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第十一章 脂类代谢

第十一章 脂类代谢. 脂类 (lipids) 是 脂肪 (fat) 和 类脂 (lipoid) 的总称,是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 脂肪(甘油三酯, TG ). 磷酸甘油酯( PL ). 磷脂. 脂类. 鞘磷脂. 脑苷脂. 类脂. 糖脂. 神经节苷脂. 胆固醇( Ch )及其酯( ChE ). 脂类物质的生理功用. ① 供能贮能 。 ② 构成生物膜 。 ③ 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供必需脂肪酸 。 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 fatty acid) 是指机体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要靠食物提供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amo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一章 脂类代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脂类代谢

  2. 脂类(lipids)是脂肪(fat)和类脂(lipoid)的总称,是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脂类(lipids)是脂肪(fat)和类脂(lipoid)的总称,是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

  3. 脂肪(甘油三酯,TG) 磷酸甘油酯(PL) 磷脂 脂类 鞘磷脂 脑苷脂 类脂 糖脂 神经节苷脂 胆固醇(Ch)及其酯(ChE)

  4. 脂类物质的生理功用 ① 供能贮能。 ② 构成生物膜。 ③ 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供必需脂肪酸。 •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是指机体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要靠食物提供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④ 保护和保温作用。

  5. 第一节 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与命名

  6.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

  7. /n系编码 系编码 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 • 系统命名法:需标示脂肪酸的碳原子数和双键的位置。 • ω或n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 • △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CH3-(CH2)5-CH=CH-(CH2)7-COOH 十六碳-7-烯酸 十六碳-9-烯酸

  8. 常 见 的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9. 哺乳类动物体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均由相应的母体脂肪酸衍生而来。哺乳类动物体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均由相应的母体脂肪酸衍生而来。 • ω3、ω6及ω9三族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哺乳类动物体内彼此不能相互转化。 • 哺乳类动物只能合成ω9及ω7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能合成ω6及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ω6及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

  10. 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代谢

  11. 甘油三酯的分子结构

  12.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 贮存于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在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 HSL)的催化下水解并释放出脂肪酸,供给全身各组织细胞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一)脂肪动员

  13. 脂肪动员的结果是生成三分子的自由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和一分子的甘油。 • 甘油可在血液循环中自由转运,而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后须与清蛋白结合成为复合体再转运。 • 脂肪动员生成的甘油主要转运至肝再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后进行代谢。

  14. 脂肪酸硫激酶 R-COOH R-CO~SCoA HSCoA+ ATP AMP + PPi (二)脂肪酸的-氧化 1.反应过程: (1) 活化:在线粒体外膜或内质网进行此反应过程。

  15. CH3 HOOC-CH2-CH-CH2-N+-CH3 OH CH3 (2) 进入: • 在线粒体外生成的脂酰CoA需进入线粒体基质才能被氧化分解,此过程必须要由肉碱(肉毒碱, carnitine)来携带脂酰基。

  16. 借助于两种肉碱脂肪酰转移酶同工酶(酶Ⅰ和酶Ⅱ)催化的移换反应以及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催化的转运反应才能将胞液中产生的脂酰CoA转运进入线粒体。借助于两种肉碱脂肪酰转移酶同工酶(酶Ⅰ和酶Ⅱ)催化的移换反应以及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催化的转运反应才能将胞液中产生的脂酰CoA转运进入线粒体。 • 其中,肉碱脂肪酰转移酶Ⅰ(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 Ⅰ)是脂肪酸-氧化的关键酶。

  17. 胞液 外膜 内膜 基质 肉碱 RCO-肉碱 RCO~SCoA HSCoA * 酶Ⅰ 酶Ⅱ RCO~SCoA HSCoA RCO-肉碱 肉碱 转位酶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的过程

  18. (3) -氧化循环: • -氧化过程由四个连续的酶促反应组成: ① 脱氢; ② 水化; ③ 再脱氢; ④ 硫解。

  19. ①脱氢 FADH2 FAD R-CH2-CH2-CH2-CO~SCoA R-CH2-CH=CH-CO~SCoA 脂酰CoA脱氢酶 -2C H2O CH3-CO~SCoA 硫解酶 水化酶 ④硫解 ②水化 HSCoA L-β-羟脂酰 CoA脱氢酶 R-CH2-CH(OH)-CH2-CO~SCoA R-CH2-CO-CH2-CO~SCoA NAD+ NADH + H+ ③再脱氢 -氧化循环的反应过程

  20. 脂肪酸-氧化循环的特点 ① -氧化循环过程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 ② -氧化循环由脂肪酸氧化酶系催化,反应不可逆; ③ 需要FAD,NAD+,CoA为辅助因子; ④ 每循环一次,生成一分子FADH2,一分子NADH,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减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21. (4) 彻底氧化: • 生成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并生成ATP。

  22. 2. 脂肪酸氧化分解时的能量释放: • 1分子FADH2可生成2分子ATP,1分子NADH可生成3分子ATP,故一次-氧化循环可生成5分子ATP。 • 1分子乙酰CoA经彻底氧化分解可生成12分子ATP。

  23. 以16C的软脂酸为例来计算,则生成ATP的数目为:以16C的软脂酸为例来计算,则生成ATP的数目为: 7次-氧化分解产生5×7=35分子ATP; 8分子乙酰CoA可得12×8=96分子ATP; • 共可得131分子ATP,减去活化时消耗的两分子ATP,故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可净生成129分子ATP。

  24. 对于任一偶数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其净生成的ATP数目可按下式计算:对于任一偶数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其净生成的ATP数目可按下式计算:

  25. 甘油磷酸激酶 甘油 + ATP 3-磷酸甘油 + ADP (三)甘油的代谢: • 脂肪动员生成的甘油,主要经血循环转运至肝进行代谢。 1.甘油在甘油磷酸激酶的催化下,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磷酸甘油):

  26. 3-磷酸甘油脱氢酶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 NAD+ NADH + H+ 2.3-磷酸甘油在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氧化为磷酸二羟丙酮:

  27. 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 肝、小肠和脂肪组织是主要的合成脂肪的组织器官,其合成的亚细胞部位主要在胞液。

  28. (一)脂肪酸的合成 • 脂肪酸合成的原料是葡萄糖氧化分解后产生的乙酰CoA。 • 其合成过程由胞液中的脂肪酸合成酶系催化。 • 脂肪酸合成的直接产物是软脂酸(palmitate)。

  29. 3.脂肪酸合成循环: • 脂肪酸合成时碳链的缩合延长过程是一循环反应过程。每经过一次循环反应,延长两个碳原子。合成反应由脂肪酸合成酶系催化。 • 在低等生物中,脂肪酸合成酶系是一种由1分子脂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 ACP)和7种酶单体所构成的多酶复合体。

  30. 4. 软脂酸的碳链延长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 此过程在线粒体/微粒体内进行。使用丙二酸单酰CoA与软脂酰CoA缩合,使碳链延长,最长可达二十四碳。 • 不饱和键由脂类加氧酶系催化形成。

  31. 脂肪酸合成的特点 ① 合成所需原料为乙酰CoA,直接生成的产物是软脂酸,合成一分子软脂酸,需七分子丙二酸单酰CoA和一分子乙酰CoA; ② 在胞液中进行,关键酶是乙酰CoA羧化酶;

  32. 合成为一耗能过程,每合成一分子软脂酸,需消耗15分子ATP(8分子用于转运,7分子用于活化); ④ 需NADPH作为供氢体,对糖的磷酸戊糖旁路有依赖性。

  33. 3-磷酸甘油脱氢酶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 NADH + H+ NAD+ (二)3-磷酸甘油的生成 • 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3-磷酸甘油主要由下列两条途径生成: 1.由糖代谢生成(脂肪细胞、肝):

  34. 甘油磷酸激酶 甘油 3-磷酸甘油 ATP ADP 2. 由脂肪动员生成(肝): 脂肪动员生成的甘油被转运至肝后进行处理。

  35. 脂酰CoA 转移酶 脂酰CoA 转移酶 脂酰CoA 转移酶 磷脂酸 磷酸酶 CoA CoA CoA R1COCoA R2COCoA R3COCoA Pi (三)甘油三酯的合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