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資訊融入教學的應用與探討

資訊融入教學的應用與探討. 經營 維護 評量. 設備. 教材. 教師. 數位化學習與教學環境. 行政. 學生. 家長. 不二法門:教師使用、學生應用、家長參與 …. 推動資訊教育的因素. 教師不使用電腦於教學之原因. 不擅長或熟悉電腦操作或電腦恐懼症 傳統教學慣性 數位化環境不佳 資源不足或不適用 運用上花費更久的時間,造成教學負荷 無法提升學習效果 教學時間不足 課程目標、進度一致化,難以配合. 典型學習曲線與創新 A Typical Learning Curve. 高. 成效. 高原現象 Plateau. 低.

Download Presentation

資訊融入教學的應用與探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資訊融入教學的應用與探討

  2. 經營 維護 評量 設備 教材 教師 數位化學習與教學環境 行政 學生 家長 不二法門:教師使用、學生應用、家長參與… 推動資訊教育的因素

  3. 教師不使用電腦於教學之原因 • 不擅長或熟悉電腦操作或電腦恐懼症 • 傳統教學慣性 • 數位化環境不佳 • 資源不足或不適用 • 運用上花費更久的時間,造成教學負荷 • 無法提升學習效果 • 教學時間不足 • 課程目標、進度一致化,難以配合

  4. 典型學習曲線與創新 A Typical Learning Curve 高 成效 高原現象 Plateau 低 時間(weeks)

  5. 遷轉=傳達+吸收(和利用)行為改變。 未遷移的原因? 不尊重不信任知識來源、自尊、固執、 沒時間、缺乏機會、不敢冒險 深度與速度 速度--知識在組織中移動的速度 深度--知識遷轉的豐富程度 速度和深度往望無法兼得: 師徒相承與線上資料或報告備忘錄。

  6. 為什麼要數位學習? (態度) 新的典範 A new paradigm 現實需求 A pressing need 可行方案 A feasible solution

  7. 不知不覺 舒適

  8. 自學 Self-Study 小組合作 Small Group Collaboration 資訊融入教學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教師帶領 Instructor-led Events 數位學習的方式 混合式學習Blended-Learning e-Learning

  9.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10. 學校如何推動資訊融入 • 建立數位化網路學習與教學的環境 • 數位工程:長期性、遞迴式的過程 • 環境特性:整合性 、學校本位 、使用者導向 • 基礎建設:電腦教室、班級電腦﹙數位電視/單槍投影機﹚、專科教室群組電腦 • 未來建設:無線網路、平板電腦、遠距教學

  11. 學校如何推動資訊融入 • who:誰來建置與經營維護? • 校長—推(帶)動、支持之靈魂人物 • 全體教師 • 學年研究群 ﹙組成資訊推廣小組﹚ • 領域研究群 • 家長參與 • how: • 合作式、有系統地規劃與建置,例如以學校特色為主題建立統整式教學網頁、本位課程網頁、本位課程教材

  12. 學校如何推動資訊融入 • 推動數位化學習活動 • 教師基本知能培訓﹙需簡單、易用﹚ • 鼓勵電子化教材製作並提供獎勵 • 校園內資訊教育競賽:長期、動態 • 鼓勵學生參與校外、國際網路活動與競賽 • 數位化影像記錄 • 組織資訊融入學科之教師成長社群 • 電腦教室之充份運用﹙多媒體剪輯﹚

  13. 教師如何推動資訊融入 • 運用資訊科技協助教學:數位化教學流程 • 線上教材搜尋;引用、編輯、整理﹙宣導/介紹﹚ • 資訊運用於各類活動的學習單設計 • 儘量減少傳統書寫重複性工作,多增加師生互動 • 協同製作教材,資源共享 • 指導學生將教學成果以Web化方式呈現﹙活用班級網頁﹚ • 融入教學行動研究

  14. 北市文湖國小資訊融入教學模式

  15. 教學前 教學後 教學中 三玉國小資訊融入教學模式 實施方式 成果與評鑑 準 備

  16. 教師推動資訊融入方法 • 運用資訊科技經營班級, 帶動學習活力 • 以班級網頁建立長期之討論社群:每週一主題 • 提供每位學生自我展現之空間—個人網頁 • 提供每日一語、名言佳句、故事一則 • 提供補充教材、好站推薦、好書推薦 • 定期整理教學成果,以網頁、光碟片呈現 • 加強親職教育:家庭聯絡簿、討論區、留言板 • 運用資訊科技輔助、補救、增強學生學習 • 學習資源整理、建議與引導、遠距學習

  17. 等級0:不使用網站 教學活動中未使用網站。 等級1:訊息性質(information web use) 在網站上提供課程綱要進度等訊息。 等級2:輔助性質(supplemental web use) 在網站上提供教學內容,如:投影片、講義。 等級3:必備性質(essential web use) 學生必須透過網站才能完全參與課程。 等級4:公共性質(communal web use) 上課方式是透過網站進行或傳統面授,課程內容可以由學生提供。 等級5:沈浸性質(immersive web use) 所有網路課程和教學互動都在網路上進行,不同於傳統所謂的遠距教學,這種方式創造一個虛擬學習社群。 WWW融入教學程度的五個等級(Harmon & Jones,1999)

  18. 網路教學教材發展與推廣線上教學課程的建構

  19. 網路教學教材發展與推廣網路教學或學習的優勢網路教學教材發展與推廣網路教學或學習的優勢 • 跨越時空障礙 • 追蹤學習成果 • 人機介面完善 • 多元及快速的資訊更新 • 大量使用降低成本 • 學生主動的機會增加

  20. 遠距教學教材發展與推廣推廣策略 • 教師 • 教學資料檢索 • 媒體 • 互動 • 協同教學 • 教材資源分享 • 教學或學習心得交流 • 進修與經驗

  21. 遠距教學教材發展與推廣推廣策略 • 學生 • 虛擬教室-結合不同國家、地區、學校的學生進行學習互動或合作學習。 • 提供教學示範及資源檢索。 • 建構與專題學習。 • 輔助學習--學生別化補充學習教材。 • 教師教學補充材料-指定學生課後作業。

  22. 分 享 • 策略思考擬定學校或個人資訊行動藍圖,即是九年一貫中的生涯規劃議題的體現。 • 教師藉由行動研究架構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之規劃與實踐,不僅可以實際領會主動學習與合作研究的精神、刺激創造思考、問題解決、溝通合作,與終身學習,提昇資訊科技運用的能力、更可以形成學校本位課程的基礎及反饋系統的一環。

  23. 結 論 • 電腦只是教學與學習的工具 ,不是萬靈丹 • 文化傳承、價值觀等情意面仍賴教師陶冶、基本能力仍須教師紮實教導 • 教學是動態歷程,需教師隨時且不斷引導 • 教學效果之好壞仍依賴教師之創意與熱忱 • 善用資訊工具,享用科技善果 • 不二法門:教師使用、學生應用、家長參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