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437 Views
社會變遷. 張景旭老師 chinhsu4988@yahoo.com.tw. 壹、社會的第一個變化. 第一個變化 服務經濟時代的來臨. 2003 年先進國家發展趨勢. 服務業佔 GDP 服務業佔就業人口 美國 72(%) 76(%) 德國 70 70 法國 72 73 英國 69 74 日本 68 65. 台灣服務業發展趨勢. 服務業佔台灣總就業人口比重
E N D
社會變遷 張景旭老師 chinhsu4988@yahoo.com.tw
壹、社會的第一個變化 • 第一個變化 • 服務經濟時代的來臨
2003年先進國家發展趨勢 • 服務業佔GDP 服務業佔就業人口 • 美國 72(%)76(%) • 德國 7070 • 法國 7273 • 英國 6974 • 日本 6865
台灣服務業發展趨勢 • 服務業佔台灣總就業人口比重 • 2005年 57.66 (%) • 2006年 57.93 • 2007年 57.92
台灣服務業發展趨勢 • 服務業佔台灣GDP比重 • 2006年 70.71(%) • 2007年 73.17
貳、社會的第二個變化 • 第二個變化 • 資訊社會的來臨
資訊社會新4P • Paul Roetzer 的4P新挑戰 • Personas(角色扮演) • Participation(社群參與) • Publishing(公布發表) • PageRank(網頁排名)
逐年成長的網路購物市場 • 網路購物市場(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 2004年 三百八十九億元 • 2005年 五百九十六億元 • 2006年 九百三十五億元 • 2007年 一千四百三十八億元
参、社會的第三個變化 • 第三個變化 • 高齡化社會的來臨
高齡化社會的機會 • 1.什麼產業將要萎縮,什麼產業將要擴張?
高齡化社會的機會 • 2.各個行業如何因應高齡化轉型挑 戰?(服裝、餐飲、網路、旅遊 、手機、汽車、房地產)
肆、台灣經濟的挑戰:關係行銷 • 1對產品導向管理思維的反省 • 2消費市場從需求過剩轉為供給過剩 • 3工業行銷的率先示範 • 4彈性製造科技的發展 • 5電腦、電信與網際網路媒介帶來新機會
關係行銷 • 關係行銷的基本特徵 • 1留住老顧客比開發新顧客更有利 • 2記住高終身價值顧客(善用電腦軟體) • 3持續與顧客聯繫(善用虛擬社群) • 4客製化服務(善用大量客製化技術) • 5延伸性服務及其優勢(善用策略聯盟) • 6全員參與式工作組織
伍、台灣經濟的挑戰:體驗經濟 • 體驗經濟的社會發展背景 • 1對產品導向管理思維的反省 • 2對技術導向思維的反省 • 3對服務業無形產品概念的反省 • 4對表面化的顧客研究的反省 • 5少量多樣化消費文化 • 6傳播科技帶來新機會
體驗經濟 • Pine與Gilmore的體驗經濟理論 • 1農業經濟時代 • 2工業經濟時代:重視的是「製造技術」 • 3服務經濟時代:重視的是提供專業的服務產品(無形產品),提供高度人性化的服務可以主導經濟發展
顧客經驗管理 • 4體驗經濟時代:重視顧客消費體驗。服務業工作者不是產品的銷售者,而是以商品為道具,營造顧客體驗的工程師。能夠創造出消費者深刻「體驗」的商業體,才能夠主導經濟發展。
陸、社會的第四個變化 • 第四個變化 • 環境保護時代的來臨 • 綠色企業與消費
全球能源耗竭趨勢 • 全球石油蘊藏量和年生產量的比值(Reserves/Production Ratio, R/P ratio, 或稱可採年數): • 34年。
全球能源耗竭趨勢 • 全球天然氣蘊藏量和年生產量的比值(Reserves/Production Ratio, R/P ratio, 或稱可採年數): • 54年。
全球能源耗竭趨勢 • 全球煤炭蘊藏量和年生產量的比值(Reserves/Production Ratio, R/P ratio, 或稱可採年數): • 198年。
二氧化碳與全球氣候變遷 • 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雨量與降雨型態改變、氣候變化頻率與變動幅度加劇(如聖嬰與反聖嬰現象、超級颱風)、海平面上升等。 • 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構成「溫室效應」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與全球氣候變遷 • 以2050年為達成永續目標年,根據上述目標以及未來人口趨勢的預測,在2050年時全球每人每年的永續排放量應為1.7噸。 • 台灣的人均排放量在1980年時為4.23噸,1990年為5.71噸,到1997年上升為8.53噸。當世界先進國家平均排放量都維持穩定甚至下降時,台灣的人均排放量卻不減反增。
柒、社會的第五個變化 • 第五個變化 • 越來越不平等的世界
世界不平等趨勢 • 一、全球不平等概況 • (1)全球最富有五分之一人口:70%。 • (2)全球第二富有五分之一人口:20% 。 • (3)全球第三富有五分之一人口:5%。 • (4)全球第二窮五分之一人口: 3%。 • (4)全球最窮五分之一人口: 2%。
世界不平等趨勢 • 二、台灣最富裕與最貧窮百分之五 的平均所得差距 • 198832倍 • 200040倍 • 200351倍 • 200661倍
捌、台灣社會的挑戰:社會運動 • 1.集體行為的定義 • 一群組織不嚴密的人們,受某一事件(或因素)所刺激,所表現出來的團體活動。 • 時尚流行 • 股票、彩券 • 謠言 • 社會運動
2.社會運動的定義 • 它是集體行為的一種類型。 • 比其它集體行為有更清楚的目標。 • 動員方式更具組織性。 • 有更明顯的領袖與思想指導。 • 專注於討論、修改社會規則。
為何要加入NPO • (1)全球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企業成立自己的NPO、或是贊助NPO的比例大幅成長。 • (2)人們在工作領域中很難開拓自己的人脈,需要以參與NPO的方式找到更多機會。 • (3)個人在NPO取得的身分,可能有利於工作,從而提升自己在職場中的地位。 • (4)個人在NPO取得的身分,可以保護自己,並對抗職場中,那些濫權的惡勢力。
EX: 保險業務員同時是佛教團體成員。一方面,協助死者家屬,為往生者助念,一方面為他人辦理各項保險事宜。 • EX: 員工是產業工會積極成員,公司裁員時不敢先裁這位員工。員工在公司內外的人脈越豐沛,該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同時,公司開除該員工所涉及之風險也越大。
為何要加入NPO • (5)個人在NPO取得的身分,可能使微不足道的工作者獲得巨大權力,除了可以挑戰各種位高權重者的利益外,也可以其公信力獲得企業主不能獲得的外部資源,從而保護其所屬的企業。 • (6)個人在NPO取得的身分,可以保護自己的企業外,也可以其公信力獲得業者所不能獲得的外部資源,從而保護其所屬的社區、產業社群、甚至創造新產業。
EX: 員工同時是公益團體會員,可以協助處理企業與社區間相關協調問題。員工同時是政黨幹部,可以協助處理企業與政府間相關協調事宜。 • EX: 王功社區發展協會,制定了王功漁火節,彰化縣政府受其影響推動了相關活動,從而使沒落社區再度發展。 • EX:美國大學生推動反血汗工廠運動,促成了SA8000勞動查檢制度的誕生,除了改善勞工福利外,並且創造新的顧問服務業。
為何要加入NPO • (7)個人加入NPO,可以敦促社會各界關注、討論我們社會中所存在的各種不合理問題。最終,甚至敦促各界人士,為解決社會問題(修改社會規則),採取積極行動。
台灣社會運動的未來 • (1)需要有更多的人、更多的資源,投入在社會問題的提醒、討論、找出解決方案、以及實際的行動上。 • (2)社會的希望不在領導人的愛心、或是公務員的聞聲救苦。而是來自於那些為了解決社會問題因而願意積極採取行動的人。 • (3)我們隨時都是社會運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