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663 Views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教研室. 女性的生理特点:. 外阴阴道与尿道、肛门毗邻,局部潮湿,易受污染 生育年龄妇女性活动频繁 分娩、宫腔操作必经之路 绝经后妇女、婴幼儿雌激素水平低. 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特点:. 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尿道口 阴道的前后壁紧贴,阴道口闭合 阴道酸性环境 宫口闭合,宫颈管黏膜面积,宫颈粘液栓,宫颈阴道部被覆复层鳞状上皮 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 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纤毛的摆动,输卵管的蠕动 生殖道免疫系统. 女性的阴道自净作用:.
E N D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教研室
女性的生理特点: • 外阴阴道与尿道、肛门毗邻,局部潮湿,易受污染 • 生育年龄妇女性活动频繁 • 分娩、宫腔操作必经之路 • 绝经后妇女、婴幼儿雌激素水平低
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特点: • 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尿道口 • 阴道的前后壁紧贴,阴道口闭合 • 阴道酸性环境 • 宫口闭合,宫颈管黏膜面积,宫颈粘液栓,宫颈阴道部被覆复层鳞状上皮 • 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 • 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纤毛的摆动,输卵管的蠕动 • 生殖道免疫系统
女性的阴道自净作用: • 在维持阴道生态平衡中,乳杆菌、雌激素、阴道PH期重要作用。 • 生理情况下,雌激素使阴道上皮增生变厚,并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阴道上皮细胞分解糖原为单糖,阴道乳杆菌将单糖转化为乳酸,维持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ph≤4.5),抑制其他病原体的生长。
第二十六章 外阴及阴道炎症
学习目的 • 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机制 • 了解阴道自净作用 • 熟悉外阴阴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 掌握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外阴炎 非特异性外阴炎 前庭大腺炎 前庭大腺囊肿
第一节 非特异性外阴炎 (non-specific vulvitis) 病因: • 经血、阴道分泌物、粪、尿等刺激 • 糖尿病、粪瘘、尿瘘患者清洁差 • 经期卫生巾的使用 • 紧身化纤内裤不透气
临床表现: • 外阴痛、痒、烧灼感, • 活动、性交、排尿便时加重。 • 局部皮肤充血、肿胀、糜烂,有抓痕。 • 慢性炎症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
治 疗 原则: 查找病因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必要时局部用抗生素
治 疗 • 局部: 聚维酮碘洗液或高锰酸钾液坐浴 (Bid,15-30分/次) 抗生素软膏 中药水煎熏洗外阴(Bid) 微波等局部物理治疗 • 病因治疗:
第二节 前庭大腺炎 (Bartholinitis) 前庭大腺---- 两侧大阴唇后1/3深部, 腺管开口于处女膜与小阴唇之间。 正常情况不能触及。 育龄妇女多见。
病因: • 病原体: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 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STD • 前庭大腺脓肿(abscess of Bartholin gland) 前庭大腺导管炎 腺管开口阻塞 脓液积存
临床表现: • 多为一侧。 • 局部肿胀、疼痛、灼热感、行走不便。 • 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明显。 脓肿形成: 疼痛加重、直径3-6cm,局部可有波动感。发热、腹股沟淋巴结增大。 脓肿自行破溃: 自行引流;反复发作。
治 疗 急性发作:休息,局部清洁 细菌培养—病原体 抗生素 局部坐浴 脓肿形成: 切开引流及造口术 放置引流条
第三节 前庭大腺囊肿 (Bartholin cyst) 病因: • 前庭大腺脓肿消退,脓液吸收 • 先天性腺管狭窄或腺腔内粘液浓稠 • 腺管损伤 前庭大腺囊肿 合并感染 反复发作脓肿
临床表现: • 逐渐增大。 • 单侧为多。 • 小、无感染: 无自觉症状 检查方发现 • 大:外阴坠胀感,性交不适, 检查囊肿椭圆形,大小不等。
治 疗 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
临床特性: 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不适 如瘙痒、烧灼感甚至疼痛 滴虫性阴道炎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细菌性阴道病 萎缩性阴道炎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第四节 滴虫性阴道炎 病 因 (trichomonal vaginitis) 阴道毛滴虫 • 滋养体生命力强 • 3-5℃ 21d • 46℃ 20-60m • 半干燥环境 10h • 普通肥皂水 45-120分 PH5以下或7.5以上则不生长,最适环境PH5.2-6.6 寄存部位 阴道、尿道、膀胱、肾盂、男性包皮皱褶、尿道、前列腺
传染方式: • 直接传播:性交 • 间接传播:公共浴池、游泳池
主要症状: • 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 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的白带 • 尿频、尿痛 • 不孕
检 查 阴道粘膜充血,散在红色斑点 宫颈出血点,”草莓样”宫颈 后穹窿多量液性或脓性泡沫状分泌物
诊 断 分泌物中找到滴虫确诊 悬滴法 60-70% 培养法 98% 注意: 24-48小时避免性生活、阴道灌洗或局部用药 阴道窥器不涂润滑剂 及时送检
治 疗 • 全身用药:甲硝唑 • 局部用药:甲硝唑 • 性伴侣:同时治疗 • 妊娠期:选择口服用药 • 随访:至症状消失 • 治愈标准:月经后复查白带,3次检 查滴虫阴性者为治愈 注意事项:煮沸5-10分钟,伴侣治疗 联合用药
第五节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75%妇女一生中至少一次 • 45%妇女2次或以上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
病因 白色念珠菌 酵母相(芽生孢子)、菌丝相 (假菌丝) • 60℃ 1小时 干燥、日光、紫外线、 化学制剂抵抗力强 条件致病菌 • 非孕妇女10%孕妇30%有此菌 • 酸性环境适合其生长 PH4.0-4.7 • 孕妇、糖尿病患者、长期用抗菌素、 雌激素、皮质类固醇或免疫缺陷综合征
传染方式: • 内源性传染:主要 • 直接传播:性交 • 间接传播:污染的衣物
主要症状: • 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 • 阴道分泌物增多 白色稠厚凝乳状或豆渣样的白带 • 尿痛
检 查 外阴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 皮肤皲裂、表皮脱落 阴道粘膜充血 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膜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
VVC的分类 单纯性VVC 复杂性VVC 偶发性VVC 复发性VVC(RVVC) 和或 轻、中度VVC 重度VVC 和 或 白念珠菌 非白念珠菌 和或 正常健康宿主 特殊宿主如:妊娠期、未 控制的糖尿病、免疫抑制等 中华妇产科学分会感染疾病协作组
诊 断 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孢子和假菌丝 悬滴法 10% KOH镜检,菌丝阳性率70%-80%。 生理盐水法阳性率低,不推荐 涂片法革兰染色法镜检,菌丝阳性率70%-80%。 培养法 RVVC或有症状但多次显微镜检查阴性者, 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注意: 24-48小时避免性生活、阴道灌洗或局部用药 阴道窥器不涂润滑剂
VVC的评分标准 项目 评分 0 1 2 3 瘙痒 无 偶有发作, 能引起重视 持续发作, 可被忽略 坐立不安 疼痛 无 轻 中 重 充血、水肿 无 <1/3 1/3~2/3 >2/3 阴道充血 阴道壁充血 阴道壁充血 抓痕、皲裂、糜烂 无 有 分泌物量 无 较正常稍多 量多,无溢出 量多,有溢出 中华妇产科学分会感染疾病协作组
治 疗 首次发作或首次就诊是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时期。 • 消除诱因:治疗糖尿病、停用广谱抗 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勤换内裤,开水烫洗 • 局部用药:咪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 • 全身用药:氟康唑、伊曲康唑 • 性伴侣:无需常规治疗 • 妊娠期:局部治疗为主
随访:重视治疗后随访 • 对VVC在治疗结束后7~14d和下次月经 后进行随访,两次随访真菌学检查阴性,为治愈。 • 对RVVC在治疗结束后7~14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通常为月经后)各随访1次。
第六节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BV 阴道内菌群失调,阴道内的乳酸杆菌减少而其他细菌大量繁殖,其中以厌氧菌居多。 (阴道内有大量不同的细菌,但临床及病理变化无炎症改变) 病 因
主要症状: • 轻度外阴瘙痒灼热感 • 阴道分泌物增多,鱼腥臭味 分泌物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黏度低,容易将分泌物从阴道壁拭去
检 查 阴道无充血的炎症表现
诊 断 阴道侧壁标本 (1) 均匀、稀薄的阴道分泌物 (2) 阴道pH>4.5 (3) 胺臭味实验阳性 (4) 线索细胞>20% (高倍镜视野) 4条中有3条阳性者即可临床诊断 革兰氏染色诊断标准: 乳酸杆菌≤5,其它形态细菌≥6 (每个高倍光镜下) 细菌学检查无滴虫、真菌或淋病奈氏菌。
治 疗 原则:抗厌氧菌药物 • 全身用药:甲硝唑、克林霉素 • 局部用药:甲硝唑、克林霉素软膏 • 性伴侣:不需同时治疗 • 随访:至症状消失 • 妊娠期:选择口服用药
第七节 萎缩性阴道炎 (atrophic vaginitis) 卵巢功能衰退,阴道壁萎缩 自然绝经、卵巢去势 产后闭经、药物假绝经治疗 病 因
主要症状: • 外阴瘙痒、灼热不适感 • 阴道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稀薄,淡黄色或脓血性 • 性交痛
检 查 阴道萎缩,黏膜充血,有小出血点。 阴道宫腔积脓
诊 断 • 病史 • 临床表现 • 排除其他疾病 血性白带-宫颈刮片、分段诊刮术 溃疡—局部活检
治 疗 原则:抑制细菌生长、补充雌激素、增强阴道抵抗力 增加阴道抵抗力: 雌激素的局部或全身用药 抑制细菌生长: 甲硝唑或诺氟沙星放于阴道
第八节 婴幼儿阴道炎 (infantile vaginitis) • 生理特点 • 雌激素水平低 • 卫生不良 • 误放异物 病 因
主要症状: • 外阴痛痒 • 阴道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脓性 • 小阴唇粘连 • 尿痛、尿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