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k likes | 1.21k Views
第 七 章 多媒体计算机 硬件及软件系统结构. 本章要点.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创作过程和应用领域。 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及相关问题。 多媒体数据库与基于内容检索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创作.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概述. 出版物的主要分类: 传统的纸介出版物; 非纸介出版物: 缩微胶片、音带、像带等; 电子出版物: 以电、磁、光等数字存储的类型。.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概述.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表现并且由计算机及其网络对这些信息以内在的统一方式进行存储、传送、处理及再利用的电子出版物。.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概述.
E N D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第 七 章 多媒体计算机 硬件及软件系统结构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本章要点 •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创作过程和应用领域。 • 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及相关问题。 • 多媒体数据库与基于内容检索的基本概念。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第一节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创作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概述 出版物的主要分类: • 传统的纸介出版物; • 非纸介出版物: • 缩微胶片、音带、像带等; • 电子出版物: • 以电、磁、光等数字存储的类型。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概述 •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 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表现并且由计算机及其网络对这些信息以内在的统一方式进行存储、传送、处理及再利用的电子出版物。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概述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是把多媒体信息经过精心组织、编辑并存储在光盘上的一种电子图书。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具有的优点 ①存储容量大; ②媒体种类多; ③运输携带方便,可长期保存; ④检索迅速; ⑤及时传播; ⑥价格低廉。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包括 ◎电子图书; ◎电子新闻报纸; ◎广告; ◎手册及说明书; ◎电子图画; ◎电子公文或文献; ◎电子期刊; ◎电子声像制品等。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电子出版物的应用类型之一教育应用 这方面的光盘片涵盖了少儿故事、自然科学、音乐、语文、文学及历史等类。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电子出版物的应用类型之二电子图书 电子图书包括电子字典、百科全书、经典及参考杂志等。 • 这类图书数据庞大,内容丰富。 • 还可在其间增添多媒体数据。 • 以光盘协助查找,既快速又准确。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电子出版物的应用类型之三旅游与地图 • 可以以电影或电视记录片为基础,加上文字、动画、地图等资料,使观众更能获得完整的信息。 • 它允许由用户自己来控制选择参观的地方与参观的速度。 • 可附加交通住宿等相关信息,成为导游利器。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电子出版物的应用类型之四家庭应用 • 在家庭中只要有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及光盘机,便可以将许多以往在电视、电影及画报上看不到的东西以及多种多样的信息,利用多媒体光盘片来获取从而增加知识,并且也可以达到全家同乐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电子出版物的应用类型之五商业 • 协助商业界来训练员工。 • 展示商品或举办展览会。 • 还可以提供顾客查询并可自动答询的信息渠道。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创作流程 •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创作队伍的组织与管理 •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工艺过程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创作队伍的组织机构 • 一般由编导、文字编辑、美术编辑、音频编辑、视频编辑和软件工程师组成。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工艺过程 • 选题 • 组织资源 • 编写多媒体脚本 • 编辑资源 • 系统制作 • 产品测试及优化 • 生产与发行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选题 • 选题原则 • 选题时应考虑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组织资源 • 资源包括多种媒体信息; • 组织资源就是搜集、整理资源; • 严把质量关,保证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权威性。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编写多媒体脚本 • 多媒体脚本是多媒体出版物的核心; • 产品不同,脚本格式和表现方式各异; • 把握住多媒体的本质特征——集成性和交互性。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编辑资源 • 就是把组织好的资源变成计算机能够接受的资源。即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录像等资料的输入。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系统制作 • 由软件工程师根据编写好的脚本,将各种制作好的多媒体资料利用编辑工具、著作工具等进行集成,生成最终产品。 • 选择合适的著作工具。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产品测试及优化 • 制作过程中和制作完成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检查,改正错误,修补漏洞。 • 进行优化,如版式是否美观,速度可否提高等等。 测试内容:内容正确性、系统功能、执行效率、兼容性等。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生产发行 主要工作: • “烧”金盘; • 生产厂制作母盘; • 准备和制作说明书、包装物以及宣传材料等。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第二节 多媒体会议系统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媒体会议系统 • 在同一线路上承载了多种媒体信息:视频、音频和数据等; • 以点对点(或多点对多点)实现实时交互式通信; • 可将不同地点与会人员的活动情况、会议内容及各种文件以可视新闻的形式展现给各个分会场。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 • 按节点数量,视会系统可分为: • 点对点视频会议系统 • 多点视频会议系统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点对点视频会议系统 • 点对点视频会议系统支持两个节点间视频会议通信功能 • 其主要业务是: • 可视电话 • 桌面视频会议系统 • 会议室型视频会议系统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可视电话 • 是在现有公话网上使用的具有双工视频传送功能的电话设备。 • 由于电话网带宽的限制,可视电话只能使用较小的屏幕和较低的视频帧率。 例如使用3.3英寸的液晶屏幕,每秒钟可传送2~10帧画面。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桌面视频会议系统 • 它利用用户现有的台式机平台以及网络通信设备和远地另一台装备了同样或兼容设备的台式机通过网络进行通信,这种系统仅限于两个用户或两个小组用户使用。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桌面视频会议系统(例) • Intel的 PPCVS 200是这类系统的一个典型示例,这是一种点对点的个人视频会议系统,支持ISDN和LAN的连接,采用硬件压缩,软件解压,为了方便协同工作,还提供共享笔记本和共享应用程序。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会议室型视会系统 • 在该系统的支持下,一群与会者集中在一间特殊装备的会议室中,这种会议室作为视频会议的一个收发中心,与远地的另外一套类似的会议室进行交互通信,完成两点间的视频会议功能。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会议室型视会系统(续) 一套典型的系统一般应包括: • 一台或两台大屏幕监视器; • 高质量摄像机; • 高分辨率的专用图形摄像机; • 复杂的音响设备; • 控制设备及其他可选设备。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点视频会议系统 • 允许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地点的参加者同时参与会议。 • 其关键技术之一是多点控制问题。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点视频会议系统(续) • 多点控制单元(MCU)在通信网络上控制各个点的视频、音频、通用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流向,使与会者可以接收到相应的视频、音频等信息,维持会议正常进行。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 • 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参见主教材P.281图7.5。 • 其主要组成部分: ◎视频会议终端 ◎多点控制器 ◎控制管理软件 ◎信道(网络)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视会系统终端的功能 完成视频信号的采集、编辑处理及显示输出、音频信号的采集、编辑处理及输出、视音频数字信号的压缩编码和解码,最后将符合国际标准的压缩码流经线路接口送到信道或终端中。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视会系统终端的功能(续) 终端还要形成通信的各种控制信息: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远端摄像机的控制协议、定义帧结构、呼叫规程及多个终端的呼叫规程、加密标准、传送密钥及密钥的管理标准等。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点控制单元 MCU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设备; 其主要功能是对视频、语音及数据信号进行切换。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点控制单元(续) 例如它会把传送到MCU的某会场发言者的图像信号切换到所有会场。 对于语音信号,若同时有几个发言,可以对它们进行混合处理,选出电平最高的音频信号,切换到其他会场。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MCU的主要组成部分 网络接口单元、呼叫控制单元、多路复用和解复用单元、音频处理器、视频处理器、数据处理器、控制处理器、密钥处理分发器及呼叫控制处理器。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视频会议系统的服务质量 QoS是满足视频会议系统需求的核心问题,视会系统要把用户的服务请求映射成预先规定的QoS参数,进而与系统和网络资源对应起来,通过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满足用户的应用需要。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视会系统资源分配与管理 资源的分配和调度可以选用资源的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去完成。 静态管理:QoS的协商和解释、资源许可、资源的保留和分配及资源的释放。 动态管理:进程管理、缓冲区管理、传输率和流量控制及差错控制。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视会系统的安全保密系统 • 安全保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加密模块和解密模块; • 加密模块是将会议终端用户数据加密后形成加密数据在网络上传输; • 解密模块接收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加密和解密模块的核心 • 其核心是密钥的生成和管理; • 密钥生成的核心是加密算法; • 加密算法不包含在国际标准的建议中,它由视频会议系统设计者研制或选用。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视频会议系统的标准 视频会议系统各种产品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才能互相连接通信。 国际电信联盟(ITU),主要任务是制定通信标准。ITU包括了著名的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现改名为国际电信联盟__电信标准化部门(ITU_T)。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视频会议系统的标准(续) • 关于视频会议最著名的标准是H.320系列和T.120系列建议。 • H系列的建议和标准是专门针对交互式电视会议业务而制定的; • T系列是针对其他媒体的管理功能作出规定。 • 1994年Intel等90多家公司又联合制定了一个个人会议标准PCS。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H.320系列标准 • H.320系列标准是会议系统中应用最早,最为成熟的协议; • 支持ISDN,E1,T1,带宽从64kb/s到2Mb/s; • 几乎所有会议系统厂家都支持。 • 甚至目前许多LAN会议系统产品如Intel的Provision,Insoft和 Communique等也支持 H.320。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H.320系列标准(续) H.320系列标准包括了视频、音频的压缩和解压缩,静止图像,多点会议,加密及一些改进的特性。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H.320的组成 • 通用体系 • 音频 • 多点会议 • 加密 • 数据传送等 目前包括15个标准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H.323系列标准 • H.323描述无QoS保证的LAN多媒体通信终端、设备和服务。 • H.323终端、设备可携带实时语音、数据、视频或其任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