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自然疫源性疾病 -- 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疫

自然疫源性疾病 -- 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疫. 北京市 CDC 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 张秀春 主任医师 010-64407118. 病毒病. 人源性 人兽共患病. 动物源性 人兽共患病. 立克次体 衣原体病. 螺旋体病. 细菌病. 双源性 人兽共患病. 真性 人兽共患病. 寄生虫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自然疫源性疾病. 鼠疫.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 HFRS).

amar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自然疫源性疾病 -- 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自然疫源性疾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疫 北京市CDC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 张秀春 主任医师 010-64407118

  2. 病毒病 人源性 人兽共患病 动物源性 人兽共患病 立克次体 衣原体病 螺旋体病 细菌病 双源性 人兽共患病 真性 人兽共患病 寄生虫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自然疫源性疾病 鼠疫

  3.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 HFRS)

  4.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不同鼠种携带不同型别的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HV)引起的一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表现:高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 我国为HFRS高发国家; 国家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5. 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 1987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命名为布尼亚病毒科的一个新属——汉坦病毒 Songnaeri village where Hantaan virus was first isolated Hantaan River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Korea

  6. 布尼亚病毒科有哪些成员? 新布尼亚病毒 正布尼亚病毒属: 白蛉病毒属:Rift Valley fever virus 内罗病毒属:CCHF 汉坦病毒属: Hantaan virus 番茄斑萎病毒属:

  7. 基本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并具有相对多形性特征(带尾蝌蚪状、哑铃状等);平均直径122nm(75-210nm),内部核质较粗, 疏松呈丝状; 病毒外包双层包膜,有排列规则的方格形嵴突,分子量4.5*106道尔顿。

  8. 抵抗力 HV对温度有一定抵抗力,56℃30分钟、100℃1分钟可灭活 ,但4℃或37℃则无明显影响,不能灭活;PH7-9稳定,对酸性环境较敏感,但PH3.0,4℃或37℃1小时仍不能彻底灭活;紫外线杀灭HV作用十分明显;能通过一般除菌膜。 对乙醚、氯仿、丙酮、去氧胆酸盐、苯等脂溶剂敏感。碘酒、酒精等常用消毒剂可灭活HV。

  9. 基因型

  10. 典型临床经过 与发病早期主要临床表现 • 潜伏期:4~50天,一般为7~14天,以两周多见。 • 典型病例有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11. 发病早期(发热期)主要表现 • 发热 • 全身中毒症状 • 毛细血管损伤症状 • 肾脏损害症状 • 血小板下降

  12. 特殊临床表现 胃肠炎型 伤寒型 肝炎型 肾炎型 急腹症型 脑炎型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 -----流行环节 螨 • 病原体 • 病原体 啮齿动物

  14. 宿主与传染源 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啮齿目—鼠科 鼠亚科:黑线姬鼠、黄颈姬鼠、褐家鼠…… 田鼠亚科:棕背平、棕色田鼠… … 仓鼠亚科:大仓鼠、黑线仓鼠… … 家畜、家禽中猫、犬、兔、牛、羊、鸡均有一定水平的HV感染,传染源的流行病学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5. 黄胸鼠 野栖的黄毛鼠

  16. 类别 种类 传播方式 1.动物源性传播 ⑴伤口传播 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接触,病毒经污染皮肤或粘膜伤口感染 ⑵呼吸道传播 吸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⑶消化道传播 食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2.螨媒传播 ⑴革螨传播 通过革螨叮咬 ⑵恙螨传播 通过恙螨叮咬 3.垂直传播 ⑴患病孕妇 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⑵带病毒孕鼠 通过孕鼠经胎盘传给胎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大白鼠) ⑶带病毒革螨 经卵传递 ⑷带病毒恙螨 经卵传递 • 传播途径

  17. 革 螨

  18. 恙 螨

  19. 人群易感性 • 人群对HV普遍易感 • 病后可获得稳定而持久性免疫 • 病后迅速产生IgM、IgG抗体

  20. 流行特征 1.地理分布:世界性分布 2.人群分布: 男女老幼均可感染发病。 3.时间分布:周期性、季节性

  21. 地理分布:

  22. 时间分布:周期性 季节性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流行季节特点

  23. 全国2005年1月1日至2月22日出血热发病年龄分布

  24. 预防策略与措施 • 防鼠灭鼠 • 对高危人群的重点保护措施 • 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预报预测

  25.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工作要求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日常防病工作 • 监测工作:对临床疑似诊断病例进行实验室确诊。 • 培训宣传工作 • 灭鼠防鼠与环境治理 二、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处理工作 • 疫情报告 • 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对疑似、临床诊断病例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 一周内,同一个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 一个月内同一街道、乡镇或直径1公里范围内出现两例及以上原发病人或其它重要疫情,调查完成后立即上报。 • 病例核实与调查 • 疫源地处理 强化灭鼠预防接种健康教育

  26. 鼠疫--流行病学与预防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特点的烈性传染病。鼠疫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27. 病源体 引起鼠疫的病原体是鼠疫耶尔森氏菌 (Yersinia Pestis)。典型的鼠疫菌呈短而粗,中段膨大,两头钝圆的短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为革兰氏染色阴性。鼠疫菌是一种强毒力的病原体,对敏感动物和人具有猛烈的侵袭力和快速传染性。

  28. 传染源 • 各种感染鼠疫菌的啮齿动物 • 鼠疫病人 人群易感性 人对鼠疫没有自然免疫力,所有人群都有易感性。

  29.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 (1)动物→跳蚤→人,蚤叮咬,经血液传播,多为腺鼠疫。称为动物型传播。 (2)人→空气飞沫→人, 传播肺鼠疫,称为人型传播。

  30. 其他传播途经: • 剥离染疫动物皮毛时鼠疫菌进入创口而感染,接触传播,或吸入带菌皮毛中的尘埃感染。 • 取食未充分煮熟的染疫兽肉,经消化道感染。 • 染疫动物随运输工具传到其他地区。 • 实验室感染。

  31. 人传人 肺鼠疫 主要传播模式 动物间 循环 动物间 循环 蚤传输 蚤传输 蚤叮咬 or Consumption 蚤叮咬 or Consumption “偶然" 宿主 鼠疫传播方式 ?

  32. 人间鼠疫流行季节 • 各类旱獭及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流行高峰在7、8、9月。(单峰型) • 长爪沙鼠疫源地:每年4~5月和10~11月两个高峰。(双峰型) • 南方家鼠疫源地:长年可流行。

  33.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名称 •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 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 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 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 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 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 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 锡林郭勒草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 滇西北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 滇粤闽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 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34. 喜马拉雅旱獭

  35. 长爪沙鼠

  36. 黄胸鼠

  37. 潜伏期与一般症状 潜伏期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细菌数量多少、感染的菌株毒力强弱、感染途径、病型、以及被感染者 抵抗力等因素有关。 一般症状 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呼吸急促,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重症病人早期出现神经症状,意识不清,步行蹒跚, 恐怖不安,眼脸结膜及球结膜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38. 临床分型 • 腺鼠疫 • 肺鼠疫 • 败血症鼠疫 • 其他型鼠疫

  39. 肺鼠疫患者,里本,男,21岁,藏族。发病后次日死亡。肺鼠疫患者,里本,男,21岁,藏族。发病后次日死亡。

  40. 鼠疫败血症死者朋措,男,18岁,藏族

  41. 临床诊断原则 鼠疫病例的诊断应根据四部分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鼠疫流行病学依据 2、鼠疫临床特征 3、鼠疫细菌学诊断 4、鼠疫血清学诊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