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第五章第二节 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五章第二节 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 清明上河图 》 局部. “ 华夏民族的文化 , 历数千载之演进 , 造极于赵宋之世” —— 陈寅恪 “谈到十一世纪 , 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 —— 李约瑟. 北宋与辽、西夏、金的主要战争:. ?. ≠. 连年战败 亡于金. 社会经济繁荣 科技文化发达. “ 上(太祖)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 外忧 ,必有 内患 。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 。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卷三二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第二节 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第二节 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2. 《清明上河图》局部 “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 ——李约瑟

  3. 北宋与辽、西夏、金的主要战争:

  4. ≠ 连年战败 亡于金 社会经济繁荣 科技文化发达

  5. “上(太祖)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 问题1:宋太祖所谓的外忧和内患指什么?宋太祖更担忧的是哪一种? 外忧——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 内患——藩镇割据,地方军权过大

  6. 防“弊” 宋初之“弊” 军人当政,权力过大

  7.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问题2: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8. 强化中央集权 防“弊” 宋初之“弊” 夺其权 制其钱 收其兵 军人当政,权力过大 ——集中军权

  9. 禁军 制度 选练 驻守 军权 一.集中军权 (一)措施 (二)效果: 防止地方割据,加强皇权 解除现任大将的兵权 (三)弊端: 指挥不灵,战斗力削弱 (更戍法) (由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选入) (统领权:一分为三 调兵权:枢密院)

  10. 防“弊” 宋初之“弊” 夺其权 制其钱 收其兵 —集中行政、司法权 强化中央集权 军人当政,权力过大 —集中财权 —集中军权

  11. 皇帝 皇帝 皇帝 皇帝 丞相 尚书省 外朝 中书省 门下省 中朝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唐 北宋 秦 汉 中书 枢密院 三司 三司使(财政) 枢密使(军事) 长官使宰相职权 参知政事为副相(行政) 趋势: 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12. 二.集中行政、财权、司法权 皇帝 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行政 军事 财政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行政 路…州—县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财政 司法 收归中央 军事 (一)中央 (二)地方 (文官做知州, 设通判) (转运使) 地方财政困难 (中央派文官担任)

  13. 防“弊” 宋初之“弊” 夺其权 制其钱 收其兵 —集中行政、司法权 强化中央集权 军人当政,权力过大 —集中财权 —集中军权 发展科举制

  14. 三.发展科举制 (一)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隋唐) (二)北宋科举制的发展 1.考试程序 2.录取权 3.考试科目 4.考试方法 5.录取名额 加强中央集权 官僚机构的膨胀

  15. 《清明上河图》局部 “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 ——李约瑟 问题3:北宋初期政治改革与上述景象的出现有何关系?

  16. 问题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与下列结局的出现又有何关系?问题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与下列结局的出现又有何关系? 北宋与辽、西夏、金的主要战争:

  17. 太宗 真宗 仁宗 英宗 税收收入(单位万缗钱) 2225 15085 12625 11614 全年财政情况 余大半 余2407 无余 蚀1574 冗官 冗兵 冗费 开宝九年( 976年)十月,宋太宗在其即位诏书中郑重宣告:“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真宗以下官员队伍日益膨胀超编,由9000余增至1.7万,至英宗时更达2.4万。 宋初禁军20余万,太宗时30余万,真宗时40余万,仁宗时82.6万,加厢军则达125.9万。

  18. ? 积贫积弱 防“弊” 宋初之“弊” 夺权 制钱 收兵 —集中行政、司法权 强化中央集权 军人当政权力过大 —集中财权 —集中军权 发展科举制 新“弊”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19. 1.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1.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A.加强禁军 B.强干弱枝 C.使其互相牵制 D.防止武将专权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时,属于分割宰相权的措施是①增设参知政事②设枢密使③设三司使④文官担任知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以下北宋政府的措施中,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有①增设参知政事 ②各州公文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③由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④死刑须报中央复审核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D A C

  20. 4.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4.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5.北宋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有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④地方上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6.北宋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B D 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