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440 Views
(一)颅内压增高. 成人颅内压 0.7—2.0kpa ,儿童为 0.5-1.0kpa.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颅腔正常内容物增加(脑水肿、脑脊液增多和脑血管扩张等)颅腔内额外的占据了颅内空间(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脑肿瘤);和颅腔狭小。. 临床表现:. “ 三主征” : 头痛 ( Headache) 呕吐 ( Vomiting) 视神经乳头水肿 ( Papilledema ) 库欣( Cushing )反应(早期代偿 两慢一高 。随着病情发展,出现 两快一低 ),意识障碍、复视。.
E N D
(一)颅内压增高 成人颅内压0.7—2.0kpa ,儿童为0.5-1.0kpa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颅腔正常内容物增加(脑水肿、脑脊液增多和脑血管扩张等)颅腔内额外的占据了颅内空间(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脑肿瘤);和颅腔狭小。
临床表现: “三主征”: 头痛(Headache) 呕吐(Vomiting) 视神经乳头水肿(Papilledema ) 库欣(Cushing)反应(早期代偿两慢一高。随着病情发展,出现两快一低),意识障碍、复视。
头痛:IICP最常见的症状,由于脑膜、血管、感觉神经受到高压力刺激引起;持续伴阵发性加剧;清晨较重与睡眠时间长造成通气不良导致脑血流降低有关;咳嗽、排便、激动等造成ICP增高导致头痛加重;头痛:IICP最常见的症状,由于脑膜、血管、感觉神经受到高压力刺激引起;持续伴阵发性加剧;清晨较重与睡眠时间长造成通气不良导致脑血流降低有关;咳嗽、排便、激动等造成ICP增高导致头痛加重; 呕吐:不伴有头晕、恶心的呕吐,特别是喷射性呕吐为特征性表现 视乳头水肿:为诊断IICP可靠依据
IICP分为全脑性和局部性 • 全脑性:弥散性病变或脑积水引起,病程长,代偿好,脑功能损伤轻,较少引起症状。 • 局部性:局部占位性病变,导致局部压力增高,脑功能障碍,症状出现早,重。 • Cushing 三联征:血压升高、心率变慢、呼吸不规则,在显著患者中的发生率在33%左右。
(二)脑疝 颅腔内压力不平衡,脑组织发生移位。造成生命体征改变,意识障碍、瞳孔变化、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小脑幕切迹(裂孔)疝: 1、颅内压增高症状; 2、病侧瞳孔先小后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3、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4、生命体征改变; 5、意识障碍。
小脑幕切迹(裂孔)疝: • 弥散性幕上高颅压或远离颞叶的额、颞、顶叶的占位引起,大脑半球、基底节受压下移,间脑中脑下移,脑干受牵张,基底动脉内穿支受压,撕裂造成脑干内出血(Duret hemorrhage),大脑后动脉在切迹缘处受压缺血甚至闭塞,临床上出现渐进性间脑、中脑、桥脑甚至延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呼吸改变(浅快、深慢、不规则、停止)、瞳孔改变( 小、大、固定)
枕骨大孔疝: 急性:1、颅内压增高症状; 2、生命体征变化早:心跳呼吸突然停止 3、意识障碍较晚 慢性:早期颈神经根受压,出现颈后疼痛、压痛、颈项强直和强迫头位。
幕下后颅窝占位造成颅腔与椎管内压力差,向下压迫小脑扁桃体、延髓使之下移,经foramen magnum 疝入椎管,造成延髓受压、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延髓受压危象,呼吸骤停。
治疗原则: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去除病因;对症(降低颅内压) 脑疝的治疗:迅速有效降颅压措施甘露醇+H;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