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96 Views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主要内容:. 一、 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 二、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三、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四、 名义 GDP 与实际 GDP.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2011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471564 亿元 , 增速为 9.2% , GDP 总量世界排名第二 。 人均 GDP 排名第 89 位。 “ 分母效应 ”.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 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
E N D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主要内容: 一、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 二、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四、名义GDP与实际GDP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 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471564亿元,增速为9.2%,GDP总量世界排名第二。 • 人均GDP排名第89位。“分母效应”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一般来说,用公式表示为: GDP=C+I+G+NX 式中C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G为政府支出、NX为净出口额。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正确理解GDP需要注意的问题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最终产品: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表8-1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正确理解GDP需要注意的问题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二)国民生产总值 1.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按国民原则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而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作为统计标准的。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 • 注意: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都采用GDP指标作为国民收入核算基础,其中美国在1991年后也采用GDP作为核算基础。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引进和采用SNA体系即国民账户体系,采用GDP总值指标作为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三)国内生产净值 1.国内生产净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NDP)是指一国新创造的价值,即净增加值。任何产品价值中不但包含有消耗的原材料、燃料等的价值,而且包含有使用的资本设备的折旧。 2.国内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四)国民收入 1.含义 是指狭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称NI),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与企业家才能)所获得报酬(收入)的总和。 2.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净值的区别 从理论上讲,国民收入是从分配的角度考察的,国内生产净值是从生产的角度考察的; 从数量上讲,国民收入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减去企业间接税再加上政府津贴。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3.国民收入的构成 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政府津贴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津贴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五)个人收入 1.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简称PI),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它包括劳动收入、企业主收入、租金收入、利息和股息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等。 2.个人收入的构成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股息和红利 =工资和薪金+企业主收入+个人租金收入+个人利息收入+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红利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3.个人收入与国民收入的区别 个人收入与国民收入的不同之处在于:国民收入中有一部分不分配给个人,如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润税等,这不构成个人收入。而个人收入中通过再分配渠道取得的部分,如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则不属于国民收入。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六)个人可支配收入 1.含义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PDI),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的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减去个人或家庭纳税部分,即实际得到的由个人自由使用的收入。个人税包括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非税支付包括罚款、教育费和医疗费等。 因此,个人收入并不是人们实际得到的、可任意支配的全部款项,它必须扣除个人税和非税支付之后,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六)个人可支配收入 2.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构成 个人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个人消费,包括食品、衣物、居住、交通、娱乐等;二是用于个人储蓄,包括个人存款、个人购买债券等。 个人可支配收入用公式表示为: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的税+非税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五个基本总量的关系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表2-2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PDI)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二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生产法 生产法又称部门法或增加价值法,它是按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所有部门的增加值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用生产法核算时,各物质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 商业和服务业等部门也按增加值方法核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用工资收入核算服务的价值。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 按照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的部门有: • (1)林业、渔业;(2)采掘业;(3)建筑业;(4)制造业;(5)交通运输通讯和公用事业;(6)商业;(7)金融保险、不动产;(8)服务业;(9)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以上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即为国内生产总值。 • 生产法用公式可表示为: • GDP=Σ(某部们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消耗)=Σ某部们增加值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二)收入法 收入法又称生产要素法或要素支出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和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从生产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对各种投入要素的支付,这些构成了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所以这种方法也叫成本法。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 收入法在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 •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 • 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在这里指人们给企业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到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者信贷利息不包括在内。租金除包括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外,还包括专利、版权等收入。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即不受人雇用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这些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消费税、周转税等。 • (5)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也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因此,按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可表示为: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 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表2-3 表8—3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三)支出法 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或产品流动法。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角度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核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 用支出法核算的公式是: • GDP=Q1 P1 + Q2 P2+ ……+ Qn Pn=∑PiQi • 上述产品总支出如果按最终使用去向分类,则主要有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四个方向,因此,按支出法核算的GDP,也可表示为核算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 GDP=C+I+G+(X-M)或 GDP=C+I+G+NX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三)支出法 上式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私人国内总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NX表示净出口。 1、消费支出。指居民个人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出。 2、私人国内总投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投资支出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是用于购买可供长期使用的资本品的支出,如机器设备、厂房、存货和住宅等的投资。 3、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4、净出口。净出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表8-4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四)对上述三种核算方法的评价 以上介绍的三种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核算同一GDP。 国民经济运行本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生产创造了收入,收入成为支出的源泉,支出又使生产得以最终完成。 所以,在社会生产各环节上所表现出的经济总量应该是相等的。这就是所谓的“国内生产总值三方等价原则”。 但在实际核算中,由于各种原因,用这三种方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果可能并不完全一致,在实际操作种,通常是以支出法为主,其后运用收入法和生产法进行修正。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五)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与纠正 缺陷 GDP与经济福利 ⊙GDP不是反映一国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 ★ 非市场经济活动得不到反映。 ★ GDP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 GDP的数值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内容的实质。 ★ 生活质量的改善不能得到体现。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纠正 对GDP修正的努力 ⊙ 提出经济净福利物质生活质量指标等计算方法和指标。 ⊙ 采用“扩充国民收入帐户”来修正GDP衡量的缺陷。其中加项为地下经济,减项为环境的破坏。 ⊙ 联合国创建绿色GDP,试图将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某些影响结合起来核算GDP。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纠正 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 然而,绿色GDP在实际核算中存在很大难度,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污染损失难以量化。 第二,统计指标连续性不够。 第三,农村地区出现核算盲点。 第四,相关法规不完善。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购买产品 产品市场 提供商品 家庭 厂商 提供生产要素 要素市场 漏出 储蓄 注入 投资 支付报酬 金融市场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投资-储蓄恒等式 ★ 国民收入从支出角度Y=C+I ★ 国民收入从收入角度Y=C+S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政 府 征税 征税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购买产品 产品市场 提供商品 家庭 厂商 提供生产要素 要素市场 投 资 储 蓄 支付报酬 金融市场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储蓄恒等式 ★ 国民收入从支出角度Y=C+I+G ★ 国民收入从收入角度Y=C+S+T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进口 国外 政府 关税 转移支付 征税 政府购买 进口 出口 征税 支付报酬 厂商 家庭 消费支出 投 资 储 蓄 金融市场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储蓄恒等式 ★ 从总供给的角度Y=AS=C+S+T+M ★ 从总需求的角度Y=AD=C+I+G +X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四、名义GDP与实际GDP (一)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核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核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名义GDP是以当期价格核算的、没有消除生产期内物价水平、劳务价格的变动对它的影响。而实际GDP是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后的GDP。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二)名义GDP和实际GDP的计算 在核算实际GDP时,首先要确定某一个时期为基期,基期的价格便是“不变价格”。用基期的不变价格乘以各个时期的产量,可以得出各时期的实际GDP。对不同时期实际GDP进行比较,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各个时期物质产品产量的增加情况。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实际GDP = 名义GDP÷ GDP平减指数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GDP紧缩指数 GDP紧缩指数的含义 所谓GDP紧缩指数,又称GDP平减指数,是指没有扣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与剔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之差,即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差。 GDP紧缩指数计算公式 GDP紧缩指数=(某一时期名义GDP÷该时期实际GDP)×100
专题八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何谓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也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简称PPI),是反映不同时期或不同年份全国或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在我国工业统计中,通常用总产值指数除以总产量指数的办法,匡算生产者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