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都江堰

都江堰. 余秋雨. 題解 文體、主旨 李冰其人其事 世界文化遺產. 都江堰. 本文節錄自 《 文化苦旅 》 ,是一篇以實地考察為基礎的文化隨筆。 都江堰位於川西平原的岷江上,於二千二百多年前由李冰父子所修建。這個古老工程以科學方法解決了四川人民的最大困擾─旱澇,成就富饒的天府之國,至今仍發揮其效益,於西元二○○○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本文以人文的角度對比長城和都江堰兩個工程。作者認為都江堰的氣勢雖然不如長城,卻能永續造福無數民眾,展現出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透露了建造者關心民瘼的智慧與仁慈。.

ana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都江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都江堰 余秋雨

  2. 題解 • 文體、主旨 • 李冰其人其事 • 世界文化遺產 都江堰

  3. 本文節錄自《文化苦旅》,是一篇以實地考察為基礎的文化隨筆。都江堰位於川西平原的岷江上,於二千二百多年前由李冰父子所修建。這個古老工程以科學方法解決了四川人民的最大困擾─旱澇,成就富饒的天府之國,至今仍發揮其效益,於西元二○○○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本文節錄自《文化苦旅》,是一篇以實地考察為基礎的文化隨筆。都江堰位於川西平原的岷江上,於二千二百多年前由李冰父子所修建。這個古老工程以科學方法解決了四川人民的最大困擾─旱澇,成就富饒的天府之國,至今仍發揮其效益,於西元二○○○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本文以人文的角度對比長城和都江堰兩個工程。作者認為都江堰的氣勢雖然不如長城,卻能永續造福無數民眾,展現出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透露了建造者關心民瘼的智慧與仁慈。

  4. 文中並以潑墨般的氣勢,寫活了江水的磅礡壯觀,進而推崇李冰父子興修水利、福蔭蒼生的不朽德澤,及冰清玉潔的政治風範。文中並以潑墨般的氣勢,寫活了江水的磅礡壯觀,進而推崇李冰父子興修水利、福蔭蒼生的不朽德澤,及冰清玉潔的政治風範。 全文借堰寫人,深掘歷史人物精魂,充滿濃厚的人文省思。

  5. 中文名稱: 青城山與都江堰 英文名稱: Mt.Qingcheng and Dujiangyan 青城山與都江堰于2000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都江堰是中國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古時屬都安縣境而名為都安堰,宋元後稱都江堰。它處於岷江從山區瀉入成都平原的地方。

  6. 西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興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為「天府之國」,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發揮著作用。成為一項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西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興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為「天府之國」,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發揮著作用。成為一項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 都江堰以其為「當今世界年代久遠、惟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與青城山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7. 李冰─一個愛民的地方官,傑出的科技專家、水利專家。約西元前二五六~前二五一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守。李冰在其子李二郎的協助下,邀請有治水經驗的農民對岷江東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實地勘察,徵民工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一個愛民的地方官,傑出的科技專家、水利專家。約西元前二五六~前二五一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守。李冰在其子李二郎的協助下,邀請有治水經驗的農民對岷江東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實地勘察,徵民工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實際上,李冰在岷江流域興辦了多項水利工程。比如沫水發源於蒙山,先是地下河,到南安流入岷江,因為受到山崖阻礙,水流湍急,航行困難,常使舟船遭到破壞。於是,李冰組織百姓開鑿河心中的山岩,整理水道,便利了航行。據《華陽國志》記載,李冰還在蜀郡修築橋梁,在廣郡開鑿鹽井,為開發成都平原,發展農業生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8. 內江 外江 金剛堤 飛沙堰

  9. 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體工程 1.魚嘴分水工程 「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其設置極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勢,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務,而且在洪、枯水季節不同水位條件下,起著自動調節水量的作用。 魚嘴

  10. 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區正值春耕,需要灌溉,這時岷江主流直入內江,水量約占六成,外江約占四成,以保證灌溉用水;洪水季節,二者比例又自動顛倒過來,內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區不受水潦災害。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區正值春耕,需要灌溉,這時岷江主流直入內江,水量約占六成,外江約占四成,以保證灌溉用水;洪水季節,二者比例又自動顛倒過來,內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區不受水潦災害。

  11. 2.飛沙堰溢洪道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飛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難,將上游帶來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達千斤的巨石,從這裏拋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離心力作用),確保內江通暢,確有鬼斧神功之妙。

  12. 3.寶瓶口引水口 寶瓶口,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寶瓶口寬度和底高都有極嚴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幾十條分劃,取名「水則」,那是我國最早的水位尺規。 資料引用自網站:都江堰http://www.dujiangyan.org/index.htm

  13.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目前灌溉面積已達40餘縣,1998年超過一千萬畝。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目前灌溉面積已達40餘縣,1998年超過一千萬畝。 都江堰內含的系統工程學、流體力學等,在今天仍然是處在當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運用,然而這些科學原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加以運用。

  14. 世界遺產可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遺產可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有:長城、莫高窟、平遙古城、皖南古村落(西遞村、宏村)、承德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雲岡石窟、大足石刻、明清皇家宮殿、蘇州古典園林、秦始皇陵與兵馬俑、青城山與都江堰、曲阜孔廟孔林孔府、龍門石窟、明清皇家陵寢、天壇、頤和園、麗江古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武當山古建築群、拉薩布達拉宮、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澳門歷史城區、廬山(文化景觀)、殷墟。

  15. 北京天壇 蘇州古典園林

  16. 自然景觀-指的是地形景觀、地質景觀、植被景觀、氣象景觀等。自然景觀-指的是地形景觀、地質景觀、植被景觀、氣象景觀等。 人文景觀-指的是産業景觀、城鄉聚落景觀、文化景觀、人爲構造物景觀等。 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有:九寨溝風景名勝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黃龍風景名勝區、雲南三江併流保護區、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有:泰山、黃山、峨眉山和樂山大佛、武夷山。

  17. 黃山 九寨溝

  18. 作者 • 生平著作 • 寫作分期 • 寫作風格 • 文學主張

  19. 余秋雨,民國三十五年生,中國浙江省餘姚縣人。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寫作協會會長,現任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兼職教授。為中國當代戲劇、美學專家,也是著名文化史學者和散文家。余秋雨,民國三十五年生,中國浙江省餘姚縣人。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寫作協會會長,現任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兼職教授。為中國當代戲劇、美學專家,也是著名文化史學者和散文家。 余秋雨的散文往往透過實地考察,以歷史文化的時間感與身歷其境的空間感交錯而成,從不同的角度來審美、思考與反省,並觸發所感。集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為一體,筆調融合知性與感性,風格厚實醇美。

  20. 余秋雨於西元一九八七年獲頒中國「國家級凸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一九九三年再獲「上海文學藝術大獎」。著有《戲劇理論史稿》、《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等書。余秋雨於西元一九八七年獲頒中國「國家級凸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一九九三年再獲「上海文學藝術大獎」。著有《戲劇理論史稿》、《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等書。

  21. 求學生涯 余秋雨先生,西元一九四六年出生於浙江省 餘姚縣。這個不太富有卻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城市,曾經出過王陽明、黃宗羲、嚴子陵、朱舜水等人物。 十二歲時,余秋雨離開家鄉到上海求學,在上海 晉元中學讀書時,他以出色的學業成績名列前茅。在該校九十週年校慶時,他與丁關根、翁史烈等人一起列入該校的英才榜。當年余秋雨先生可以考入任何一所知名大學,但他偏偏選中了上海戲劇學院 戲劇文學系,並以優秀的成績留校任教。後來還一度擔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

  22. 文革後閉戶苦讀的歲月 余秋雨曾有過一次長達數年之久的閉戶讀書的歲月。「文革」結束不久,他制定了一套讀書計畫,開始系統地研讀從古希臘、羅馬到當代偉大思想家的經典著作。 這一段閉戶苦讀的歲月,使他感到自己的淺薄,感到了心靈的震撼。於是他對文化與人生的感悟也產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2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歷時七年之久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是余秋雨又一次人生和學術的大轉移。它們不但是對社會歷史的一次整體反思,更是對自我的一次整體超越。 余秋雨是個獨行者。他去最多的地方,總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較深腳印的地方。他喜愛山水,但是他心底的山水並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這是中國歷史文化悠久的魅力和它對他的長期薰染造成的。

  24. 余秋雨認為:「文化人必須進入文化現場,並且融化自己的靈魂於其間,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人,才能憑藉文學之筆帶動讀者進入另一階段的人心現場,將自己所悟到的、所想到的轉化為一篇篇翔實豐富的文學記錄。這樣的文學作品才可能贏得更多的讀者的關注。」余秋雨認為:「文化人必須進入文化現場,並且融化自己的靈魂於其間,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人,才能憑藉文學之筆帶動讀者進入另一階段的人心現場,將自己所悟到的、所想到的轉化為一篇篇翔實豐富的文學記錄。這樣的文學作品才可能贏得更多的讀者的關注。」 這或許就是《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熱銷不衰的真正原因。

  25. 文學主張 余秋雨對寫作的看法 寫作這件事,是寫作人與讀者的心理溝通,素昧平生的讀者有一些心理底線,這也就決定了寫作人的心理底線。我們應該多想想這些心理底線,以便找到一個立足點。沒有立足點,做出來的姿勢再美麗也要鬧笑話。

  26. 尊重讀者,首先要吸引讀者。 一生中有幾本書不能吸引讀者,這幾本書等於白寫;一本書中有幾篇文章不能吸引讀者,這幾篇文章等於白寫,一篇文章中有幾句話不能吸引讀者,這幾句話等於白寫。 完全不考慮吸引力而自鳴清高,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有時候還是一種值得仰望的人生態度。抱有這種人生態度的人可以做很多事情,就是不適合寫文章。

  27. 文章的吸引力要依仗一些技巧性措施。懸念的布置、節奏的調節、抑揚的搭配,都應該講究。也有少數老手,把這些講究變成了本能性的習慣,不必多加考慮就處處妥貼,就像古代詩人,隨口一吟便合乎平仄,又像表演大師,放鬆一演也步步見彩,於是有人總結說,最高的技巧是放棄技巧。但能達到這個水平的能有幾人?在多數情況下還需多加錘煉。文章的吸引力要依仗一些技巧性措施。懸念的布置、節奏的調節、抑揚的搭配,都應該講究。也有少數老手,把這些講究變成了本能性的習慣,不必多加考慮就處處妥貼,就像古代詩人,隨口一吟便合乎平仄,又像表演大師,放鬆一演也步步見彩,於是有人總結說,最高的技巧是放棄技巧。但能達到這個水平的能有幾人?在多數情況下還需多加錘煉。 除此之外,還需要心存一種檢查機制,看看何處出現了厭倦性因素,一旦發現,立即清除。 總之,沒有吸引力的文章是沒有讀者的,沒有讀者的文章是沒有存在意義的。

  28. 課文注釋 • 第一二三四段 • 第五六七八段 • 第九十十一十二段 • 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段 • 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段 • 第二十一二十二段 • 第二十三段

  29. 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 而是都江堰。 長城當然也非常偉大,不管孟姜女們如何痛哭流涕,站遠了看,這個苦難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間修了一條萬里屏障,為我們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志力的驕傲。長城到了八達嶺一帶已經沒有什麼味道,而在甘肅、陝西、山西、內蒙一帶,勁厲的寒風在時斷時續的頹壁殘垣間呼嘯,淡淡的夕照、荒涼的曠野溶成一氣,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對歷史、對歲月、對民族的巨大驚悸,感覺就深厚得多了。

  30. 長城:中國古代最大的防禦性軍事工程,始建於春秋戰國時代,經過歷代的增補修築,現存長城為明代所修,東起遼東,西至嘉峪關,全長一萬餘華里,故名萬里長城。長城:中國古代最大的防禦性軍事工程,始建於春秋戰國時代,經過歷代的增補修築,現存長城為明代所修,東起遼東,西至嘉峪關,全長一萬餘華里,故名萬里長城。 都江堰:秦昭王時,蜀郡守李冰父子訪察岷江水脈,因勢利導所完成的水利工程。堰,音 ㄧㄢˋ。 孟姜女:民間傳說中的人物。秦始皇徵調壯丁修築萬里長城,孟姜女之夫為築城役人,不堪勞苦而死,孟姜女萬里尋夫,哭倒長城,得夫屍骸,因悲慟而投水自盡。

  31. 八達嶺:位於北京市西北七十公里處,地理環境優越,是通往山西、內蒙古、張家口的交通要道,此段長城是較早對外開放的遊覽區。八達嶺:位於北京市西北七十公里處,地理環境優越,是通往山西、內蒙古、張家口的交通要道,此段長城是較早對外開放的遊覽區。

  32.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穩當當地造福千年。如果說,長城占據了遼闊的空間,那麼,它卻實實在在地占據了邈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

  33. 有了它,才有諸葛亮、劉備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陸游的川行華章。說得近一點,有了它,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才有一個比較安定的後方。有了它,才有諸葛亮、劉備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陸游的川行華章。說得近一點,有了它,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才有一個比較安定的後方。

  34. 汩汩:音ㄍㄨˇ ㄍㄨˇ ,水流 動的樣子。 旱澇:旱災和水災。澇,音ㄌㄠˋ。 天府之國:形容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方。多指中國四川而言。 濡養:滋潤哺育。濡,音ㄖㄨˊ,引申為潤澤。 川行華章:此指李白、杜甫、陸游在四川時期的作品

  35. 它的水流不像萬里長城那樣突兀在外,而是細細浸潤節節延伸,延伸的距離並不比長城短。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它卻卑處一隅,像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只知貢獻,一查履歷, 長城還只是它的後輩。 它,就是都江堰。

  36.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為它只是一個水利工程罷了, 不會有太大的遊觀價值,連葛洲壩都看過了,它還能怎麼樣?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過灌縣縣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縣下車,心緒懶懶的,腳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37. 修繕:修補、整飭。繕,音ㄕㄢˋ,修補。 履歷:經歷,此指都江堰的歷史。 葛洲壩:中國著名的水利工程,位於長江三峽出口,湖北省宜昌市境內。 青城山:中國道教發源地,四川四大名山之一,位於都江堰市西南十五公里。因青山四合,狀若城廓,故名。 灌縣:位於成都平原西北,因地處都江堰首,故名灌縣。西元一九八八年撤銷灌縣,設立都江堰市。

  38. 七轉八彎,從簡樸的街市走進了一個草木茂盛的所在。臉面漸覺滋潤,眼前愈顯清朗,也沒有誰指路,只向更滋潤、更清朗的去處走。忽然,天地間開始有些異股股疊疊:指一道道規整有序的水流。天地間開始有點異常,一種隱隱然的騷動,一種還不太響卻一定是非常響的聲音,充斥周際,如地震前兆,如海嘯將臨,如山崩即至,渾身起一種莫名的緊張,又緊張得急於趨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還是被它吸去的,終於陡然一驚,我已站在伏龍館前,眼前,急流浩蕩,大地震顫。七轉八彎,從簡樸的街市走進了一個草木茂盛的所在。臉面漸覺滋潤,眼前愈顯清朗,也沒有誰指路,只向更滋潤、更清朗的去處走。忽然,天地間開始有些異股股疊疊:指一道道規整有序的水流。天地間開始有點異常,一種隱隱然的騷動,一種還不太響卻一定是非常響的聲音,充斥周際,如地震前兆,如海嘯將臨,如山崩即至,渾身起一種莫名的緊張,又緊張得急於趨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還是被它吸去的,終於陡然一驚,我已站在伏龍館前,眼前,急流浩蕩,大地震顫。

  39. 即便是站在海邊礁石上,也沒有像這裡這樣強烈地領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會,聚會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讓人忘記它是切切實實的水,可掬可捧的水。這裡的水卻不同,要說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合在一起比賽著飛奔的力量,踴躍著喧囂的生命。這種比賽又極有規矩,奔著奔著,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為二,直竄出去,兩股水分別撞到了一道堅壩,立即乖乖地轉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堅壩上撞一下,於是又根據築壩者的指令來一番調整……也許水流對自己的馴順有點惱怒了,突然撒起野來,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這樣越是顯現出一種更壯麗的馴順。即便是站在海邊礁石上,也沒有像這裡這樣強烈地領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會,聚會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讓人忘記它是切切實實的水,可掬可捧的水。這裡的水卻不同,要說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合在一起比賽著飛奔的力量,踴躍著喧囂的生命。這種比賽又極有規矩,奔著奔著,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為二,直竄出去,兩股水分別撞到了一道堅壩,立即乖乖地轉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堅壩上撞一下,於是又根據築壩者的指令來一番調整……也許水流對自己的馴順有點惱怒了,突然撒起野來,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這樣越是顯現出一種更壯麗的馴順。

  40. 已經咆哮到讓人心魄俱奪,也沒有一滴水濺錯了方位。陰氣森森間,延續著一場千年的收伏戰。水在這裡,吃夠了苦頭也出足了風頭,就像一大撥翻越各種障礙的馬拉松健兒,把最強悍的生命付之於規整, 付之於企盼,付之於眾目睽睽。看雲看霧看日出各有勝地,要看水,萬不可忘了都江堰。 這一切,首先要歸功於遙遠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中國有幸,公元前二五一年出現過一項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41. 隱隱然:不分明的樣子。 伏龍館:指伏龍觀。傳說李冰治水,在此降伏孽龍而得名。 浩蕩:水勢洶湧壯闊。 股股疊疊:指一道道規整有序的水流。 咆哮:音ㄆㄠˊㄒㄧㄠˋ,此指波濤的巨大聲響。

  42. 眾目睽睽:指眾人睜大眼睛注視著。睽睽,音ㄎㄨㄟˊ ㄎㄨㄟˊ,注視的樣子。 李冰:戰國時人,約西元前二五六~二五一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守。他在四川任職期間,修建了都江堰。

  43. 此後中國千年官場的慣例,是把一批批有所執持的學者遴選為無所專攻的官僚,而李冰,卻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實踐科學家。這裡明顯地出現了兩種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來,政治的含義是浚理,是消災,是滋潤,是濡養,它要實施的事兒,既具體又質樸。他領受了一個連孩童都能領悟的簡單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擾是旱澇,那麼四川的統治者必須成為水利學家。此後中國千年官場的慣例,是把一批批有所執持的學者遴選為無所專攻的官僚,而李冰,卻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實踐科學家。這裡明顯地出現了兩種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來,政治的含義是浚理,是消災,是滋潤,是濡養,它要實施的事兒,既具體又質樸。他領受了一個連孩童都能領悟的簡單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擾是旱澇,那麼四川的統治者必須成為水利學家。 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極有作為的市長的名片,上面的頭銜只印了「土木工程師」,我立即追想到了李冰。

  44. 沒有證據可以說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過他, 中國也就有過了一種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 執持:堅持原則或理想。 判然:清楚分明的樣子。 浚理:整治水道。浚,音ㄐㄩㄣˋ。 冰清玉潔:比喻人品高潔。又作「玉潔冰清」。

  45. 他當然沒有在哪裡學過水利。但是,以使命為學校,死鑽幾載,他總結出治水三字經(「深淘灘,低作堰」)、八字真言(「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直到二十世紀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這點學問,永遠水氣淋漓,而後於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卻早已風乾,鬆脆得無法翻閱。他當然沒有在哪裡學過水利。但是,以使命為學校,死鑽幾載,他總結出治水三字經(「深淘灘,低作堰」)、八字真言(「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直到二十世紀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這點學問,永遠水氣淋漓,而後於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卻早已風乾,鬆脆得無法翻閱。 他沒有料到,他治水的韜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計謀;他沒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將會時時成為戰場,沃土上的稻穀將有大半充作軍糧。他只知道,這個人種要想不滅絕,就必須要有清泉和米糧。

  46. 深淘灘低作堰:李冰所定的歲修原則,作為每年修整水道時淘挖泥沙的深度標準。「深淘灘」是說淘挖淤積在江底的泥沙要深些,以免內江水量過小,不敷灌溉用;「低作堰」是說飛沙堰堰頂不可修築太高,以免洪水季節洩洪不暢,危害成都平原。深淘灘低作堰:李冰所定的歲修原則,作為每年修整水道時淘挖泥沙的深度標準。「深淘灘」是說淘挖淤積在江底的泥沙要深些,以免內江水量過小,不敷灌溉用;「低作堰」是說飛沙堰堰頂不可修築太高,以免洪水季節洩洪不暢,危害成都平原。 遇灣截角逢正抽心:治理岷江和排洪河道的方法。「遇灣截角」指歲修時遇河流彎段,在凸岸截去沙灘角,在凹岸設挑流(改變主流方向)護岸工程,使其順直一些,減輕主流對凹岸的沖刷。

  47. 「逢正抽心」指遇到順直淤塞的河道,應當深挖淤塞河床的中間部位,達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行於水道,避免沖毀河岸,毀壞農田。「逢正抽心」指遇到順直淤塞的河道,應當深挖淤塞河床的中間部位,達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行於水道,避免沖毀河岸,毀壞農田。 水氣淋漓:此指元氣充沛之意。 韜略:謀略。韜,音ㄊㄠ。

  48.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間老農的思維,進入了最澄澈的人類學的思考。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間老農的思維,進入了最澄澈的人類學的思考。 他未曾留下什麼生平資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壩一座,讓人們去猜詳。人們到這兒一次次納悶:這是誰呢?死於兩千年前,卻明明還在指揮水流。站在江心的崗亭前,「你走這邊,他走那邊」的吆喝聲、勸誡聲、慰撫聲,聲聲入耳。沒有一個人能活得這樣長壽。 秦始皇築長城的指令,雄壯、蠻嚇、殘忍;他築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49. 有什麼樣的起點就會有什麼樣的延續。長城半是壯膽半是排場,世世代代,大體是這樣。直到今天,長城還常常成為排場。有什麼樣的起點就會有什麼樣的延續。長城半是壯膽半是排場,世世代代,大體是這樣。直到今天,長城還常常成為排場。 大拙又大巧:化用《老子》第四十五章:「大巧若拙。」 硬扎扎:堅固。扎,音ㄓㄚ。 猜詳:詳加猜測。

  50. 都江堰一開始就清朗可鑑,結果,它的歷史也總顯出超乎尋常的格調。李冰在世時已考慮事業的承續,命令自己的兒子作三個石人,鎮於江間,測量水位。李冰逝世四百年後,也許三個石人已經損缺,漢代水官重造高及三米的「三神石人」測量水位。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這位漢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偉大精魂,竟敢於把自己尊敬的祖師,放在江中鎮水測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裡才是他最合適的崗位。這個設計竟然沒有遭到反對而順利實施,只能說都江堰為自己流瀉出了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都江堰一開始就清朗可鑑,結果,它的歷史也總顯出超乎尋常的格調。李冰在世時已考慮事業的承續,命令自己的兒子作三個石人,鎮於江間,測量水位。李冰逝世四百年後,也許三個石人已經損缺,漢代水官重造高及三米的「三神石人」測量水位。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這位漢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偉大精魂,竟敢於把自己尊敬的祖師,放在江中鎮水測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裡才是他最合適的崗位。這個設計竟然沒有遭到反對而順利實施,只能說都江堰為自己流瀉出了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