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首师大数学专业 教改调研与建言

首师大数学专业 教改调研与建言. 师范大学的教学理念 师范大学的教学定位 教学计划的三点建议. 师范大学的教学理念. 实际操作中的反例 1.实际操作中,很多师范院校往往将“师”的含义,仅仅局限在培养中小学教师层面 。 2. 强烈的人才竞争中 ,面对市场(包括考研/出国),不能很好地明晰和区分学生学业完成情况。.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师范大学的教学理念.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现实必要性 1.优秀本科生的在校表现,是一个大学吸引优秀师资的重要力源。 2.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未来表现,是一个学校声望的重要参数。. 首师大数学学院的教学定位建议.

Download Presentation

首师大数学专业 教改调研与建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首师大数学专业教改调研与建言 • 师范大学的教学理念 • 师范大学的教学定位 • 教学计划的三点建议

  2. 师范大学的教学理念 实际操作中的反例 1.实际操作中,很多师范院校往往将“师”的含义,仅仅局限在培养中小学教师层面 。 2. 强烈的人才竞争中 ,面对市场(包括考研/出国),不能很好地明晰和区分学生学业完成情况。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3. 师范大学的教学理念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现实必要性 1.优秀本科生的在校表现,是一个大学吸引优秀师资的重要力源。 2.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未来表现,是一个学校声望的重要参数。

  4. 首师大数学学院的教学定位建议 1. 通才教育和精英教育相衔接,使得 a. 推动所有学生,在大学四年里,达到最大可能度的进步。 b. 毕业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可以清晰地表达人才区分度。 2. 教学和科研相衔接,使得 a. “教学研”三位一体 ,形成良性循环 。 b. 锻炼和稳定住我们的优秀教师队伍,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资,加盟我院。

  5. 教学计划制定的三点建议 • 荣誉课程制度 • 本科生研讲制度 • 加权制学分计算方法

  6. 荣誉课程制度 将一类课程划为荣誉课程,对应生成总学分中的荣誉学分,达到要求者,得到荣誉学位。 • 基础课程,在大一第一学期,分实验班但不分考试。从第二学期开始,分层教学,每门基础课的高层班课程划为荣誉课程。 2. 较难较深的高阶专业课程,划为荣誉课程,会极大吸引学生们选修。 • 优秀本科生论文(只有申请荣誉学位者必须完成) a. 大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3个学期,共计12学时; b. 大四年级在“学院本科生讲座”做一小时研讲答辩; c. 必须参加至少1/3以上的“学院本科生讲座”。

  7. 荣誉课程制度范例(细节见草案文档) 分析类分层课程选课单(最多承认28学时) 多元微积分(附习题课) / 数学分析II (附习题课) 数学分析III 复变函数 / 复分析 实变函数 / 实分析 注: 划线黑体字为分层荣誉课程,所有课程共36学时,允许学 生重复选修同阶分层课,但重复度不得超过28学时。

  8. 荣誉课程制度范例(细节见草案文档) 分析/微分方程类荣誉课程: 傅立叶分析 // 复分析 // 实分析 // 泛函分析 常微分方程及其定性理论 // 偏微分方程 I // 偏微分方程 II 分析学专题研讲班 I // 分析学专题研讲班 II // 分析学/微分方程专题研讲班 III // 分析学/微分方程专题研讲班 IV

  9. 荣誉课程制度(细节见草案文档) 普通类课程选修人数下限=15人 荣誉类课程选修人数下限=7人

  10. 本科生研讲制度本科生专题研讲班均划入荣誉课程,周学时2.本科生研讲制度本科生专题研讲班均划入荣誉课程,周学时2. 大一、大二年级 分析学研讲班 (每年级只设一个班) 代数学研讲班 (每年级只设一个班) 考试方式:平时成绩为学生研讲成绩 ,期末考试为高标准卷面考试 。 注1:大一第一学期即开始,弥补普通考试的难度不足。 注2 :大二年级,分析学对应的称作分析学/微分方程专题研讲班.

  11. 本科生研讲制度本科生专题研讲班均划入荣誉课程,周学时2.本科生研讲制度本科生专题研讲班均划入荣誉课程,周学时2. • 大学三年级 • 几何/拓扑专题研讲班 • 数论专题研讲班 • 数学物理专题研讲班 • 每三年轮开其中之一,考试方法为:平时成绩为学生 • 研讲成绩,期末成绩为一篇读书报告评分 。

  12. 本科生研讲制度本科生讲座(教师工作量4学时=2小时讲座兑换3学时+学生预讲和讲座后聚谈1学时)本科生研讲制度本科生讲座(教师工作量4学时=2小时讲座兑换3学时+学生预讲和讲座后聚谈1学时) 大学四年级 优秀本科生论文和本科生讲座,每周一次 1. 第一小时,邀请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做科普讲座 ; 2. 第二小时,优秀本科生论文答辩,一次一位,最多二位。

  13. 本科生研讲制度本科生专题研讲班均划入荣誉课程,周学时2.本科生研讲制度本科生专题研讲班均划入荣誉课程,周学时2. 教育类专题研讲班 • 教师教育实践研讲班,大三开始,三学期。 • 哲理专题研讲班,上下两学期。 哲理专题研讲班考试方法,3次12分钟研讲成绩和一次36 分钟研讲成绩,必须预先提交研讲幻灯。 哲理研讲班作用相当于一种高级别的“班会”。

  14. 加权制学分计算方法 普通课程采用下表换算关系

  15. GPA (Grade Point Average)算法简介 该课程学分=学生积点数×课程周学时数 学生的总学分=学生各门课程学分之和 学生的总积点=学生的总学分/选修课程总数目 好处:1. 学业完成情况的显示度强,利于评奖/出国/就业。 2. 学生的学习更加弹性化,深钻型学生,只需选 修相对较少的课程,即可达到很好的总学分, 从而保证每门课程上的高额投入时间。

  16. 加权制学分计算方法操作草案 1. 普通课程,将原始的百分制成绩换算成字母评分制时,换算关系由数学院统一设定 (如上表),自动化执行。 2. 荣誉课程,任课老师需要根据班级授课情况,个性化地将本班学生的原始百分制成绩换算成字母评分制(必须保证住由低到高的对应关系)。 3. 在加权求和计算总学分和总积点时,需要将字母评分换算到相应的积点权值(如上表),换算关系,由数学院统一设定,自动化执行。

  17. 加权制学分计算方法 意义相当于打破“学分制大锅饭” 通过制度设计,若我们采用类似于西方大学规范的学分/积点计算方法,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相信中国大学生也会像西方大学的大学生一样,普遍地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甚而倍之。

  18. 教改问题 分为两类 • 难点问题:需要从大框架上来应对,必须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保证住正确的方向。 • 技术细节问题:可以在以后施行的时候,进行深入的细致修正。 注:必要的技术细节考量,方能保障住教改方案的明晰度和前瞻性。

  19. 教改难点分析 1.设计本身是否存在逻辑错误,导致无法操作或操作不当。 2. 改革层面很大,需要动用所有老师的同意和支持。

  20. 教改技术细节问题 1. 数学系学生的学时学分下限要求 2. 学科融合趋势如何体现

  21. 教改技术细节问题 课堂讲授时间:课下自修时间=1:2 甚至 1:4 荣誉学生每学期学习3门专业课, 普通学生每学期学习2门专业课 数学专业开设课程总数目=(3门×8学期)×2倍×6大方向/4大方向 =72门 (每方向约12门,分析学可稍多) 总学分下限 :(总学分下限-数学专业课学分下限) ~ 4 : 1 即,数学专业学分下限 :(总学分下限-数学专业课学分下限)~ 3 : 1 即,通识课程平均选修数目~每学期1门,总共24~32学分弹性 (过去为50学分)

  22. 专业方向课程分类专选制度; • 六大方向(未加上概率、计算,否则为八大方向)中选修四大方向,每方向至少一门。 • 教师授课课程自我更新机制。 • 教学人员每三年(相当于一个聘期)需要开设一门自己“未讲过(此前5年)”的课程(研究生课程计算在内) • 此项规则,实行时,仅应用于承担“专题研讲班”的教师。 教改技术细节问题 学科融合趋势如何体现

  23. 总结 学分制 导师制 本次教学计划改革的着力点在于“学分制” 兼及“导师制”。 每次改革,最好集中火力做成几件事情, 而这几件事情又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线索。 学分制,是本次教学计划的核心线索。

  24. 建言结束 感谢讨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