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91 Views
歡 迎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國 立 宜 蘭 大 學. 101 學年度. 新生親師座談會.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報告人:教授兼主任 林世宗. 系所沿革. 現有教職員與學生人數. 大學部 1 至 4 年級、碩士班一、二年級,合計學生約 256 人 教師 11 位,師生比為 1:23 助教 1 位、職員 1 位 技工 1 名. 教育目標. 本系在台灣東北部地區森林生物與環境、木竹材等自然資源的基礎 與特色 下,現代的森林教育以 培育具備森林生態保育、經營及資源永續利用整合性理念之專 業 人才為目標 。.
E N D
歡 迎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國 立 宜 蘭 大 學 101學年度 新生親師座談會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報告人:教授兼主任 林世宗
現有教職員與學生人數 大學部1至4年級、碩士班一、二年級,合計學生約256人 教師11位,師生比為1:23 助教1位、職員1位 技工1名
教育目標 本系在台灣東北部地區森林生物與環境、木竹材等自然資源的基礎與特色下,現代的森林教育以培育具備森林生態保育、經營及資源永續利用整合性理念之專業人才為目標。
本系發展特色為結合森林與自然資源三大領域,培育學生森林資源永續經營管理與合理利用森林資源之專業知識與技能。本系發展特色為結合森林與自然資源三大領域,培育學生森林資源永續經營管理與合理利用森林資源之專業知識與技能。 本系發展方向為林業教育推廣、學術研究創新、技術服務及優質人力培育,並成為區域性重要的學術中心。
1.課程學習 (一)學生畢業總學分數為128學分。 (二)共同必修學分數:校共同必修 30 學分,系共同必修56學分。 (三)本系專業課程分為下列三學群,學生必須修畢其中一學群,方 得畢業。各學群必須修習之專業課程24學分,含學群必修與學 群必選課程。 (四)選修須 18 學分以上(其中 10 學分以上須為學生所修學群24學 分課程除外之本系專業課程)
實驗室規劃 • 生態學群 育林、土壤分析與調查、植群生態、動植物標本、真菌實驗室 • 經營學群 森林經營、測量與測計、森林水域系統與經營、森林生長收穫實驗室及電腦教室 • 利用學群 木材解剖、木材物理、木材化學、木質材料、電腦輔助設計加工、非破壞檢測、機械加工、電子顯微鏡實驗室及製圖教室
生資學院大樓六樓1500m2 系辦公室與會議室 教師研究室 教師研究室 階梯教室 共同實驗室 生物標本室 生態學群 實驗室 資源利用學群 實驗室 經營學群 實驗室
環境資源調查與規劃營造教學實習中心1F 560m2 製圖教室 經營 學群 生態學群 調查室 環境資源教室 資源利用學群加工室 經營 學群
學生輔導 班導師制 修課與學群輔導 學習預警
A.職涯輔導種子教師 • B.職涯進路圖 • C.系友會與職涯講座 • D.校外職場實習 • E.證照與就業考試輔導 • F.邀請領域實務專業人士兼課 • G.專題製作與產學合作計畫
學生多元學習認證 激發學生多元學習(100小時) 服務奉獻(至少30小時) 多元成長(至少30小時) 專業進取(至少20小時) 辦法:校內外主辦單位辦理活動,申請辦理核可後,學生參加活動刷卡登錄認證系統
體適能能力 • 男生1600m—9分鐘 • 女生1600m—11分鐘30秒 • 二年級下學期參加檢定 • 未通過者需畢業前補測或加修一門體育課60分以上使得畢業
英文能力檢定 • 大學生自行參加全民英檢中級初試檢定獲教育部認可之同級英文能力檢定及格 • 或入學第一學期參加榜效之英文檢定測驗及格(全校排行90%者) • 未通過者畢業前補測通過或加修一門余文中心之二小時英文進修課程及格。
研究重點 • 森林碳吸存研究 • 森林生態系經營與復育評估 • 濕地生態模式建構與分析 • 動、植物族群調查與分類 • 國家植群多樣性調查及製圖 • 森林土壤化育與性質分析 • 棲蘭山檜木生態系整合調查及保育更新之研究 • 真菌類檢索系統之建立 • 功能性林木培育與改良 • 機能性木質材料研發 • 木竹樂器開發 • 非破壞檢測技術之應用
研究與專業表現特色 1.可合開生態教育專業課程,亦可組成生態保育研究團隊。 (1)棲蘭山檜木生態系整合調查及保育更新之研究。 (2)雙連埤、翠峰湖、神秘湖等湖沼生態系之監測 。 (3)國家植群多樣性調查及製圖。 2.著重野外實務與資料分析的方法,提供資訊應用於決策管理。 (1)整合森林蓄積量與生物量調查,評估森林吸收溫室氣體CO2的貢獻。 (2)結合森林與環境專長,評估環境污染物對森林健康之影響。 3.結合永續發展的理念於木竹文化產業所需的科學與管理中。 (1)木結構設計。 (2)木竹樂器研發。 (3)生活空間設計。 (4)機能性材料開發。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規劃發展重點 • 培育具備不同專業素養的人才,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 結合實驗林場資源,提升本系在森林教學、資源保育 管理及生態教育之功能 • 設立森林生物標本館,作為區域教學資源平台。 • 建立森林生長收穫與碳吸存分析、濕地整體生態系動 態系統。 • 發展林木資源保育技術與籌設林木種原基因庫。 • 成立林木收穫工程人才培育實驗室,儲備未來政 府相關作業所需之技術人才。 • 設立木竹文化產業研發與推廣中心,結合創意與 產業生產,擴大木竹資源的應用範圍。 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Natural Resources
整體發展之「質化」目標 • 提升學生專業素養與職場就業能力。 • 整合本系各專業領域教師,發展特色實驗室或中心,擴展研究範圍並開創新的研究方向。 • 擴大與國內外研究機關的學術交流,提升本系 的研究水準及研究論文的數量。 • 藉由林業技術士証照的推動,擴大學生就業範 圍並啟發學生學習興趣。 • 整合本系與林場的發展,成為國內重點林業教 育及研究中心。 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Natural Resources
學生未來出路 【進修】 可申請或報考國內外森林、動物、植物、生態、設計、林產利用、資源管理、生命科學、環境教育等相關研究所之碩、博士班。 【就業】 可參加國家考試或各項甄試進入公民營相關機構,如林務 局、林業試驗所、縣市政府、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環保單位、學校或研究機構、工程顧問公司、木業公司、紙業公司、景觀設計公司、環境綠化公司等,從事解說教育、資源經營管理、學術研究、設計規劃、環境與資源保育、林產品加工等相關工作。
結語 宜蘭地區自然資源豐富,適合本系的發展。 本系在改制大學後,師資結構、教學空間規劃、學術研究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 本系教師相處和諧,授課認真,師生互動密切,實驗林場經營良好。 期望在各位新生的加入下,本系的發展能逐年提升與成長。
攜手共築林業希望工程 創造新林業文化 www.niu.edu.tw 聯絡電話:03-9357400轉7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