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likes | 934 Views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 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 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 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 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 豪情不变年复一年 做人有苦有甜善恶分开两边 都为梦中的明天 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 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向天再借五百年. 三 “ 康乾盛世 ” 的开创者 —— 康熙. 课标要求: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E N D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 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 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 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 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 豪情不变年复一年 做人有苦有甜善恶分开两边 都为梦中的明天 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 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向天再借五百年
三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课标要求: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清朝皇帝世系表 太祖天命 1616-1626 → → 世祖 顺治 1643-1661 太宗 天聪 1626-1643 ↓ 高宗 乾隆 1735-1795 ← 世宗 雍正 1722-1735 ← 圣祖 康熙 1661-1722 圣祖 康熙 1661-1722 ↓ 仁宗 嘉庆 1796-1820 → 宣宗 道光 1820-1850 → 文宗 咸丰 1850-1861 ↓ 溥仪 宣统 1908-1911 ← ← 德宗 光绪 1875-1908 穆宗 同治 1861-1874
在中国历史上300多个帝王中,有一 颗特别璀璨夺目的明星——“爱新觉罗· 玄烨康熙大帝”。如果说他是中华帝国众多皇帝中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一点也不为过。他在位时期,智擒鳌拜,剿撤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西征蒙古,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爱民如子。 康熙大帝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好学敏求,崇尚节约。在位61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发展,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的一个黄金时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
康熙简介 清圣祖仁皇帝 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8岁登基 14岁亲政 69岁驾崩 在位61年 年号 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 万民康宁,天下兴盛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玄烨,顺治帝第三子,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这位少年皇帝,亲政后除掉了结党营私的辅政大臣鳌拜。后又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维护了统一。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玄烨,顺治帝第三子,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这位少年皇帝,亲政后除掉了结党营私的辅政大臣鳌拜。后又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维护了统一。 康熙是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能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初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一、“少年天子” 1.孝庄训教,兼学满汉
兼学满汉 • 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族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所以康熙身上有满洲人、蒙古人、汉族人的三种血统。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祖母说蒙古语,他的师傅,满族的师傅教给他说满语,学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所以康熙他的文化来说,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影响,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影响。
一、“少年天子” 1.孝庄训教,兼学满汉 2.智除鏊拜,锋芒初显 3.博才多能,学贯中西
学贯中西 • 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康熙时候的仪器。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仍然运转灵活,光彩耀人。其中有一件手摇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的运算,现在北京故宫里面收藏了康熙时代的手摇计算机有十件,很有意思。还展出了比例规,是铜镀金的,可以进行乘方开方的运算,还展出了几何模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体,多面体,完全是楠木做的,几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细,这是康熙当年学几何时候用的教学模型。还有一些其它的仪器。
康熙他不仅仅是学,而且还实践,他在视察永定河的时候,带着他的几个皇子,让他们亲自打桩,亲自用仪器进行测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恰好那时候有日食,皇子们在北京观测日食,他在前线,然后紧急奏报,交流观测的结果。 • 康熙对西洋和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排斥,而是接纳,表示了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宽大的胸怀和渴求的愿望。尽管是这样,但是康熙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宫廷行为,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下面的一代一代的子孙们,那些皇帝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不感兴趣,仅仅喜欢的是自鸣钟和大水法,作为欣赏和玩物而已,没有用来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康熙的科学与路易十四的舞蹈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最喜欢钻研科学的无疑是清朝的康熙。与他同时代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痴迷的则是舞蹈。 康熙和路易十四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同样是幼年继位、雄才大略,同样具有了解世界的强烈愿望。1688年,首批法国传教士受路易十四派遣,几经周折抵达北京,随后得到康熙的接见。这些来自法国的传教士在康熙王朝的重大科学事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1697年,传教士白晋带了300多卷中文书,作为赠送给路易十四的礼物回到巴黎。在法国期间他撰写了《康熙帝传》,书中有这样的记述:“康熙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西方科学,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同我们在一起,白天和晚上还要用更多的时间自学……尽管我们谨慎地早早就来到宫中,但他还是经常在我们到达之前就准备好了,他急于向我们请教一些他已做过习题,或者是向我们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1697年,传教士白晋带了300多卷中文书,作为赠送给路易十四的礼物回到巴黎。在法国期间他撰写了《康熙帝传》,书中有这样的记述:“康熙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西方科学,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同我们在一起,白天和晚上还要用更多的时间自学……尽管我们谨慎地早早就来到宫中,但他还是经常在我们到达之前就准备好了,他急于向我们请教一些他已做过习题,或者是向我们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清康熙十二年(1673)造六分仪
康熙学习科学是如此刻苦,以至于御医劝诫他,这样会影响到健康状况。与之媲美的是,路易十四对舞蹈如痴如醉,先后出现在21部芭蕾舞剧之中,有位朝臣甚至担心国王会因为过度练功而病倒。康熙学习科学是如此刻苦,以至于御医劝诫他,这样会影响到健康状况。与之媲美的是,路易十四对舞蹈如痴如醉,先后出现在21部芭蕾舞剧之中,有位朝臣甚至担心国王会因为过度练功而病倒。 不过,舞蹈之于路易十四,科学之于康熙,其实有着一个共同点:统治的需要。 路易十四 (1643—1715年在位)
周恩来曾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像清朝那样统一。”这除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共同生活、休戚与共的历史传统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有关,还有康熙帝的积极作为分不开。周恩来曾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像清朝那样统一。”这除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共同生活、休戚与共的历史传统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有关,还有康熙帝的积极作为分不开。
黑龙江流域 新 疆 康熙巩固 多民族国 家的举措 西 藏 台 湾 南方云南广东福建三地 思考:康熙帝即位时,在巩固统治上面临什么问题?
思考 康熙帝即位时,在巩固统治上面临什么问题? 康熙初年,清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在中央鳌拜专权,在地方割据势力尚未清除,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息,对边疆地区如台湾和西藏还没有完成有效的控制,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沙俄势力东来,侵入了我国的黑龙江流域。 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和抵御外侮是其重大的使命。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及影响 平定“三藩”
平定“三藩”(1673--1681) • “三藩”的概念
三藩即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三藩之中,又数吴三桂最强。吴三桂当上藩王之后,十分骄横,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制财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里。 康熙即位后,三藩存在威胁到中央统治。当时康熙只有20岁,周岁才19岁,一个年轻的皇帝,但是康熙在困难面前不畏惧, 1673年,清政府下令撤掉三藩藩王称号,吴三桂等随即叛乱 ,历时八年,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一。 吴三桂
平定“三藩”(1673--1681) • “三藩”的概念 • 控制地区:
耿精忠 吴三桂 尚可喜 叛乱范围: 云南 贵州 福建 广东 湖南 四川 陕西 甘肃 浙江 江西
平定“三藩”(1673--1681) • “三藩”的概念 • 控制地区: • 撤藩之争
康熙撤藩与企业变革角色类比 • 序号 名称 与企业变革类比角色 对变革的态度 1 孝庄 董事长 稳中求变,开明 2 康熙 总经理 急变,年少气盛 3 明珠、周培公 支持变革的中层领导 急变 4 索额图 反对变革的中层领导 不变
平定“三藩”(1673--1681) • “三藩”的概念 • 控制地区: • 撤藩之争 • 策略: • 史学界的评价 重用汉将,剿抚并用
对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评价 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第二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并非明智之举,难以为功。其依据有:第一,从原因上看,三藩之乱的发生是康熙对三藩处理政策不当造成的,汉武帝尚知以推恩令化王国为侯国,最后铲除王国势力,康熙在内地未治,人心不一的情况下,却不以政治手段徐图,贸然撤藩,指望军事手段的速效。第二,从结果来看,兴兵八年,祸及十省,使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重遭破坏。第三,从性质上来看,康熙与三藩的矛盾,纯属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无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思考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解决地方割据势力的手段可分为哪几种?试举例说明。你比较赞成哪种方式?为什么?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及影响 历时八年,终获全胜 剿抚并用,有利安定 平定“三藩” 收复台湾
关于台湾 • 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 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 • 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统治38年(1624-1662)。
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 • 材料二: 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仍然用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 ——《中国通史全编》(下) 从上述材料对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进行简要评价。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是民族英雄。一方面有利于台湾的早期开发,另一方面与清政府分庭抗衡,形成分裂状态。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不料当年就病逝。他的儿子郑经、孙子郑克塽先后继任延平郡王,在台湾与清王朝对峙。康熙皇帝继位后,曾数次主动派员与郑氏谈判,谋求和平统一台湾,但郑经、郑克塽均固执地要在台湾独立为国。1683年,施琅率清军全歼郑氏主力,郑克塽作了明智抉择,请求归顺。康熙帝宽大为怀,自郑克塽以下皆量才录用,封官加爵。郑克塽要求把郑成功的遗骨移葬福建故土,康熙帝欣然准允,以礼安葬,并亲书挽联一副: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从而上下心安,促进了台湾及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
施琅 启用降将施琅,彰显胆略见识 武力收复台湾,安定东南海疆 台湾设府置县,促进联系发展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 1684年清朝 设置台湾府 施琅进军台湾
探究: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收复台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究: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收复台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 “郑成功的复台和施琅的复台虽各有具体原因,但是都隐藏着中华民族的大义。” • “两人的处境不同,征台的出发点不同,但是他们对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则有同样的认识,都坚定地主张保卫台湾。 • 从他们两人对台湾的认识来看,我们说施琅不是郑成功的叛徒,而是他的继承者。”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及影响 历时八年,终获全胜 剿抚并用,有利安定 平定“三藩” 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 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收复台湾 抗击沙俄入侵
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 尼布楚
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清军雅克萨战役使用的枪炮
《尼布楚条约》意义:1.双方平等协商下签署的平等条约;2.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尼布楚条约》意义:1.双方平等协商下签署的平等条约;2.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 3.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也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及影响 历时八年,终获全胜 剿抚并用,有利安定 平定“三藩” 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收复台湾 抗击沙俄入侵 抗击了沙俄的侵略, 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三征噶尔丹
平定准噶尔部 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 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抵抗失败后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威胁到中央王朝。
葛尔丹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阴谋分裂祖国。葛尔丹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阴谋分裂祖国。 • 1690年,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采取分兵合围的战略,通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击溃了葛尔丹势力。 •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是亲征。” • 康熙帝决心清除葛尔丹的残兵,发誓如果清军粮草断绝,“朕必噬雪穷追,断部回师”,最终迫使葛尔丹兵败自杀。 • 打那以后,清政府重新控制了阿尔泰山以东的漠北蒙古,给当地蒙古贵族各种封号和官职。清政府又在乌里雅苏台设立将军,统辖漠北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