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621 Views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醫政科 心理衛生股 余沛蓁股長. 自殺個案之法律實務 與分組討論. 大 綱. ★ 個案敘述 (請學校提出 2 名個案) ★分組討論 ★ 自殺防治 123 ★ 自殺危險因子 ★ 自殺防治處理原則. 自殺防治守門人三撇步. 「一 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 「二 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 「三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 自殺防治 123--1 問. 重點 : 1. 辨識自殺高風險群 2. 自殺意念與精神症狀的評估 詢問的工具與技巧 :
E N D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醫政科 心理衛生股余沛蓁股長 自殺個案之法律實務 與分組討論
大 綱 ★個案敘述(請學校提出2名個案) ★分組討論 ★自殺防治123 ★自殺危險因子 ★自殺防治處理原則
自殺防治守門人三撇步 • 「一 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 • 「二 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 • 「三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
自殺防治123--1問 • 重點: 1.辨識自殺高風險群2.自殺意念與精神症狀的評估 • 詢問的工具與技巧: 1.詢問情緒困擾的程度,評估其嚴重性2.運用BSRS-5 簡式健康量表
自殺防治123—2應 • 一旦自殺意圖的風險變的明確,守門人的任務隨即轉變為- 說服當事人積極地延續生命時機是決定成功的重要因素 • 勸說成功在於減少當事人覺得“被遺棄”的感覺
自殺防治123—3轉介 • 好的守門員不只被動的阻止自殺,也會主動積極的協助轉介處理 • 轉介標準 —BSRS分數高 —潛在精神疾病 —自殺自傷身心問題 —超乎助人者的能力 • 轉介建議 —安全與尊重 —說明與再保證 —推薦
為什麼會想要自殺? • 心理上:無法忍受的痛苦/挫折 • 情緒上:無助--無望感、強烈的孤獨感 • 認知上:僵化思考--對事情的解讀,有 『非黑即白』或僅持有一種觀點的傾向 • 生活壓力上:失落的事件 • 無解決之道--視自殺為一種出口
常見自殺的理由 • 逃脫心理痛苦或生活困境 • 避免成為別人的負擔/讓別人好過些 • 懲罰自己/一時衝動 • 影響他人:引起他人關心 處罰活著的人,讓別人後悔 操縱、威脅、恐嚇他人 • 尋求幫助
自殺危險因子 (靜態因子) • SAD PERSONS(悲傷的人) • Sex:性別:男>女 • Age:年齡:男>45歲;女>55歲 • Depression:憂鬱症 • Previous attempt:以前自殺過 • Ethanol:喝酒
自殺危險因子(2) (靜態因子) • SAD PERSONS • Rational thinking:理性思考喪失 • Support:社會支持差 • Organization:已經有自殺的計畫了 • No couple:沒有結婚 • Systemic illness:重大生理疾病
自殺動態因子 • 生活失落事件:感情 工作 金錢 親人 身體健康 • 精神症狀:嚴重情緒低落、無望、無助 幻聽 妄想 媒體自殺訊息的傳遞
自殺前的警訊「FACT」 • 感覺(Feelings) • 行動或事件 (Action or Events) • 改變(Change) • 惡兆(Threats)
自殺前的警訊「FACT」 • 感覺(Feelings) • 無望的---「事情不可能變好了」、「已經沒有什麼好做了」、 「我永遠都是覺得沒有希望」 • 害怕失控、害怕瘋狂、擔心傷害自己和別人 • 無助、無價值感---「沒人在乎」、「沒有我別人會更好」 • 過度的罪惡感和羞恥感、痛恨自己 • 悲傷持續的焦慮與憤怒
自殺前的警訊「FACT」 • 行動或事件 (Action or Events) • 藥物或酒精濫用 • 談論或撰寫有關死亡或毀滅的情節 • 做惡夢 • 最近經歷失落---因為死亡、離婚、分離、關係的破裂,或失去工作、金錢、地位、自尊 • 失去對宗教的忠誠 • 焦躁不安 • 攻擊、鹵莽
自殺前的警訊「FACT」 • 改變(Change) • 人格---更退縮、厭倦、冷漠、猶豫不決,或更為喧鬧、多話、外向 • 行為---無法專心 • 睡眠---睡太多或失眠,有時候會很早醒來 • 飲食習慣---沒有胃口、體重減輕、或吃得過量 • 對於朋友、嗜好、個人清潔、性、或以往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 •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消沈、退縮後突然情況好轉
自殺前的警訊「FACT」 • 惡兆(Threats) • 言語---如「流血流多久才會死?」 • 威脅---如「沒多久我就不會在這裡了」 • 計畫---安排事務、送走喜歡的東西、研究藥物、獲取武器 • 自殺的企圖---服藥過量、割腕
自殺危機的處理 • 第一步先決定個案要住院或門診治療 • 親友的情緒支持及耐心的陪伴 • 澄清當事人對自殺的看法與態度 • 提供一個可以完全信任且依靠的環境 • 為當事人安排多項有趣的活動,將其注意力的焦點,從自殺轉移至其他較愉快的部分 • 試著引導當事人去思考,除了自殺以外,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問題解決方法 • 危機後試著與當事人訂定契約
防止自殺的契約之格式(引自Popenhagen & Qualley,1998) • 我同意從現在到下次晤談,也就是從到_____這段期間,不傷害自己,也不企圖傷害自己 • 我同意我會讓自己有足夠的睡眠以及良好的飲食 • 我同意遠離那些我可能會拿來傷害自己的東西,如我的槍和藥丸 • 我同意當我覺得不太好,我覺得可能會傷害自己的時候,我會立刻聯絡 • 我的諮商員,電話是,或者自殺防治中心,電話是________ • 我同意以上條件是我和諮商員的諮商契約的一部份 簽名: 見證者: 日期:
諮商期間 • 直接了當的問:「 你有沒有想過要自殺? 」 • 「你想如何自殺?」、「你以前有沒有自殺過?」、「你是怎麼自殺的?」、「有幾次?」如自殺的危險程度是致命的,應轉送精神科醫院,接受治療。 • 進一步了解當事人的情緒困擾和自殺行為。 • 給予支持和協助,願意陪他度過困難的時刻。 • 運用「遺憾」、「牽掛」與「後悔」等技巧 • 尋求活下來的理由 • 責任恩情未了 • 未來仍有期望與目標 • 道德宗教的不允許 • 怕受批評
了解其自殺行為計劃的各種細節 • Who:有無其他的人牽涉其中? • What:什麼事件引發使他們有此決定? • When:計劃何時自殺? • Where:計劃在哪裡自殺? • How:他們打算用何種手段或方法尋死?
病人自傷時的企圖為何? • 病人有時候會隱瞞他的企圖,所以我們需要完整的了解病人的企圖何在 • 自傷行為是計畫很久或是一時的衝動?計畫越久再度自傷的危險越高 • 病人是否刻意不被發現其自傷行為?越注意不被發現的人危險性愈高 • 病人是否求助?不求助的危險性愈高 • 自傷的手段是否危險?需評估該手段的實際危險性和病人的預期 • 是否有留下遺書?如果有,危險性很高。
病人現在是否仍然想死? • 會談者應該直接詢問病人:很高興被救活或是希望已經死了 • 是否有精神疾病? ---可以從疾病史當中或是精神狀態檢查得知 ---須特別注意的是憂鬱症,酒癮和人格障礙,精神分裂病和老人痴呆症也要注意
危機處理的軸面 • 危機處置:早期發現自殺危機當事人,提供適當策略 • 直接處理 • 決定是否送醫 • 與當事人晤談:1.延遲衝動;2.簽署不自殺合約,加強當事人責任感 • 如有任何意圖,則應找誰解決 • 給予希望 • 給予支持
危機處理的軸面 • 預防處置 • 死亡教育 • 死亡不可逆 • 會很痛苦 • 骨骸永遠埋於親人心中 • 死後有審判 • 失去人間的美好一切 • 因應壓力的技巧教導 • 親屬輔導
有一套平衡自己的方式 Plan for tomorrow but LIVE for today