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33 Views
2008 年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研修班. 技术 需求 驱动 信息素养 提升. 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洪学锋 2008 年 9 月 1 日 合肥. 基于技术需求的信息素养提升. 课程目标 :信息素养提升 实施策略 :技术需求驱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 ——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处理知识 信息评价意识 信息应用能力 信息道德法规.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三维目标. 信息素养表现之一 :信息处理 知识.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广义知识概念.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E N D
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研修班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研修班 技术需求 驱动信息素养提升 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洪学锋 2008年9月1日 合肥
基于技术需求的信息素养提升 • 课程目标:信息素养提升 • 实施策略:技术需求驱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 信息处理知识 • 信息评价意识 • 信息应用能力 • 信息道德法规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三维目标
信息素养表现之一:信息处理知识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广义知识概念 • 陈述性知识 • 程序性知识 • 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
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人类认知策略的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由于认知策略的本质是程序性行为(知识)支配了人的认知行为,因此,可以用策略性知识来解释认知行为。所以说,策略性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信息素养表现之二: 信息评价(批判)意识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 信息资源的占有意识 • 信息真伪的鉴别意识 • 信息加工的增值意识 • 信息应用的欲望意识
信息素养表现之三:信息应用能力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素养表现之四:信息道德法规 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技术课程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加工(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加工(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 必修模块设计 • 选修模块设计 • 信息加工分类 • 课程实施策略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必修模块设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必修模块设计 必修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为主线,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 ——«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选修模块设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选修模块设计 选修1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必修2-4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必修5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 • ——«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信息加工分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信息加工分类 • 第一是基于程序设计的 自动化信息加工(选修1); • 第二是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 人性化信息加工(选修2-4); • 第三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 智能化信息加工(选修5)。 ——«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基于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策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基于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策略 • 信息的收集评价 • 媒体的采集加工 • 信息的集成表达 • 信息的数据管理
信息的收集评价 • 信息的概念 • 信息的收集 • 信息的评价
信息的概念 • 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的作用) • 维纳指出: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的本质) • 钟义信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信息的内容)
信息的收集 • 广义的信息获取包括既有信息的收集和客观信息的采集 •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收集特指网上信息收集。
信息的评价 • 信息的准确性评价 • 信息的客观性评价 • 信息的权威性评价 • 信息的时效性评价 • 信息的适用性评价
媒体的采集加工 • 媒体的概念 • 媒体的采集 • 媒体的加工
媒体概念 • 信息的表示媒体 • 信息的存储媒体 • 信息的传播媒体
信息的表现媒体 信息的表现媒体是指能够直接表现信息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即信息的载体。
信息的存储媒体 信息的存储媒体是用以存储信息表现媒体的物理介质,例如,纸张、磁带、磁盘、光盘等。
信息的传播媒体 信息的传播媒体是指承载着特定表现媒体的存储媒体,借助于一定的渠道向公众传播的信息产品,例如,报刊杂志书籍等印刷品;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无线或有线电磁信号等。
媒体的采集 媒体的采集是指借助专业设备对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表现媒体进行数字化采集的活动(过程)。例如,文本字符的录入、数码相片的拍摄以及数码音像的录制等。只有动画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进行制作的。
媒体的加工 媒体的加工是指利用各种计算机工具软件,对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表现媒体进行加工的过程。
信息的集成表达 • 信息的规划 • 信息的集成 • 信息的表达
信息的规划 信息的规划是指根据信息作品的主题内容、传播途径和受众的特点,对作品的表现形式、选用的表现媒体(类型)以及作品的结构进行统一设计的过程。
信息的表达 信息的表达是指将经过集成和测试的多媒体作品,通过一定的渠道发布出去的过程。
信息的数据管理 • 信息的数字化 • 数据的管理
信息的数字化 信息的数字化是指将信息(内容)用数字进行表示的过程,从而使得一组特定的字符可以用来表示特定内容的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邮政编码、门牌号码、火车车次、民航航班号等等。
数据的管理 信息的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的基础,所谓计算机信息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对表示信息的字符进行管理。
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研修班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研修班 感谢聆听 欢迎交流 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洪学锋 E-mail:aqhx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