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778 Views
高齡教 學方法與技巧. 林振春 台師大社教系 教授 t06007@hotmail.com. Man and God. Man: God? God: Yes? Man: Can I ask you something? God: Of course! Man: What's a million years to you? God: A second. Man: And a million dollars? God: A penny. Man: God, can I have a penny?
E N D
高齡教學方法與技巧 林振春 台師大社教系教授 t06007@hotmail.com
Man and God • Man: God? • God: Yes? • Man: Can I ask you something? • God: Of course! • Man: What's a million years to you? • God: A second. • Man: And a million dollars? • God: A penny. • Man: God, can I have a penny? • God: Yes, please wait a second.
我教學三十年的經驗 • 學生的眼睛是老師上課的燈塔 • 如果將教學當工作,學生的眼睛是昏暗的 • 如果將教學當休閒,學生的眼睛是喜悅的 • 學校就是學習歡笑的地方 • 最會笑的人就是笑長 • 校長笑則老師笑,老師笑則學生笑,學生笑則家長笑,這才是以笑傳家
我教學一輩子就是這三種頭 • 石頭 • 木頭 • 人頭 • 教師是哪種頭?
知識的諸種面向 • 向上帝祈求知識 • 向權威者學習知識 • 向專家學習知識 • 向個人的經驗學習知識 • 綜合諸多來源探求知識 • 知識如來—以自身的來處為自身命名
經驗知識的侷限 • 經驗地圖的迷宮—嘗試錯誤 • 歸納與演繹的困境—洞穴視域 • 互為主體的想像—詮釋的迷思 • 知識解放的弔詭— 教育就是自我欺騙
天地一沙鷗的自我超越 • 擺脫陸地迷宮的經驗學習 背著獨木舟的農夫 • 追求翱翔天空的領悟學習 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的悟道 禪宗六祖慧能的頓悟與神秀的漸悟 • 不斷批判否定的自我超越 如蛇之脫皮以成長 如鷹啄之撞壁以新生
青原惟信禪師參禪的三種境界 •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蘇東坡的體悟1 • 橫看成嶺側成峯 • 遠近高低各不同 • 未識廬山真面目 • 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東坡的體悟2 • 溪聲盡是廣長舌 • 山色無非清淨身 • 夜來八萬四千偈 • 明日如何舉示人
蘇東坡的體悟3 • 廬山煙雨浙江潮 • 未到千般恨不消 • 到得原來無別事 • 廬山煙雨浙江潮
教學的方法 • 說教式 • 刺激反應式 • 發現式 • 建構論
知識存在於學習者之外 知識 理論 說教式 發現 累積性學習,一點點增加 學習者建構知識 學 習 理 論 刺激反應 建構論 所有知識係經由學習者個人或社會建構而成 圖1 教學理論模式(Hein,1998:25) • 學習理論內涵 : 知識論、學習理論及教學論
教學的原則 *營造愉快的學習經環境氛圍。 *瞭解學習者的需求與觀點,培養並增進其自我學習的能力。 *提供學習者舒適與支持性的環境。 *教學活動應有彈性以適應學習者的能力。 *注重個別化教學方法的應用以適應個別需求。
教學的原則 *以學生的經驗為教育的起點與重要學習資源。 *利用學生的自我概念建構學習活動,讓其參與教學目標與內容的策劃。 *學習材料應循序漸進,並給予立即回饋及補救措施,以減低挫折感。 *學習內容應注重實用性,以問題中心為學習架構。 *採取適合學習者的評量方法。
翻轉教室 • 以高齡者學習方法為主體 • 教師的教學方法配合學員學習 • 讓高齡學員成為教學的主動者 • 教師成為輔助角色
高齡學習的相關理論 • 1.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 • 2.經驗學習experimental learning • 3.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 • 4.行動學習 Action learning • 5.代間學習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 6.反思學習 reflective learning • 7.轉化學習transformative learning • 8.網路學習Mobile learning • 9.休閒學習Leisure learning
高齡學習的相關理論 • 10.探索學習adventure learning • 11.團隊學習group learning • 12.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 13.協力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 • 14.制約學習conditional learning • 15.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 • 16.自我調控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 • 17.社會學習social learning • 18.靈性學習Spirituallearning
情境學習 • 原始部落巫師的養成 • 農業社會傳統技藝的學習 • 現代社會各行各業生手成為熟手 • 社區團隊的實踐參與
經驗學習 • 直接經驗學習 參與社區生活實踐 參與社區團隊活動 • 間接經驗學習 訪問社區各式達人 閱讀社區故事 觀賞社區劇場表演
服務學習 • 籌組社區服務團隊 • 規劃社區服務活動 • 進行社區服務活動 • 提出社區服務的疑問與遭遇 • 反思服務過程中的我與服務對象的關係 • 拋棄舊迷思,整合新觀點 • 以新觀點重新進行社區服務
行動學習 • 進行社區問題的調研 • 研擬社區問題的改善計畫 • 籌組社區問題改善團隊 • 進行社區問題改善活動 • 檢視活動成果與問題改善情況 • 提出績效檢討報告並修改後續計畫
代間學習 • 家庭的代間學習 • 學校的代間學習 祖父母擔任玩具醫生 社區老人到學校為學童說故事 • 社區的代間學習 小手牽老手孩子教老人電腦 老手牽小手老人教小孩童玩
反思學習 • 社區習俗的反思 • 社區禁忌的反思 • 社區規範的反思 • 社區集體行為的反思 禪師講課時綁貓的儀式
轉化學習 • 觀念的改變來自於學習方法的改變 • 學習方法改變來自知識來源的改變 • 知識來源改變來自知識生產的解放 • 知識生產解放來自自我信心的建立 • 建立自我信心就是真正的嶄新自我 • 學習的最終目標乃是learning to BE
網路學習 • 學會上網 • 學會搜尋網路學習資源 • 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進行學習 • 規劃學習時間與學習地點 • 建立網絡學習的團隊伙伴 • 相互討論分享與疑難解惑 • 評估學習績效
休閒學習 • 抱持休閒之心休閒的態度 • 安排社區休閒活動 • 從休閒活動中反觀工作生活 • 進入休閒的社會化(socialization into leisure) • 休閒之中的社會化(socialization in leisure) • 休閒社區的願景:人人休閒、時時休閒、處處休閒、事事休閒。
探索學習 • 安排社區探索場地 • 規劃社區通關活動 • 將社區景物列為探索對象 • 參與者陷入困境時給予提示 • 過關後給予獎勵 • 進行活動反思 • 獲得學習體悟
團隊學習 • 團體報數遊戲 • 團體創作隊呼與隊標 • 團體玩齊眉棍 • 團體玩突圍闖關遊戲 • 團體推氣球 • 團體傳話
合作學習 • 由教師將大作業預先分割成數個小作業 • 學員依照小作業的數量組成合作學習小組 • 學員對大作業必須先了解 • 由教師指派或學員自選各自負責的小作業 • 學員獨力完成其負責的作業 • 小組將各自的作業組合成完整的大作業 • 重視成果而非過程
協力學習 • 同組的學員面對一項難題或具挑戰的任務 • 教師是設計情境的專家,讓學員去體驗 • 學員以各自的觀點和創意共同討論 • 教師直接觀察學員的互動過程 • 鼓勵觀點交融、激發創意、提出新觀點 • 重視過程而非成果
制約學習 • 古典制約學習 望梅止渴、經濟起飛必然房產高漲 • 操作制約學習 對社區好的行為立刻給籌賞 對社區有害的行為立刻處罰 猴子吃香蕉被電擊的故事屬於哪一種制約學習
自我導向學習 • 七個自我導向學習者特徵: • 自我接受(self-acceptance):具「我能做」的信念,且有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 充分計畫(planfulness):能診斷自己學習需求與目標,設計學習策略以達成目標。 • 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沒有外在報酬或賞罰亦能主動學習,並能在延緩學習過程中滿足。 • 內在評鑑(internalized motivation):能精估自己的成績,在評鑑過程提供回饋,並接受外在效度以建立獨立社會角色。 • 開放經驗(openness to experience):以開放經驗從事各種新的學習活動。 • 適應性(flexibility):學習的適應性在改變學習目標、學習模式和運用探究、嘗試錯誤方法解決問題,失敗亦可成為調適學習行為的經驗。 • 自律(autonomy):自動學習者能依文化內涵選擇學習方法,並能在個人知覺及社會情境下從事自我學習。
自我調控學習 • 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自主性及彈性的特質 • 認知策略包括預測、視覺化及摘要; • 後設認知策略包括計畫、監控及評價; • 動機策略則可透過自我對話來協助達到目標。 • 學習者能透過內在回饋來調整學習策略或行動 • 強調行動控制去達成目標或計畫 • 將成敗歸因於可控制的因素 • 自我調整學習是一個循環的歷程:學習者會監控個人的認知及動機活動,若個人使用的策略無法達到既定的目標,則會重新使用別的方法,不斷循環以達成目標。
社會學習 • 評選社會標竿典範 • 獎勵這些典範楷模 • 宣導典範楷模的成功事蹟與作法 • 現身說法
靈性學習 靈性學習是以成人自己為「主體」,在尋求中學習自身的生命意義。 靈性的學習與發展可分為內化和外顯兩種取向: *靈性神秘和狂喜為透過內在探索而發掘的個人內化取向; *而個人化、儀式群體參與則是透過較多社交互動發展靈性。
學習的三大神功 • 獨孤求敗 • 吸星大法 • 紫霞神功
高齡教學時可採用的技巧 一.基本的班級領導技巧 • 1.相互認識的技巧 • 2.引發互動的技巧 • 3.增進參與的技巧 • 4.瞭解成員的技巧 • 5.主持討論的技巧 • 6.解決問題的技巧 • 7.作決定的技巧 • 8.結束課程的技巧
高齡教學時可採用的技巧 二.教學執行技巧 • 1.與學生維持目視接觸。 • 2.說話保持速度慢、音量足、咬字清、句子短。 • 3.增加輔助教材、減少板書與抄筆記。 • 4.增加練習的次數與贊美的時間。 • 5.中間休息時間宜加長。 • 6.減少考試焦慮,營造小組合作的安全氣氛。 • 7.座位安排以利於小組互動為宜。 • 8.利用學生經驗與加強教室外實地情境的學習。 • 9.注意學生的情緒反應,給予必要的尊重與支援。
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 對學生充滿發自內心的關懷溫暖。 • 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言行充滿信心。 • 培養學生相互間的信任坦承與互助。 • 讓整個教室成為充滿笑聲的學習樂園。
自我修鍊 • 先讓學生成為愉快的人,才可能讓學生成為快樂的學習者。 • 先讓自己成為愉快的人,才可能讓學生成為愉快的人。 • 將學習到的知識分享他人,如同將快樂與他人分享。 • 永續經營的學習型團隊是最佳績效指標
終極目標 • 學習成為一個人 • LEARNING TO BE • TO BE IS TO DO • TO DO IS TO BE
TO BE IS TO DO • 這三句話分別源於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法國哲學家沙特和一位歌手Frank Sinatra。前兩句哲學思想每個人的解讀也許會不一樣。要成為甚麼或成就甚麼就得實際去做、付出行動才有可能,不然都只是空口說白話。 • 最後那個嘟比嘟比嘟,其實只是歌手隨意的人聲哼唱,卻被放在一起看,沒有文法可言,可是其中的韻味很有趣,網路上有人解釋為“想做be就去做be做的事”另一種解讀,do? be? do? be? Do!去做,就對了!
嘉言共享 腦袋決定口袋 思路決定出路 格局決定結局 態度決定高度 心境決定情境 愛是一切的解藥~
高齡教學方法與技巧 感謝耐心聽講 敬請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