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k likes | 1.33k Views
第五章.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的类型. 一、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两种免疫应答的比较. 固有免疫应答. 1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2 、固有免疫应答的格局.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识别物:分子模式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脂多糖、磷壁酸、肽聚糖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胞浆蛋白、核蛋白、代谢分子 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 PRR ) Toll 样受体、清道夫受体、甘露糖受体 效应形式: 吞噬细胞的吞噬杀灭 补体系统的激活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固有免疫应答的格局. 体液因子作用阶段
E N D
第五章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的类型 一、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固有免疫应答 1、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2、固有免疫应答的格局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识别物:分子模式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脂多糖、磷壁酸、肽聚糖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胞浆蛋白、核蛋白、代谢分子 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PRR) Toll样受体、清道夫受体、甘露糖受体 效应形式: 吞噬细胞的吞噬杀灭 补体系统的激活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固有免疫应答的格局 体液因子作用阶段 抗菌肽、溶菌酶、补体、细胞因子、急性期蛋白 细胞作用阶段 巨噬细胞、γδT细胞 、NKT细胞、B1细胞 、NK细胞
适应性免疫应答 1、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2、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格局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识别物:抗原 识别受体:抗原受体(PRR) 效应物:T/B细胞、抗体 效应方式:相对迟缓,有记忆,可耐受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格局 正向应答与负向应答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
正向应答与负向应答 正向应答:产生效应阶段的免疫应答 负向应答:无效应阶段的免疫应答 原因:无合适反应克隆 克隆活化受阻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 初次应答: 免疫活性细胞首次接触抗原后出现的反应格局——一种无免疫记忆细胞参与的应答。 再次应答: 免疫活性细胞再次接触抗原后出现的反应格局——一种有免疫记忆细胞参与的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 一、补体的激活与效应 二、吞噬细胞的激活与效应 三、NK细胞的激活与效应
补体概念 complement 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具有血浆蛋白酶活性和自我调节功能的球蛋白 由多种补体成分组成的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称为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的组成 调节成分: C1-INH、C4bp、 CD55、CD46、 H因子、I因子、 C8bp、CD59 补体受体: CR1、CR2、CR3、CR4 旁路途径的 前端反应成分 C3、B、D、 P因子 经典及MBL途径的 前端反应成分 C1、MASP、C4、C2、C3 共同末端反应成分 C5、C6、C7、C8、C9
补体系统的激活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二、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三、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定义:由抗原抗体复合物作为 激活物的激活过程 阶段: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攻膜阶段
C1q C1r C1s C1分子模式图
C4b2a C2b C4a C4 C2 C4b C2a C4b C3转化酶的形成
C3a C5a C3 C5 C5b C4b2a C4b2a3b C3b C5转化酶的形成
C5b67 C7 C6 C5b C5b67复合体的形成
C9 C8 攻膜复合体的形成
免疫复合物 C2 C1 C1 C2a C4 C4b C5 C4b2a C4b2a3b C3b C3 C5b +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C6 C7 C8 C9 攻膜阶段 C56789——MAC
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定义:由MBL结合病原体甘露 糖残基 引起的补体系统激活过程 阶段: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攻膜阶段
免疫复合物 C2 C1 C1 C2a C4 C4b 甘露糖残基 C2 MASP MBL C2a C5 丝氨酸蛋白酶 C4b2a C4 C4b C4b2a3b C3b C3 C5b +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C6 C7 C8 C9 攻膜阶段 C56789——MAC
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定义:因为C3b灭活受阻引起的 补体系统激活过程 步骤:C3的活化与灭活 C3灭活受阻 C3正反馈
C3 的活化与灭活
C3 H因子 C3b C3自发水解 I因子 C3a C3b C3bi C3b的自发形成 C3b的降解
灭活受阻 C3
H因子 I因子 C3b D因子 Ba C3a B因子 Bb C3bBb C3b C3bBb C3bnBb 补体系统的旁路激活
C3 C3b C3bnBb D因子 C3b C3bBb B因子 Bb C5 C5b + 活化阶段 C6 C7 C8 攻膜阶段 C56789——MAC
不同途径补体系统激活的比较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免疫复合物 病原体甘露糖残基 病原体表面 C1、C4、C2 MASP、C4、C2 C3、B、D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攻膜复合体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一、溶细胞膜作用 二、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 1、调理作用 2、炎症介质作用 3、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溶细胞膜作用 1、溶菌 2、溶细胞
补体的溶菌、溶细胞作用 溶菌 溶细胞
补体的调理作用 细菌 C3b受体 吞噬细胞
补体的炎症介质作用 1、过敏毒素作用 2、趋化作用 3、激肽样作用
C3a C5a 过敏介质 肥大细胞 过敏毒素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 血管 中性粒细胞 C5a C567 组织 C3a 趋化作用
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免疫复合物 C3b受体 红细胞
C1q——识别免疫复合物、识别病毒膜蛋白 C4a——过敏毒素 C4b——组成C3、C5转化酶、参与免疫粘附 C2b——组成C3、C5转化酶 C3a——过敏毒素、趋化因子 C3b——组成C3、C5转化酶、参与免疫粘附、调理作用 C5a——过敏毒素、趋化因子 C5b、C6、C7——趋化因子、组成攻膜复合体 C8、C9——组成攻膜复合体 Ba——参与免疫调节 Bb——组成C3、C5转化酶 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生物学作用
吞噬细胞的激活与效应 1、PRR对分子模式的识别与激活 2、清除与杀灭效应 3、扩展适应性免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