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绪 论

宁德师专化学系. 绪 论. 教学要求. 1 .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 2 .了解化学的分支 3 .了解学习化学的方法. 绪 论.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 三、化学的主要分支. 四、无机课程的目标. 五、无机课程的学习方法. 六、主要参考书和学习网站.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实物 场. 物质. 物质的主要运动形式:. 物理运动 —— 化学运动 —— 生命运动. 1. 化学的研究对象 —— 化学物质. —— 具有静止质量、体积、占有空间的物体。 如书桌、铁、木材、水、空气等;.

amb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绪 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宁德师专化学系 绪 论

  2.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化学的分支 3.了解学习化学的方法

  3. 绪 论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 三、化学的主要分支 四、无机课程的目标 五、无机课程的学习方法 六、主要参考书和学习网站

  4.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实物 场 物质 物质的主要运动形式: 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 1.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物质 ——具有静止质量、体积、占有空间的物体。 如书桌、铁、木材、水、空气等; ——没有静止质量、体积、不占有空间。 如电场、磁场、光、声音。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5.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在变化中,原子核组成不变; 在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物质的分子发生组成或结构上的变化。 如:食物变质、水电解等。化学变化通常伴有物理变化(光、热、电、颜色、物态等)。 特点 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质称化学性质.如酸碱性,氧化还原性.

  6.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物理变化——分子保持不变的运动 如:物质三态变化、机械运动等。 特点 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变 物理变化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质称物理性质。如体积、压强、粘度等。

  7. 物质分割的不同层次 质子 夸克 原子核 原子 (离子) 分子 中子 电子 微观 宇宙 星体 宏观 物质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或离子的层次上研究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8.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单原子分子(Ar)原子晶体(金刚石) 共价分子(HCl) 离子晶体(NaCl) 气态原子(Cl) 金属晶体(Cu) 如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泛指所有单独存在的原子和所有原子的聚集体

  9.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巨分子——由许多小分子合成 自组装分子——分子间以弱作用力相联系构筑而成 如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超分子——比分子高一个层次,具有某种特殊的高级 构型的物种(见书P2) 化学是在分子和超分子层次上研究化学物种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10.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2、化学研究的内容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化学研究包括对化学物质的①分类;②合成;③反应;④分离;⑤表征;⑥设计;⑦性质;⑧结构;⑨应用;⑩它们的相互关系。 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决定用途 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改变其性能 因此研究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的关系,研究和掌握化学变化的规律性是十分重要的。

  11.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3、化学研究的目的 ——主要是通过认识物质化学变化的规律,了解天然资源的形成,以便开采利用廉价而丰富的天然资源,提取加工有用原料或用以制备各种人工合成产品,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化学不但能够制造各种自然界已有的物质,而且能够根据人类需要创造出自然界本不存在的物质。 化学能针对需要“裁剪”和“设计”分子。

  12.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用化学方法,人们得到各种各样的材料,如航天材料、纳米材料、通讯材料、超导材料、激光材料、光纤材料、药品试剂...。化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总之,化学已成为中心学科,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都有密切关系。与 21 世纪的四个重大课题(环境的保护、能源的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的研制、生命现象奥秘的探索)密切相关。

  13. 二、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 1. 从宏观深入到微观 现代化学进入到物质内部层次的研究阶段。不只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而且更重视物质的微观结构的研究,特别是原子、分子中电子的行为和运动规律的研究,从而建立了以现代化学键理论为基础的化学结构理论体系。

  14. 二、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 2. 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化方向发展 现代化学已普遍应用线性代数、群论、矢量分析、拓扑学、数学物理等现代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并且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对许多反映结构信息及物理化学性能的物理量进行数学处理。 这种数学计算又与高灵敏度、高精确度和多功能的定量实验测定方法相结合,使对物质性质和结构的研究达到了精确定量的水平。

  15. 二、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 3. 既分化又综合,出现许多边缘学科 化学与其它学科如生物、物理、天文等发生交叉,形成了众多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以及综合性很强的“大学科”。如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农业化学、医药化学、材料化学、地球化学、放射化学、激光化学、计算化学、星际化学等。

  16. 化学发展的趋势 从经验科学走向理论科学,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进而开创新的研究。其研究日益从静态向动态,从简单体系向复杂体系发展,并在更高的水平上把宏观与微观、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

  17. 三、化学的主要分支 经典化学的四大分支 无机化学——研究所有元素及化合物(除碳氢化合 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分离和表征。 物理化学——用物理方法研究化学,以寻求化学现 象和物理现象之间本质联系的普遍规律。

  18. 新型学科分支或交叉学科 元素化学、配位化学、合成化学、仪器分析、电化学、光化学、磁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胶体化学、界面化学、结构化学、结晶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学、地球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工业化学、天体化学、宇宙化学、固体化学、药物化学、核化学(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化学信息学、化学商品学、化学教育学······

  19. 无机化学的新兴研究领域 近30年来,无机化学的发展发生了飞跃,其它学科对无机化学的渗透和影响,大大开拓了无机化学的研究领域。 生物无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固态无机化学、原子簇化学、无机材料化学等已经成为无机化学众多分支中极其活跃的新兴领域。

  20. 四、无机课程的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并与无机化学实验密切配合,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研究无机化学的一般方法,懂得无机化学基本知识的应用。 1、理解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习能力。 主要有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氧化还原;近代物质结构;酸碱理论等。要初步学会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四、无机课程的目标 2、牢固掌握重要元素和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 通过应用物质结构理论和化学热力学原理,使所学的元素及化合物方面的知识系统化和规律化。 3、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计算。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热力学的计算等。要求能熟练地使用计算器,提高查阅参考书刊和数据手册等方面的能力。

  22. 四、无机课程的目标 4、规范化地使用化学符号和化学语言。 化学用语是近代化学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用来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际工具,已成为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所必须的一种手段。 如:锰的元素符号——Mn,不能写成Mn 钴的元素符号——Co, 不能写成CO 再如: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C(石墨) + O2(g) = CO2(g) △rH = - 393.37kJ.mol-1

  23. 五、无机课程的学习方法 讲究方法是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具体的学习方法不应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应当随着自已原有的学习习惯和基本课程的性质而有所不同。应不断总结和交流学习方法,选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4. 五、无机课程的学习方法 1、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学习理论部分的常用方法。既能把握重点,又可理清思路,从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有助于搞清有关概念、定律的意义,适用范围与应用条件,分清它们的差别与相互联系。

  25. 五、无机课程的学习方法 2、分清主次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了解——学完后有一定的印象。理解——概念上清晰,方法上会用。掌握和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核心,要弄懂、熟记、运用,且能做到举一反三。所以应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去理解和了解教材的次要内容。

  26. 五、无机课程的学习方法 3、新旧联系,归纳对比,寻求相关知识间的异同点。 掌握住用微观结构知识去解释它们的异同点的方法,不但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不仅能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而且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摆脱死记硬背的僵化的学习方法。

  27. 五、无机课程的学习方法 4、注重实践 通过实验增加感性知识,促进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必须重视实验。同时多做练习题,多阅参考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要坚持课前预习, 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做好听课笔记。

  28. 五、无机课程的学习方法 总之:基本理论和概念的掌握、概念的关联是学好无机化学的前提,其中能量变化和化学平衡是主线。理论的灵活和合理应用是学好无机化学的关键,特别是要注意理论的适用范围,不可乱用滥用。元素周期律是学好元素部分知识的核心,上下左右元素的移位与性质的变化规律须用心捕捉,求同存异。

  29. 主要参考书 1.《无机化学》武汉大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庞锡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书》 庞锡涛主编 4.《现代化学基础》华东师大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 5.《无机化学答疑》黄孟键 高等教育出版社 6.《大学化学》杂志 7.《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 高等教育出版社 8.《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 张祖德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30. 相关的学习网站 9.http://www.hainnu.edu.cn/jpkc/inorg/ 10.http://courses.gxnu.edu.cn/chem/wjhx/ 11.http://ce.sysu.edu.cn/ChemEdu/Echemi/elaborate/wujihuaxue/ 12.http://jpkc.nwu.edu.cn/pthx/eveluation/index.html

  31. 祝同学们 学习一帆风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