫但要互相練習說出摘 要在發表,讓學生有充足的練習和準備。

  20. 01月3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小恩的祕密花園閱讀與寫作教學(第六課 讀書報告---小恩的祕密花園延伸閱讀) 推測三封信後,下一封信的發展(給第234封推測第5封給第678封推測第9封給第11.12封推測第10封) 發現 : 1. 學生對於已經閱讀過的書信內容很熟悉,所以在推測時都會依閱 讀過的印像推測,少數組別會依自己的創意推測。 2. 推測時能注意到每封信的間隔日期,但也有自己編的日期,且能 說出原因。 想法或做法 : 1. 不管學生是否有依照閱讀過的印象或依自己的創意推測,種點是 要學生對書信的內容更熟悉,且更能體會書信的聯繫功能和延續 性,如:什麼時候寫給誰、要說些什麼 。 2. 學生在熱絡的討論中,雖然是吵得,但會互相刺激思考和對細結 的關注以及創意的想像。

  21. 01月3.4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小恩的祕密花園閱讀與寫作教學(第六課 讀書報告---小恩的祕密花園延伸閱讀) 幫回家後的小恩寫一封信交換欣賞書信作品,並提出優點和建議 發現 : 1. 寫信時,學生不像平常寫作文時那麼有壓力,反而寫得相當起勁。語玟那 組還邊寫邊讀,畫插圖,其他組也紛紛畫起插圖來。 2.書昀跟鈞偉同組,成為主導者,很專心的負起全責,雖然還是有叫鈞偉東 拿一個西找一個,一直不下筆,老師詢問後才說他想以家人角度寫給小恩, 要鼓勵小恩努力完成記畫。很合理的寫信目的,所以老師支持他們的坐法。 3.有幾組在書信後有加上祝福語,燁輝那組先開始用國語課學過的對聯,內容 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三江」,小恩寫的信並沒有這部分格式。 4. 毎一組所寫的方向都以不同角度來表達,但都能與書中的故事銜接得上。 5.寫信的速度毎組都不相同,下課前原本要各組交換欣賞,但只有四組完成, 所以先讓那四組交換,交換後,看完別組的,馬上又想到要如何修改自己那 封信。 想法或做法 : 1. 學生在寫信時,都能以正確的書信格式書寫,表示他們對書信寫法相當熟 練。在兩兩一組及小組之間互相激盪下,書信內容呈現出來的不僅是對文本 的了解,還有學生的獨特的創思。

  22. 01月7日國語課教學省思 ●小恩的祕密花園閱讀與寫作教學(第六課 讀書報告---小恩的祕密花園延伸閱讀) 編修書信內容再次發表 發現 : 1. 將毎組的作品投影到布幕上,各組提出優缺點的部分供各組修改的參考。 學生能提出對於書信格式、語句用詞、語氣......等細結的意見。 2.小組在修改時情其他小組一起看,其他組的會提供更多的想法和建議。 3.再次發表時,小組會再多講一些書寫的想法,為凱那組說明寫信的時間是 第十二封信的隔天,因為他們從第一二封信的間隔時間推算出搭火車的時 間應該頂多一天就能到達,所以隔天就能寫信。 想法或做法 : 1. 各組交換新賞及修改之後,再從布幕上呈現給全班看,學生能看到小組作 品的進步,以及更完整的作品。從實作鑑賞的學習中,不但是創意的發 揮,也能吸收更多創意思考的方向。

  23. 國語課教學省思結語 ●學生的改變 小組的分組方式:五人一組四人一組三人一組二人一組 學生討論的狀況:少數精英主導少數弱勢被忽略毎個人都要討論 學生學習的發生:少數精英學習少數弱勢客座毎個人都有學習 ●老師的改變 教學方式:全班討論多個議題小組討論一、兩個問題或任務 教學指導:共同講解先個別小組指導,再共同歸納 教學亮點:少數菁英的表現毎個發表的學生 ●等待就能發現光亮! 任務少一點,時間多一些,回饋將是無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