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609 Views
創新、創業、創投 薛彬彬. November 11, 2010. 簡 歷. 財務顧問與創業投資界 20 年以上之經驗 現職:怡和創投集團大京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過去經歷:怡和創投集團副總經理 ( 創業投資 ) 勤業國際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協理 ( 跨國併購 ) 新加坡商匯亞資金管理公司投資經理 ( 直接投資 ) 曾擔任多家公司董監事,監督與協助其管理現有企業、引介經營團隊、推動上市櫃、開發新創事業與技術移轉等。目前擔任下列公司之董監事: 新普科技:獨立董事 新強光電 (HK) :董事 亞矽科技:獨立董事 友旺科技:董事
E N D
創新、創業、創投 薛彬彬 November 11, 2010
簡 歷 • 財務顧問與創業投資界20年以上之經驗 • 現職:怡和創投集團大京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過去經歷:怡和創投集團副總經理(創業投資) 勤業國際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協理(跨國併購) 新加坡商匯亞資金管理公司投資經理(直接投資) • 曾擔任多家公司董監事,監督與協助其管理現有企業、引介經營團隊、推動上市櫃、開發新創事業與技術移轉等。目前擔任下列公司之董監事: 新普科技:獨立董事 新強光電(HK):董事 亞矽科技:獨立董事 友旺科技:董事 富驛時尚酒店集團(CN):獨立董事 互億科技:董事 中磊科技:監察人 新應材:監察人 • 學歷:淡江大學財金所畢業
何謂創業投資(I) • 創業投資基金(Venture Capital Fund)是由一群具有技術、財務、市場或產業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士操作,並且專門投資在具有發展潛力以及快速成長公司的基金。 • 創投公司會執行以下幾項工作: • 投資新興而且快速成長的公司 • 協助新興的科技公司開發新產品、提供技術支援及產品行銷管道 • 以股權形態投資於這些新興的科技公司 • 經由實際參與經營決策提供具附加價值的協助 • 發展創投業四大要素:人才、資本、技術、和資本市場 • 成功創投家的必備條件:積極主動的個性、廣博的知識、思考週密且深入、良好的溝通技巧、豐沛的人脈、善於交際應酬且不討人厭、隨機應變的有智慧可以解決問題 • 創投行業是通才而非專才,也是一種非常白領階級的服務業
何謂創業投資(II) • 創投的經營模式與運作架構 委託經營管理合約 基金管理公司 創投公司 管理費 投資案源開發 投資評估與建議 投資決策 投資管理與處分 80% 20% 投資淨收益
何謂創業投資(III) • 目前台灣創業投資事業之經營管理模式 • 自行管理:這類型管理模式的創投公司必須自行籌募資金,同時也須自行培養經營團隊,舉凡案源開發、投資評估、投資後管理等工作,均由公司內部團隊負責。目前這類型的創投佔全體的比率15%以下。 • 委託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這類型管理模式可以由創投公司自行籌募資金後,再將創投基金委託經營績效良好之基金管理公司經營管理;或由基金管理公司發起及主導創投基金募資作業,俟募集完成正式成立創投公司後,再由創投公司將基金交由該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此委託管理模式是由基金管理公司負責執行案源開發、投資評估與投資建議之工作,在契約期限內創投公司每年須支付給受委託基金管理公司依定金額的管理費,再根據經營績效提撥一定比例的績效獎金做為管理報酬。目前這類型的創投佔全體的比率80%以上。 • 委託創投公司管理:這類型管理模式與委託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模式相似,只是受託對象由基金管理公司換成其他創投公司。目前這類型的創投有4家,佔全體的比率2%以下。
創投之投資事業階段 • 種子期Seed Stage • 創建期Startup Stage • 擴充期Development Stage • 成熟期Mature Stage • 重整期Turnaround Stage
台灣科技產業與創投業相輔相成 • 台灣創投所喜好的投資標的多以當時新興重要科技(Emerging Technologies)為主 • 台灣證券市場上市/櫃中超過三成(其中87%為科技製造業)都曾經接受過創投的投資,而台灣的創投資金來源中也有超過38%以上來自於與科技業相關的法人機構
創投公司提供附加價值的投資 Technology /Product /Business Model Management Sales /Marketing Finance • Modifying product strategy • Forging strategic alliance • Advising on organization structuring and strategic planning • Building management team • Referring human capital • Assuming board seat on portfolio companies • Introducing suppliers / customers • Bridging business opportunities • Assisting in establishing strategic networks • Consulting in capit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planning • Advising on IPO, M&A and capital market strategy • Assisting in fundraising/ structuring
投資決策的要素 • 產品的成長性 • 產業的競爭優勢 • 經營良好的地區及環境 • 具有特色的公司 • 產業有進入障礙 • 公司之專業經營能力及團隊 • 具有量產的經驗 • 具有領先的技術 • 經理人的誠信
企業成功的要素 • 管理團隊 (Management Team) • 技術 (Technology) • 業務形態 (Business Model) • 財務操作 (Financial) • 行銷與業務 (Marketing and Sales) • 時機 (Timing) • 運氣 (Luck)
全球科技產業的演繹 Continual migration of the technology value chain towards Asia Regional Trends • China’s increasing dominance as world’s factory and largest new marketplace • Taiwan’s significant role in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 Outsourcing model gains momentum • Rise of independent foundries and ODMs in Taiwan Global markets within reach Vertically integrated companies in U.S., Europe and Japan Beyond 1960s/1970s 2000 1980s 1990s Minicomputers • Display • Consumer electronics • Computing • Communication • Car (Telematics) • Energy • Defense and aerospace • Mainframe • PCs and related software • Gaming console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Internet Technology Drivers
中國經濟的崛起 • 中國在2010年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追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從1968年追上德國後,穩坐了四十二年的亞軍。 • 1978年起改革開放,中國GDP總量從3,645億人民幣,增至2006年20兆9,407億元人民幣,再增至2009年35兆人民幣, 1978~2009年增加近100倍。 •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貿易國,也是第二大外資吸收國。 • 外匯存底已達2.648兆美元,居世界第一。 • 中國一購買力平價指數人均GDP僅及美國的15%,總GDP不及美國一半,惟中國GDP增量自2003年後已追上美國。 • 預估中國2030年總GDP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依購買力平價指數人均收入將達到美國的40~50%。
中國的經濟成長與創業投資 • 中國大陸的優勢:充分的人力資源、廣大的內需市場、龐大的外資湧入 • 中國經濟的轉型:國強→民冨、工廠→市場、製造業→服務業、外銷→內需、投資→消費、高碳→低碳、國際標準接受者→國際標準制訂者 • 中國的十二五計劃 • 中國各主要地方政府提供創投資金與獎勵措施以吸引外資達到招商引資目地,進而提升其科技產業之技術層次。 • 外資創投在中國佔有極高比例,創投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 對中國的四大投資策略:海歸派公司、跨國性公司、台商企業、大陸本土公司(大型企業之轉投資以及新興事業) • 股市熱絡
投資中國大陸之注意事項 • 企業的自律 • 管理經驗 • 經營團隊 • 透明度與法律框架 • 智慧財產權之保障 • 利益衝突 • 退出機制
創造綜效的投資機會 Cross-border ecosystem leverages local core competencies Consumer Electronics Powerhouse Manufacturing Base • Low-cost, high-volume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 Back-end integration and test • Enormous market potential • Vast engineering talent pool • World-class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 Eager to penetrate vast China market • Technology transfer opportunities with Taiwanese strategic and financial partners China Japan VC Intellectual Property Engine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Center • Efficient and flexible product commercialization • Well-developed OEM / ODM system and module design,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 Proximity of suppliers and customers • Leading-edge, emerging technology • Advanced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 Experienced management resources • Well-developed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distribution channels Taiwan U.S.
結 論 • 台灣企業國際化的腳步很快,但因為中國企業的快速崛起,未來面臨的挑戰將會越來越難 • 未來不論是企業的新市場擴張、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新事業發展、新團隊召募,經由創投公司可以將兩岸四地高科技產業密切整合在一起,使華人未來在高科技產業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