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likes | 649 Views
独立学院图书馆的 管理特色与服务创新.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 lib@zsc.edu.cn 200 9 . 4 . 17. 主讲人:李桂兰 研究馆员 馆长. 主要内容. 图书馆概况 管理特色 服务创新 几点体会. 一、图书馆概况.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前身为中山大学孙文学院, 1986 年 10 月成立。 1995 年独立建制,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2 年 10 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由电子科技大学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独立学院,是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之一。.
E N D
独立学院图书馆的管理特色与服务创新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lib@zsc.edu.cn 2009.4.17 主讲人:李桂兰 研究馆员 馆长
主要内容 • 图书馆概况 • 管理特色 • 服务创新 • 几点体会
一、图书馆概况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前身为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86年10月成立。1995年独立建制,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 2002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由电子科技大学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独立学院,是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之一。
概况 • 中山学院图书馆于2004年11月扩建,由原旧馆的4200平米扩建为1.3万平米。阅览座位1500位,其中多媒体阅览座位270位。 • 新馆实现了藏借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目前馆藏总量已达72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可用文献数据库43个。 • 近年来,在学院教务处以及图书馆连续四年做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全院教职工对图书馆的工作也给予充分的肯定。 学院从2005年起设立年终部门考核优秀奖,我馆连续4年获优秀单位称号,是全院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
二、管理特色 • 机构重组,部门精简 • 采编业务外包,节省人力物力 • 引入ISO9000标准,优化管理手段 • 电子资源建设,走共建共享之路 • 注重专业队伍建设
1、机构重组,部门精简 • 2004年学院人事制度改革,图书馆机构精简,重组为流通阅览部与信息服务部两大部门。实行一人多岗,团结协作,为全院1.2万学生、600余教职工提供服务。 • 目前全馆共有34人,其中正式职工19人,非在编及临工15人。勤工俭学学生21人。 • 自2004年以来,我馆连续完成200余万元/年的图书采编任务。图书入库量以每年10万册递增,接待读者人数逐年刷新纪录。 2008年,我馆员工克服困难,实现了周开放时间延长至22小时,从原周开放76小时达到现在周开放98小时,为在校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机构设置图 馆长 馆办秘书 阅览流通部 信息服务部 采 编 信 息 咨 询 系 统 维 护 工 具 书 阅 览 室 电 子 阅 览 室 图 书 借 阅 报 刊 阅 览 密 集 书 库
专业涉及图书情报、计算机、经济管理、历史、中文、法学、英语等多个学科,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服务队伍。专业涉及图书情报、计算机、经济管理、历史、中文、法学、英语等多个学科,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服务队伍。
2006~2008生均图书统计表 2006~2008接待读者人次统计表
2、采编业务外包,节省人力物力 • 2004年学院人事制度改革,机构精减, 采编部并入信息服务部,定编为2人。 • 采编2人主要负责采访和逐种图书验收。 • 采编业务从书目查重、数据转换、到编目加工、新书上架,全由供应商上门完成。 • 实行采编业务外包,图书馆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
3、贯彻ISO9000标准,优化管理手段 • 学院从2005年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到2006年体系认证,图书馆结合实际工作,完善了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完成了全院贯标工作要求的程序文件和13个作业文件。 • 由于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每年都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质量检查目标,以此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4、电子资源建设,走共建共享之路 • 2002年我馆参加了CALIS华南地区的外文数据库联采,引进了3个电子期刊库。 • 2003年参加了广东省网络图书馆的共建共享。2007年参加了广东省高校图工委组织的电子资源联采。 • 2005年与总校电子科技大学实现电子资源共享,并实现了原文传递、科技查新等服务项目的协作。 • 我馆现有可用中外文数据库43个,其中29个是共享总校的电子资源。
5、注重专业队伍建设 • 每年组织专业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并派人参加全国、省市学术会议。邀请图书馆界专家来馆讲座,积极与其他兄弟院校互访交流。 • 组织科研小组,分别就独立学院图书馆读者服务、科学管理、技术开发等课题进行理论探讨,撰写学术论文。 • 几年来,全馆共发表论文69篇;承担校级以上课题9项。 其中两位同志在2006年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答辩中分别获得理科和文科组第一,获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学术论文获奖情况 • “2008年湘粤闽澳(三省一地)图书馆学会学术研讨会” 获奖论文共三篇: • 李桂兰等:《“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服务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与探索》获一等奖; • 刘锦源等:《服务承诺在图书馆的实践与启示》,获二等奖; • 何海地等:《独立学院机构典藏建设实践》,获二等奖。
2008年中山市科研成果优秀奖2篇 • 钟辉新:《基于垂直搜索引擎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探索》,获三等奖; • 刘 群:《社区图书馆社会介入功能刍议》,获三等奖。
谭祥金教授 赵燕群教授 张白影教授 邹荫生、习万球研究馆员 请进来:专家讲授前沿理论及发展趋势
参观广州大学城 参观香港大学图书馆 参观广州大学图书馆 参观深圳图书馆 走出去:学习兄弟馆的先进经验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佛山科技学院图书馆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广州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同仁来访
2006年承办广东省图书馆学会高级研讨会 • 会议主题:图书馆行政与办公室科学管理 • 来自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等30多名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广东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图书馆程焕文馆长、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谭祥金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楼宏青馆长、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李健康馆长、电子科大图书馆张晓东馆长在会上作了中心发言。
三、服务创新 • 创办3份馆办报刊 • 连续3年举办读书月活动 • 成立读者协会 • 服务质量调查纳入常规化 •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 加强读者培训,有效发挥教育职能 • 建立学科导航系统和机构典藏库 • 借鉴企业管理理念,推行“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服务
1、创办馆办报刊 • 2004年面向学院各级领导创办了《中外高教信息》,提供专题参考信息。 • 2005年,推出面向学生的报纸《莲峰书香》,因版面活泼、内容丰富、贴近学生,该报每期供不应求,深受同学欢迎。 • 2006年面向教师创办了《信息服务与科技动态》,为本校教师提供科技前沿及学术研究方面的动态参考信息。 • 2007年为中山市地税局创办《税务学习园地》,为该机构提供相关专业的政策及理论学习参考信息。
面向本校师生的三种刊物 为地方税务办的刊物
2、连续三年成功举办读书月活动 • 2006年活动主题:快乐阅读 • 2007年活动主题:开卷有益 • 2008年活动主题:阅读——播种希望 • 2009年活动主题:博览群书,写意人生
丰富多彩的读书月活动 • 图书馆有奖知识问答 • “你选书,我买单”书展 • 优秀电影展播 • 读书沙龙 • 评选 “读者之星” • “文明读者,从你我做起”活动 • 举办学者讲座、数字图书馆利用讲座 • “书缘”有奖征文
“你选书我买单”书展 读书沙龙 原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黄俊贵教授讲座 有奖知识问答
3、成立读者协会 读者协会成立于2006年,旨在热爱读书、渴望交流的同学间形成纽带,以书会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课余生活、引导更多的同学读书。
读者协会的主要活动 • 参加图书馆的各种培训,宣传图书馆的资源。 • 组成义务服务小组,参与阅览室日常管理。 • 每年举办电影月活动,展播中外获奖电影。 • 举办读者沙龙,推荐适合大学生阅读的好书。 • 每年举办“烽火知识夜”知识竞赛活动,2007获得学院优秀组织奖。 • 参与《莲峰书香》的编辑、排版工作。 • 参与拍摄形式新颖的新生入馆教育片。 • 创作校园第一本电子刊《织梦轩》,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元素于一体,深受广大学生读者欢迎。
协会成立两周年 优秀社团答辩 新成员见面会 文明读者从你我做起 读者协会荣获 2008年度学院“优秀社团”及 “先进社团”两项殊荣。
4、服务质量调查纳入常规化 • 2005年起,图书馆成立服务质量调查小组,在年底实施读者满意度调查。 • 通过问卷和网络调查,在次年初发布“图书馆服务质量统计分析报告”并召开全馆服务质量调查分析总结会,旨在总结、分析、改进、提高。 • 至2008年底,已进行4次。
服务质量指数及其影响 路径计算
5、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 2006年,正式推出学科馆员制度。 • 与学院各系建立联系,跟踪学科建设动态,参与学科研究课题,全程跟踪科研项目进展,提供专业信息定题服务。 • 定期下系联系,主动了解各系教师的信息需求,利用E-mail为每位老师进行信息推送服务。 • 2006-2008年,共为教师提供文献全文1076篇,推送信息1158条。
6、加强读者培训,有效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 • 学科馆员定期开展数据库培训及讲座。 • 重视每年一次的新生入馆教育。编制读者手册人手一份,拍摄DVD片播放。集中人力组织好每场活动,收效显著。 • 成立了教学小组,面向学校各层面的读者开设多层次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全面普及和提高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综合技能。多个系将信息检索课列为必修课教学计划。
信息素养必修课的开设引起了《中山日报》等媒体的关注并给予多次报导信息素养必修课的开设引起了《中山日报》等媒体的关注并给予多次报导
7、建立学科导航系统和机构典藏库 • 2007年建立学科导航系统并不断完善:学科导航系统从学科的角度整合海量资源和数字化,为用户提供更为准确、方便和快捷的学术服务。 • 2008年利用开放存取技术(Dspace)建成了我院的机构典藏库,整合了原有开发的教师论文库。
8、推行“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服务 • 经过多年的努力,图书馆在全院师生读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 2007年9月,提出了借鉴企业管理理念,策划推行“三零”服务。 • 2008年全面启动服务质量年活动,将“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作为图书馆优质服务的目标。
“三零”服务的内涵 零距离服务 是“零距离”和“零缺陷”服务的最终目的 即服务与被服务、馆员与读者之间没有距离 零投诉服务 精益求精,周到细致地提供服务,尽最大努力减少差错 零缺陷服务
“零距离”服务 • 馆员与读者交朋友,让服务体现人情味,形成亲和力; • 加强沟通,与读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灵交流,以达到相互了解、知己知彼、求同存异、消除误解,实现馆员与读者的良性互动; • 通过形象管理、素质教育、资源保障等方式,强化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度、信任度和满意度。
“零缺陷”服务 • 保证提供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新颖、快捷,具有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 • 运用科学管理模式,对服务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规范服务流程; • 设立每月业务学习与员工培训制,使馆员对工作做到“专业、细致、诚心”,追求完美服务。
“零投诉”服务 • 做好读者服务宣传,提前告知读者图书馆能为你做什么; • 建立读者服务承诺制,凡是告知服务项目必须全力完成,不得推诿; • 建立特殊读者档案和相关资料,做好延伸服务; • 随时听取读者意见,及时总结,迅速加以改进; • 强化设备管理,确保所有设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 通过卓有成效的服务,逐步减少读者投诉,达到“零”投诉的目标。
“三零”服务在我馆的实施 • 全馆讨论、统一认识 • 馆领导层大胆提出将企业的“三零”服务引入图书馆的新理念,并动员和鼓励全馆成员朝着新的服务标准和发展方向努力 。 • 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和讨论,全馆上下对“三零”服务理念加深理解并全力配合做好实施工作。 • 全方位宣传,为质量服务年造声势 • 广泛征求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教授和学生代表意见,取得读者支持和认同,保证“三零”服务理念顺利实施。 • 在大厅布置宣传标语及展架,网站设专栏宣传。
“三零”服务理念渗透各岗位 • 体现在资源建设上,要保证图书采购质量和品种的合理性,编目工作不死搬教条,根据读者需求制定符合本馆情况的编目细则; • 体现在技术上,要从完善管理制度上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不断优化软硬件运行环境; • 体现在服务窗口上,要保证服务态度主动热情,办理各种手续的时效性; • 体现在参考咨询方面,要求解答读者问题及时、准确、有效。
公布图书馆的服务承诺 • 无论读者以何种方式提出需求,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均及时准确。 • 馆员礼貌、热情,挂牌上岗,服务有效到位。 • 对信息需求响应及时,信息咨询服务信守时限。 • 文献采购具有针对性,编目加工准确及时,提供文献新颖快捷。 • 确保图书馆各类设施、装备运行正常,具有适用性和可靠性。 • 开设培训讲座,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图书馆的技能。 • 控制馆内噪音,尽量减少干扰。 • 馆员在工作场所避免大声说话、长时间通电话。
推出系列新举措 • 延长开馆时间,根据读者来馆规律,每学期增加工具书阅览室晚上开放时间; • 在一楼大厅设置参考咨询台,随时解答各类读者问题; • 改革馆办报刊,使之更为切合读者的需求; • 深化学科馆员的工作,加强主动性,通过E-mail为教师推送有针对性的信息; • 开通网上读者意见窗口并明确解答流程,确保读者意见及时得到解答,问题及时处理。
成立专门的督导小组 • 以馆务会为主成立了服务质量督导小组。 • 利用ISO9000的监督检查手段,对各项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实施的情况及效果。 • 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使服务承诺得以保证。
“三零”服务在我馆实施后的效果 • 图书馆2008年服务质量调查:从馆员服务、资源获取、环境与氛围、馆藏、总体满意度五个方面展开,每项调查统计与历年相比,显示出负面评价下降,正面评价上升的态势. • 从完成2008年学院共性目标任务考核数据显示,资产管理完好率与使用率为100%,流失率和差错率为0;服务满意度调查为96.38%,提交的评估支撑材料合格率100%,各项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