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02 Views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中的历史地位. 王德泰.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南北朝并立形势图. 一、封建经济区域扩大. 材料 1 : 《 晋书 》 云:“洛京倾覆,中州仕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材料 2 : 《 晋书 • 地理志 》 载:“自中原离乱,遗黎南渡, …… 乃于江南侨立淮南郡及诸县;又于寻阳侨置松滋郡遥隶扬州。 …… 后又侨置魏郡、广川、曹阳、堂邑等诸郡,并所统县。” 材料 3 : 《 晋书 • 地理志 》 载:“元帝渡江之后,乃侨置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等四郡。是时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率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之。”.
E N D
一、封建经济区域扩大 • 材料1:《晋书》云:“洛京倾覆,中州仕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 材料2:《晋书•地理志》载:“自中原离乱,遗黎南渡,……乃于江南侨立淮南郡及诸县;又于寻阳侨置松滋郡遥隶扬州。……后又侨置魏郡、广川、曹阳、堂邑等诸郡,并所统县。” • 材料3:《晋书•地理志》载:“元帝渡江之后,乃侨置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等四郡。是时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率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之。”
材料4:唐林諝《闽中记》云:“永嘉之乱,中原仕族,林、黄、陈、郭四姓先入闽”;材料4:唐林諝《闽中记》云:“永嘉之乱,中原仕族,林、黄、陈、郭四姓先入闽”; • 材料5:明何乔远《闽书》云:“晋永嘉二年(308),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
二、民族大融合 • 材料1:“关中羌、氐、巴人大约有五十余万。”《晋书•江统传》卷56。 • 材料2:并州匈奴刘渊起兵时,有众十余万。《晋书•刘元海载记》卷101 • 材料3:《晋书•符坚载记》上关中泾水和洛水上游分布匈奴四万余落。鲜卑拓跋部东晋初年,“控弦上马将有百余万”《魏书•平文帝郁律记》卷10。 • 材料4:前燕慕容皝时,在京都龙城地区有被征服的“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户垂十万”。《晋书•慕容皝传》109。 • 材料5:前燕慕容皝时,在京都龙城地区有被征服的“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户垂十万”。《晋书•慕容皝传》109
材料6:符坚曾派关中氐人“十五万户于诸方要镇”。《晋书•符坚载记》卷113。材料6:符坚曾派关中氐人“十五万户于诸方要镇”。《晋书•符坚载记》卷113。 • 材料7:慕容垂起兵,有“丁零、乌丸之众二十余万”。《晋书•符坚载记》卷114 • 材料8:北魏初,掳敕勒“数十万。” 《北史•蠕蠕转》卷98。 • 材料9:这是朱大渭在《六朝史论》中的不完全统计,西晋、十六国到北朝时期,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将近490余万人。他还认为,南方蛮、俚、僚三支少数民族,在东晋南朝时与汉族融合的约在300余万以上。 • 结论:各族人民迁徙、杂居、广泛解触。各族被压迫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的斗争。北魏统治后则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 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三、劳动者自身不断得到解放 • 材料1:大量的私家佃农越来越多的变为国家佃农。 • 材料2:北朝几个政权均实行均田制,这使世族地主不仅无力荫庇佃农,就是原来荫庇的佃农,也纷纷脱离世族地主,变为均田民和国家的编户。 • 结论:劳动者自身不断得到解放,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为隋唐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士族地主不断衰弱 • 原因:1.东晋后期及南北朝时期,门阀世族遭到农民起义、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打击,势力逐渐减弱。 • 材料:侯景军在健康附近,“破略抵第及居人富室,子女财物,尽略有之”。(《梁书•夏侯夔传》卷28)攻台城时, “悉驱城内文武,裸身而出,贼交兵杀之,死者三千余人。”又“纵兵杀戮,交尸塞路,豪富之家,恣意裦(剖)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长期的腐朽生活,造成大族们“肤脆骨柔,不堪步行,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促者,往往而然”。他们“莫不衣罗绮,怀金玉,交相枕籍,待命而终。”(《梁书•侯景传》卷56)在屠杀、疾疫、饥寒交迫下,“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余家,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材料2:侯景在攻破健康和围困台城时,一批“衣冠士族四处逃散。” 554年,西魏军乘梁政权元气大伤,一举攻克江陵。江陵百官士庶10余万人被掳于关中为奴。(《周书•于谨传》卷15) 2.士族地主不断衰弱,庶人地主依靠军功兴起。 3.考试制度的经常化,为庶族地主走上政治舞台开辟了道路。
五、科学文化引人注目 •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得到不同程度的复兴 • 文学、史学、艺术、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也有较大发展 青瓷鸡首壶 贵妇衣裙
结论:魏晋南北朝是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这一时期虽然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生活痛苦,但这一阶段为随之而来的隋唐时期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高涨准备了条件。结论:魏晋南北朝是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这一时期虽然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生活痛苦,但这一阶段为随之而来的隋唐时期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高涨准备了条件。 • 思考:我看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参考资料 •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外一种》,唐长孺著,天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7 • 《魏晋南北朝史论》,黎虎著,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7 • 《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12 •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 • 《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编,济南:齐鲁书社,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