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蛟河五中 宋英雷.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目录.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教育技术含义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萌芽阶段( 19 世纪末). 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工业革命不仅对教育提出了极大的需要,也提供了当时发展教育所需的技术,并带来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19 世纪 90 年代,幻灯介入教育领域,揭开了电化教育的序幕。教育技术借助工业革命的馈赠,开始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技术的发展和对自身理论局限的突破,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起步阶段 ( 20 世纪初 —20 世纪 20 年代).

amos-bishop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蛟河五中 宋英雷

  2.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目录 •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 教育技术含义 •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 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3. 萌芽阶段(19世纪末)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工业革命不仅对教育提出了极大的需要,也提供了当时发展教育所需的技术,并带来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19世纪90年代,幻灯介入教育领域,揭开了电化教育的序幕。教育技术借助工业革命的馈赠,开始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技术的发展和对自身理论局限的突破,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4. 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这一时期,许多媒体如模型、地图、动画片、幻灯 、立体画、无声电影、无线电广播等都走进了教育领域,其中以无声电影和广播最为耀眼。众多视觉媒体介入教育领域,使得“视觉教育”一词在教育界广泛传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对新媒体的研究。在此期间,出现了教学设计的萌芽思想,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于1900年提出了应建立一门所谓的“桥梁科学”,以便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连接进来,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

  5. 教育技术含义 返回目录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对教育技术作出了如下的定义: 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6. 教育技术 概念框架 • AECT94 定义下的教育技术概念框架

  7.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返回目录 教育传播 理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8.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些规律;学习的结果使学习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些规律;学习的结果使学习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

  9. 教学理论来自教学实践,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理性思考的产物;它关注如何“改进”和“指导”教学实践,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或观念体系,它以各种教学观念、主张和见解的形式出现,因而具有层次性和复杂性。

  10. 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素材,可视化的平台,通过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以声、形、图、文刺激学生的感官,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再现情境,有利于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理性知识架构。

  11. 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区别 最早电化教育是教育教学中使用了需要“电”支持的教学设备而得名的,电化教育与电教媒体的关系密切。而教育技术却不一定非要用到电教媒体,甚至不涉及媒体。比如,你设计或开发出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或策略,就未必用到媒体。设计或开发的教材、教学辅导材料也被认为是教育技术。

  12. 教育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区别 第一,教育技术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预测、程序、规划,而教学艺术则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调节性、独特性、审美性; 第二,教育技术求实、求效,而教学艺术求美、求活、求趣; 第三,教育技术的产品(无论是硬件、软件、系统或者方案)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被人们反复利用、不断改善,具有可再现性、可重复使用,而教学艺术则是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才智、幽默感,在特定的情景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创造出来的,甚至取决于教师个体对教育教学的悟性、对教育教学情感投入程度,是教师的表演,可再现性差。

  13. 发展教学理论 • 由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可夫提出,基本观点包括: ①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 “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14. 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基本观点包括: ① 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 ②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力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③ 要学得好,必须采取发现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