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likes | 283 Views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 制备与观. 实验目的. 1 、学习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浮细胞培养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培养后进行分裂的细胞制备人类染色体标本 2 、了解人类染色体的基本形态特点,为核型分析和原位杂交实验提供良好的染色体标本. 实验原理. 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处于 G0 期或 G1 期,一般情况不分裂。当收到植物血凝素( PHA )刺激时,这种小淋巴细胞会转化成淋巴母细胞,并开始进行有丝分裂。经过短期培养后,用秋水仙素、低渗、固定、滴片和染色处理,就可获得大量中期分裂相细胞,进行染色体形态、数目等观察。. 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E N D
实验目的 • 1、学习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浮细胞培养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培养后进行分裂的细胞制备人类染色体标本 •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基本形态特点,为核型分析和原位杂交实验提供良好的染色体标本
实验原理 • 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处于G0期或G1期,一般情况不分裂。当收到植物血凝素(PHA)刺激时,这种小淋巴细胞会转化成淋巴母细胞,并开始进行有丝分裂。经过短期培养后,用秋水仙素、低渗、固定、滴片和染色处理,就可获得大量中期分裂相细胞,进行染色体形态、数目等观察。
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 1.采血器材、酒精灯、培养瓶、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刻度离心管、乳头吸管、试管架、量筒、试剂瓶、载玻片、吹风机、托盘天平、显微镜、镜油、二甲苯、擦镜纸、镊子、烧杯、记号笔、玻片架、火柴、10ml注射器。 • 2.RPMI 1640液体培养基、小牛血清、肝素(500 U/ml)、植物血凝素(PHA)、秋水仙素(10mg/ml)、KCl低渗液(0.075mol/L)、甲醇、冰乙酸、Giemsa原液、磷酸缓冲液(PH6.8)。
主要方法步骤 • 1. 采血及接种培养 • 1.1 在酒精灯火焰上,用灭菌注射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肝素0.2ml,使肝素湿润至管壁。 • 1.2 常规消毒后,采集外周静脉血5ml,转动注射器使血液与肝素混匀。 • 1.3 在超净工作台中,预先将RPMI 1640液体培养基(5ml,含植物血凝素60mg/ml、10%小牛血清)加入消毒好的小培养瓶中,再滴加25滴全血(6号针头),水平摇动混匀。 • 1.4 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培养过程中每天水平摇动培养物1~2次,使血液均匀悬浮,再继续培养。 • 1.5 终止培养前2~4小时,加入秋水仙素,使终浓度达到0.2μg/ml。轻轻摇动培养瓶,使秋水仙素混匀。继续培养至72小时。
2.制片 • 2.1 收集细胞时,去掉瓶塞,用乳头吸管吸取培养液,充分混匀培养物,再将全部培养物吸入刻度离心管中。 • 2.2 1000 rpm离心8分钟(注意先配平)。 • 2.3 弃上清液,加入37℃预温的 0.075 mol/L KCl溶液8 ml,用吸管轻轻吹打细胞团混匀后,置37℃恒温水浴箱低渗处理25分钟。 • 2.4 加入 1ml新配制的固定剂(甲醇:冰乙酸=3:1),用吸管小心吹打、混匀,1000rpm离心8分钟。 • 2.5 弃上清液,加入8ml固定剂,吹打细胞团制成细胞悬液后,室温下固定20分钟。 • 2.6 1000 rpm离心 8分钟。 • 2.7 弃上清液,重复固定一次。 • 2.8 弃上清液,根据细胞数量的多少适当加入数滴新配制的固定剂,吹打细胞制成悬液。 • 2.9 吸取少量细胞悬液,滴2~3滴于冰水浸泡过的载玻片上,吹散,气干。 • 2.10 将标本置Giemsa染液中,染色8分钟,水洗去浮色,气干。 • 2.11 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标本分裂相的多少及分散情况。
注意事项 1、培养温度应严格控制在37±0.5℃,培养液最适合pH为7.2-7.4 2、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过长,分裂细胞多,染色体短小;反之,则少而细长。都不宜观察形态及计数。故秋水仙素的浓度及时间要准确掌握。 3、低渗使红细胞膜破裂,淋巴细胞膨胀,低渗处理浓度及时间要适当。且低渗后混匀细胞一定要轻,否则引起膜破裂、染色体散失。 4、离心前配平,离心速度过高,细胞团不易打散;反之,细胞易丢失。 5、固定液应在使用前临时配制。 6、载玻片一定要洁净,否则染色体分散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