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86 Views
報告人:黃孟儒 勞委會職訓局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 hmr@jobmail.evta.com.tw. 桃竹苗區就業市場. 大 綱. 壹、經濟與就業概況 貳、現況調查 叁、特色產業供需 肆、結語. 壹 、 經濟與就業概況 ― 區域背景. 資料來源:教育部、經濟部、勞委會及各縣市政府統計至 96 年 6 月底資料. 8 大工業區 2 大科學園區 ( 華亞、龍潭 ) 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 新竹科學園區 ( 半導體 ). 竹北台元科技園區 湖口工業區. 3 大工業區 竹南科學園區 ( 生科 . 通訊 . 光電 ) 後龍科學園區(招商中). 產業發展.
E N D
報告人:黃孟儒 勞委會職訓局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 hmr@jobmail.evta.com.tw 桃竹苗區就業市場
大 綱 • 壹、經濟與就業概況 • 貳、現況調查 • 叁、特色產業供需 • 肆、結語
壹、經濟與就業概況―區域背景 資料來源:教育部、經濟部、勞委會及各縣市政府統計至96年6月底資料
8大工業區 2大科學園區 (華亞、龍潭) 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 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 竹北台元科技園區 湖口工業區 3大工業區 竹南科學園區(生科.通訊.光電) 後龍科學園區(招商中) 產業發展
經濟與就業結構(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2007,12)經濟與就業結構(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2007,12) • 桃竹苗區第一級產業農業,其經濟及就業結構比重,均遠低於其他部門。 • 第二級產業工業與第三級產業服務業的比重接近,均在四、五成之間, • 其中工業比重略高於服務業,呈現工業與服務業並重的經濟與就業結構。
工商業概況 • 四縣市中,桃園縣的重工業、營利事業等經濟規模,以及就業者人數規模均大於其他三縣市
96 年 11 月 全 國 失 業 率 為 3.87 依據行政院主計處94/95年統計年報-縣市別 區域勞動力 1至6月為 3.86
就業人數概況 • 若視桃竹苗地區為一個區域性勞動市場,桃竹苗四縣市雖各自獨立,卻可產生勞動力供需之相互調節功能。又由於桃園縣的規模遠超過其餘三個縣市,可視桃園縣為本區域性勞動市場的核心。 桃竹苗地區內91~95年就業者人數分布圖 1000 單位:千人 桃園縣 500 新竹縣 0 苗栗縣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新竹市 年度
貳、現況調查 新竹縣市就業現況調查(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2007,10) • 有效回收樣本:1,078份(網路問卷調查) • 調查時間:2007.10.17-2007.10.30 • 新竹地區勞動力40.6萬人,失業人口1.5萬人 • 目前求職者待業原因 未有公司通知面試佔33.94%、 沒有適合的工作佔16.74%、 工作機會太少佔16.29%。
新竹外來客佔 47.19% 外地到新竹工作的原因(可複選): 就業機會多佔56.58%、 企業規模普遍較大佔32.51%、 園區效應造就整體競爭力佔27.79%。
苗栗就業現況調查(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2007,10)苗栗就業現況調查(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2007,10) • 有效回收樣本:388份(網路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2007.10.15-2007.10.22 95年苗栗縣總人口56萬人, 勞動力25.1萬人,失業者約1萬人 • 目前求職者待業原因? 工作機會太少佔55.22%、 沒有適合的工作佔46.27%、 薪資福利不符需求佔23.13%。
7成想離開苗栗,3成7想去新竹 想轉往什麼地方工作 : 依序為新竹、台北、台中 不願離開苗栗? 7成5就近照顧家人 可就近照顧家人佔75.44% 苗栗物價/生活費較低佔33.33%、 不習慣外地生活佔27.19%。
2007年9月份苗栗地區缺工數前三大行業: 依序為資訊/科技、工商業服務、 傳產製造業 • 缺工最多的前三名職務 業務/貿易、營建工程人員、品管安規
營運趨勢初估(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2007,12)營運趨勢初估(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2007,12) 樣本數:500回收:496(外展人員-多媽媽問卷訪談) 預估營運成長者佔全體回收樣本數47.07%, 預估營運持平者佔全體回收樣本數34.27%, 可見受訪企業對於營運預測趨於樂觀, 但新竹與苗栗之企業則趨於保守
企業預估未來一年人才需求狀況趨緩 • 但因區域產業特性而有不同 企業表示人才需求狀況「無變動」者佔全體回收樣本 53%為最高, 其次為「增加」,佔全體回收樣本45.95%,再其次為 「減少」, 推論現階段企業用人趨於保守, 但竹北、桃園有「增加」大於或等於「無變動」之趨 勢,推斷此區域,大型企業及科技產業較密集,因此 人才需求較為殷切。
就服人員實地服務觀察 蘆竹地區:房仲業明顯增加 →社區保全、清潔人力需求增加 香山地區:汽車修護、汽車美容業聚集 竹北地區:大賣場女性保全需求漸增 科學園區從業人員 &多元就業計畫單位 → 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 聖誕老人是哪裡人? (天下,NO.3852,007,12) 禮物
全球第一個聖誕老人辦公室 • 芬蘭拉蘭普省(80年前,故鄉?) • 1982年創設全球第一個聖誕老人辦公室 • 必須要相信世界上『真的只有』一個聖誕老人 • 來過臺灣? • 聖誕老人「標準化」 • RFID名牌 • 每年60-70萬封信 • 10幾種語言 • 產學合作
運輸業 流通輔助業 倉儲業 物流產業 零售業 流通服務業 批發業 叁、特色產業供需 (賈凱傑, 勞委會職訓局桃園職訓中心委託,2007,05,)
物流產業發展方向 向上整合 第三方物流 向下整合
2004~2009年物流業員工人數推估 資料來源:環球經濟社 資料來源:環球經濟社物流人才調查
當前物流人力供需問題 • 物流人才供需「質」的分析 • 科系/課程缺口 • 學歷缺口 • 工作經驗缺口 • 在許多新的物流人力技能工作需求下,以傳統的「年資」工作經驗指標來看,相關人力似乎不缺,但傳統的物流工作人力無法滿足業者創新服務的需求。 • 如:生活物流
生活物流人力需求 • 未來三年液晶電視機年需求量平均120萬台所需宅配安裝人力750人。 • (工作天數300天,每天裝機每1.5人天8台) • 冷氣機年裝機量30萬台,所需安裝人力約400人。 • (工作天數300天,每天裝機每兩人5台) • 全台搬家服務案件30萬件每月約2.5萬件月工作天 數20天每天1250件總需求人數3750人,實際年需 求人數約450人。 • 合計宅配安裝工程師、搬遷工程師需求1,600人。
物流人才「量」的缺口 • 未來物流人才需求如下: • 2006年總缺口約6,160人 • 高中職―約1,900人、大專院校―約2,200人、碩、博士―約2,060人; • 2007年總缺口約3,960人 • 高中職―約1,460人、大專院校―約1,020人、碩、博士―約1,480人; • 2008年總缺口約6,060人 • 高中職―約1,960人、大專院校―約2,050人、碩、博士―約2,050人。
執 100% 正 人 團 工 行 90% 直 際 隊 作 力 80% 誠 關 專 合 態 實 70% 係 業 作 度 適 能 60% 技 能 管 應 組 力 能 50% 力 理 力 織 40% 能 技 證 30% 細 力 巧 照 20% 心 10% 0% 公司徵才 • 受訪公司認為「物流基礎作業員工」須具備之能力或特性,其中「團隊合作能力」、「工作態度」及「專業技能」為最多公司認為是員工最重要且必須具備。
70% 需 台 台 宜 全 中 60% 南 1 花 1 省 桃 1 至 以 4 50% 6 竹 7 東 3 各 7 雲 南 % 5 苗 % 地 % 處 大 % 嘉 未 地 40% % 地 區 4 台 移 地 填 區 區 8 北 動 30% 區 寫 % 縣 市 20% 4 % 10% 0% • 近期可能職缺之工作地點
訂 行 70% 搬 庫 單 車 運 60% 存 倉 處 送 宅 裝 管 流 儲 理 貨 配 50% 帳 卸 理 通 作 類 類 安 包 務 類 類 加 業 40% 裝 裝 處 其 工 類 類 分 理 30% 他 類 裝 類 類 20% 10% 0% • 未來一年人力需求職業類別
物流人力之供給與需求 物流人才相關職務分類 • 第一類為經營管理類 • 包括人事及經營管理工作職務; • 第二類為營運作業類 • 包括行政及總務、業務貿易; • 第三類為專業技術/技能類 • 包括其他工程及研發、軟體及資管、行銷企劃及廣 告、財務會計、法律及顧問等; • 第四類為現場作業類 • 包括廠內相關、客服及技術支援、運輸等項。
觀光產業(陳盈璋,職訓局桃園職訓中心委託,2007,05,)觀光產業(陳盈璋,職訓局桃園職訓中心委託,2007,05,) • 近10年來,國際市場觀光旅客人次持續成長,2006年已達8.42億人次,較2005年增加3千6百餘萬人次,成長率4.5%。 • 近3年來,亞太地區更成為全球國際觀光旅客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成長率約7.6%至8.0%。 • 世界觀光組織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估計,2020年國際觀光旅客人數將成長至16億人次,增加幅度將近1倍。 • 展望未來,全球觀光發展前景仍看好,國際觀光旅客人數將持續成長。
桃園地區觀光旅館住房率 84%, 佔全國第三 • 其中國際觀光客佔68%,佔全國第三 (臺中1,臺北2)
觀光休閒業人才供給分析-餐旅業需求 (銘傳大學,台灣地區餐旅人力需求之調查,教育部委託,2002)
職訓局桃訓中心初步規劃 1.成為學校與業界橋樑 2.提出就業保證 3.課程內容與業界全球同步 4.協助業界開辦職前訓練
肆、結語 • 就業空間 區域特色、生活圈 • 移動能力(mobility) • 教育與訓練之銜接 • 人力資源之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