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335 Views
金属间化合物(中间相) : 金属与金属 或 金属与类金属 之间所形成的化合物。 影响因素:电负性,电子浓度,原子尺寸 类型: 正常价化合物:符合原子价规则的化合物, AmBn 电子化合物(电子相):按照一定电子浓度值形成。 间隙化合物:受原子尺寸因素控制。. §2.2 金属间化合物. 第二节 金属间化合物. 符合原子价规则的化合物。 AmBn , me c =n(8-e A ) 有一定成分,可用化学分子式表示, 一般表示为 AB 或 AB2 ( A2B ) 。 电负性差 对其形成其主要作用,差值越大,稳定性越高。
E N D
金属间化合物(中间相):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类金属之间所形成的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中间相):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类金属之间所形成的化合物。 影响因素:电负性,电子浓度,原子尺寸 类型: 正常价化合物:符合原子价规则的化合物,AmBn 电子化合物(电子相):按照一定电子浓度值形成。 间隙化合物:受原子尺寸因素控制。 §2.2 金属间化合物 第二节 金属间化合物
符合原子价规则的化合物。AmBn,mec=n(8-eA) 有一定成分,可用化学分子式表示, 一般表示为AB或AB2(A2B)。 电负性差对其形成其主要作用,差值越大,稳定性越高。 键型:随电负性差的减小,分别形成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形成元素:金属元素与ⅣA、ⅤA、ⅥA族元素。 结构:不同于组元。NaCl结构,CaF2结构 §2.2.1 正常价化合物 第二节 金属间化合物 • 性能特点:熔点、硬度及脆性较高。
不遵守化合价规律,按一定电子浓度值形成。电子浓度不同,晶格类型不同。不遵守化合价规律,按一定电子浓度值形成。电子浓度不同,晶格类型不同。 相: β γ ε 电子浓度: 3/2 21/13 21/12 结构: bcc 复杂立方 密排六方 键型:金属键(金属-金属),有金属特性。 可用化学式表示,但成分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可以形成以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 形成元素:ⅠB族或过渡族金属元素与ⅡB、ⅢA、 ⅣA族元素。 §2.2.2 电子化合物 第二节 金属间化合物 对含过渡族元素的电子化合物,计算电子浓度时,过渡族元素的价电子数常视为零。
受原子尺寸因素控制 形成元素:过渡族金属与原子半径很小的非金属元素。 简单间隙化合物(间隙相):Rx/RM<0.59, 结构简单。 金属原子呈现新结构,非金属原子位于其间隙,结构简单。如面心立方VC 复杂间隙化合物: Rx/RM>0.59, 结构复杂。主要是铁、钴、铬、锰的化合物,如Fe3C。 §2.2.3 间隙化合物 第二节 金属间化合物
结构:AB2型,rA/rB=1.05-1.068 MgCu2:立方系, MgZn2:立方系 MgNi2:六方系 Laves相介于间隙化合物与电子化合物之间,主要取决于几何因素,但电子浓度也起一定作用,也有人将其归为电子化合物。 拉弗斯(Laves)相
力学性能:高硬度、高熔点、低塑性 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电学、磁学、声学性质等,可用于半导体材料、形状记忆材料、储氢材料等。 例题2.2.2:p63 §2.2.4 金属化合物的特性 第二节 金属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