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20 Views
国际旅游岛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与我市公务员队伍现状的比较研究. —— 在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发言 李子. 目 的. 认清现状; 意识危机; 加快行动步伐。. 什么是比较研究?. 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 “ 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 ”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研究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国际旅游岛对公务员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要求. 一、国际性与世界眼光 二、高素质与高效率 三、大众意识与牺牲精神
E N D
国际旅游岛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与我市公务员队伍现状的比较研究国际旅游岛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与我市公务员队伍现状的比较研究 ——在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发言 李子
目 的 • 认清现状; • 意识危机; • 加快行动步伐。
什么是比较研究? • 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研究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国际旅游岛对公务员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要求 • 一、国际性与世界眼光 • 二、高素质与高效率 • 三、大众意识与牺牲精神 • 四、科学的选人与用人机制 • 五、严格的考核与约束机制 • 六、人本化服务与阳光心态的培育
一、国际性与世界眼光 • 国际性:即国际性的通用人才,通晓一般国家公共服务产品的集合模式与分配途径。 • 世界眼光: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某一事,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 • 党的十七大再次重申了世界眼光的重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所谓世界眼光,就是要科学地把握时代特征,从当代世界发展的制高点上认识、思考和指导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并根据世界大趋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
二、高素质与高效率 • 公务员的高素质: • 所谓的“高素质”是对公务员素质的高要求、高水准。国内有学者提出,“高素质”的内涵包括:“政治上的高标准,道德上的高境界,理论和知识运用上的高水平,廉政上的高风尚,勤政上的高效率,业务上的高度熟练,身心上健康等” • 公务员的高效率: 1、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2、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
三、大众意识与牺牲精神 • 大众意识: • 当所有人的共识达到一定的默认相似程度 就成了大众意识,通常指公共关系的主体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将公共概念贯彻始终如一的一种自觉习惯。 • 牺牲精神: • 亦称“自我牺牲精神”、“献身精神”。为实现一定的理想或目的,甘愿牺牲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甚至献出自己生命的精神。
四、科学选人与用人机制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主要包括:公开的、相对一贯的选人用人条件;科学的测评体系;竞争机制等严格的考评制度。
五、严格考核与约束机制 • 考核机制: • 公务员法第五章 •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 • 海南省公务员考核暂行办法 • 海口市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 • 约束机制: •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 海口市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 • 海口市科级领导干部执行不力、不作为、乱作为处理暂行办法
六、人本化服务与阳光心态的培育 •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西欧自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文艺复兴时期所涌现的一种新思潮。其基本观点主张“人类自由权利不可侵犯,即自由意志论”。在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由于生产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活的迅速改变,人们需要科学与新的文化,人本主义思潮从而获得迅猛发展。 • 阳光心态:生命需要阳光,其实心态更需要阳光。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宽容、感恩、乐观和自信的心智模式,成功是一种心态,生活没有固定模式,应该像阳光一样开发。
七、我市公务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海口市现有公务员9508人,其中行政机关公务员7319人。年龄结构:平均年龄42岁,30岁及以下930人,占12.7%,31至35岁的739人,占10.1%,36岁至40岁的1352人,占18.5%,41至50岁的3047人,占41.6%,51岁及以上的1251人,17.1%。学历结构:研究生274人,3.7%,大学本科4059人,占55.4%,大学专科2080人,占28.4%,中专生291人,占4%。
一、国际性与世界眼光比较案例 • 案例1、某市一局长参加考察团出访美国,为了不丢中国人的脸,组织上安排学习英语。可该局长借故不参加,并说:“其实学一句就够了,买东西懂问价。”于是就学了一句“How much?”。到了美国他要买块表,就向服务员问价“嘛好吃?”,服务员没听懂就没理他,于是他想了想又问“吃嘛好?”,服务员还是没懂又没理他。他认为人家轻薄他就很生气的瞪了人家一眼。通晓英文的导游见状帮忙解围,对着服务员彬彬有礼的说了一声“沙扬娜娜!”把脸丢到日本人身上去了。 • 反映的问题: • 一是没有认识、了解世界的内在动力,对待外部世界没有谦虚的态度和好奇心; • 二是夜郎自大,“本来只有半桶水,却以为自己淌得很。”缺乏学习精神; • 三是习惯本土行为方式,缺乏应变和创新能力; • 四是心理修养和道德修养欠缺,缺乏追求文明的内在动力。
一、国际性与世界眼光比较案例 • 案例2、某市组织厅级局领导干部出国考察计划生育工作,选择的考察目的地为俄罗斯、德国。考察回国后,发现什么也没学到,原来这些国家都是人口负增长鼓励生育的国家。 • 反映的问题: • 一是崇洋媚外,有学习国外经验的愿望和动机,但不知道怎么学,学什么; • 二是形式主义、挂羊头卖狗肉; • 三是邯郸学步,事与愿违; • 四是“周游世界”式的出国学习,不能培养世界眼观。 • 得失比较: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后,为公务员培养世界眼光提供了新的契机,更多的人在睁眼看世界,但走出国门的人还停留在“高端”,且缺乏目的性。世界眼光的培养缺乏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必要的投入。培养公务员用世界眼观看问题、用国际惯例办事情,任重道远。
二、高素质与高效率比较案例 • 案例1:据海口市公务员学历统计,目前我市公务员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615人,占公务员总人数的8.4%。 • 案例2:海口市公务员培训经费的投入,目前实际人均每年100元,按国家规定人均每年1200元。 • 案例3:海南某大型股份制企业中层领导干部赴美国培训,每人50000人民币,3年轮训一遍。 • 案例4:日本公务员每5年到国外培训一遍。 • 案例5:今年《海口市科级领导干部执行不力、不作为、乱作为处理暂行办法》出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行政效率太低,屡次受到省领导的严肃批评。 • 反应的问题:一方面要求高素质,一方面是低投入;把素质和效率割裂开来。 • 得失比较:海口市公务员学历整体偏低,虽然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培训工作大有起色,但培训投入标准、培训质量和效率均有待提高;治庸治懒虽然出台相关措施,但要切实提高行政效能还要下大力气。
三、大众意识与牺牲精神比较案例 • 案例1:“维民是止”是清朝雍正年间考状元的题目。“维”和“唯”为通假字,因此被视为“雍正”去头,而牵入文字狱。然而“维民是止”仍成为清朝统治集团治理国家的基本国策。 • 案例2:某市拆除违章建筑,半夜出动推土机作业。领导解释说半夜老百姓都睡了,没人阻挠,新闻媒体也不在场,推到了再说。 • 案例3:某市为美化城市,推行“立面改造”工程,把许多临街的楼弄成“阴阳楼”。破坏了楼宇的整体美观,引起网络热议。 • 案例4:某市上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年年层层加码,新官上任还要加大加码。统计工作也因此出现很大的水分。 • 反映的问题:唯上命是听,罔顾大众;主观主义,官本位。 • 得失比较:加快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但大众意识的缺失不可小觑,公务员职业道德亟需改善。
四、科学选人与用人机制比较案例 • 案例1:公开招考的狭隘性。调任、选任等选人机制尚不健全;(应不拘一格,多渠道选人) • 案例2:结构化面试的局限性。无领导小组讨论考试方式,不被重视; • 案例3:用人条件不公开、不客观、不一贯现象分析; • 案例4:领袖与秘书故事思考;(用能人还是用亲人) • 案例5:总统弟弟排队领低保问题的思考;(无能再亲也不用) • 案例6:江泽民:“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 案例7:温家宝:“政令不出中南海”的思考。 • 反应的问题:选人用人在“公平”上仍有辽阔的发展空间。 • 得失比较:凡进必考深入人心,政策日渐完善。测评体系仍可推敲。选举局部地区流于形式。唯亲问题任然存在。
五、严格考核与约束机制比较案例 • 案例1:中央、省、市考核办法;(简略) • 案例2:考核办法的落实;(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基本不落实) • 案例3:上报考核备案情况;(有的单位考核走过场) • 案例4:人事管理机构的设置缺失,部分不设组织人事处;(不设组织人事处的单位,“人”事较多) • 案例5:我市仍有变相“吃空饷”问题存在。 • 反应的问题:落实制度是个永恒的难题。 • 得失比较:各项制度基本健全,落实的力度逐步加大,但存在发展不平衡、坚持不一惯的问题。
六、人本化服务与阳光心态的培育比较案例 • 案例1:公务员跳楼事件的启示; • 案例2:工间操是否坚持分析; • 案例3:带薪休假政策的思考; • 案例4:分房动员会与经常性思想工作分析; • 案例5:心里调试能力培养与心理咨询师职位设置的可行性;(牧师) • 反应的问题:重使用、轻关怀。 • 得失比较:人本化服务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初见成效。心理调试能力培训刚刚起步,旭日东升,阳光还不灿烂
努 力 方 向 • 加强公务员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以前瞻性思维破解瓶颈性制约; • 严把入口关,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 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考录、政绩评价、使用机制; • 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提供人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