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331 Views
课堂教学行为与 教师文化.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教授、博导 夏志芳. 一、为什么要强调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 1. 教学理念必须转化为教学行为 意义:质量意识、社会期望、发展需要 概念:小尺度、短时间、外显化的教学表达与实施方式。 分类:指导行为、对话行为、呈示行为;主要行为、辅助行为;组织行为、传授行为、实践行为。. 一、为什么要强调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 2. 教学行为不改进,学习方式就不可能改变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有效教学 实践误区:表演倾向、形式主义、不敢训练、不敢多讲等。. 二、国外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E N D
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师文化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教授、博导 夏志芳
一、为什么要强调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 1.教学理念必须转化为教学行为 • 意义:质量意识、社会期望、发展需要 • 概念:小尺度、短时间、外显化的教学表达与实施方式。 • 分类:指导行为、对话行为、呈示行为;主要行为、辅助行为;组织行为、传授行为、实践行为。
一、为什么要强调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 2.教学行为不改进,学习方式就不可能改变 •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有效教学 • 实践误区:表演倾向、形式主义、不敢训练、不敢多讲等。
二、国外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1.教学行为的行为主义研究 • 标准研究——行为规范 • 临床研究——行为诊断 • 微格研究——行为矫治
二、国外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2.教学行为的角色认同研究 • 角色——行为的关系研究 • 角色——行为的转型研究
课程实施者——课程创生者 教材执行者——教材处理者 教学组织者——共同学习者 知识传授者——方法指导者 资源利用者——资源开发者 学业测量者——成长记录者 品行训导者——心理疏导者 道德传播者——人格示范者 经验积累者——自我反思者 实践摸索者——理性研究者
二、国外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3.教学行为的教师素养研究 • 素养——风格的关系研究 • 知识——素养的结构研究
二、国外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4.教学行为的师生互动性研究 5.教学行为的双“机”研究 • 教学机制行为——掌控课堂(预设性、规范性) • 教学机智行为——调谐课堂(生成性、灵活性)
三、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思路 1.教学行为的学科特点研究(基本功) 2.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 教学效率 • 教学效能 • 教学效益 3.教学行为的诊断与评价研究
三、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思路 4.教学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5.教学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6.教学行为的伦理学研究
三、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思路 7.教学行为的文化学研究 • 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精神追求等 • 人文魅力、人际魅力、人格魅力。(幽雅、高雅、博雅)(真情、真心、真诚)(坚定、坚强、坚毅)
谢谢大家! 13311618871 xiazhifan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