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likes | 910 Views
孤独症早期诊断与社区治疗.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何鸣博士. 有这样一群孩子 , 他们内心丰富却无法与人沟通 , 他们听力完好却对外界充耳不闻 , 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美丽可爱却行为怪异刻板 , 他们有着 “ 星儿 ” 这个动人的名字 , 充满诗意却远离我们的世界 , 静静地、孤独地闪烁着 , 与所有的喧嚣无关 …….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 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 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约有四分之三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三、. 一、.
E N D
孤独症早期诊断与社区治疗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何鸣博士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内心丰富却无法与人沟通,他们听力完好却对外界充耳不闻,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美丽可爱却行为怪异刻板,他们有着“星儿”这个动人的名字,充满诗意却远离我们的世界,静静地、孤独地闪烁着,与所有的喧嚣无关……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 • 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 • 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 约有四分之三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三、 一、 四、 二、 基本内容 孤独症的基本概况 儿童孤独症可能的原因分析 孤独症儿童的问题现状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对策
content 一、孤独症的基本概况 1.孤独症的定义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疾病。 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
content 孤独症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一种是退化型的,通常出现在在十二个月到二十四个月之间,经历了一段正常的发育和行为期间之后发生的。 天生孤独症的患病比率是万分之一到二。退化型孤独症患病率近年来不断飙升(具体见后) 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4-5:1
2.孤独症的发展状况 1 3 2 2007年12月2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World Autism Day) 1978年患上自闭症的比率为1/10,000,到1999年增至1/300,到2007年更增至1/150,显示情况越趋严重。 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利奥·凯纳(Leo.Kanncr)首先提出“婴幼儿孤独症”的概念
content 3.孤独症的现状 全世界至少有6700万孤独症患者,在我们身边,每1000个人中至少有6个人是孤独症患者,每150名新生儿就有1名婴儿患上孤独症。 国内目前有孤独症人群约1000多万,其中孤独症儿童约100万
4.孤独症儿童的症状表现 社会交往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 大多数患儿起病于出生后36个月以内;部分病例在2~3岁以内基本正常。但在3岁以后起病。 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症状表现 不正常的行为方式 感知觉反应异常 智力发育障碍 常常表现为重复动作、刻板运动行为,异常的吃饭和睡眠姿势,常有特殊的兴趣或迷恋,对人不感兴趣 表现为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发生过分敏感,有的近似“视而不见”和“听而不闻”的征象。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症状表现 其他表现 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多数患儿在8岁前存在睡眠障碍,约75%的患儿伴有精神发育迟滞,64%的患儿存在注意障碍,36%~48%的患儿存在过度活动,6.5%~8.1%的患儿伴有抽动秽语综合征,4%~42%的患儿伴有癫痫,2.9%的患儿伴有脑瘫,4.6%的患儿存在感觉系统的损害,17.3%的患儿存在巨头症。
二、儿童孤独症可能的原因分析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易患孤独症的原因之一。单卵双生儿孤独症的一致性为90%以上,双卵一致性为24%。但具体的遗传方式尚不明了 脑器质性因素 孤独症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所致功能障碍有关,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脑电图异常、神经系统软体征以及癫痫发作比较多见
神经生化因素 儿童行为与神经递质密切相关。孤独症表现孤独、与别人建立不起感情等症状是因脑内啡呔类物质的神经递质作用异常所致。 认知缺陷因素 心理认知缺陷损害了孤独症患儿对他人精神状态的理解能力,导致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甚至对待人就像对待无生命的物体,常错误理解别人有意识的行为。
多种病因 孤独症常与某些疾病同时存在,如脆性X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肌营养不良、先天性风疹等,故认为孤独症是一个多种病因的神经综合征。 环境因素 早年生活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未教以合适的社会行为,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会用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对外界环境就不发生兴趣。
诊断:症状标准 • 【症状标准】在下列(1)、(2)、(3)项中,至少有7条,且(1)至少有2条,(2)、(3)项至少各有1条: (1)人际交往存在质的损害,至少2条: • ①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孤独,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 • ②缺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技巧,不能以适合其智龄的方式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如仅以拉人、推人、搂抱作为与同伴的交往方式; • ③自娱自乐,与周围环境缺少交往,缺乏相应的观察和应有的情感反应(包括对父母的存在与否亦无相应反应); • ④不会恰当地运用眼对眼的注视、以及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与他人交流; • ⑤不会做扮演性游戏和模仿社会的游戏(如不会玩过家家等); • ⑥当身体不适或不愉快时,不会寻求同情和安慰;对别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也不会表示关心和安慰;
诊断:症状标准 (2)言语交流存在质的损害,主要为语言运用功能的损害:至少有1条 • ①口语发育延迟或不会使用语言表达,也不会用手势、模仿等与他人沟通; • ②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常听不懂指令,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问,对别人的话也缺乏反应; • ③学习语言有困难,但常有无意义的模仿言语或反响式言语,应用代词混乱; • ④经常重复使用与环境无关的言词或不时发出怪声; • ⑤有言语能力的患儿,不能主动与人交谈、维持交谈,及应对简单; • ⑥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异常,如说话缺乏抑扬顿挫,言语刻板;
诊断:症状标准 (3)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重复,坚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变: • ①兴趣局限,常专注于某种或多种模式,如旋转的电扇、固定的乐曲、广告词、天气预报等; • ②活动过度,来回踱步、奔跑、转圈等; • ③拒绝改变刻板重复的动作或姿势,否则会出现明显的烦躁和不安; • ④过分依恋某些气味、物品或玩具的一部分,如特殊的气味、一张纸片、光滑的衣料、汽车玩具的轮子等,并从中得到满足; • ⑤强迫性地固着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性动作或活动。
【严重标准】 • 社会交往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 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
早期识别孤独症 • 1.照料困难:孤独症儿童中一部分表现很乖,特别安静,整天不声不响的躺着,不哭也不闹,不注意周围的动静。也有一部分表现睡眠少,哭闹不止,只有在车里推着走,听音乐或节奏感强的声音才能使他们安静下来,但他们大部分都不喜欢被别人拥抱,抱他们时不能与母亲身体贴近,常常回避眼对视。在7—8个月时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对玩具不感兴趣,迷恋的玩自己的手,机械的重复某一个固定动作,有的孩子经常拿着洗浴用品,瓶盖或饮料瓶爱不释手,甚至吃饭、睡觉时也不能松手。 2、发育进度和次序异常:发育正常的儿童8个月会爬,1岁可独立行走,有意识的叫爸、妈,孤独症的儿童大多不会爬,而是直接站起来就走或还走不稳,就以跑代走,发育较一般儿童延迟。
自闭症的11项征兆(美国儿科学会 ) • 1、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 2、五个月大,不能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 3、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 4、不能辨认父母的声音 • 5、九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 6、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 • 7、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 8、十六个月大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 9、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 10、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 11、即使会说话了,也缺乏语言技巧。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患儿姓名:性别: 年龄: • 填报表人:与患儿关系: • 下列十五项儿童行为,请您详细阅读并参考附页的说明,根据您的孩子最近一个月的情况,在题目右边相对应的空格打勾√,请不要漏掉任何一题。 • 总分低于30分者不是孤独症,介于30-36分之间者有孤独症倾向,高于36分者可诊断为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一、 人际关系 • 1分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 • 2分 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 • 3分 中度异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 • 4分 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反应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二、 模仿(词和动作) • 1分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 • 2分 轻度异常:大部分时间都模仿,有时激动,有时延缓 • 3分 中度异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才有时模仿 • 4分 严重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别人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三、情感反应 • 1分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愉快、不愉快)和兴趣,通过面部表情姿势的变化来表达 • 2分 轻度异常:对不同的情感刺激有些缺乏相应的反应,情感可能受限或过分 • 3分 中度异常:不适当的情感意示,反应相当受限或过分,或往往与刺激无关 • 4分 严重异常:极刻权的情感反应,对检查者坚持改变的怀境很少产生适当的反应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四、 躯体运用能力 • 1分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和意识 • 2分 轻度异常:躯体运用方面有点特殊(如某些刻板运动、笨拙、缺乏协调性) • 3分 中度异常:有中度物殊的手指或身体姿势功能失调的征象,摇动旋转,手指摆动,脚尖行走 • 4分 严重异常:如上所述的情况严重广泛地发生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五、 与非生命物体的的关系 • 1分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兴趣运用和探索 • 2分 轻度异常:轻度的对东西缺乏兴趣或不适当地使用物体,像婴儿一样咬东西,猛敲东西,或者迷恋于物体发出的吱吱叫声或不停地开灯、关灯 • 3分 中度异常:对多数物体缺乏兴趣或表现有些特别,如重返转动某件物体,反复用手指尖捏起东西,旋转轮子 • 4分 严重异常:对改产生严重的反应,假如坚持把环境的变化强加给他,该儿童可能逃跑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六、 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 1分 与年龄相当:对环境改变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 • 2分 轻度异常:对环境改变产生某些反应,倾向维持某一物体活动或坚持相同的反应形式 • 3分 中度异常:对环境改变出现烦躁、沮丧的征象,当干扰他时很难被吸引过来 • 4分 严重异常:对改变产生严重的反应,假如坚持把环境的变化强加给他,该项儿童可能逃跑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七、视觉反应 • 1分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视觉反应,可与其他感觉系统反应整合 • 2分 轻度异常:有时必须提醒儿童去注意物体,有时全神贯注于“镜像”,有时回避眼光接触,有时凝视空间,有时着迷于灯光 • 3分 中度异常:经常要提醒正在干什么,喜欢观看亮的物体,即使强迫他,也只有很少的眼光接触,盯着看人或凝视空时 • 4分 严重异常:对物体和人存在广泛严重的视觉回避,着迷于使用“余光”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八. 听觉反应 • 1分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听觉反应 • 2分 轻度异常:对听觉刺激或某些特殊声音缺乏一些反应,反应可能延迟,有时必须重复声音刺激,有时对大的声音敏感或对此声音分心 • 3分 中度异常:对听觉不构成反应,或必须重复数次刺激才产生反应,或对某些声音敏感(如很容易受惊、捂上耳朵等) • 4分 严重异常:对声音全面回避,对声音类型不加注意或极度敏感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九. 近处感觉反应 • 1分 与年龄相当:对疼痛产生适当强度的反应,正常触觉和嗅觉 • 2分 轻度异常:对疼痛或轻度触碰、气味、味道等有点缺乏适当的反应,有时出现一些婴儿吸吮物体的表现 • 3分 中度异常:对疼痛或意外伤害缺乏反应,比较集中于触觉、嗅觉、味觉 • 4分 严重异常:过度的集中于触觉的探究感觉,而不是功能的作用(吸吮、舔或摩擦),完全忽略疼痛或过分地做出反应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十. 焦虑反应 • 1分 与年龄相当:对情境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并且反应无延长 • 2分 轻度异常:轻度焦虑反应 • 3分 中度异常:中度焦虑反应 • 4分 严重异常:严重的焦虑反应,儿童在会见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不能坐下,或很害怕,或退缩等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十一. 语言交流 • 1分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语言 • 2分 轻度异常:语言迟钝,多数语言有意义,但有一点模仿语言 • 3分 中度异常:缺乏语言,或有意义的语言与不适当的语言相混淆(模仿言语或莫名其妙的话) • 4分 严重异常:严重的不正常言语,实质上缺乏可理解的语言或运用特殊的离奇的语言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十二. 非语言交流 • 1分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非语言性交流 • 2分 轻度异常:非语言交流迟钝,交往仅为简单的或含糊的反应,如指出或去取他想要的东西 • 3分 中度异常:缺乏非语言交往,不会利用非语言交往,或不会对非语言交往做出反应 • 4分 严重异常:特别古怪的和不可理解的非语言的交往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十三. 活动水平 • 1分 与年龄相当:指出活动水平,不多动亦不少动 • 2分 轻度异常:轻度不安静,或有轻度活动缓慢,但一般可控制 • 3分 中度异常:活动相当多,并且控制其活动量有困难,或者相当不活动或运动缓慢,检查者很频繁地控制或以极大努力才能得到反应 • 4分 严重异常:极不正常的活动水平要么是不停,要么是冷淡的,对任何事件很难有反应,差不多不断地需要大人控制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十四. 智力功能 • 1分 与年龄相当:正常智力功能,无迟钝的证据 • 2分 轻度异常:轻度智力低下,技能低下表现在各个领域 • 3分 中度异常:中度智力低下,某些技能明显迟钝,其他的接近年龄水平 • 4分 严重异常:智力功能严重障碍,某些技能表现迟钝,另外一些在年龄水平以上或不寻常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十五. 总的印象 • 1分 与年龄相当:不是孤独症 • 2分 轻度异常:轻微的或轻度孤独症 • 3分 中度异常:孤独症的中度征象 • 4分 严重异常:非常多的孤独症征象
三、孤独症儿童面临问题 治疗 教育 生活
content 治疗 1.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暂时未有根治的方法,且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治疗难度大且预后大多不良。 2.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在美国每个孤独症患者一生的花费高达375万美元
content 3.治疗康复资源 政府整合民间资源
content 4.家长认识不足误治疗 孤独症儿童最佳治疗时间是3—7岁,可由于有的家长不愿面对孩子患病的现实,总是一再拖延,贻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但也有不少家长急于求成。他们对孤独症在认识上略有所知,也急于改善孩子的病情,但却很少拿出精力、时间去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训练。
content 教育 1.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往往自控能力较差,多动,扰乱正常教学秩序。有些需要专门班级
content 2.孤独症孩子需要老师投入难以想象的爱和耐心,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属于比较新的领域,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这些教师劳动强度、压力比普通教师大得多。 3.特殊教育的师资力量广泛培养。运作经费由政府提供和基金会募集
content 生活 1.孤独症儿童在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都有发育障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与一般小孩不同,生活自然很艰难。
content 2.很多家里有孤独症的孩子的父母都是很辛苦的,面临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孤独症的治疗没有明显效果,很难看到希望,社区提供支持和协助
成功经验 • 1、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 • 2、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 • 3、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 4、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 • 5、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 • 6、坚持训练,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