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884 Views
友善校園週 的規劃與推動. 報告單位:教育部 100 年 1 月 24 日. 1. 大綱 壹、前言 貳、校園霸凌防制策略 參、防制校園霸凌支援管道與相關法律責任 肆、學校推動輔導管教配套措施 伍、強化中央與地方完整通報與處置 陸 、 落實推動友善校園週活動 柒、結語. 2. 壹、前言. 3. 一 、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 2007 ):從 1999 年 至 2005 年,各年齡層學童被霸凌比例皆有增 加趨勢, 12-18 歲學童從 1999 年的 5 %上升至
E N D
友善校園週 的規劃與推動 報告單位:教育部 100年1月24日 1
大綱 壹、前言 貳、校園霸凌防制策略 參、防制校園霸凌支援管道與相關法律責任 肆、學校推動輔導管教配套措施 伍、強化中央與地方完整通報與處置 陸、落實推動友善校園週活動 柒、結語 2
壹、前言 3
一、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2007):從1999年 至2005年,各年齡層學童被霸凌比例皆有增 加趨勢,12-18歲學童從1999年的5%上升至 2004年的7%。2010年8月11日美國聯邦教 育部長鄧肯(Arne Duncan)召開「第一屆全 美霸凌防制高峰會議」,邀請非政府組織、 企業領導、政府官員、及民間的聯邦霸凌防 制合夥人共同研商對策。 4
二、日本法務省2007年發表「侵犯人權事件狀況報 告」,校園霸凌事件達2152件,較2006年度增 加121.2%;文部科學省2006年調查校園霸凌 事件計124,898件;2008年84,648件(6萬7仟餘件 已獲解決,解決率79.8% ); 2009年72,778件(5 萬7881件已獲解決,解決率79.5% )。 5
三、我國媒體於99年12月間大幅報導校園 霸凌事件,包括: (一)12月5日彰化○○高中進修部二年 級學生因感情因素,遭他校9名學 生集體凌虐、性侵。 (二)12月20日報導台南市一名國二中輟 女生被七女一男脫光衣服、毆打, 過程上傳網路。 6
綜上: 校園霸凌成因複雜,其中家庭及媒體、網路刊載的暴力行為模仿,也是重要原因。防制校園霸凌不只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庭及社會共同的責任,唯有各方齊力才能有效防制。 7
治標治本相輔相成 一、治標方面: (一)推動各級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 (二)加強各縣市校外會功能,即時蒐集校園霸凌資訊並研擬對策 (三)成立縣市輔導諮商中心 (四)成立校園霸凌防制會報 (五)提昇校長考核教師輔導學生成效的權力 (六)加強學務人員計畫性培養與進修 (七)加強教學現場教師專業知能 (八)加強霸凌行為的法律責任宣導 二、治本方面: (一)重振校園倫理 (二)營造友善校園 (三)增置輔導人力 (四)發揮家庭功能 (五)強化師資培育 (六)落實三級輔導機制 (七)加強法制作為 9
【治標】(一)推動各級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治標】(一)推動各級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 1.校園霸凌「疑似個案 積極處理」 2.教育系統總動員,全面合力防制校園霸凌 3.建立多管道投訴機制 4.專業輔導人員介入協助輔導 (二)加強各縣市校外會功能,即時蒐集校園霸凌資訊並研擬對策 1、每週2次(週一、四),統計彙整校園霸凌事件及 措施,即時掌握校園資訊。 2、各縣市校外會依國中小學需求,機動調派教官 或洽警政單位協助。 10
【治標】(三)成立縣市輔導諮商中心 補助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設置學生輔導諮 商中心,統籌規劃專業輔導人員之聘用、管理 、教育訓練、督導等,協助各校非行少年輔導 相關工作。 (四)成立校園霸凌防制會報 1、每月針對重大校園霸凌個案,邀請法務部、 內政部警政署、兒童局及相關縣市共同研商 並精進處理機制,必要時召開臨時會議。 2、定期(週二、五早上)召開防制校園霸凌專案 小組會議,檢討各項防制作為及追蹤重大個 案。 11
【治標】(五)提昇校長考核教師輔導學生成效的權力【治標】(五)提昇校長考核教師輔導學生成效的權力 提昇校長考核老師輔導學生成效的權力,以利學生輔導工作的推展 。 (六)加強學務人員計畫性培養與進修 研擬相關誘因措施,有計畫性培養學務人員,增強其服務意願,減少優秀人員流失,以穩定學務工作遂行。 12
【治標】(七)加強教學現場教師專業知能 要求各級學校教師以愛心、耐心輔導偏差行為學生,避免誤入歧途。 (八)加強霸凌行為的法律責任宣導 法治教育為防制校園霸凌重要基礎,積極推動法治教育 1、校長及教師通報義務與責任 。 2、學生霸凌行為的法律責任 。 3、傳播霸凌等行為的法律責任。 13
【治本】(一)重振校園倫理 1、強調尊師重道(推動敬師月、祖父母 節、辦理師鐸獎) 2、強化國中小推動中心德目週,涵詠學 生良好品德 3、持續鼓勵國中小教師運用本部編印之 補充教材,於課堂上融入品德教育 14
【治本】(二)營造友善校園 本部將持續透過品德教育、人權教 育、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及法治教育 等課程及活動之實施,培養學生具備同理 心、尊重多元的態度、愛己愛人的能力, 營造友善校園,奠定防制校園霸凌之基 礎。 15
【治本】(三)增置輔導人力 1、依新修正的國民教育法第10條規定, 持續補助地方政府增置國中小輔導教 師,以及聘用專兼任專業輔導人員( 如社工師、心理師)協助國中小學生 輔導工作。 2、增加國中小專任輔導教師員額。 3、補助地方政府聘用專任專業輔導 人員。 16
【治本】(四)結合家長力量 1、家長必須善盡父母責任,發揮家庭功 能,關心孩子生活及學習狀況;如果 孩子發生偏差行為,更需與學校合 作,共同輔導孩子正確態度與行為。 2、另對於已有立委提案修正「兒童及少 年福利法」,強化家長親職教育及防 制霸凌責任等,本部亦敬表同意。 17
【治本】(五)強化師資培育 隨著社會多元化,也使得學生背景及 特質多樣化,面對學生越來越多樣的需 求,必須借重師資培育大學透過職前及在 職培訓,強化教師輔導管教學生、班級經 營等能力,以提升教師輔導學生之成效。 18
【治本】(七)加強法制作為 1.現階段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相關規定及本部輔導管教辦法規定辦理。 2.研議修訂教育基本法「 (第8條第2項):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及霸凌行為,造成身心之侵害;校園霸凌防制準則,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納入防制校園霸凌規範,以為行政依循。 20
参、防制校園霸凌支援管道與相關法律責任 (99年12月16日、24日及27日會議已提供) 21
偏差行為輔導 (導師、家長) 防制校園霸凌 因應小組確認 啟動霸凌輔導機制 一、被霸凌了怎麼辦? 暢通投訴管道~強化學生投訴機制 22
二、教育人員如何處理校園霸凌(1/3) (一)導師觀察或獲知學生疑似霸凌個案,導師 應即輔導學生,評估偏差行為類別、屬性 及嚴重程度,評估是否請求支援協助。 (二)疑似霸凌案件或是重大校安事件,送學校 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確認,該小組由校 長召集,成員包含導師、學務人員、輔導 教師、家長,或社工人員、少年隊及校外 會代表。 23
二、教育人員如何處理校園霸凌(2/3) (三)個案經確認為霸凌行為,應比照甲級通報 (本部將配合修正通報作業要點),家長依法 負有教養權利與義務。 (四)學生嚴重霸凌行為,學校引進外部資源即 可輔導教化者,仍由學校列管輔導;如偏 差行為已達違法程度,則請少年隊依法偵 辦。 (五)如超出學校輔導能力之霸凌個案,尚未達 違法程度者,請少輔會介入輔導 。 24
二、教育人員如何處理校園霸凌(3/3) (六)學校輔導評估後仍無法改變偏差行為之學 學生,得徵求家長同意後,請相關專業諮 商輔導或醫療機構協助矯正與輔導,必要 要時得洽請司法機關協處及請當地直轄市 、縣(市)政府社政單位協助輔導或安置。 (七)學校發生重大校園霸凌個案或是發生學生 、家長毆打老師等超出學校自處範圍事件 ,學校依「維護校園安全支援約定書」內 容,通報警察機關,請警察機關立即主動 偵辦。 25
三、霸凌行為有何後果? 法律責任歸屬與種類 26
校園間發生霸凌行為,如已達身心虐待程度者,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教育人員有義務要將該事件通報權責單位。進行霸凌行為的學生除可能依少年事件處理法接受相關處分外,亦可能必須負擔行政罰、民事賠償乃至刑罰之法律責任,民事賠償部分,法定代理人亦須連帶負責,所以校園霸凌行為絕非只是同學間的糾紛,如有違犯法律行為,將面臨法律制裁。校園間發生霸凌行為,如已達身心虐待程度者,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教育人員有義務要將該事件通報權責單位。進行霸凌行為的學生除可能依少年事件處理法接受相關處分外,亦可能必須負擔行政罰、民事賠償乃至刑罰之法律責任,民事賠償部分,法定代理人亦須連帶負責,所以校園霸凌行為絕非只是同學間的糾紛,如有違犯法律行為,將面臨法律制裁。 27
法律是處理校園霸凌行為觸法時不得不然的最後制約手段,應讓學生有正確的認識,了解行為的後果。教育與輔導才是防制校園霸凌的治本之道,只有落實友善校園,確實了解個別學生問題,掌握校園動態,才得以杜絕校園霸凌行為。法律是處理校園霸凌行為觸法時不得不然的最後制約手段,應讓學生有正確的認識,了解行為的後果。教育與輔導才是防制校園霸凌的治本之道,只有落實友善校園,確實了解個別學生問題,掌握校園動態,才得以杜絕校園霸凌行為。 28
肆、學校推動輔導管教 配套措施 29
一、架構圖 30
二、正向管教措施 教師秉持正向之態度與方法來指導學生,協助其發展自尊、能夠自我控制,且能與他人建立健康和諧之人際關係。 例如: 同學主動協助清潔教室、粉筆排放、垃圾清理等,教師得以擇優記優點,或以嘉獎、表揚、口頭讚賞、頒發禮物獎品等,表達鼓勵。 31
三、一般管教措施(1/2) 透過口頭糾正、調整座位、要求口頭道歉或書面自省、列入日常生活表現紀錄、通知監護權人,協請處理、要求完成未完成之作業、適當增加作業或工作、要求課餘從事公共服務、取消參加正式課程以外之活動、要求靜坐反省、站立反省、暫時轉送其他班級學習、依學校學生獎懲規定處理等。 32
三、一般管教措施(2/2) 例如: 同學在下課時間在教室追逐奔跑、上課鐘響,尚未安靜進入教室坐好,或同學間好玩而彼此推扯,或教師發現同學強欺弱、大欺小等情形時,教師得依注意事項第22點規定,採取口頭糾正、調整座位等15種合宜的輔導管教措施。 33
四、強制措施 學生有攻擊自殺等行為,教師得立即對學生身體施加強制力,排除預防危害。 例如: 教師發現某同學在高樓走廊徘徊,情緒激動,即將跳樓。教師或其他人員得先行抱住該生,強行帶離危險區域,並請人立即通知訓導(學務)處、輔導處(室)等單位協助處理。 34
五、行政支援 管教無效或學生明顯不服管教或妨害現場活動時,教師得要求訓導(學務)處或輔導處(室)派員協助將學生帶離現場,安排學生前往其他班級、圖書館參與適當之活動或進行合理之體能活動。必要時(如學生情緒極端無法自制),得強制帶離,並尋求相關機構處理。 例如: 學生干擾教學秩序,教師一再勸阻不聽,教師得要求訓導(學務)處或輔導處(室)派員協助,將學生帶離現場。 35
六、家長參與 學校行政部門認為須家長協助輔導管教學生時,可請監護權人配合到校協助輔導及盡管教責任,或委請班級(學校)家長代表召開班親會,邀請其監護權人出席,討論有效之輔導管教與改進措施。 例如: 承上例,訓導(學務)處或輔導處(室)協助處理無效,必要時通知家長到校配合協助處理。 36
七、帶回管教 學生違規情節重大(指刑事犯罪行為或少年事件處理法所指之各項犯罪或虞犯行為)時,學校須經學生獎懲委員會討論議決後,交由其監護權人帶回管教;學校應與學生保持聯繫,評估其效果。 例如: 家長到校協助處理後,學校仍認為違規情節重大,可透過學生獎懲委員會決議帶回管教,並以5日為限。 37
八、外部支援網絡 學生須輔導與管教之行為係因監護權人之作為或不作為所致,經與其溝通無效時,學校應函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社政或警政等相關單位協助處理。 例如: 學校處理學生事件,需外部資源網絡支援時,學校應函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社政或警政等單位協助。 38
九、高關懷課程(1/4) 學生違規情節重大,經學生獎懲委員會決議,規劃參加高關懷課程,由校長擔任召集人,設執行小組,依學生不同問題類型,以彈性分組模式規劃課程,由專責教師任導師工作。 39
九、高關懷課程(2/4) 40
九、高關懷課程(3/4) 例如:新北市高關懷課程分享 (一)參考規劃流程: 1.召開高關懷班課程規劃小組會議。 2.發出並收回導師或輔導教師推薦表。 3.召開輔導會議審查入班學生名單。 4.針對導師召開入班說明會。 5.與入班學生討論選修課程。 6.內外聘各科專長教師。 7.學生完成入班程序。 41
九、高關懷課程(4/4) (二)課程內容: 1.自行車長征訓練課程 2.生態課程 3.腳踏車醫生課程 4.冒險體驗課程 5.資訊課程 42
十、社會合力管教(治安事件) 學生違規情節嚴重,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或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虞,符合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條情形時,得經學生獎懲委員會討論議決,送請少年輔導單位輔導,或移送警察或司法機關處置。但情況急迫(如查獲學生吸食毒品並有販賣行為者),應立即移送警察機關處置者不在此限。 例如: 學生攜帶槍械到校,由訓導(學務)處或輔導(處)室等單位協助處理,聯繫少年隊或駐區員警協助。 43
一、中央(1/2) (一)為強化校園霸凌通報機制並掌握校園霸凌狀況, 本部99年12月21日輿情會報部次長指(裁)示: 1.每週一、四由各縣市學生校外生活輔導委員會彙 報直轄市暨各縣市高、中職及國民中小學校園霸 凌件數,並由本部召開個案研討會。 2.每週二、五召開防制校園霸凌專案小組會議研擬 對策,掌握校安通報、投訴專線、信箱及媒體有 關霸凌個案來源,列管各縣市處理情形,杜絕校 園霸凌黑數發生。 45
一、中央(2/2) (二)成立督學分區督導體制,落實查處: 本部督學區分北、中、南、東四區,分別 督導中辦公室督學、各直轄市政府教育局 督學室主任及各縣市政府督學,加強查察 校園霸凌。 46
二、地方政府(1/3) (一)縣市政府教育局應指派專人,依權限每日 審閱所轄學校校安通報及投訴專線列管情 形。 (二)主動與學生校外生活輔導委員會溝通聯繫 ,通報轄屬中小學霸凌個案,並提供學校 處置與輔導協助。 (三)督導轄屬學校依據兒少法及本部通報作業 要點規定,落實通報校園霸凌個案。 47
二、地方政府(2/3) (四)督導學校成立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疑 似校園霸凌個案應提小組討論確認。 (五)針對轄內學校發生之霸凌個案,責由督學 督導學校積極處理或介入處置與輔導。 (六)整合縣市相關社政、警政及醫療資源,建 構跨局處輔導合作機制,提供學校輔導處 置支援。 48
二、地方政府(3/3) (七)針對轄屬學校霸凌個案,研擬因應預防作 為。 (八)辦理防制校園霸凌相關研習,提升學校輔 導處置與通報作為。 49
三、各級學校(1/4) (一)強化教育人員防制校園霸凌知能及對霸凌 之高度敏感度。 (二)加強教育人員霸凌事件之處置、輔導及通 報流程。 (三)暸解熟悉「各級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 畫」作為,協助防制校園霸凌。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