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第 15 章 分枝杆菌

第 15 章 分枝杆菌. 教学要求. 掌握 结核分枝杆菌 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 了解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历史及流行现状. 目前,全球约有 1/3 人口受结核菌感染,每年新发病例 800 万, 300 万 人死于结核病。 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病负担最严重的 22 个国家之一,每年 25 万 死于结核 , 传染病之首。 再次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防治结核,早诊早治 。. 结核病 -- 三千年历史的古老疾病. 木乃伊. 土偶. 费雯丽. 济慈. 肖邦. 鲁迅.

anek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5 章 分枝杆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5章 分枝杆菌

  2. 教学要求 • 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 了解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3.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历史及流行现状 • 目前,全球约有1/3人口受结核菌感染,每年新发病例800万,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 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病负担最严重的22个国家之一,每年25万死于结核,传染病之首。 • 再次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防治结核,早诊早治。

  4. 结核病--三千年历史的古老疾病 木乃伊 土偶

  5. 费雯丽 济慈 肖邦 鲁迅 白色瘟疫

  6. 飘零的秋叶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时如弱柳扶风。

  7. 一、生物学性状—掌握 • (一)形态与染色 • 细长略带弯曲,分枝生长 • 革兰染色不着色 • 抗酸染色阳性 结核杆菌的发现者科赫

  8. 结果:红色(+),蓝色(—) 抗酸染色( Acid Fastness Stain ) 初染(复红,微加热 ,5-10分钟 ) 脱色(3%盐酸酒精) 复染(美蓝)

  9. (二)培养和生长特性 • 馋:营养要求高,严格需氧, 罗氏培养基。 • 懒:生长缓慢,18h/代,2-4W可见菌落生长。 • 丑:菌落乳白或米黄,表面粗糙呈菜花样。

  10. 结核分枝杆菌 (三)生化反应 糖类发酵试验(-) 触酶试验(+) 热触酶试验(-) 与非结核分枝 杆菌鉴别试验

  11. (四)抵抗力 • 三不怕(干燥、耐酸碱、化学消毒剂) • 四怕(怕湿热、紫外线、75%酒精、抗痨药) • 抗痨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

  12. 结核分枝杆菌 (五)变异性 • 毒力变异: 牛型结核杆菌经13年230代培养,制成卡介苗(减毒活菌苗),广泛用于预防接种。 • L型变异: 结核杆菌经青霉素、环丝氨酸、溶菌酶、异烟肼作用变成L型结核菌。 • 耐药性变异: MDRTB(多重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

  13. 二、致病性—掌握 1、致病物质—菌体成分,机体免疫病理损伤 • 脂质 • 索状因子:破坏线粒体,引起慢性肉芽肿 • 磷脂:单核细胞增生,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 • 蜡质D:迟发型超敏反应 • 硫酸脑苷脂:细菌能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 • 蛋白质:与蜡质D结合,激发迟发型超敏反应 • 多糖:抗吞噬作用,类似于荚膜。

  14.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 传染源:排菌的患者 • 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的皮肤黏膜,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相应部位的结核。 • 致病机制: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的炎症反应、菌体成分的毒性作用以及机体产生的超敏反应有关

  15. 结核分枝杆菌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 肺部感染:原发感染 • 继发感染 • 肺外感染:脑、肾、骨、关节、生殖器官等 全身播散性结核 消化道结核 皮肤结核

  16. (1)肺部感染:肺结核为主 • 原发感染: • 多发生于儿童 • 原发综合征:原发灶(肺泡渗出性炎症)、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 纤维化和钙化而自愈 • 复发、内源性感染的来源

  17. 肺部原发感染的过程 吞噬细 胞损伤 病 人 带菌者 飞沫等 肺泡的吞噬 细胞吞噬 局部炎症 (原发灶) 细菌释放 原发综合征 血 (隐性菌血症) 淋巴管 淋巴管炎 淋巴节炎 肺门淋巴节

  18. 感染后3-6周形成结核结节 刺激巨噬细胞 转化成上皮样细胞 多核巨细胞 (郎罕巨细胞) 融合 TB细胞壁 的磷脂 病灶组织 溶解不全 抑制蛋白酶 对组织的溶解 干酪样坏死 干酪样坏死 郎罕巨细胞 结核结节 (结核肉芽肿)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19. 原发感染的结局 90%以上原发感染形成纤维化或钙化,不治而愈,但多数病灶内仍有TB长期潜伏; 感染类型: 约5%的感染者发展为活动型肺结核 少数人 血和淋巴液 骨、关节、肾、脑膜等 骨结核、关节结核、肾结核、脑膜结核等

  20. 肺结核 膝关节结核 脊椎结核

  21.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 (1)肺部感染:肺结核为主 • 原发感染: • 原发后感染(继发感染): • 多发生于成人,内源性感染 • 病灶多局限,不累及邻近淋巴结 • 干酪样坏死和空洞,菌可随痰排出,开放性肺结核。

  22. 原发后感染的过程 感染可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特点为病灶局限,不累及相邻淋巴结,病灶可钙化而痊愈。 干酪样结节破溃、 液化并排出 空洞形成 痰液含TB (感染性强) 结核结节

  23. 空洞 干酪样坏死

  24.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 (1)肺部感染:肺结核为主 • (2)肺外感染: • 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播散,如脑、肾结核 • 痰菌被咽入消化道或食入了消毒不严格的牛奶也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 皮肤结核

  25. 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 (一)免 疫 性 • 细胞免疫:属传染免疫(infection immunity),又叫带菌免疫,即只有结核杆菌在体内才会有免疫力,一旦体内结核菌被杀灭,免疫也随之消失。 • 体液免疫:机体能够产生抗体但无保护性作用。 以细胞免疫为主

  26. (二)免疫和变态反应 皮下注射 10-14天局部溃烂不愈, 附近淋巴结肿大,细菌 扩散至全身 结核杆菌 豚鼠 皮下注射 局部迅速产生浅溃烂 ,易愈合。 结核杆菌 豚鼠 再 次

  27. (三)结核菌素实验 概念 • 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是否能引起变态反应的一种试验,以判断机体对结核杆菌有无免疫力。

  28. 试剂 • 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主要成分是通过将结核菌接种于甘油肉汤培养基中,培养4-8周加热浓缩过滤而成。 • 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derivative, PPD): OT纯三氯醋酸过滤而成。

  29. 方法 48-72h 皮内注射 常规试验: OT或PPD 5单位 前臂内侧 硬结直径

  30. 意义 • 阳性:0.5~1.5cm: • 感染过结核杆菌,但不一定是结核病。 • 强阳性:>1.5cm: • 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 • 阴性:< 0.5cm: • 未感染过结核; • 感染初期; • 老年人; • 严重结核患者或正患有其他传染病; • 获得性细胞免疫低下者

  31. 应用 • 选择卡介苗接种效果或 免疫效果的测定。 • 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 • 测定肿瘤患者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 未接种卡介苗人群中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32. 四、微生物学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是结核 的确诊试验。 标本:根据感染部位取材,如 痰、尿、胸水等。

  33. 方法 • 标本直接涂片法:标本直接涂片行抗酸染色,镜检,结核杆菌为红色细长,略带弯曲的细菌。 • 浓缩集菌法:标本经酸或碱处理15分钟后离心沉淀,沉渣涂片,抗酸染色后镜检。 • 分离培养和鉴定:罗氏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 动物试验:一般不用临床诊断。 • 快速诊断:PCR技术。

  34. 动物试验 集菌后的 材料注于 豚鼠腹股 沟皮下 局部淋巴结 肿大 OT试验阳性 3-4周 解 剖 肺、肝、淋巴结 有无结核病变 6-8周不发病 作形态、 培养检查 解剖检查

  35. 五、防治原则 • 预防:发现和治疗痰菌阳性的患者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 治疗: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DOTS)

  36.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leprae)

  37. 生物学性状 • 俗称麻风杆菌,引起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 流行广泛,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丁美洲 • 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 • 胞内菌

  38.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播方式 • 呼吸道 • 也可通过接触传染 • 发病慢, 病程长 • 胞内菌,主要靠细胞免疫 • 麻风结节,呈狮面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