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97 課綱 - 教學與評量原則

97 課綱 - 教學與評量原則. 體驗、省思、實踐 資料來源:教育部綜合活動領域 97 課綱. 對教師與學生而言 …. 教師層面. 學生層面. (1) 強化學生從容地體驗、省思與實踐 (2) 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 。 (3) 擴展學習經驗、鼓勵多元與尊重. (1) 掌握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念,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 (2) 善用多元教學方法,落實體驗、省思、實踐與創新教學的能力。 (3) 依據評量結果,省思教學效能並調整教學能力。. 七大教學要領. ( 一 ) 課程應符合本領域「 基本理念和能力指標 」 ( 二 ) 強化「體驗」學習

ani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97 課綱 - 教學與評量原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97課綱-教學與評量原則 體驗、省思、實踐 資料來源:教育部綜合活動領域97課綱

  2. 對教師與學生而言… 教師層面 學生層面 (1)強化學生從容地體驗、省思與實踐 (2)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 (3)擴展學習經驗、鼓勵多元與尊重 (1)掌握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念,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 (2)善用多元教學方法,落實體驗、省思、實踐與創新教學的能力。 (3)依據評量結果,省思教學效能並調整教學能力。

  3. 七大教學要領 • (一)課程應符合本領域「基本理念和能力指標」 • (二)強化「體驗」學習 • (三)著重「省思」分享、建構內化意義 • (四)強調生活「實踐」 • (五)以「學生」為中心 • (六) 善用多元教學策略 • (七)強調「情意」,感動自己與他人

  4. (一)課程應符合本領域「基本理念和能力指標」(一)課程應符合本領域「基本理念和能力指標」 • 避免為活動而活動。 • 部分教學可結合符合本學習領域理念之學校相關特色或行事活動,如校慶、節慶、露營等特色活動。 • 搭配輔導室活動(如生涯檔案抽查)及各式測驗實施日期

  5. (二)以「學生」為中心 • 由學習者的生活情境出發,統整其經驗,並避免過度解說。 • 根據學生學習成效,省思教學效能並調整自己教學的方向。

  6. (三)強化「體驗」學習 • 提供多元感官的探索活動,盡量讓『全體』學生參與,重視情意與技能的涵養與體驗。讓學生選擇參與的方式與時機。 • 例如:

  7. (四)著重「省思」分享 • 引導學習者省思,並運用多元的方式分享,且即時回饋。若涉及個人隱私,教師需妥善處理。 • 建構內化意義:著重價值澄清與內化歷程,避免價值觀的灌輸,充分讓學生開展、發掘並分享屬於個人的意義。 • 如:學習單撰寫及分享

  8. (五)強調生活「實踐」 • 鼓勵於生活中實踐所學,「持續」檢核反思、實踐的成果,並納入課程規劃中。

  9. (六)多元應用各類「教學方法」 • 提供各種體驗教學、討論法、角色扮演、價值澄清、合作學習、實作學習……等。 • 視學生發展、班級特性與主題屬性,採用多元、適切的教學策略。 • 掌握統整之精神,視領域或單元內涵實施協同教學,以落實本領域教學理念與精神。

  10. (七)強調「情意」,感動自己與他人 • 本領域強調「情意」和「生活實踐」的能力。教師亦需以身作則,透過教學與學生共同體驗參與,進而感動自己、感動他人,引導學生的情意學習。

  11. 評量原則 • (一) 呼應教學目標及其能力指標,兼顧情意、技能與認知 • (二)採用多元評量 • (三)評量結果注意事項

  12. (一) 呼應教學目標及其能力指標,兼顧情意、技能與認知 • 依學生的學習歷程、成長背景、地區特色及其他重要因素,審慎規劃並事前告知學生,尤其各式測驗之實施。 • 7年級:A表、智力測驗、生活適應量表 • 8年級:賴氏人格測驗、多因素性向測驗 • 9年級:國中學生興趣測驗、升學進路說明

  13. (二)採用多元評量 • 1.方式:實作評量(成品製作、表演、作業)、口語評量、檔案評量(生涯檔案)、高層次紙筆測驗(活動心得、活動記錄) • 2.應依課程內容設計不同的評量方式(2種以上),訓練及發掘學生多元的潛能。 • 3.設計評量方式應考量評分標準的設定。 • 4.評量人員除教師外,可邀請家長、同儕或學生本人參與。

  14. (三)評量結果應注意事項 • 1.以多元方式呈現,兼顧文字描述與等級的方式。 • 2.文字描述宜描述學習者進步情形、成功經驗或優良特殊事蹟,給予其鼓勵增強。 • 3.若以百分制呈現,以「給予較高分數,且減少學生間的分數差距」為原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