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 政治生活 》 、 《 文化生活 》 与高考备考

《 政治生活 》 、 《 文化生活 》 与高考备考. 《 政治生活 》 、 《 文化生活 》 与高考备考. 主 题 一、分析考纲,把握必考点 二、分析教材,把握易混点和联系点 三、分析时事,把握生活热点 四、分析试题,把握高频考点 五、分析题型,把握得分点. 一、分析考纲,把握必考点. (一)分析考纲与试题的关系 考试大纲 —— 指向性 高考试题 —— 示范性. 高考的必考点. (二)研究考纲的新变化 1 .体现新课程理念 —— 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Download Presentation

《 政治生活 》 、 《 文化生活 》 与高考备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高考备考 《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高考备考

  2. 主 题 一、分析考纲,把握必考点 二、分析教材,把握易混点和联系点 三、分析时事,把握生活热点 四、分析试题,把握高频考点 五、分析题型,把握得分点

  3. 一、分析考纲,把握必考点 (一)分析考纲与试题的关系 考试大纲——指向性 高考试题——示范性 高考的必考点

  4. (二)研究考纲的新变化 1.体现新课程理念——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2.选修由原来的选修2和选修3调整为现在指定选修3,且选修3的内容由原来的5个专题调整为现在的3个专题,其考试由原来的选做题调整为现在的指定选修必做题。 3.对时政知识的考查范围是从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明确指出:“时事政治的内容在相关试题中体现”。 4.试卷的结构、比例的变化。政治分值由原来的150分调整为现在的100分。结构:选择题12题,每题4分,共48分;非选择题2题,共52分。 非选择题2题如何命题,是大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5. 《考试说明》提供的“题型示例”如下:

  6. (2009年·江苏·单科·37)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某校高三(2)班 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参与讨论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挂到网上。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

  7. 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8. 二、分析教材,把握易混点和联系点 (一)《思想政治》必修课的基本框架 (二)《政治生活》模块分析 (三)《文化生活》模块分析

  9. 生活与哲学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核心概念:求真务实 (一)《思想政治》必修课的基本框架 经济生活 (物质文明) 核心概念:市场经济 明确主题,把握核心概念 政治生活 (政治文明) 核心概念:民主政治 文化生活 (精神文明) 核心概念:先进文化

  10. (二)《政治生活》模块分析 主线:公民——政府——民主政治——国际社会 公民:公民与国家——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政府:职能与责任(管理与服务)——接受监督 民主政治:三大制度与一个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政策) 国际社会: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当今时代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 民主政治

  11. (三)《文化生活》模块分析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文化与生活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发展中特文化 两个关系谈文化内涵 纵横角度论文化发展 中华文化的历史沿革 中华文化的现实走向 普遍性 特殊性 理论认识 实践操作

  12. 核心概念:先进文化 文化——实质、作用 文化的多样性——外来文化(西方文化) 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 先进文化(文化生活中的选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3. (四)教材中的易混点和内在联系点分析 1.专制与专政 2.政府职能中的两种“公共服务” 3.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行政立法) 4.参政与执政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4. 6.文化概念 优秀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大众文化、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谐文化、低俗文化 7.文化多样性 8.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5. 《文化生活》中“文化”概念的内涵 • 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组成部分——经济、政治和文化中的文化,是与政治、经济相对应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

  16. 《文化生活》中“文化” 概念的外延 • 由文化表现形式分: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 • 由文化活动来分:文化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等 • 由文化形态来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等地域之分 • 由文化性质来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 • 由文化的社会形态来分: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

  17. (五)不同教材的内在联系 例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政治生活: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文化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生活与哲学: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可以成为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8. (六)把握教材修订后的新提法 《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主要修订部分比较表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主要修订部分比较表

  19. 三、分析时事,把握生活热点 今年两会,大家最关心的十大话题: 经济:收入分配、食品安全、调控房价、 物价调控、低碳经济 政治:民主监督、网络问政、依法行政、 反腐倡廉 文化:网络扫黄

  20. 1.选举法的修改:同票同权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其核心内容是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以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选举的普遍性和平等性,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将迎来“同票同权”的新时代,这将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作为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是实现其他基本权利的重要基础。

  21.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立法时的总要求包括三个层面: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立法时的总要求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保障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体现人人平等; 二是保障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各行政区域不论人口多少,都有相同的基本名额,都能选举一定数量的代表,体现地区平等; 三是保障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要有一名代表,体现民族平等。 此外,各方面代表性人物比较集中的地方,也应给予适当的照顾。 这次选举法修改,将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制度保障。

  22. 我国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规定,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比例为8:1。在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比例由8:1修改为4:1。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表明我国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规定,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比例为8:1。在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比例由8:1修改为4:1。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表明 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B.选举方式必须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C.我国已经消除城乡居民的差别 D.我国已实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

  23.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了修改选举法的准备工作。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并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依照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我国人民享有平等选举的权利 ③我国人民民主权利的法律保障逐步完善 ④城乡“同票同权”实行了我国公民在立法上人人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③④

  24. 2.网络问政: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问计于民(民主决策) 网民“灌水”、“拍砖”(既可能是民主决策,又可能民主监督)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25. 自2009年7月省委省政府同意省信访局增设网上信访办理处、开通网上信访以来,网上信访影响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群众信访新途径,解决信访问题的新通道。自2009年7月省委省政府同意省信访局增设网上信访办理处、开通网上信访以来,网上信访影响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群众信访新途径,解决信访问题的新通道。 广东省继2009年9月设立首批15个厅局“网络发言人”后,2010年3月,又有7个单位加入。“网络发言人”发言内容实在,与网友交流直接,沟通渠道是多样的,形象虚拟但不虚化,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办了一批好事和实事。

  26. 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都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但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都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但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二者参与的方式和途径不同。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民主选举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 公民民主监督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方式进行。 其次,二者的意义不同。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新教材修改后的表述) 公民民主监督的意义: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7. 2009年,广州市政府开展了以“广州垃圾处理,政府问计于民”为主题的公众意见网络征询活动。政府这种问计于民的做法 ①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有利于公民参与民主监督 ③有利于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④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28.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网友交流时说:“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这主要说明 A.民主具有阶级性 B.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C.只要实行民主,政府就会有权威 D.建立了民主制度,就能对政府进行制约和监督

  29. 行政强制法草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几乎每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法律草案都在中国人大网上予以公布,社会各界也通过网络、报刊、来信等不同方式提出了大量意见。这表明行政强制法草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几乎每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法律草案都在中国人大网上予以公布,社会各界也通过网络、报刊、来信等不同方式提出了大量意见。这表明 ①我国公民在立法上是平等的 ②民意为立法之本, 我国公民可以有序参与立法 ③公开征求民意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 ④我国公民享有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30.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询问、质询等监督方式。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询问、质询等监督方式。这表明 A.我国政府不断创造新形式,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更多渠道 B.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监督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常设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职权由其行使 D.“一府两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下设机关,对其负责

  31.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2)请你从转变政府职能的角度,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出谋献策,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32. 3.民生问题 2009年,“一府两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的11个专项工作报告,有6个直接涉及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33. 政治生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政府的宗旨、原则与责任;政府职能;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经济生活: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生活与哲学: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4. 政府如何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经济) 经济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35. 4.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 (政府职能)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教材: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那么,制作大的蛋糕固然重要,而切分蛋糕同样值得重视。分配状况如何,既取决于整个财富的增加,又取决于财富的分配方式。

  36. 经济生活:做大蛋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37.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38. 经济生活:分好蛋糕: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制定合理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9.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在物质生产领域内,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属于初次分配。 例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40.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收入再次分配过程,即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系统进行重新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收入再次分配过程,即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系统进行重新分配。 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例如,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2010年,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社会保障投入。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样,能够调节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实现共同富裕。

  41. 政治生活:分好“蛋糕”: 政府的宗旨、原则和责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我国政府的职能

  42. 5.中央加强和改进党建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我们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必然性。

  43. 5.民族团结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009年7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部署视频会议》通知指出,在新形势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44.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政策保证);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依法打击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45.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如何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如何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明确认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公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尊重其他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尽自己所能(如捐赠自己的压岁钱)支援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如果有人片面强调民族特点,忽视国家整体利益,甚至制造民族纠纷,我会坚决反对。

  46. 2009年10月27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47. 6.国家主权与利益: 奥巴马执意会见达赖 2月18日,美方无视中方多次严正交涉,执意安排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地图室会见达赖。美方的行为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严重损害中美关系。 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官员以任何形式会见达赖,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利用达赖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48. 1959年3月,达赖发动武装叛乱,失败后逃亡印度并组织“西藏流亡政府”。长期以来,达赖打着宗教幌子,从事分裂祖国和破坏西藏社会稳定的活动。 注意:西藏问题不是民族问题,而是分裂中国的问题。 美方允许达赖窜访美国并安排领导人和其他政要会见,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确定的原则,违背美国政府多次重申的承认西藏是中国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的承诺。

  49. 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是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是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起伏,但总的来说还是在不断前进。中美关系很复杂,不可能一帆风顺。 在发生贸易摩擦、谷歌事件、人民币汇率以及美对台军售决定后,美国奥巴马会见达赖将会使原本已经紧张的中美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中美关系或许会进入一个相对的“冷却期”。

  50. 6.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00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新中国60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定不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