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第 15 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 15 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5. 1 通货膨胀概述 15. 2 通货膨胀的成因 15. 3 通货膨胀的效应 15.4 通货膨胀的治理 15. 5 通货紧缩. 15. 1 通货膨胀概述. 15. 1. 1 通货膨胀的定义 所谓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一定时期货币过多而引发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这一定义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 1 .通货膨胀意为通货过多 2 .强调考察对象是商品和劳务 3 .强调 “ 货币价格 ” 4 .注重 “ 总水平 ” 的考察 5 .强调 “ 持续上涨 ”.

and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5 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5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15. 1 通货膨胀概述 • 15. 2 通货膨胀的成因 • 15. 3 通货膨胀的效应 • 15.4 通货膨胀的治理 • 15. 5 通货紧缩

  2. 15. 1 通货膨胀概述 • 15. 1. 1 通货膨胀的定义 • 所谓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一定时期货币过多而引发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这一定义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 1.通货膨胀意为通货过多 • 2.强调考察对象是商品和劳务 • 3.强调“货币价格” • 4.注重“总水平”的考察 • 5.强调“持续上涨”

  3. 15. 1. 2 通货膨胀的类型 • 在经济分析活动中,人们常常根据不同的标准将通货膨胀分为若干种类型,借以说明各种不同的经济现象和问题。通货膨胀的具体分类方法有: • (1)按市场机制作用的标准来分,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 • (2)按物价上涨速度来分,可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快步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 (3)按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来分,又分为预期通货膨胀和非预期通货膨胀。 • (4)按通货膨胀的成因来划分,可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结构型和体制型通货膨胀。

  4. 15. 1. 3 通货膨胀的衡量 1.消费物价指数(CPI) 2.批发物价指数(WPI) 3.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NP Deflator) • 以上三种指数是西方国家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各有其优缺点,而且由于三种指标涉及商品和劳务的范围不同,计算口径不一致,即使在同一国家、同一时期,各种指数反映的通货膨胀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合理适当地选择指数,才能正确地把握通货膨胀的程度。一般而言,在衡量通货膨胀时,消费物价指数使用得最为普遍。

  5. 15. 2 通货膨胀的成因 • 15. 2. 1 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成因理论 • 1.需求拉上说 • 它的基本要点是:假定在生产量或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变动,使得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过多的需求拉动了价格水平的上涨。通俗地讲,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 这一理论又有两种形态: • 其一,为过度需求论。 • 其二,为货币数量论。

  6. 2.成本推动说 • 这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 •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因分析者们认为,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工会力量对工资提高的要求;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因此,供给或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也可以分别从工资推进和利润推进两方面来考察。 • (1)工资推进通货膨胀。 • (2)利润推进通货膨胀。

  7. 3.供求混合推动说 • 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的论点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引发的。这种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很难分清: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8. 4.结构性通货膨胀 •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属西方经济学中第二代通货膨胀理论,它的理论基点是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来分析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机理,认为部门间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源。按不同背景考察,我们具体分析如下: • (1)以一国国内的封闭经济条件为背景来进行分析。 • (2)立足于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对结构性通货膨胀加以分析

  9. 15.2.2 我国理论界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讨论 • 1.关于需求拉上的研究 传统上,中国对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需求膨胀,由于过度膨胀的需求拉动了物价水平上涨,而造成需求膨胀的主要原因则是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 • 2.关于成本推动的研究 体制改革以来,打破了传统的几乎完全僵化、冻结的工资及物价模式,工资、物价的严格管制逐步放松。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应地增加了工资,为了理顺价格体系,提高了农副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这是改革的必然。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10. 3.关于结构性因素的研究 • 有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的作用下,由于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即使是在社会供给和需求总量平衡的条件下,仍存在着经济部门和结构上的不合理性,某些部门发展滞后,导致产品的结构性供求失衡,短线制约严重。随着价格上的计划管理弱化,商品的价格逐步过渡到由市场来决定,即价格实行市场化,短线产品的短缺就会使得这部分产品的价格不断上升,从而带动和影响其他商品的价格随之上涨,出现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的发生,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由需求拉上的,但从本质上来认识,这种需求大于供给的形成是由于结构性原因造成的,因此从根本上说,原因在于结构发展的不平衡。

  11. 4.关于综合因素的分析研究 • 有人认为,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应当从多方面综合进行分析。这种综合因素的分析研究,实际上是包含了前面所述的需求、成本、结构因素在内的另一个角度的考察, (1)体制性因素。 (2)政策性因素。 (3)一般性因素。

  12. 15. 3 通货膨胀的效应 • 15. 3. 1 收入分配效应 • 所谓收入分配效应,即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物价上涨而造成的收入再分配。 •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的具体表现为: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

  13. 15. 3. 2 财富分配效应 • 通货膨胀不仅引起收入的再分配,而且也会引起人们持有财富的再分配,又称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 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 1.资产与负债的差额 • 2.资产的构成状况 • 3.负债的偿还条件

  14. 15. 3. 3 强制储蓄效应 • 这里所说的储蓄是指用于投资的货币积累。这种货币积累的来源主要有个人、企业、政府这三个部门。强制性储蓄的含义是指政府可通过通货膨胀手段,来增加储蓄的比重。 • 从个人和企业的角度来看,储蓄的来源主要是收入与支出后的差额,它的总量在特定的阶段是一定的,而作为政府的储蓄来源:其一,可通过增税办法,增加对生产的投入来扩大储蓄量;其二则是采用财政及信用上的扩张政策来实现。

  15. 15. 3. 4 资源配置效应 • 通货膨胀时期,会引起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上的紊乱,运作效率降低,以致总产出减少,国民生活水平下降。 • 首先,通货膨胀侵蚀了货币的余额(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因此人们总是尽量地缩减手头的货币财产(存款与现金),同时力图保有那些能在通货膨胀中盈利的资产作为财富,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料理财务,从而造成本来应当用于生产服务,或享受闲暇的时间被占用。 • 其次,在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中,合同的短期化,使资源的使用受到影响。 • 再次,通货膨胀时期价格表现出不稳定性,在不同产品中,因价格调整滞后而对通货膨胀率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微观经济信号可能被扭曲。

  16. 15. 3. 5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产出效应) • 通货膨胀有可能影响真实的经济投资和经济增长率,其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阻碍经济增长的,而另一些则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此,在理论上很难指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纯粹影响,为此理论界出现三种不同的观点。 • 1.促进论,即认为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 • 2.促退论,即认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的成长,对经济成长具有负产出效应。 • 3.中性论,即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成长,既无正的产出效应,也无负的产出效应。原因是通货膨胀的各种效应的作用会相互抵消。

  17. 15. 3. 6 恶性通货膨胀将导致经济社会危机 • 1.对生产的影响 (1)恶性通货膨胀使得用于生产的资金锐减。 (2)恶性通货膨胀将导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得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 2.对流通的影响 (1)恶性通货膨胀造成了商品流通的混 (2)恶性通货膨胀造成了病态的商品需求。

  18. 3.对货币金融的影响 • (1)恶性的通货膨胀,影响了货币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最终可能导致整个货币制度的崩溃。 • (2)恶性通货膨胀,影响了银行业务的正常进行。 • (3)恶性通货膨胀,破坏了正常的信用关系,阻碍了信用的发展。 • 4.对财政的影响

  19. 15.4 通货膨胀的治理 • 15. 4. 1 宏观紧缩政策 • 1.紧缩性货币政策 • 即货币当局通过压缩限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宏观紧缩的目的。我国习惯上称之为抽紧银根。具体办法是运用中央银行的三大政策工具来实现。 (1)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出售证券,回笼货币资金,以相应减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 (2)通过提高贴现及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以期提高借款成本,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减少对信贷的需求; (3)通过提高法定准备率,用以缩小货币扩张乘数。

  20. 2.紧缩性财政政策 • 即政府通过增收减支的办法来抑制总需求的增长,实现宏观紧缩。具体的办法: • (1)增税。 • (2)削减政府开支。 • 宏观紧缩政策作用的发挥是有一定条件的,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的消极后果,如果通货膨胀不是由于需求方面原因,而是其他因素造成的,采用紧缩政策,非但不能从根本上医治通货膨胀,反而会造成失业增加和经济衰退等负作用。

  21. 15. 4. 2 物价与所得政策 • 1.价格政策 (1)政府与企业订立反涨价合同。 (2)立法限制垄断高价。 (3)非常时期,政府往往采用管制和冻结物价的强制性措施。 • 2.收入政策 (1)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2)管制或冻结工资。 (3)运用税收手段。

  22. 15. 4. 3 收入指数化政策 • 所谓收入指数化,是指工资、利息、各种证券收益以及其他收入一律实行指数化,同物价变动联系起来,使各种收入按物价指数滑动或随物价指数的变动而进行调整,以避免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并减弱由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分配不均的问题。 • 实施收入指数化政策,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有限的指数化方案,另一种是全面的指数化方案, • 收入指数化政策对减少通货膨胀产生的各种负效应,是有一定益处的,但它也绝非一剂治理通货膨胀的灵丹妙药。

  23. 15. 4. 4 反通货膨胀的其他对策 • 除了上述三种比较常见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以外,各国在长期的反通货膨胀斗争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反通货膨胀的其他对策。这些对策有供应政策、改革市场结构、国际合作等措施和政策。

  24. 15. 4. 5 中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 理论界针对不同的通货膨胀成因理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治理通货膨胀的办法,许多的政策建设已被采纳,也取得一定的效果。 • 从需求旺盛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看, • 从成本推动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看, • 从综合性角度来考虑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25. 15. 5 通货紧缩 • 15. 5. 1 通货紧缩的定义 • 所谓通货紧缩指的是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 • 通货紧缩除了以物价水平下降来判断,还可以表现为: (1)商品有效需求不足; (2)生产下降,经济衰退;(3)投资风险加大;(4)失业增加,工资收入下降,进一步制约着对商品的有效需求。

  26. 15. 5. 3 通货紧缩在中国的出现 • 1997年我国成功地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后,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即面临轻度的通货紧缩,主要表现在: 1.经济增长率连续下降;2.物价持续下降 3.有效需求不足; 4.失业职工增加. • 主要的原因有: (1)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承受了外需减少和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的双重压力。 (2)国内为抑制通货膨胀实行的财政、金融双紧政策没有随短缺经济现象消失而及时得到调整。 (3)微观约束机制强化使经济产生收缩倾向。 (4)生产结构不合理。

  27. 15. 5. 4 通货紧缩的治理 • 1.增加有效需求 • 抑制通货紧缩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增加有效需求。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仍然不乐观的情况下,出口需求的增长有困难,因此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就成为增加需求的突破口。 • 2.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 治理通货紧缩的另一个可行办法就是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投资,并通过投资的乘数作用,带动全社会的投资和消费,从而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28. 3.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 (1)以间接调控为主; • (2)调控货币总量与调节货币层次相结合; • (3)在需求管理的同时兼顾供给管理; • (4)寻找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结合点。 • 4.深化改革 • (1)国有企业改革; • (2)金融体系的改革。 • 5.技术创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