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94 Views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蛟河五中 宋英雷.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目录.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教育技术含义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萌芽阶段( 19 世纪末). 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工业革命不仅对教育提出了极大的需要,也提供了当时发展教育所需的技术,并带来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19 世纪 90 年代,幻灯介入教育领域,揭开了电化教育的序幕。教育技术借助工业革命的馈赠,开始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技术的发展和对自身理论局限的突破,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起步阶段 ( 20 世纪初 —20 世纪 20 年代).
E N D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蛟河五中 宋英雷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目录 •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 教育技术含义 •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 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萌芽阶段(19世纪末)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工业革命不仅对教育提出了极大的需要,也提供了当时发展教育所需的技术,并带来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19世纪90年代,幻灯介入教育领域,揭开了电化教育的序幕。教育技术借助工业革命的馈赠,开始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技术的发展和对自身理论局限的突破,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这一时期,许多媒体如模型、地图、动画片、幻灯 、立体画、无声电影、无线电广播等都走进了教育领域,其中以无声电影和广播最为耀眼。众多视觉媒体介入教育领域,使得“视觉教育”一词在教育界广泛传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对新媒体的研究。在此期间,出现了教学设计的萌芽思想,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于1900年提出了应建立一门所谓的“桥梁科学”,以便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连接进来,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
教育技术含义 返回目录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对教育技术作出了如下的定义: 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 概念框架 • AECT94 定义下的教育技术概念框架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返回目录 教育传播 理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些规律;学习的结果使学习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些规律;学习的结果使学习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
教学理论来自教学实践,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理性思考的产物;它关注如何“改进”和“指导”教学实践,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或观念体系,它以各种教学观念、主张和见解的形式出现,因而具有层次性和复杂性。
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素材,可视化的平台,通过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以声、形、图、文刺激学生的感官,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再现情境,有利于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理性知识架构。
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区别 最早电化教育是教育教学中使用了需要“电”支持的教学设备而得名的,电化教育与电教媒体的关系密切。而教育技术却不一定非要用到电教媒体,甚至不涉及媒体。比如,你设计或开发出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或策略,就未必用到媒体。设计或开发的教材、教学辅导材料也被认为是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区别 第一,教育技术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预测、程序、规划,而教学艺术则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调节性、独特性、审美性; 第二,教育技术求实、求效,而教学艺术求美、求活、求趣; 第三,教育技术的产品(无论是硬件、软件、系统或者方案)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被人们反复利用、不断改善,具有可再现性、可重复使用,而教学艺术则是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才智、幽默感,在特定的情景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创造出来的,甚至取决于教师个体对教育教学的悟性、对教育教学情感投入程度,是教师的表演,可再现性差。
发展教学理论 • 由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可夫提出,基本观点包括: ①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 “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基本观点包括: ① 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 ②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力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③ 要学得好,必须采取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