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第四节 企业运营税务管理

1 .购货对象的税务处理 2 .购货运费的税务管理 3 .代购方式的税务管理 4 .结算方式的税务管理 5 .采购时间的税务管理 6 .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第四节 企业运营税务管理. 一、采购的税务管理. 一、采购的税务管理. 【 例 9-7】 某企业(一般纳税人)采购货物时面临两种运输方式:直接销售由销货方运输和自行选择运输公司。若自行选择运输公司运输,则采购价格为 100 万元,运费 9 万元,若由销货方运输,货物采购价格和运费合计 110 万元(可开具一张货物销售发票),增值税税率为 17% ,则企业应如何选择?. 一、采购的税务管理.

ama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节 企业运营税务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购货对象的税务处理 2.购货运费的税务管理 3.代购方式的税务管理 4.结算方式的税务管理 5.采购时间的税务管理 6.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第四节 企业运营税务管理 一、采购的税务管理

  2. 一、采购的税务管理 【例9-7】某企业(一般纳税人)采购货物时面临两种运输方式:直接销售由销货方运输和自行选择运输公司。若自行选择运输公司运输,则采购价格为100万元,运费9万元,若由销货方运输,货物采购价格和运费合计110万元(可开具一张货物销售发票),增值税税率为17%,则企业应如何选择?

  3. 一、采购的税务管理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 若由销货方运输,企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为: 110×17%=18.7(万元) 若由运输公司运输,企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为: 100×17%+9×17%=17.63(万元) 可见,企业由销货方运输相应抵扣的增值税较多。

  4. 二、生产的税务管理 【例9-8】某企业2008年先后进货两批,,数量相同,进价分别为400万元和600万元。2009年和2010年各出售一半,售价均为1 0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试比较采用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两种不同计价方法对企业所得税和净利润的影响。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

  5. 二、生产的税务管理 表9-5 不同计价方法影响税金情况表 单位:万元 从表9-5可知,虽然各项数据的两年合计相等,但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当年企业所得税和净利润不同。显然,在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的时期,采用先进先出法比较合适,而在经济比较稳定的时期,采用加权平均法比较合适。

  6. 三、销售的税务管理 【例9-9】某有限责任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设 3个非独立核算的业务经营部门:零售商场、供电器材 加工厂、工程安装施工队前两个部门主要是生产和销 售货物,工程安装施工队主要是包工包料式的安装。 从工程安装施工队的包工包料安装收入看,其每一笔 收入的构成,都是由货物销售(设备和材料价款)以 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两部分合成的。企业为了实现专 业化经营,打算把工程安装施工队独立出来,单独办 理营业执照,单独核算,使它成为公司所属的二级法 人,从节税减负角度不知是否合理(建筑安装业营业 税税率为3%)?

  7. 三、销售的税务管理 (1)现假设公司2008年度取得包工包料安装收入300万元,其中设备及材料价款200万元,安装劳务费收入100万元。 销项税额=300/(1+17%)×17%=43.58(万元) 假设可抵扣进项税额17万元,则:应纳增值税=43.58-17=26.58(万元) (2)若施工队独立核算后: 应纳增值税=200/(1+17%)×17%-17=12.06(万元) 而劳务收入100万元,应纳营业税=100×3%=3(万元) 则公司应纳税金额为:12.06+3=15.06(万元) 与机构独立前相比,可节省税款金额为:26.58-15.06=11.52(万元)

  8. 第五节 企业收益分配税务管理 一、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管理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 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 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准许弥补的以前 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各项准予扣除项目-需要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5%

  9. 一、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管理 【例9-10】某企业2008年取得销售(营业)收入100 000万元,管理费用中列支业务招待费400万元,企业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税收政策?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应按照实际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0.5%。 按照规定企业2008年业务招待费税前只能扣除400×60%=240万元,其实对于销售(营业)收入100 000万元的企业来讲,只要不超过扣除限额100 000×0.5%=500万元,那么所发生的业务招待费都是可以税前扣列支的。

  10. 二、亏损弥补的税务管理 【例9-11】某企业2002年发生年度亏损100万元,假设该企业2002-2008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如表9-6所示。请计算该企业2008年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并提出筹划方案。 表9-6 某企业2002-2008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单位:万元

  11. 二、亏损弥补的税务管理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 根据税法关于亏损结转的规定,该企业2002年的100万元亏损,可分别用于2003-2007年的20万元、10万元、2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来弥补,由于2003年到2007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0万元,低于2002年的亏损。这样从2002年到2007年,该企业都不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 在2008年,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只能弥补5年以内的亏损,也就是说,不能弥补2002年度的亏损。由于2003年以来该企业一直没有亏损,因此,2008年度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为15万元。

  12. 三、股利分配的税务管理 【例9-12】某公司目前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5 000万股,每股市价15元。假设现有7 500万元的留存收益可供分配,公司拟采用下列方案中的一种: 方案1:发放现金股利7 500万元,每股股利1.5万元(7 500/5 000) 方案2:发放股票股利,每10股发放1股,股票面值1元,共500万股,除权价均等于每股13.64元(15/(1+0.1))。

  13. 三、股利分配的税务管理 方案1:应纳个人所得税=7 500×50%×20%=750万元 方案2:应纳个人所得税=500×50%×20%=50万元 显然,对于股东来讲,更希望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因为其承担的税负相比发放现金股利的税负轻。

  14. 第五节 企业收益分配税务管理 (一)税务风险管理环境 (二)税务风险管理机制 (三)税务风险识别 (四)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 (五)税务信息管理体制和沟通机制 (六)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技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