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当前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 社会科学学院 顾晓英 2004 年 4 月. 2003 年后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转折性的变化 , 其标志是 :. 一 、美国陷入了伊拉克的泥坑,开始从霸权的顶峰上跌落下来 。 二、围绕伊拉克战争和战后重建问题,法、德等欧洲国家公开站出来,反映国际力量正在发生深刻的分化改组,西欧正在成为独立的一极。 三、伊拉克战争后南北矛盾有新发展。国际恐怖主义有蔓延的趋势 四、在经济全球化驱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和中、印等大国的崛起,使多极化趋势获得了新的动力 . 中国、印度这样的大国的崛起. 美欧俄、中美俄两个三角互动. 美俄欧:

amel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当前国际形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前国际形势 社会科学学院 顾晓英 2004年4月

  2. 2003年后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转折性的变化,其标志是:2003年后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转折性的变化,其标志是: • 一、美国陷入了伊拉克的泥坑,开始从霸权的顶峰上跌落下来。 • 二、围绕伊拉克战争和战后重建问题,法、德等欧洲国家公开站出来,反映国际力量正在发生深刻的分化改组,西欧正在成为独立的一极。 • 三、伊拉克战争后南北矛盾有新发展。国际恐怖主义有蔓延的趋势 • 四、在经济全球化驱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和中、印等大国的崛起,使多极化趋势获得了新的动力.中国、印度这样的大国的崛起

  3. 美欧俄、中美俄两个三角互动 美俄欧: 美欧矛盾虽多,仍是 “堂兄弟” 美俄加强中亚反恐合作,达成核妥协和新的能源合作协定。 欧俄必要时联手制美 中美俄: 中美关系:风风雨雨,一波三折 1949-1972敌对关系 1972-1978缓和解冻 1979-1989讨价还价 1989-1996新冷战 1997- 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 中美在反恐、反扩散、经贸和货币金融、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亚太稳定等加强合作。 • 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美俄协议,美国不再以俄为战略对手。

  4. 大国根据议题合作和竞争,结盟意识淡化 • 18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曾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不变的利益。越来越多的国家坚定而艺术地奉行实用主义。 • 美国太过霸道(称两伊、朝鲜为邪恶轴心) • 美国从立国之初就打着“理想主义”的招牌,实际上奉行实用主义政策。

  5. 美国单边主义——从19世纪50年代门罗主义到“布什主义”美国单边主义——从19世纪50年代门罗主义到“布什主义” • 单方面退出美苏1972年《反弹道导弹条约》到撕毁《京都议定书》到倒萨战争。 • 美国一直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谋求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军费开支相当于排在它后面的15个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 • 911后,美国遏制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和崛起,需要大国合作。

  6. 俄罗斯:实用主义并非抛弃原则 •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文化、骄傲的历史、深厚的学术传统、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能够忍受艰难困苦和作出巨大牺牲的人民 • 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意识形态的考虑越来越处于次要的位置。 • 实行全方位伙伴关系战略和不同任何国际力量中心对抗。“平等、务实” • 俄美关系:普京强调“反恐战争中的伙伴关系”。 • 911后,俄强化了与美国关系,奉行东西并重的外交战略,集中力量解决车臣问题、建立市场经济秩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7. 法德:追求道义性和务实性的统一 • 冷战结束后,欧盟面临军事压力大为减轻,欧元的发行、欧盟的东扩进一步加强了欧盟的经济实力。 • 法国和德国一改过去在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上对美的“亦步亦趋”。 • 法德反伊战,从本国经济或政治利益实用方法出发 • 战后,他们拒绝向战后伊拉克派兵和在伊重建上的提供更多的资金。

  8.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稳定性增强 • 美、欧盟动力不足 • 日本经济缓缓中醒来(2002年1、6%增长) • 中、东南亚、非洲和独联体经济稳定增长 • 全球经济结构性矛盾加剧凸现,两面性突出

  9. 全球军事大调整 • 美国“一超”,克林顿要让美国成为“世界自由的灯塔”,事实“孤独的超级大国” • “多强”指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

  10. 美国:全面提升军力应对威胁 • 防务从“基于威胁”到“基于能力” • 2003年军费预算提高10%,增加到3500亿美元(不包括伊战期间追加的开支)2004年4005亿国防预算方案 • 调整了投资的对象:如增加太空能力的项目投资增加145%,提升信息技术项目的投资增加157% • 核战略方面:2002年3月,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被披露 • 美国在伊战后,又开始调整海外驻军

  11. 美国如何调整军事力量部署 • 五角大楼欲向台湾出售高频远程早期预警雷达及设备,价值17、76亿美元 • 它是飞弹防御系统的要件,可以提早认出并侦测出弹道飞弹、巡弋飞弹等威胁。 • 2004年3月初,美国和台湾军方人士台北会晤,打算在2006年进行联合军演,(79年后首次)

  12. 俄罗斯:实行“现实遏制”核战略 • 俄罗斯开始启动新一轮军事改革,加强经费投入 • “现实遏制”即“核遏制”战略,“先发制人”核打击 • 首先,提高核力量的威慑和打击能力。 • 其次,增强战略核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 • 第三,促美共同削减战略核力量

  13. 日本:急不可耐向军事大国快速奔跑 • 日本现行宪法被称为“和平宪法”,其第9条明确规定:“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和“专守防卫”。然而近年日军费开支超过5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拥有太平洋最强大海军,4艘宙斯盾驱逐舰(美国60艘,西班牙1艘)。 • 2003年6月,日本国会参议院通过“有事三法案”,使之拥有“集体自卫权” • 2003年6月,日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由美、日、泰、新等参加的多边空战演习 • 2004年2月,日向伊拉克派遣近50人的自卫队部队修建营房 • 2003年12月19日,日本政府决定从2004年起开始建立弹道导弹防御体系

  14. 欧盟:独立防务得到新发展 • 欧洲军工一体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 2003年4月,比利时、法国、德国和卢森堡4国举行首脑会议,提出加强欧洲防务能力的一揽子措施,包括成立欧洲防务联盟和设立欧洲联合部队行动指挥中心。 • 2003年5月,欧盟国防部长会议称,已有能力组建一支6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可随时投入全方位的维和行动

  15. 印度:欲圆大国梦 •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把印、美并列,称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民主国家” • 优先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武器 • 1998年进行核试验,1999年制订核战略。印度已拥有约60件核武器。 • 2001年成功发射新一代GSLV-D1型对地同步运载火箭,表明其已拥有研发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 • 2002年第一次洲际试验, • 军费大幅上升,重视海军建设。印度GDP超过俄罗斯,为中国的一半,年增8%。

  16. 中国:科技强军 • 1998年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 全军武器装备不断改善 • 有质的飞跃但有一定差距 • 海军 • 必须注意制空权 • 必须筑起中国人心中的国防长城

  17. 中国:走向和平崛起之路 • 首次公开阐述: • 依据: • 意义: 明确了举什么旗,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 采取了一系列兴国安邦的重大举措。 全方位外交,与周边国家、世界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关系重大进展。“睦邻、安邻、富邻”

  18. 2004年中国外交布局 • 大国外交是关键 周边外交是首要 发展中国家外交是基础 • “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是中国平衡外交的两个支点,也是“和平崛起”理论的基本依据。

  19. 中国外交战略新格局 • 将“和平崛起”理论付之于实践 •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胡访问四国:法国、埃及、阿尔及利亚、加蓬) • 确立亚太地区强国新形象 • 外交中有经济色彩 • 军事外交令人刮目相看 • 负责任的强国路线

  20. 结束语 • 中国外交首先需要中国青年的理解和支持 •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要与时俱进。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环境,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 中国进一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树立公正、民主、进步的形象,中国的政策主张首先要致力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利益,同时也要与历史发展的潮流相一致,与时代前进的方向相一致,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愿望相一致。 • 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重任归根结底要落在广大青年的身上

  21. 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