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 likes | 1.49k Views
8.2 溅射技术. 2. 自持放电条件:. 阴极. 阳极. n x + d n x. n x. n a. n 0. 维持放电进行的两个必要过程: 1. 电离过程, a 来表示电子对气体的体积电离系数。 2. 轰击阴极过程,以 g 表示离子的表面电离系数。. j a. j 0. x. d x. d. 假设开始时阴极发射电子数为 n 0 ,发射电流为 j 0 ,如图所示,则. 此过程中产生的新电子数或离子数:. 一个过程后阴极发射电子数:. 两个过程后阴极发射电子数:. 稳定时阴极发射电子数:. 稳定时到达阳极电子数:. 稳定时阳极电流密度:.
E N D
2.自持放电条件: 阴极 阳极 nx+dnx nx na n0 维持放电进行的两个必要过程: 1.电离过程,a来表示电子对气体的体积电离系数。 2.轰击阴极过程,以g表示离子的表面电离系数。 ja j0 x dx d 假设开始时阴极发射电子数为n0,发射电流为j0,如图所示,则 此过程中产生的新电子数或离子数:
一个过程后阴极发射电子数: 两个过程后阴极发射电子数: 稳定时阴极发射电子数: 稳定时到达阳极电子数:
稳定时阳极电流密度: 空间各点的电流密度: 维持自持放电的条件:
设气体的电离能eUi, 假设电子能量高于eUi,电离几率为1,低于eUi,电离几率为0。极板间电场强度E,要产生电离电子的自由程至少li,
辉光放电的帕邢曲线 不同气体的曲线不同 一般的取比较小的Pd值
3、辉光放电示意图 阿斯顿暗区:慢电子区域; 阴极辉光:激发态气体发光; 克鲁克斯暗区:气体原子电离区,电子离子浓度高(电压降主要在前面的三个区域:阴极位降区); 负辉光:电离;电子-离子复合;正离子浓度高; 法拉第暗区:慢电子区域,压降低,电子不易加速;
辉光放电时光强、电压、电场强度、电荷密度的分布辉光放电时光强、电压、电场强度、电荷密度的分布 衬底放在阴极辉光区 电极鞘层, 鞘层电压降:
4、离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溅射及其溅射参数4、离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溅射及其溅射参数 粒子轰击固体表面或薄膜产生的效应 溅射仅是离子对物体表面轰击时可能发生的物理过程之一。
Si单晶上Ge沉积量与入射Ge+离子能量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
不同能量和离子/原子质量比下不同的离子轰击过程不同能量和离子/原子质量比下不同的离子轰击过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0OTQ4ODg4.html 不同能量范围的溅射机制(a) Single knock-on (low energy), (b) linear cascade, (c) spike (high energy), 溅射一般发生在数个原子层的范围内,大量能量转变为靶材的热
5、溅射参数:溅射阈值,溅射产额,沉积速率,溅射原子的能量5、溅射参数:溅射阈值,溅射产额,沉积速率,溅射原子的能量 溅射阈值:将靶材原子溅射出来所需的入射离子最小能量值。与入射离子的质量关系不大,但与靶材有关,20~40eV。
溅射产额(Sputtering Yield) 薄膜的沉积速率与溅射产额(Sputtering Yield)成正比,所以溅射产额是衡量溅射过程效率的参数。 经验公式: Linear Cascade US为表面结合能,a(M2/M1)只与M2,M1相关的常数。Eth为溅射阈值,是Us和M2/M1的函数。Sn(E)是弹性碰撞截面,也是能量与原子质量及原子序数的函数。
Ar离子在400KV加速电压下对各种元素的溅射产额Ar离子在400KV加速电压下对各种元素的溅射产额 随靶材料的变化 取决于表面原子束缚能
溅射率与入射离子的关系 1.Ag靶;2.Cu靶;3.W靶 随 入射离子种类的变化
Ni的溅射产额与入射离子种类和能量之间的关系Ni的溅射产额与入射离子种类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随入射离子能量的变化 低能端外推可得溅射阈值。
溅射产额随离子入射角度的变化 单晶靶不遵循此分布:表面结合能的各向异性
半导体材料的溅射 多晶靶:各向同性。 低温,各向同性 单晶靶 高温,各向异性,原子从密排方向射出 如FCC的[110],[100],[111]
原子数 原子能量 溅射原子的能量分布 能量为80~1200 eV的离子轰击下,从[110]方向逸出的铜原子能量分布
6、合金的溅射和沉积 溅射制膜的化学成分与靶材基本一致, 与蒸发不同: • 不同元素的溅射产额没有平衡蒸汽压那么大; • 蒸发法中熔体中的快速扩散和对流使熔体很快达到均匀,而溅射法中,固体表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溅射后能使溅射产额比稳定。
设组分浓度CA=nA/n, CB=nB/n, n=nA+nB 初始溅射出来的原子比: 设有ng个离子入射,则表面的剩余组分比 这时溅射出来的原子比: 溅射产额大的元素在表面的比例越来越少 假设SA>SB 最终:
7、离子轰击在对薄膜生长的作用 1) 在膜层沉积之前的离子溅射清洗 2) 离子轰击对基体和镀层界面的影响 a) 使基体中产生缺陷; b) 热效应; c) 物理混合;反冲注入,伪扩散层。 3) 离子轰击在薄膜生长中的作用 a) 优先去除松散结合的原子; b) 增强扩散和反应活性,提高成核密度; c) 对形貌的影响(晶粒的择优取向); b) 对沉积膜组分的影响; c) 对膜层物理性能的影响(应力,结合力)
19710117 对附着力的影响
对膜层结构的影响 膜层的晶面间距 膜层的晶粒尺寸和位错密度
8、溅射方法和溅射装置 • 直流溅射(二极,三极,四极) • 射频溅射 • 磁控溅射 • 反应溅射 • 其它溅射技术 沉积速率:
1.)直流溅射(双极型) 电压约1-5 kV,出射原子的速率约3-6x105 cm/s,能量约 10-40 eV,到达基板的原子能量约1-2eV。 直流溅射沉积装置示意图
直流三极溅射:补充额外的电子源 可以在低压强(<0.13Pa)下运行,但放电过程难控制,重复性差 等离子体的密度可通过改变电子发射电流和加速电压来控制。离子对靶材轰击能量可通过靶电压加以控制。从而解决了二极溅射中靶电压、靶电流及气压之间相互约束的矛盾。 电子发射不稳定,造成放电不稳定
直流溅射的特点 优点:装置简单,容易控制,制膜重复性好(P,U,I)。 缺点: 1) 工作气压高(10~2 Torr),高真空泵不起作用; 2) 沉积速率低; 3) 基片升温高; 4) 只能用金属靶(绝缘靶导致正离子累积);
射频频率:13.56 MHz; 电子作振荡运动,延长了路径,不再需要高压; 射频溅射可制备绝缘介质薄膜; 射频溅射的负偏压作用,使之类似直流溅射。 有负偏压 无负偏压
3. ) 磁控溅射:把电子局域在阴极附近 a) 磁控溅射的原理和装置
增加电子对气体的电离效率 各种不同的磁控溅射装置
非平衡磁控靶示意图 磁力线延伸到衬底,对衬底进行适当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