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2

水稻栽培 第一节 概 述 一 . 稻米营养成分  碳水化合物 75% 一 79%  脂肪 0.2% 一 2%  粗纤维 0.2% 一 1%  灰分 0.4% 一 1.5%

水稻栽培 第一节 概 述 一 . 稻米营养成分  碳水化合物 75% 一 79%  脂肪 0.2% 一 2%  粗纤维 0.2% 一 1%  灰分 0.4% 一 1.5%  蛋白质 6.5% 一 9%( 少量品种为 12% 一 15%) ,蛋白质含量虽较低,但生物价值高 ( 即吸收蛋白质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数值 ) 。 ( 表 1-1). 二 . 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1. 品种方面 : 20 世纪 50 年代 --60 年代末 : 高秆品种→矮秆品种 20 世纪 70 年代 --80 年代末 : 三系杂交水稻 (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

an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水稻栽培 第一节 概 述 一 . 稻米营养成分  碳水化合物 75% 一 79%  脂肪 0.2% 一 2%  粗纤维 0.2% 一 1%  灰分 0.4% 一 1.5%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稻栽培 第一节 概 述 一.稻米营养成分  碳水化合物75%一79%  脂肪0.2%一2%  粗纤维0.2%一1%  灰分0.4%一1.5%  蛋白质6.5%一9%(少量品种为12%一15%),蛋白质含量虽较低,但生物价值高(即吸收蛋白质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数值)。(表1-1)

  2. 二.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1.品种方面: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末: 高秆品种→矮秆品种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 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20世纪90年代—现在 两系杂交水稻 (光温敏不育系、恢复系) 2.栽培方面: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末:看苗诊断、促控结合的水稻高产理论和技术的丰产经验。 20世纪70年代:"小群体、壮个体"的杂交水稻栽培方法的高产理论与技术 20世纪80年代: 规范化栽培。 20世纪90年代:"叶龄模式"栽培;免耕;再生稻与混作稻;垄畦栽培法   现在: 软盘抛秧

  3. 3.未来发展趋势  育秧工厂化, 品种优质化, 用途多样化, 栽培轻型化, 耕作机械化.  田园标准化, 农艺科技化, 经营规模化, 服务社会化.

  4.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 1.我国稻作区划指标

  5. (二)我国稻作分区 l. 华南湿热双季稻作带 包括福建、广东、云南南部、广西、海南、台湾。20% 2.华中湿润单、双季稻作带 位于淮河秦岭以南,南岭以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微、湖南、湖北、江西的全部或大部,以及陕西和河南的南部。70% 3.华北半湿润单季稻作带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辽宁的辽东半岛,内蒙古东南及南部,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的张家口至多伦一线以南地区,山西全省、陕西秦岭以北的东南大部,宁夏固原以南的黄土高原,甘肃兰州以东部分,山东全省、河南北部,以及苏、皖两省淮河以北地区。

  6. 4.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带 位于辽东半岛西北与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吉林省,辽宁的北半部。 5.西北干燥单季稻作带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大兴安岭以西部分,内蒙古,甘肃西北部,宁夏北半部,陕西西北部,河北北部,以及新疆。 6.西南高原湿润单季稻作带 位于我国西南部,主要包括贵州大部,云南中北部,以及四川西部和青海全部,新疆的零星稻区。

  7. 四、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8. 第二节 稻种起源和演变 一.世界栽培稻种的起源 世界上两个栽培稻种: 普通野生稻(原产热带亚洲)→亚洲栽培稻 (普通栽培稻) 短舌野生稻(原产热带非洲)→非洲栽培稻 (光稃栽培稻) 二.我国栽培稻种的起源 1.我国华南地区普遍存在野生稻: (1)普通野生稻 (2)药用野生稻 (3)疣粒野生稻

  9. 2.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 (1)出土稻谷遗物: 浙江河姆渡6000—7000年;湖南澧县8000年。印度稻谷遗物4000年。 (2)历史记载: 我国公元前1300年的段代甲骨文中发现“稻”字。印度公元前1000年的Aetharva Vida 的赞美歌中才有“稻”字出现。 3.我国稻属植物的同工酶谱最复杂 日本 中川厦(1977) 1317水稻品种的同工酶谱分析,云南的同工酶谱最复杂

  10. 4.我国各地"稻"字的读音均居于同一语音系统

  11. 三.我国栽培稻种的演变和类型

  12. (一)籼稻和粳稻 1.籼稻和粳稻的区别

  13. 2.籼、粳稻是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生态型 3.籼稻和粳稻的演变 (二)晚稻和早稻 1.晚稻和早稻的区别 2.晚稻和早稻的演变 (三)水稻和陆稻 (四)粘稻和糯稻

  14. 四、水稻栽培品种的分类 l.按熟期分类: 早稻:早熟早稻、中熟早稻、迟熟早稻; 中稻:早熟中稻、中熟中稻、迟熟中稻; 晚稻:早熟晚稻、中熟晚稻、迟熟晚稻;

  15. 2.按穗粒性状分类: 大穗型水稻 多穗型水稻 3.按株型分类: 矮秆品种(<l00cm) 中秆品种(101-120cm) 高秆品种(>l20cm) 4.按常规稻和杂交稻分类: 常规稻品种 杂交稻组合: 二系杂交稻组合 三系杂交稻组合 5.按产量和品质分类: 优质食用稻 高蛋白饲科稻 特种专用稻

  16. 第三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水稻的一生 (一)概念 (二)水稻生育期的划分 l.根据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划分 2.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形成的器官不同划分

  17. 二、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决定 (一)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

  18. (二)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 l.不同播种期对生育期的影响

  19. 2.不同纬度对生育期的影响 农垦58:天津(N39O08 ')不能抽穗; 长沙(N28 O)生育期142d; 广州(N23 O08')11Od 3.不同海拔对生育期的影响 海拔每上升100m,水稻生育期延长2-3d. 二九青:1000m 126d 200m 102d 4.其它因素对生育期的影响 秧龄 密度 直播 土质 肥料 灌溉

  20. (三)水稻品种生育期变化的原因 1.水稻的感光性 (1)概念一一在适于水稻生存的范围内,短日照可使生育期缩短,长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长,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叫水稻的感光性。

  21. (2)感光性的分类 ①分类标准 N1-N2 短日出穗促进率 P(%)=—————×100 N1 N1——晚季高温、自然日长下,播种——抽穗的日数。 N2——晚季高温、人工短日处理下,播种——抽穗的日数。

  22. ②各类品种的感光性 早稻属于弱 中稻居中 晚稻强 (3)水稻品种对日长的最适范围 早籼稻 10-18h,早粳稻10-13h 中籼稻 10-13h,中粳稻10-14h 晚籼稻 10-12h,晚粳稻10-12h

  23. (4) 光周期诱导的实质

  24. (5) 影响光周期诱导的条件 ① 温度 日平均温度<20℃ 处理无效 粳稻≥20℃ 籼稻≥23℃

  25. ②叶龄 5-6叶 ③光照强度 100Lux; 8-10Lux可中断暗处理 ④持续短日处理对促进抽穗的后效 幼穗分化1期 持续短日处理 促进抽穗8-13d 幼穗分化2期 持续短日处理 促进抽穗3-7d 幼穗分化3-4期 持续短日处理 促进抽穗2d

  26. 2.水稻的感温性 (1)概念 在适于水稻生存的范围内,高温可使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水稻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叫水稻的感温性

  27. (2)感温性的分类 ① 分类标准 N3-N2 高温出穗促进率 Pt(%)=——————×100 N3 N2——晚季高温、人工短日处理下,播种——抽穗的日数。 N3——早季低温、人工短日处理下,播种——抽穗的日数。

  28. (3)各类品种的感温性 早稻属于弱和中 中稻居中 晚稻强

  29. 3.短日高温生育期(基本营养生长期或基本营养生长性)3.短日高温生育期(基本营养生长期或基本营养生长性) (1) 概念 水稻品种在最适宜的短日高温条件下,从播种到抽穗所需要的最少日数叫短日高温生育期。 营养生长期=基本营养生长期+可消营养生长期

  30. (2)短日高温生育期的分类 ①分类标准 在短日、高温条件下,播种到抽穗的天数(d)

  31. (3)各类品种的短日高温生育期

  32. 4.水稻光温反应的测定方法 (1) 分期播种 (2) 定光处理

  33. 幼穗发育期 (最稳定) 全生育期 营养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 抽穗结实期 (较稳定) 可消营养生长期 基本营养生长期 (短日高温生育期) 长 感光性弱 感温性弱 中 感光性强 感温性弱 或 感光性弱 感温性强 短 感光性强 感温性强 温度 光照 纬度 海拔 季节

  34. 5.水稻“2性1期”在生产上的应用 (1) 引种 (2) 栽培 (3) 育种

  35. 三.水稻的器官建成 (一)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 l.种子的结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