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 白夜 》 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个影子

《 白夜 》 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个影子. 2006050990 王瑶 汉语言国家基地班. 作者简介.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文: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英文: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1821~1881) 。.

anni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 白夜 》 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个影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白夜》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个影子 2006050990 王瑶 汉语言国家基地班

  2. 作者简介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文: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英文: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1821~1881)。 他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重要作品:《穷人》、《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和《脆弱的心》等几个中篇小说,以及其代表作《罪与罚》。

  3. 书籍《白夜》 出 版 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8-1 版  次: 1 页  数: 300 I S B N : 9787020051885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小说 >> 世界名著 >> 欧洲

  4. 作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陆永昌 ISBN: 9787308056939 页数: 303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定价: 16.50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3.5 译者: 荣如德 作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副标题: 俄罗斯古典文学丛书 ISBN: 9787532712168 页数: 399 定价: 15.7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93-03-01 其他版本

  5. 相关电影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VaQUh0tmAY/

  6. 《白夜》故事介绍 彼得堡地近北极,到了昼长夜短的夏季,几乎整夜都有北极光照耀,故有“白夜”之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白夜》正是通过四个这样美丽的夜晚和一个梦醒的早晨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

  7. 第一夜 男主人公是一个善良、腼腆、憨直、具有诗人特质的二十六岁青年人。他在彼得堡住了八年,却无缘结识同龄贵族异性。他对城里的一切面孔、场景甚至房屋的窗户都非常熟悉,但是这一夜,他熟悉的人们仿佛一个个都在动身前往消夏别墅,好像要把他忘记一样,敏感的他感到羞愧、悲伤,心情沮丧。正在他幻想偶遇一个一直病怏怏却突然光彩照人的姑娘时候,他看见了女主人公。

  8. 正在男主人公思考如何向她打招呼的时候,一个穿燕尾服的中年男人开始追赶起女主人公来,男主人公挺身而出吓退了中年人并和女主人公——一个非常可爱的黑发姑娘认识了。他送姑娘回家,并终于取得第二天晚上十点能继续见到姑娘的机会。但姑娘却提了一个要求——别爱上她,只做朋友。正在男主人公思考如何向她打招呼的时候,一个穿燕尾服的中年男人开始追赶起女主人公来,男主人公挺身而出吓退了中年人并和女主人公——一个非常可爱的黑发姑娘认识了。他送姑娘回家,并终于取得第二天晚上十点能继续见到姑娘的机会。但姑娘却提了一个要求——别爱上她,只做朋友。

  9. 第二夜 可爱的姑娘如期来约会,男主人公提前了两个钟头就到了。为了了解男主人公,姑娘带头聊起天来,说她叫娜斯晶卡。她小时候曾经被瞎眼的奶奶用别针拴在身边两年之久。男主人公则说自己是一个梦想者,并絮絮叨叨地数落这个时代的荒诞无稽,陈述自己的意识流。他说着自己这两个晚上是他真正的生活,多年漫无目的满街游荡徘徊的生活终于在遇到娜斯晶卡以后有了美好的意义,他爱上了娜斯晶卡。

  10. 娜斯晶卡讲起自己的故事:她现在十七岁,学的东西不多,干活、念书、学习都陪伴在奶奶身边。两年前有一天,她们租出去的屋子来了一个帅气的新房客。因为经常见面,双方都有了好感,但奶奶看管严格,两人很少说话的机会。娜斯晶卡讲起自己的故事:她现在十七岁,学的东西不多,干活、念书、学习都陪伴在奶奶身边。两年前有一天,她们租出去的屋子来了一个帅气的新房客。因为经常见面,双方都有了好感,但奶奶看管严格,两人很少说话的机会。 房客找到了一个机会请姑娘和她奶奶去看戏剧《塞维尔的理发师》,这以后姑娘一直盼望着青年新房客更加殷勤的举动,可是接下来他却悄无声息再无表示。

  11. 最后,房客说要离开彼得堡前往莫斯科,娜斯晶卡终于无法忍受情感的煎熬到他房间向他告白了。房客说,他要去莫斯科一年让自己的境遇足够能成家,如果到时候娜斯晶卡还爱他,他要让娜斯晶卡成为自己幸福的化身。最后,房客说要离开彼得堡前往莫斯科,娜斯晶卡终于无法忍受情感的煎熬到他房间向他告白了。房客说,他要去莫斯科一年让自己的境遇足够能成家,如果到时候娜斯晶卡还爱他,他要让娜斯晶卡成为自己幸福的化身。 现在一年过去,房客已经回来了。但是,他过了约定期三天都还没有露面。娜斯晶卡内心很痛苦,却不愿意写信给他——她放不下面子。 男主人公“我”为了让娜斯晶卡不再痛苦,运用自己的才能帮她写起信来并帮她送给她的情人。

  12. 第三夜 面对自己可能的失恋与分手,天气跟男主人公的心情一样阴郁。娜斯晶卡却因为盼望心爱的人提前了一个小时出现等待情人。她说希望男主人公没有爱上她,男主人公是她比兄妹还要亲的朋友。听见可能是情人的脚步声,娜斯晶卡又让男主人公装作“彼此如何相爱”。男主人公终于忍不住把对娜斯晶卡的爱情和盘托出,娜斯晶卡很感激,但还是委拒了他,因为她更爱自己的情人。但情人没有来,娜斯晶卡伤心地离开了。

  13. 第四夜 娜斯晶卡九点就等在河沿,但却等来了“没有消息”的消息。娜斯晶卡激动地说自己要忘了他。男主人公抓住机会再次表白,深深地感动了娜斯晶卡。姑娘同意跟男主人公一起生活,但就在连奶奶和佣人如何安置都谈好以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娜斯晶卡的情人与她擦身而过。于是,娜斯晶卡挣脱了“我”向情人扑去,又猛烈地勾住“我”的脖子吻了“我”一下才跟情人离开。

  14. 早晨:梦醒 娜斯晶卡给男主人公来信请求原谅,并希望和男主人公做永远的朋友。男主人公“我”心中五味杂陈,流下眼泪,却依然祝福娜斯晶卡。

  15. 《白夜》作为作者1848 年出版的自传性中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功败垂成,美丽而又悲伤的单恋之梦。 只要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背景和其他作品进行一定的研究就会发现,虽说《白夜》是一部自传性作品,但除了男主人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下称“陀氏”)的最强写照外,娜斯晶卡及其情人的性格也有着不同程度的陀氏的影子。

  16. 现实与小说《白夜》

  17. 现实:二十七岁作家的单恋 184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25岁,这一年,《穷人》发表并使他一举成名。“《穷人》的成功替他打开了通往彼得堡各沙龙的门户,在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帕纳耶夫家里,他认识了帕氏的妻子阿弗多季娅·帕纳耶娃。1845年11月16日他写给兄弟的信上说:‘昨天我初次去帕纳耶夫家,我似乎爱上了他的妻子。她才貌双全,惹人爱怜,性格再直爽也没有了。我度过了一段欢乐时光。’”[1] 在优秀的帕纳耶娃眼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瘦弱又有点神经质,因为年轻,常常被沙龙里的前辈讥嘲,他自尊心很强,而且激动易怒,语气傲慢,因此她对他只有一种侮辱性的怜悯。陀氏却在单恋中越陷越深。 引用资料:[1] [美]斯洛姆.吴兴勇译.灵与肉的炼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M].1988,(4)

  18. 因此,《白夜》横空出世,陀思妥耶夫斯基到作品中去实现现实中未实现的梦。《白夜》里,可爱的黑发姑娘娜斯晶卡作为帕纳耶娃的化身,作家自己作为梦想者“我”的形象出现——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个影子”。因此,《白夜》横空出世,陀思妥耶夫斯基到作品中去实现现实中未实现的梦。《白夜》里,可爱的黑发姑娘娜斯晶卡作为帕纳耶娃的化身,作家自己作为梦想者“我”的形象出现——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个影子”。

  19. 第一个影子:男主人公——梦想者 在作品中男主人公自述:“梦想者(如果需要一个详尽的定义的话)不是人,而是某种中性的生物。他多半居住在某个人迹不到的角落里,就像在那里躲着,连白昼的光辉液不想看一眼。一旦他钻进了自己的窝,他就像蜗牛一样,就跟自己的角落长成一体……”[1]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得不到帕纳耶娃的青眼,作家不得不痛苦地轧断自己的情思,自己如同蜗牛一般蜷缩在安全的角落。 [1]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成时译.郑克鲁编选.外国文学作品选[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0. 陀氏认为自己为了心爱的帕纳耶娃幸福,情愿放弃自己的爱情,虽然痛苦, 但是以成全所爱之人为条件, 因而充满道德上的崇高感。 《白夜》彰显了作家高尚的道德情感。“我”是作为苦等的恋人中的娜斯晶卡的救星形象出现的。

  21.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娜斯晶卡的事情,就对她产生了深深的爱,抚慰了她受伤的心;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娜斯晶卡的事情,就对她产生了深深的爱,抚慰了她受伤的心; 当“我”知道娜斯晶卡的痛苦以后,又为了她的幸福帮她写信、设法送信给她的恋人; 在娜斯晶卡认为自己失恋的时候,“我”又再次表白,希望减轻她内心的痛苦,给予了她爱和生的希望; 当她的恋人最后出现的时候,“我”虽然震惊,但仍默默祝福她的离开…… 这是一种自我牺牲的英雄式人物形象,也是陀氏自我牺牲精神的最强体现。

  22. 第二个影子:娜斯晶卡 无论是从大的情节方面看,还是从作品细节方面看,娜斯晶卡都是陀氏的第二个影子。 从大的情节方面看,娜斯晶卡在对原先的爱人绝望后,直言对“我”表达了真挚火热的爱情,这种描写抚慰了现实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受帕纳耶娃伤害的心,减轻了他失恋的挫败感。而在最后——娜斯晶卡和恋人在一起后,她还给“我”寄来了信表达对我深深的歉意和感激,希望求得“我”的原谅,并想和恋人一起来看“我”,和我做永远的好朋友。

  23.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娜斯晶卡的事情,就对她产生了深深的爱,抚慰了她受伤的心;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娜斯晶卡的事情,就对她产生了深深的爱,抚慰了她受伤的心; 当“我”知道娜斯晶卡的痛苦以后,又为了她的幸福帮她写信、设法送信给她的恋人; 在娜斯晶卡认为自己失恋的时候,“我”又再次表白,希望减轻她内心的痛苦,给予了她爱和生的希望; 当她的恋人最后出现的时候,“我”虽然震惊,但仍默默祝福她的离开…… 这是一种自我牺牲的英雄式人物形象,也是陀氏自我牺牲精神的最强体现。

  24. 从小的方面看,因为被新房客看到自己是被别针拴在奶奶身边而哭着傻站着的娜斯晶卡,像极了癫狂状态的陀氏,甚至这个情节的设置本身就有其荒诞性和癫狂性。从小的方面看,因为被新房客看到自己是被别针拴在奶奶身边而哭着傻站着的娜斯晶卡,像极了癫狂状态的陀氏,甚至这个情节的设置本身就有其荒诞性和癫狂性。

  25. 帕纳耶娃在回忆录中写道:“谁只要瞥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眼,就可发现这是个极其神经质和过份敏感的人。他瘦骨磷陶,身材纤细,毛发淡黄,脸上带有病容,不大的灰色的眼神不安地从一个物体溜向另一个,苍白的嘴唇神经质地抽动着……由于年轻不更事和神经质,他不善于掌握自己,太爱表露自己的作家的自尊心,过高估价自己的创作天才。在文学园地中初次的意想不到的辉煌成就使他有点飘飘然。在饱聆文学权威人士的奉承话之余,神经质的他在其他年轻作家面前不会藏匿自己的自豪感……”[1]如此,更说明了娜斯晶卡的所为只能是作家基于自己崇高感情的第二次幻想而非帕纳耶娃的真实写照。她是陀氏自我人格的延伸,因而是作者的“第二个影子”。帕纳耶娃在回忆录中写道:“谁只要瞥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眼,就可发现这是个极其神经质和过份敏感的人。他瘦骨磷陶,身材纤细,毛发淡黄,脸上带有病容,不大的灰色的眼神不安地从一个物体溜向另一个,苍白的嘴唇神经质地抽动着……由于年轻不更事和神经质,他不善于掌握自己,太爱表露自己的作家的自尊心,过高估价自己的创作天才。在文学园地中初次的意想不到的辉煌成就使他有点飘飘然。在饱聆文学权威人士的奉承话之余,神经质的他在其他年轻作家面前不会藏匿自己的自豪感……”[1]如此,更说明了娜斯晶卡的所为只能是作家基于自己崇高感情的第二次幻想而非帕纳耶娃的真实写照。她是陀氏自我人格的延伸,因而是作者的“第二个影子”。 [1] [美]斯洛姆.吴兴勇译.灵与肉的炼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M]. 1988,(4),33页

  26. 第三个影子:房客——娜斯晶卡的恋人 作为陀氏的第三个影子出现的是娜斯晶卡的恋人,这个恋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度。 首先,因为知道自己暂时没有足够的资本使娜斯晶卡幸福,因此虽然很喜欢她,却不再进一步对她有所表示了。 其次,当娜斯晶卡独自出现他的房间向他表白并倒在他床上的时候,他并没有意图不轨,并表示自己要去莫斯科是为了打下事业的基础,等成功以后如果娜斯晶卡还爱他,他将娶她。

  27. 最后,一年过去,娜斯晶卡的恋人回来并遇见娜斯晶卡的时候果然如约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这位恋人从一开始的强大自我精神约束力到后来的承诺执行力,都高度地体现了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致的基督式自我牺牲精神和崇高的自我要求,所以说他是陀氏的第三个影子。最后,一年过去,娜斯晶卡的恋人回来并遇见娜斯晶卡的时候果然如约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这位恋人从一开始的强大自我精神约束力到后来的承诺执行力,都高度地体现了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致的基督式自我牺牲精神和崇高的自我要求,所以说他是陀氏的第三个影子。

  28. 结语 《白夜》是陀氏27岁时的作品,结局悲伤但过程充满了梦幻色彩,给人温馨的感觉。虽然作家本人患有癫痫病,被认为有点神经质,但作品中的三个人物却无一不反映出作者的善良纯洁和无私。这部作品跟他后来的作品如《白痴》、《罪与罚》、《群魔》等风格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即使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崇高的牺牲式情感却一直保留在他后来的作品的某些人物中。这些人物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始终给社会的阴暗面以温暖的光照。这也许是青年时期陀氏纯洁无私、自我牺牲的爱情和虔诚的宗教信仰所给予他的。

  29. 参考文献 •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成时译.郑克鲁编选.外国文学作品选[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 沈喜阳.“来如春梦几多时”——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J].阅读与写作.2008,(7) • [美]斯洛姆.吴兴勇译.灵与肉的炼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M]. 1988,(4) • 黎小冰.“成为真正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思想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2008,(3) • 吕千飞.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氏夫人的日记和回忆录[M].1983,(9) • 高文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代视野[J].德州学院学报.2003,(2) • 黄美红.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女性形象[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2)

  30. 谢谢观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