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7

氣候變遷 — 氣候與古文明

氣候變遷 — 氣候與古文明. 氣象科技研究中心. 當古氣候學遇上考古學. 氣候變遷引發對古氣候變化的興趣 要預測未來、先要能瞭解過去 尋找氣候變化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例證 學習如何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 希望由歷史紀錄比對古氣候之可信度 考古學很早就發現氣候變化影響的痕跡 考古發現往往與氣候現況產生矛盾 片段的、概略的氣候印象不足以解釋歷史軌跡 古氣候變遷研究進步顯著 希望古氣候學提供更精確的氣候背景. 消失的古文明 — 阿納薩齊. (ANASAZI). 洞穴的居民. 猶他. 科羅拉多. 亞利桑那. 新墨西哥. 阿納薩齊文明地理分布.

anahid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氣候變遷 — 氣候與古文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氣候變遷— 氣候與古文明 氣象科技研究中心

  2. 當古氣候學遇上考古學 • 氣候變遷引發對古氣候變化的興趣 • 要預測未來、先要能瞭解過去 • 尋找氣候變化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例證 • 學習如何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 • 希望由歷史紀錄比對古氣候之可信度 • 考古學很早就發現氣候變化影響的痕跡 • 考古發現往往與氣候現況產生矛盾 • 片段的、概略的氣候印象不足以解釋歷史軌跡 • 古氣候變遷研究進步顯著 • 希望古氣候學提供更精確的氣候背景

  3. 消失的古文明 —阿納薩齊 (ANASAZI) 洞穴的居民

  4. 猶他 科羅拉多 亞利桑那 新墨西哥 阿納薩齊文明地理分布

  5. The Basket Makers

  6. 氣候背景與文明發展歷程 • 大冰期約於14,000年前開始退卻 • 亞洲人約在此時移入北美洲 • 7,000年前左右氣候由冷濕轉為暖乾 • 野生動物北移,植物可能是主要食物來源 • 5,000年前氣候再變,野生動物又回復 • 在此之前人類活動遺跡很少 • 至此以後人口數才呈現緩慢而穩定的成長 • 4,000年前開始出現較有系統的農業種植 • 農業技術可能由南方墨西哥區域傳入 • 阿納薩齊文明約於3200年前開始浮現 • 900(700)-1130氣候穩定、雨季規律可預期 • 阿納薩齊文明發展的黃金期 • 主要遺跡建築起造於900年之後 • 第一次乾旱發生於1090年,然後是1130年 • 1200之後不穩定氣候開始衝擊阿納薩齊區域

  7. 弗德台地「崖壁宮殿」遺址

  8. 崖壁宮殿遺址特徵 • 有效利用地形、地物,冬暖夏涼、接近水源、但是與耕作區有區隔; • 建築相對的集中、精緻、講究; • 使用時間約百年,整個社區幾乎同時被放棄,之後也沒有再被使用; • 部分建築在被棄置前不久才完成; • 部分遺址中仍保留大量日用品; • 遺址文化特徵顯現中斷現象; • 消失的古文明…………

  9. 年輪學基本概念

  10. 有關樹輪研究 • 最老的活樹紀錄 • 約4,767年╴美國洛磯山Bristlecone pines • 可能~10,000年╴Tasmanian Huon pines • 最長的樹輪紀錄 • ~9,999年╴美國洛磯山 • 希望>10,000年 • 碳同位素定年~11,700年 (Source: Laboratory 0f Tree-Ring Research)

  11. 弗德台地(Mesa Verde)雨量趨勢圖 多雨 1.0 0.5 0.0 -0.5 少雨 -1.0 1260 1200 1220 1240 1280 關鍵的乾旱期

  12. ANASAZI文明發展 • Anasazi文明發展約始於1200BC • Anasazi文明在西元500年左右出現穴屋建築,西元900年之後快速發展,一度興盛,版圖大致在現今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和猶他州交界一帶 (four corners)。 • 遷移(遺棄)始於12世紀,主要社群遷移發生於13世紀末期,少部分孤立社群活動延續至1600年左右。

  13. 中國客家村的圍龍屋 阿納薩齊的「大屋」遺址 類似

  14. 建築技術

  15. 謝依峽谷「白宮遺址」

  16. ANASAZI後期—防禦

  17. ANASAZI後期—隱密

  18. ANASAZI的省思 • 早期逐水草而居,遷徙是生活常態 • 發展農業後因為土地休耕需求仍然不斷遷徙,與自然平衡,多年後可能回到祖先開發地再次利用 • 自然條件常無法維持穩定生產力,跨區互助或交易可降低個體風險,交易機制促成「社區」興起與社會分工 • 分工的效率促進人口成長,創造社區發展黃金期 • 個體對社區依賴度增加,需要規劃越來越大的「基礎建設」以提高生產效率,資源逐漸集中於少數個體,政治體系與統治(貴族)階級形成,遷徙的自由度更受限 • 定居人口大量增加,土地超限利用,環境破壞,尤其是森林消失,土壤貧瘠,生活壓力增大,社會問題產生 • 成功的調適可促使文明進步,調適不成只會使社會更脆弱,最後氣候變遷帶來致命一擊,曾經渡過許多大自然考驗的文明終於崩解

  19. ANASAZI文化的殞落-考古面 • 環境因素-氣候變異 • 食物短缺、被迫遷徙 • 絕非唯一決定因素 • 社會問題 • 集中、隱閉的住所、防禦性建築的發展 • 但無任何外族入侵的證據內部動亂 • 宗教活動的不連續 • 對統治階級的反抗 • 通常並非基於單一因素,而是環境與社會因素結合所致

  20. ANASAZI遷徙的故事 • 推力:惡劣的環境導致社會的混亂 • 12世紀初的寒冷天氣、世紀中雨季的不穩定、後期的大乾旱 • 惡劣環境引起資源爭奪與相互的不信任,而終至社區結構瓦解 • 拉力:發現更好生活條件的區域、接受新興的宗教

  21. 阿納薩齊人 黃皮膚、黑頭髮、 棕色眼珠、門牙等 具有現今亞洲人特徵 (蒙古利亞種) 為現今美國普韋布洛 (Puebloans)印地安人 之祖先

  22. 氣候變異的痕跡 -馬雅

  23. 馬雅—叢林裡的美洲古文明 • 馬雅文明在猶加敦半島(Yucatan)和墨西哥南部附近的熱帶雨林中誕生、繁盛,最盛的時期稱為「古典期」(西元250~900年),為前哥倫布時期最繁榮、歷時最久的美洲文明,也是美洲唯一發展出「文字」的文明。 • 哥倫布在1492年中美洲發現新大陸,但當時的馬雅已只剩一些小群落。 • 馬雅是一個偉大古文明的發源地,這裡曾有過煇煌的歷史及先進的科技,甚至遠超過現今所能理解的;有著迷一般的宗教,以至今仍然吸引著不少的人苦心研究。

  24. 古典馬雅文字元號 使用的邏輯類似古埃及文

  25. 馬雅—城邦政治的區域分布

  26. 提卡爾Tikal

  27. 烏希馬爾Uxmal

  28. 帕連克Palenque (AD650-800)

  29. Temple of Inscriptions (1949考古發現)

  30. 巨大石棺上的浮雕

  31. PAKAL(AD615-683): THE MAYA ASTRONAUT

  32. 似一太空人正在駕駛太空船

  33. 馬雅太空船與太空人THE MAYA ASTRONAUT

  34. The Red Queen(1994)

  35. Maya’s World Tree, which connects Heaven, Earth, and the Underworld.

  36. 馬雅文明 • 馬雅文明是前哥倫布時期最繁榮、歷時最久的美洲古文明,興盛期約由西元前數世紀時期起,至約西元900年左右倏然而止。 • 西元800年左右,位於低地南區的馬雅文明遽然崩解,馬雅人遺棄了雄偉的祭祀中心,任憑大片土地荒蕪,之後也未再復耕。

  37. 湖泊沉積物分析

  38. 馬雅文明的興衰 • 該區在西元前1000年之前有著潮濕的氣候,其後氣候便漸趨乾燥,而於800至1020間達到乾燥頂點,其後100則又進入該區8000年來最潮濕的氣候狀態。 • 馬雅的殞落是由生態、政治與社會等諸多因素造成,而西元第八至第九世紀的大乾旱則帶來最後的致命一擊。

  39. 馬雅廢墟的故事 • 馬雅由神授君主與巫師統治,統治者需要生產者的支持,而為了鞏固權力,統治者於是各自擴充軍事優勢,並逐漸形成掌握資源分配權的貴族階級。 • 統治階級越是擴張軍事力量,越需要更大的農村生產力支持,越大的生產力又需要越大規模的管理人力,於是象徵權力的城邦規模越來越大,周邊土地開墾越來越拓展,自由土地越來越少,人民越來越難遷徙。

  40. 馬雅文明的殞落 • 到第八世紀,城市發展到達高峰,消費者眾、生產者寡,各城市糧食幾乎都無法自給自足,而必須由遠方運補,這個惡劣條件當然無法承受乾旱的打擊。 • 再強大的君主也無法承受乾旱與環境破壞的聯手打擊。大量的人口死於飢荒,倖存者逃離城市。 • 文明的崩潰往往伴隨動亂與戰爭,馬雅文化後期充滿了戰爭的遺跡。開始是統治者為了擴張領土而發動戰爭,最後平民起義終而瓦解了馬雅人複雜的城邦結構。

  41. Skull of Doom

  42. 聖嬰現象下的犧牲–莫奇文明

  43. 莫奇文明(Moche) • 「莫奇文明」發展於秘魯北部海岸,由武士與僧侶集權統治,100年至800年間曾經盛極一時,文化資產豐富。 • 該區氣候乾燥,莫奇人以卓越農耕技術,利用安地斯山流下的雪水構築大型河谷灌溉系統,開拓出肥沃的農耕地。 • 秘魯沿岸的太平洋湧升流提供豐富的天然漁場。 • 由於食物來源充裕,莫奇人豐衣足食,王國繁榮鼎盛。富裕的統治者高高在上,居住於壯麗的泥磚金字塔之頂。

  44. 莫奇社會 • 莫奇社會中,大量的財富集中於少數人手中,這些人過著豐裕的生活,並由一群次級貴族所環繞拱衛; • 各河谷可能有一至二所王室宮庭,這些宮庭極少與一般人民直接往來,但彼此之間卻像歐洲王室一樣密切連繫。 • 王室的生活以戰爭、祭祀與外交為中心,隨時得面對其他同儕首領的競爭。莫奇王國在卓越統治者的領導下雖曾盛極一時,但是如此繁容的文明卻在短時間內倏然衰落。

  45. 莫奇—傑出的藝術成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